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2: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2.电梯井位置由于直上直下贯通的特殊性,在电梯井的施工中,电梯井内通常需要搭建电梯井操作平台,方便工人在该平台上进行电梯井内的砌筑、布线等操作,传统的操作平台都是逐层临时搭建的。超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内空间狭小,在这个狭小空间内搭建施工平台本身就相当困难,但为了施工需要,尽管困难还是得逐层反复拆卸与搭建,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该平台能够提高效率,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容易拆卸与搭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包括操作平台以及支撑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前后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操作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平台左右对称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操作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平台与滑动组件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a、滑块b、滑块c,所述滑块a和滑块c均与滑块b滑移卡接,所述滑块a、滑块c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所述滑块b通过升降装置升降,所述内均设置固定机构和驱动固定机构水平运动的电机c,所述固定机构用于与电梯井道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平台下方设置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滑块a、滑块b、滑块c和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能够控制驱动机构、升降装置、支撑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滑块b靠近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操作平台侧边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滑槽上滑动,所述滑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固定操作平台的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杆和电机b,所述电机b通过驱动液压杆控制滑块b在滑块a和滑块c之间升降,所述滑块b与液压杆可分离。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与于支撑平台上,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配置有电机a和螺纹杆,所述电机a驱动螺纹杆移动滑块a、滑块c的升降。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腔体、对称设置的卡块、连接件以及转动杆,所述卡块与连接件转轴连接,所述连接件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螺纹,转动杆与连接件螺纹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横杆与竖杆结合呈倒l结构,所述横杆能够移动卡在电梯井门洞上,另一边能够卡在支撑块上,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与操作平台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水平收缩的立杆以及设置在立杆上的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电梯井内壁的预留孔一一对应,且与预留孔连接。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1、通过滑块组件与驱动机构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操作平台的升降和整个施工平台升降,无需逐层施工人员对电梯井内进行砌筑、布线等操作。
13.2、通过固定机构、支撑机构的设置,加强了操作平台以及整个施工平台在电梯井内的稳定性,保证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的安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施工平台的俯视图;
15.图2为施工平台的侧视图;
16.图3为施工平台上升使用状态一的侧视图;
17.图4为施工平台上升使用状态二的侧视图;
18.图5为施工平台的正视图;
19.图6为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操作平台;11、凸块;2、支撑平台;3、支撑组件;31、横杆;32、竖杆;4、滑动组件;41、滑块a;42、滑块b;421、滑槽;43、滑块c;5、驱动机构;51、电机a;52、螺纹杆;6、固定机构;61、立杆;62、定位块;63、电机c;7、支撑机构;71、腔体;72、卡块;73、连接件;74、转动杆;8、升降装置;81、液压杆;82、电机b;9、控制装置;10、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2.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以及支撑平台2,所述操作平台1前后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与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平台1左右对称设置有滑动组件4,所述滑动组件4与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平台2与滑动组件4连接,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滑块a41、滑块b42、滑块c43,所述滑块a41和滑块c43均与滑块b42滑移卡接,所述滑块a41、滑块c43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升降,所述滑块b42通过升降装置8升降,所述内均设置固定机构6和驱动固定机构6水平运动的电机c63,所述固定机构6用于与电梯井道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平台2下方设置支撑机构7,所述支撑机构7用于支撑滑块a41、滑块b42、滑块c43和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控制装置9,所述控制装置9分别能够控制驱动机构5、升降装置8、支撑机构7。
23.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1至图5所示:在施工人员要对电梯井进行筑建或是进行安装线路等操作都需要搭建施工平台,在第一层的电梯井的筑建固定后将施工平台搭建起来,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支撑平台2,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控制驱动机构5、升降装置8的升降以及控制支撑机构7的伸缩,设置在支撑平台2上的驱动机构5、升降装置8驱动滑动组件4上升,升降装置8将滑块b42驱动上升,与滑块a41和滑块c43的顶端卡接,固定机构6与电梯井连接,在电梯井筑建时,在预留门洞时的水平位置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电梯井内壁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将支撑机构7两端放置在门洞口和支撑块
上,支撑操作平台1和支撑平台2,在操作平台1需要往上升时,将驱动滑动1和滑动3上升,滑块a41和滑块c43上升的同时滑块b42也在上升,将操作平台1上升到第三层电梯井门洞,施工人员将支撑组件3支撑在电梯井门洞和支撑块上,然后支撑平台2上的电机反转,将滑块a41、滑块c43以及支撑平台2往上移动,最后支撑机构7会支撑在第二层电梯井门洞,操作平台1上升将第四层电梯筑建好,依次筑建好电梯井道,通过滑动组件4的设置能够将操作平台1上升,不需要逐层搭建,再通过支撑机构7和支撑组件3、固定机构6等加强牢固性。
2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滑块b42靠近操作平台1的一侧设置有滑槽421,所述操作平台1侧边设置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与滑槽421上滑动,所述滑槽421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固定操作平台1的位置。
25.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1所示:滑块b42上设置有滑槽421,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与滑槽421相适配,滑槽421内设置有限位块,能够加强操作平台1的固定。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升降装置8设置于支撑平台2上,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液压杆81和电机b82,所述电机b82通过驱动液压杆81控制滑块b42在滑块a41和滑块c43之间升降,所述滑块b42与液压杆81可分离。
27.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2、图3所示:当施工人员需要上升时,施工人员通过控制装置9启动电机b82驱动液压杆81将滑块b42上升,在滑块a41和滑块c43之间实现上升,当施工人员需要下降时,驱动液压杆81下降,调整操作平台1的位置,让施工人员更方便施工。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5设置与于支撑平台2上,与支撑平台2固定连接,配置有电机a51和螺纹杆52,所述电机a51驱动螺纹杆52移动滑块a41、滑块c43的升降。
29.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2、图3所示:当需要将整个施工平台上升时,将滑块b42上升到滑块a41和滑块c43的顶端固定,在通过电机a51同步上升滑块a41和滑块c43,将操作平台1上升到新筑建好的电梯井门洞,用支撑组件3固定在新筑建好的电梯井门洞和支撑块上,然后电机a51反转,通过螺纹杆52,将支撑平台2上升,将支撑机构7上升到原来操作平台1支撑的电梯井门洞,实现加强固定,在通过液压杆81升降操作平台1,筑建新的一层电梯井道,通过升降装置8和驱动机构5的交替升降,实现操作平台1以及整个施工平台的升降。
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机构7包括腔体71、对称设置的卡块72、连接件73以及转动杆74,所述卡块72与连接件73转轴连接,所述连接件73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转动杆74上设置有螺纹,转动杆74与连接件73螺纹连接。
31.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5、图6所示:腔体71内设置有连接件73、转动杆74以及连接件73连接的卡块72,当支撑机构7要固定时,转动杆74正向转动连接件73带动卡块72伸出,卡块72固定在电梯井道门洞处以及支撑块上,当支撑机构7要收缩时,转动杆74反向转动连接件73带动卡块72收缩,通过支撑机构7的设置,能够加强施工平台的稳定性。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组件3为横杆31与竖杆32结合呈倒l结构,所述横杆31能够移动卡在电梯井门洞上,另一边能够卡在支撑块上,所述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护栏10,所述护栏10与操作平台1可拆卸连接。
33.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3为横杆31与竖杆32结合,竖杆32固定连接在操作平台1上,所述横杆31能够贯穿竖杆32卡在支撑杆上,竖杆32与操作平台1焊接,为了保护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1上施工的安全,在操作平台1上设置护栏10。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机构6包括水平收缩的立杆61以及设置在立杆61上的多个定位块62,所述定位块62与电梯井内壁的预留孔一一对应,且与预留孔连接。
35.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5所示:为了增强滑块a41、滑块b42、滑块c43与电梯井道的间接,加强牢固性,在滑块a41、滑块b42和滑块c43内设置立杆61,电机c63能够移动立杆61水平收缩,将定位块62与预留孔一一对应。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