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2021-12-15 01: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四季海棠(拉丁学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别名四季秋海棠、蚬肉海棠,秋海棠属肉质草本。四季海棠是秋海棠植物中最常见和栽培最普遍的种类,姿态优美,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且稍带清香,为室内外装饰的主要盆花之一。
3.人们将其应用于花坛布置,效果极佳。随着一些相对耐热品种的出现,四季海棠很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花坛花卉之一,其具有株型圆整、花多而密集、极易与其它花坛植物配植、观赏期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欢迎。
4.四季海棠一般为春秋两季栽培,现有技术中鲜见有配套成熟的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保育。
5.在公开号(公告号)为cn107046964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秋海棠属规模化盆花栽培方法,用秋海棠属植物叶片扦插繁殖获得新植株,定植于装有栽培基质的盆内并放置阳光板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在温度15

25℃,相对空气湿度65

85%,光照强度20000

30000lx的环境条件下栽培。上述栽培方法在定植后采用追肥或滴肥的方式进行培养,容易导致施肥不均,从而导致同一批次之间苗株差异大。
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其具有施肥均匀且同批次的均匀度高的优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培养基质a平铺至培养板上,将带真叶的四季秋海棠幼苗定植至培养基质a中;所述培养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步骤二、定植培养1~2周后,向培养板的下方通入培养液,培养液1~3周更换一次;步骤三、培育60~90天后,将四季秋海棠植株移植至填装有培养基质b的花盆中,规模化盆花栽培生产3~4月,即得;其中,所述培养基质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殖土60~80份,珍珠岩15~30份,水苔纤维15~30份,npk复合肥a 1~5份;所述培养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800~1000份,硝酸钙1~3份,硝酸钾1~3份,硫酸镁0.8~2份,硫酸铵0.5~1.5份,磷酸二氢钾0.3~1.0份,磷酸二氢铵0.2~0.8份;所述培养基质b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殖土60~80份,珍珠岩15~30份,泥炭土15~30份,npk复合肥b 2~8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先对四季秋海棠幼苗进行定植培养,使得四季秋
海棠幼苗的根系逐渐向下生长并穿过通孔;之后利用根系吸收培养液中的营养元素,从而使其继续生长,既实现了追肥的功能,也使得每一株四季秋海棠处于相同的营养环境中,避免了施肥不均的问题,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同批次的均匀度。
10.为了适应四季秋海棠不同的生长期,施加不同量的废料,也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质进行培养,使得四季秋海棠培养成功率更高。培养基质a中添加水苔纤维,其作为无病害栽培材料更适应四季秋海棠幼苗的生长。培养液中无机元素多,营养成分充足,更利于四季秋海棠幼苗持续生长。培养基质b中加入泥炭土,可以吸附复合肥,更利于四季秋海棠植株生长。
1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一采用培养床进行培养,所述培养床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所述培养板,所述培养板下方设置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用于填装培养液,所述培养箱上设置有进液管、排液管、进气管和排气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四季秋海棠的培育过程设计对应的培养床,通过培养板将培养基质a和培养液分开,将土培和水培结合,使得植株生长更均匀;通过通孔使得根系向下生长,通过进气管和排球管实现氧气循环,从而避免烂根等问题的出现。
1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气管包括总管,所述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支管,所述支管的出气端位于液面下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管的设计使得培养箱中各区域的氧气浓度尽可能接近,尽可能为四季秋海棠幼苗提供相近似的培养环境,减小同批次培养的差异性。
1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1mm。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设计在0.5~1mm,既利于根系穿过,也便于拔出根系,避免在移栽过程中过多损伤根系。
1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培养温度为15~28℃,湿度为60~75%,遮光率为60~80%;所述步骤三的培养温度为10~30℃,湿度为60~80%,遮光率为50~80%。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湿度和遮光率均明显影响植株的生长,将温度、湿度和遮光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得到的四季秋海棠更为优良。
1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培养温度为18~25℃,湿度为65~70%,遮光率为65~75%;所述步骤三的培养温度为15~25℃,湿度为60~70%,遮光率为60~75%。
2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培养基质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殖土70~80份,珍珠岩20~25份,水苔纤维20~25份,npk复合肥a 1~3份;所述培养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900~1000份,硝酸钙1~2份,硝酸钾1~2份,硫酸镁0.8~1.5份,硫酸铵0.5~1份,磷酸二氢钾0.3~0.7份,磷酸二氢铵0.2~0.5份;所述培养基质b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殖土70~80份,珍珠岩20~25份,泥炭土20~25份,npk复合肥b 3~5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配方配比使其更适应四季秋海棠的生长需求。培养基质a中添加水苔纤维,其作为无病害栽培材料更适应四季秋海棠幼苗的生长。培养液中无机元素多,营养成分充足,更利于四季秋海棠幼苗持续生长。培养基质b中加入泥炭土,可以吸附复合肥,更利于四季秋海棠植株生长。
2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npk复合肥a中n∶p∶k=18∶6∶24;所述npk复合肥b中n∶p∶k=18∶8∶18。复合肥规格不同其生产配方npk比例不一样,以复合肥中n∶p∶k=18∶6∶24为例,其n、p、k的比例在复合肥中依次为18%、6%、24%。
2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珍珠岩的粒径为0.1~0.2mm。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珍珠岩的粒径较小,更利于根系向下生长。
25.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预先对四季秋海棠幼苗进行定植培养,使得四季秋海棠幼苗的根系逐渐向下生长并穿过通孔;之后利用根系吸收培养液中的营养元素,从而使其继续生长,既实现了追肥的功能,也使得每一株四季秋海棠处于相同的营养环境中,避免了施肥不均的问题,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同批次的均匀度;(2)、为了适应四季秋海棠不同的生长期,施加不同量的废料,也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质进行培养,使得四季秋海棠培养成功率更高。培养基质a中添加水苔纤维,其作为无病害栽培材料更适应四季秋海棠幼苗的生长。培养液中无机元素多,营养成分充足,更利于四季秋海棠幼苗持续生长。培养基质b中加入泥炭土,可以吸附复合肥,更利于四季秋海棠植株生长;(3)、依据四季秋海棠的培育过程设计对应的培养床,通过培养板将培养基质a和培养液分开,将土培和水培结合,使得植株生长更均匀;通过通孔使得根系向下生长,通过进气管和排球管实现氧气循环,从而避免烂根等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培养床示意图。
[0027]1‑
固定架;2

培养板;3

培养箱;4

进液管;5

排液管;6

排气管;7

进气管,701

总管,702

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9]
实施例1: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培养基质a平铺至培养板2上,培养基质a约3~4cm,培养板2厚度约为3~5mm,将带2~3片真叶的四季秋海棠幼苗定植至培养基质a中,每平米约种植25株,每批次为200株;步骤二、定植培养2周后,向培养板2的下方通入培养液并通过进气管7通入空气,培养液2周更换一次,基本保证一株四季秋海棠每两周有1g左右的无机营养元素;步骤三、培育60天后,将四季秋海棠植株移植至填装有培养基质b的花盆中,规模化盆花栽培生产4月,即得;其中,培养基质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殖土60份,珍珠岩15份,水苔纤维15份,npk复合肥a 1份;npk复合肥a中n∶p∶k=18∶6∶24,珍珠岩的粒径为0.1~0.2mm;培养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800份,硝酸钙1份,硝酸钾1份,硫酸镁0.8份,硫酸铵0.5份,磷酸二氢钾0.3份,磷酸二氢铵0.2份;培养基质b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殖土60份,珍珠岩15份,泥炭土15份,npk
复合肥b3份;npk复合肥b中n∶p∶k=18∶8∶18,珍珠岩的粒径为0.1~0.2mm;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培养温度为15~28℃,湿度为60~75%,遮光率为60%;步骤三的培养温度为10~30℃,湿度为60~80%,遮光率为50%。
[0030]
具体地,步骤一采用培养床进行培养;请参阅图1,培养床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安装有培养板2,培养板2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培养板2下方设置有培养箱3;培养箱3用于填装培养液,培养箱3上设置有进液管4、排液管5、进气管7和排气管6;进气管7包括总管701,总管70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管702,支管702的出气端位于液面下方;通孔的孔径为0.5~1mm。
[0031]
实施例2

6: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表格表格实施例7:一种四季秋海棠的栽培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为培育90天后,将四季秋海棠植株移植至填装有培养基质b的花盆中,规模化盆花栽培生产3月,即得。
从表格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10的植株成苗率高,成活率高,即能提高产量。实施例1~10的植株的株高、冠幅范围窄,说明同批次的植株生成更均匀;此外,实施例1~10的株高较高,冠幅较大,明显优于对比例1~3。
[0038]
对比例1由于没有将土培和水培相结合,直接施肥容易导致植株发育不一致,还容易导致烧根等现象,导致存活率降低。对比例2和3的基质不同,虽然其株高、冠幅范围窄,但是其株高明显低于实施例1~10,冠幅小于实施例1~10,即对比例2和3培育得到的植株没有实施例1~10优良。
[003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