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3: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对称结构,并具有中心对称面a0,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0);进光部,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并包括向所述透镜本体(10)的内部凹入且容纳光源(101)的安装凹部(20),所述安装凹部(20)包括底壁(2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壁(21)边沿处的筒状侧壁(22);出光部,所述出光部设置于所述透镜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二表面(12)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11),其中,所述底壁(21)包括外圈部(211)以及位于所述外圈部(211)的内部的中心部(212),所述外圈部(211)朝向所述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中心部(212)朝向所述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反射部(30),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10)的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01)的中心在所述安装凹部(20)的开口处形成中心光点a1,所述中心部(212)包括中点a2,设定经过所述中点a2和所述中心光点a1的连线为中线l0;所述筒状侧壁(22)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一侧壁(221)和所述第二侧壁(22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内形成第一相交线l14和第二相交线l25,所述外圈部(211)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内形成的位于中心部(212)两侧的第一曲线l01和第二曲线l02,其中,所述第一曲线l01与所述第一相交线l14相交于第一交点b1,所述中心光点a1与所述第一交点b1的连线为第一直线l1,所述中线l0与所述第一直线l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曲线l02与所述第二相交线l25相交于第二交点b2,所述中心光点a1与所述第二交点b2的连线为第二直线l2,所述中线l0与所述第二直线l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交线l14与第一垂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垂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三夹角的范围在2
°
至5
°
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相交线l25与第二垂面之间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二垂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四夹角的范围在2
°
至5
°
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相交线l69的长度;所述第三相交线l38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交成第三交点b3,设定经过所述第三交点b3作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切线为第一延伸线l3v,所述第一延伸线l3v与所述中线l0之间形成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大于或者等于45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相交线l69的长度;所述第四相交线l69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交成第四交点b4,设定经过所述第四交点
b4作所述第四相交线l69的切线为第二延伸线l6u,所述第二延伸线l6u与所述中线l0之间形成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小于或者等于45
°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交线l38和所述第一相交线l14位于所述中线l0的同一侧,所述四相交线l69和所述第二相交线l25位于所述中线l0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其中,所述第四相交线l69包括第一交线段l67以及与所述第一交线段l67连接的第二交线段l79,所述第一交线段l67比所述第二交线段l79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交线段l67的长度,所述第二交线段l79平行或者倾斜于所述中线l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交线l38与所述第二表面(12)相交于第五交点,所述第二交线段l79与所述第二表面(12)相交于第六交点,所述第六交点与所述中线l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五交点与所述中线l0之间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部(211)包括朝向所述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多个环状部,多个所述环状部由所述筒状侧壁(22)至所述中心部(212)的方向依次连接,所述中心部(212)包括朝向所述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多个凸出部,多个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外圈部(211)的周向依次连接。10.一种照明设备,包括光源(101)和透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40)和出光板(60),所述光源(101)和所述透镜(1)均安装在所述壳体(40)内,所述壳体(40)包括顶板(41)和围板(42),所述围板(42)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41)连接,所述围板(42)的第二端形成出光口,所述出光板(60)设置在所述出光口处,所述顶板(41)与所述出光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围板(42)的中心线与所述顶板(41)倾斜设置,所述光源(101)设置在所述围板(42)和所述顶板(41)之间的锐角夹角处。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40),所述光源(101)和所述透镜(1)均安装在所述壳体(40)内,设定经过所述光源(101)的中心光点a1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垂轴c1,设定所述光源(101)的中心光点a1穿过所述壳体(40)时形成出射光束主光线c2,所述垂轴c1与所述出射光束主光线c2之间形成第七夹角,所述第七夹角的范围在45
°
至80
°
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所述第三相交线l38比所述第四相交线l69更靠近所述顶板(41),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内侧朝向所述出光板(60)。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40)以及
设置在所述壳体(40)内的减反射结构(50),所述减反射结构(50)位于所述透镜(1)射出的光线的路径的一侧。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40),所述光源(101)和所述透镜(1)均安装在所述壳体(40)内,所述壳体(40)包括围板(42)和连接在所述围板(42)的一端的顶板(41),所述围板(42)的中心线与所述顶板(41)倾斜设置,所述减反射结构(50)设置在所述围板(42)的内壁的受光区域上。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结构(50)包括蜂窝层。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筒体(51),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51)之间具有间距l,每个所述筒体(51)的高度h与所述间距l之比大于1。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筒体(51),每个所述筒体(5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壳体(40)的内侧壁面。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结构(50)为金属件。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40)和出光板(60),所述光源(101)和所述透镜(1)均安装在所述壳体(40)内,所述出光板(60)设置在所述壳体(40)内,所述出光板(60)位于所述透镜(1)射出的光线的路径上。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板(60)包括瑞利散射板或者混光板或者出光罩或者出光面板。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包括天空灯或者格栅灯或者洗墙灯或者台上照明灯或者厨卫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其中,透镜,为对称结构,并具有中心对称面A0,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进光部,设置于透镜本体的第一表面并包括向透镜本体的内部凹入且容纳光源的安装凹部,安装凹部包括底壁以及连接在底壁边沿处的筒状侧壁;出光部,出光部设置于透镜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平行于第一表面,其中,底壁包括外圈部以及位于外圈部的内部的中心部,外圈部朝向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中心部朝向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反射部,设置于透镜本体的侧面并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光路通过透镜集中地经过出光板的中间区域,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1/1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