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系统与流程

2021-12-15 01: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3.目前,很多村落兜建设在山脚下或者山坡上,但是当山体发生滑坡现象时,在滑坡上会首先出现裂缝,随着裂缝宽度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滑坡现象发生,当滑坡发生时,村民很容易因为惊慌等原因,无法及时准确的撤离危险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村民及时准确的撤离危险区域,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系统。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6.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包括:获取滑坡实时信息,所述实时信息包括滑坡裂缝的位置和裂缝的宽度,所述实时信息通过设置在滑坡上的监测装置监测并实时传输;判断实时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若判断为是,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根据预警信息,预估滑坡的影响范围;根据影响范围,规划应急避险路线;发布应急避险路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滑坡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时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如果实时信息大于预设信息,则说明滑坡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则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便于人们及时的知晓,根据预警信息,预估滑坡影响涉及的区域范围,并形成应急避险路线,通过应急避险路线的发布,能够便于村民及时的知晓,并根据应急避险路线及时的车技危险区域。
8.可选的,若判断为是,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之后,包括:形成应急调查信息;获取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发送应急调查信息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警信息发布后,形成应急调查信息,根据应急调查信息,需要负责滑坡监测人员去往现场检查裂缝的宽度,做最终信息的核实,以降低预警信息出现失误的几率,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度。
10.可选的,发送应急调查信息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之后,包括:获取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负责滑坡监测人员去往现场核实后反馈;判断反馈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若判断为是,则维持预警信息;若判断为否,则发布预警解除信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负责滑坡监控人员反馈的信息,重新进行判断,以确定反馈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如果反馈信息大于预设信息,则说明信息无误,滑坡现行随时可能发生;如果反馈信息不大于预设信息,则说明预警信息有误,及时的发布已经解除信息。
12.可选的,应急调查信息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之后,还包括:根据实时信息,获取应急数据库信息;根据应急数据库信息,调取应急防御措施;发送应急防御措施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应急调查信息发送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后,调取应急数据库中的信息,形成应急防御措施,发送应急防御措施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以提醒负责滑坡监测人员注意安全。
14.可选的,若判断为是,则发布预警信息之后,包括:根据实时信息,绘制预估曲线图,所述预估曲线图包括预估裂缝宽度曲线图和预估灾害程度曲线图;发布预估曲线图。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警信息发布之后,形成预估曲线图,通过预估曲线图能够便于人员能够清楚直观的观察到滑坡发生时的裂缝宽度变化以及可能的灾害程度。
16.可选的,若判断为是,发布预警信息之后,包括:根据预警信息,形成报警指令,所述报警指令用于控制安装在山体附近的报警装置响应发出报警声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警信息形成后,形成报警指令,控制报警装置响应发出报警声响,提醒过往的行人此处危险,需要尽快离开。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实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滑坡的实时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预警信息形成模块,用于判断为是后形成;预估模块,用于预估滑坡的影响范围;避险路线规划模块,用于规划应急避险路线;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发布应急避险路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实时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滑坡的实时信息,对实时信息与预设信息进行判断,以判断实时信息是否会发生滑坡,若判断为是,则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以提醒人员及时撤离,利用应急避险路线,能够便于村民根据路线的提示准确的撤离危险区域。
2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
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2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对滑坡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时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如果实时信息大于预设信息,则说明滑坡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则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便于人们及时的知晓,根据预警信息,预估滑坡影响涉及的区域范围,并形成应急避险路线,通过应急避险路线的发布,能够便于村民及时的知晓,并根据应急避险路线及时的车技危险区域;2.预警信息发布后,形成应急调查信息,根据应急调查信息,需要负责滑坡监测人员去往现场检查裂缝的宽度,做最终信息的核实,以降低预警信息出现失误的几率,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应急避险路线发布的流程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距离差值计算的流程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应急调查信息形成的流程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预估曲线图绘制的流程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系统中的流程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00、实时信息获取模块;101、判断模块;102、预警信息形成模块;103、预估模块;104、避险路线规划模块;105、信息发布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系统。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32.参照图1,其方法包括:s1:获取滑坡实时信息。
33.具体的,实时信息包括滑坡产生之前裂缝的位置以及裂缝的宽度,实时信息通过安装在山体上的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传输。其中,在进行裂缝位置获取时,通过安装在山体滑坡上的gps定位系统进行实时定位并将信息传输。监测装置包括激光测距仪,可以用来测量滑坡的裂缝,也可使用埋桩、钉钉、贴条、上漆、裂缝报警器、或者裂缝伸缩仪等方式对滑坡裂缝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测量到的数据传输,对于实时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34.s2:判断实时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
35.若判断为是,跳转至s3。
36.若判断为否,继续执行s1。
37.具体的,预设信息为滑坡裂缝的预设宽度,当判断实时信息中的裂缝宽度大于预设信息时,跳转至s3;若判断实时信息中的裂缝宽度不大于预设信息时,继续执行s1。举例说明,预设信息为4cm,实时信息中的裂缝宽度为6cm,则跳转至s3,若实时信息中的裂缝宽度为2cm,则继续执行s1。
38.s3: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
39.具体的,在s2中判断实时信息大于预设信息时,说明可能会发生滑坡现象,则形成预警信息并发布,便于人知晓。
40.s4:预估滑坡的影响范围。
41.具体的,在对滑坡的影响范围预估时,需要根据实时信息中的裂缝宽度的不断变化进行预估,以及需要调取历年滑坡现象发生时的波及到的区域进行预估,即根据地貌、地形以及容易发生滑坡现象的区域进行合理预估。
42.s5:规划应急避险路线。
43.具体的,根据预估的影响范围,规划应急避险电话。
44.参照图2,s5具体包括:s51:查询影响范围之外的区域,形成安全区域并显示。
45.具体的,在s4中预估影响范围后,通过联网后自动查询安全区域,并将安全区域全部显示。
46.s52:计算安全区域的位置距离村落位置之间的距离,并形成距离差值。
47.具体的,将安全区域的位置与村落位置之间位置距离计算,并形成距离差值,以供村民选择。举例说明,安全区域位置有a位置、b位置、c位置、d位置
……
,村落位置假设为0,a位置与村落位置之间的距离为500米,b位置与村落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000米,c位置与村落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00米,d位置与村落位置之间的距离为2000米,
……

48.s53:比较全部的距离差值的大小。
49.具体的,全部的距离差值在s52中计算完成后,比较全部的距离差值的大小,最大的距离差值为2000,最小的距离差值为500。
50.s54:选择最小的距离差值对应的安全区域的位置。
51.具体的,全部的距离差值的大小比较完成后,选择最小的距离差值对应的安全区域的位置,即选择距离差值为500对应的安全区域的位置为a位置。
52.s55:查询最小的距离位置对应的安全区域与村落之间的路线。
53.具体的,安全区域的位置选择完成后,查询安全区域与村落之间的路线,即选择a位置与村落之间的路线,设定为应急避险路线并显示。
54.s6:发布应急避险路线。
55.具体的,应急避险路线规划完成后,发布应急避险路线,便于村民及时的以最快的根据应急避险路线的提示,撤离到安全全域,即撤离到a位置。
56.参照图3,在s3之后,包括:s300:形成应急调查信息。
57.具体的,应急调查信息用于预警信息发布后形成。
58.s301:获取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
59.具体的,每个山体滑坡处均设有若干监测人员负责巡逻,以进一步确保安全,每个监测人员负责特定的区域,当应急调查信息形成后,获取负责巡逻裂缝宽度大于预设信息区域的监测人员的终端。
60.s302:发送应急调查信息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
61.具体的,将应急调查信息发送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监测人员根据应急调查信息前往滑坡裂缝位置处进行再次检测裂缝的宽度,或者监测人员利用无人机等辅助工具进行拍摄后将信息传输,从而核实预警信息的真实性。
62.s303:获取应急数据库信息。
63.具体的,服务器设有应急数据库,当应急调查信息发现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之后,根据实时信息,获取应急数据库中的信息,应急数据库中的内容通过服务器联网后能够自动下载,或者通过管理人员实现录入后存档。
64.s304:调取应急防御措施。
65.具体的,根据应急数据库中的信息,调取应急防御措施。
66.s305:发送应急防御措施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终端。
67.具体的,应急防御措施从应急数据库中调取后,将调取到的应急防御措施发送至负责滑坡监测人员中断,便于监测人员知晓,以提醒监测人员在合适数据准确性时定要注意安全。
68.s306:获取反馈信息。
69.具体的,反馈信息通过负责滑坡监测人员去往现场核实录入并反馈。
70.s307:判断反馈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
71.若判断为是,跳转至s308。
72.若判断为否,跳转至s309。
73.具体的,通过将反馈信息与预设信息进一步比对,判断反馈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若判断为是,则说明实时信息无误,跳转至s308,若判断为否,则说明实时信息有误,跳转至s309。
74.s308:维持预警信息。
75.具体的,若判断为是后,说明实时信息无误,继续维持预警信息的发布状态,便于人们知晓。
76.s309:发布预警解除信息。
77.具体的,若判断为否,则说明裂缝的宽度不大于预设信息,滑坡现象暂时不会发生,即预警信息有误,则形成预警解除信息并发布。
78.参照图4,在s3之后还包括:s310:绘制预估曲线图。
79.具体的,预估曲线图包括预估裂缝宽度曲线图和预估灾害程度曲线图。其中,预估裂缝宽度曲线图的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小时,预估裂缝宽度曲线图的纵坐标为裂缝的宽度,单位为厘米,通过监测滑坡裂缝的宽度变化绘制成预估裂缝曲线图,便于直观的观察裂缝宽度的实时变化。预估灾害程度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裂缝的宽度,单位为厘米,预估灾害程度曲线图的纵坐标为灾害程度,按照等级记录,其中等级以阿拉伯数字1、2、3显示并记录,数字越大灾害等级越高。通过预估曲线图的绘制能够便于管理人员直观清除的观察到裂缝
块宽度变化时的时间和灾害程度,以准备应急措施和应急物资等。
80.s311:发布预估曲线图。
81.具体的,预估曲线图绘制完成后,将预估曲线图发布,便于人员知晓。
82.回看图1,在s3之后,还包括:s321:形成报警指令。
83.具体的,在s3中发布预警信息之后,我形成报警指令,报警指令用于控制安装在山体附近的报警装置响应并发出报警声响,以提箱过往的行人此处危险,需要尽快撤离。其中,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和喇叭,蜂鸣器和喇叭均响应报警指令,当蜂鸣器接收到报警指令后,蜂鸣器通电并发出声响,当喇叭接收到报警指令后,播放事先录制好的提示信息,以提示过往行人。事先录制指在将喇叭安装在山体附近时录制。
84.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85.参照图5,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实时信息获取模块100、判断模块101、预警信息形成模块102、预估模块103、避险路线规划模块104、信息发布模块105,其中,实时信息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滑坡的实时信息;判断模块101,用于判断实时信息是否大于预设信息;预警信息形成模块102,用于判断为是后形成;预估模块103,用于预估滑坡的影响范围;避险路线规划模块104,用于规划应急避险路线;信息发布模块105,用于发布应急避险路线。
86.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
87.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8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8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9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