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用材搬运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当主体结构搭建完毕后,每个楼层均有拆卸的模板、架管等材料,其中,需要将该部分材料运输至地面,由于塔式起重机(塔吊)并不能直接伸入到建筑内,因此,一般情况下,均是在建筑上设置外伸的卸料平台。
3.卸料平台置于建筑之外,将需要运输的材料集中设置在其上,之后,再通过塔吊对所需输送的材料进行集中处理。此种方式,省时省力,且效率较高。
4.但是,目前常用的卸料平台为了提高其载重量,结构均较为复杂,从而使得安装、拆卸过程中较为费力,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整体上的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结构新颖,可提供稳定的支撑,也可方便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夹座、第二夹座,第一夹座夹持固定安装在下层楼面侧壁,第二夹座夹持固定安装在上层楼面侧壁、且第二夹座与第一夹座位置对应;各第一夹座上滑插设有承托条,承托条可沿第一夹座朝楼面外侧延伸,承托条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夹座上;承托条的端部与对应的第二夹座之间通过钢丝绳牵拉连接;多条承托条的顶面承托设有架板。
8.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夹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上方,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夹持在楼面侧壁处,第一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楼面的顶面;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卡槽,承托条卡持滑动于所述第一卡槽上。
9.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板靠近立板的一端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用于安装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与立板平齐抵持,支撑座的顶面与承托条的底面平齐。
10.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立板的外壁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环,承托条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环,对应的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之间通过钢丝绳牵拉连接。
11.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承托条远离第二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面抵持楼面。
12.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环的顶面高于承托条的顶面,限位块的顶面与第二连接环的顶面平齐,架板设于承托条的顶面,且架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及限位块抵持,架板的顶面与限位块的顶面平齐。
13.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承托条的顶面开设有插孔,架板的底面固定设有插
柱,插柱与插孔位置对应、且形状适配,架板托于承托条的顶面、并通过插柱卡于插孔处。
14.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架板靠近第二连接环的端部顶面固定设有凸条,凸条沿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结构新颖,第一夹座夹持固定安装在下层楼面侧壁,作为承托基础,配合承托条及架板的设计,形成中转平台;第二夹座夹持固定安装在上层楼面侧壁,通过钢丝绳与承托条的伸出端进行牵拉连接,进一步加强对承托条及架板的支撑,从而可提供稳定的支撑;其中,第一夹座及第二夹座夹持在楼面侧壁、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承托滑插于第一夹座的顶面、通过螺栓加固,架板搭设在多个承托条顶面,拆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夹座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承托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架板的仰视图;
21.图5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支撑座的俯视图;
22.图6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夹座的搭建分布俯视图;
23.图7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支撑座的俯视图;
24.图8是实施例2中提供的第一夹座的搭建分布俯视图。
25.图中:
26.100、第一夹座;110、第一支撑板;120、第二支撑板;130、立板;140、第一卡槽;150、第二卡槽;160、第一连接环;200、第二夹座;300、承托条;310、第二连接环;320、限位块;330、插孔;400、钢丝绳;500、架板;510、插柱;520、凸条;60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夹座100、第二夹座200,第一夹座100夹持固定安装在下层楼面侧壁、并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第二夹座200夹持固定安装在上层楼面侧壁、并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夹座200与第一夹座100位置对应;各第一夹座100上滑插设有承托条300,承托条300可沿第一夹座100朝楼面外侧延伸,承托条300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夹座100上;承托条300的端部与对应的第二夹座200之间通过钢丝绳400牵拉连接;多条承托条300的顶面承托设有架板500。
29.上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结构新颖,第一夹座夹持固定安装在下层楼面侧壁,作为承托基础,配合承托条及架板的设计,形成中转平台;第二夹座夹持固定安装在上层楼面侧壁,通过钢丝绳与承托条的伸出端进行牵拉连接,进一步加强对承托条及架板的支撑,从而可提供稳定的支撑;其中,第一夹座及第二夹座夹持在楼面侧壁、并通
过螺栓固定连接,承托滑插于第一夹座的顶面、通过螺栓加固,架板搭设在多个承托条顶面,拆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30.进一步地,第一夹座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0、第二支撑板120,第一支撑板110位于第二支撑板120的上方,第一支撑板110及第二支撑板120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130,第一支撑板110及第二支撑板120夹持在楼面侧壁处,第一支撑板110通过螺栓固定在楼面的顶面;该结构设计形成有效的夹持部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需与楼面的层厚适配,以便提供适配的夹持及贴合、防止晃动,增大第二支撑板与楼面的接触面积,使第二支撑板整体均可提供受力支撑;
31.第一支撑板110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卡槽140,承托条300卡持滑动于所述第一卡槽140上,第一卡槽为t型槽结构,承托条与第一卡槽形状适配,即可满足滑动配合,又可提供卡持支撑。
32.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立板、第一卡槽为一体结构,保证第一夹座及第二夹座自身的结构强度,提供一定的受力基础。
33.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10靠近立板130的一端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卡槽150,第二卡槽150用于安装支撑座600,所述支撑座600的侧壁与立板130平齐抵持,支撑座600的顶面与承托条300的底面平齐,该结构设计可加强对承托条的支撑,提高承重力。
34.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实施例1中提供的支撑座的宽度小于承托条的宽度、或与承托条的宽度一致,支撑座独立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夹座上,对单一的承托条进行支撑;该结构设计可方便支撑座的生产加工,也便于安装使用。
35.进一步地,如图7、图8所示,实施例2中提供的支撑座为长条状结构、且沿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途径全部的第一夹座,该支撑座上对应多个第二卡槽设有对应的卡块,与全部的第二卡槽进行插接配合;该结构设计可实现一个支撑座对全部的承托条进行支撑,可便于受力的分散,从而增强整体结构的承重效果;该结构作为优选结构。
36.进一步地,立板130的外壁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环160,承托条300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环310,第二连接环不超出承托条的侧壁,保证第二连接环不影响承托条与第一卡槽的滑槽配合,对应的第一连接环160与第二连接环310之间通过钢丝绳400牵拉连接。
37.进一步地,承托条300远离第二连接环310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320,限位块320的底面抵持楼面;该结构设计可适当承托条的端部在第一卡槽处移动受阻,防止承托条从第一卡槽处伸出时发生脱离,也可方便进行对位,限位块与第一夹座抵持时,承托条上的通孔与第一卡槽槽底的螺纹孔位置,以便螺栓安装及加固。
38.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环310的顶面高于承托条300的顶面,形成台阶;限位块320的顶面与第二连接环310的顶面平齐,限位块与第一卡槽的顶面之间形成台阶,架板500设于承托条300的顶面,且架板5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310及限位块320抵持,架板500的顶面与限位块320的顶面平齐。
39.进一步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第一卡槽的宽度,可使得限位块更好的限位于第一卡槽的端部,确定其移动受阻。
40.进一步地,限位块远离承托条的端部呈朝下倾斜的倾斜面结构,可提供爬坡面、消除台阶,可方便推车的移动,便于材料转移。
41.进一步地,承托条300的顶面开设有插孔330,架板500的底面固定设有插柱510,插
柱的端部棱边处设有倒角,插柱510与插孔330位置对应、且形状适配,架板500托于承托条300的顶面、并通过插柱330卡于插孔330处,方便架板的对位及安装。
42.进一步地,架板500靠近第二连接环510的端部顶面固定设有凸条520,凸条520沿架板500的长度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阻挡效果,尤其是对于推车的移动,可起到阻碍移动的效果,提醒移动到位。
43.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