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2-14 22: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应用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工业已进入实质阶段。数字化工业将互通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与以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结合,使得工厂内的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实现纵向集成,整个工厂形成信息物理系统,工厂的生产方式从资源驱动变成了信息驱动。
3.纺织印染行业也步入互联网化阶段,染整设备连接上云,工作人员在云平台对染整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监控分析。但由于纺织车间内的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据的采集方式各不相同,设备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障碍,导致不同设备、不同采集方式采集到的异构数据难以进行数据整合。采集的设备数据分散在各地,难以对设备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数据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数据采集方式不统一导致数据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所述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所述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所述边缘设备,并将所述标签信息发送至所述边缘设备,以使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接收所述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所述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所述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
6.进一步的,所述配置所述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包括:确定所述边缘设备的所属用户,将所述用户预先配置的时序数据库的存储地址信息与所述边缘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关联,以将所述时序数据库配置为所述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
7.进一步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参数标签、设备标识和数据点位标识;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所述边缘设备包括: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关,以使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边缘设备的通信连接;将所述标签信息发送至所述边缘设备,以使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数据点位标识
将各个数据点位采集的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的参数标签和设备标识。
8.进一步的,所述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所述边缘设备包括:配置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对应接入的网关的端口地址信息,将所述端口地址信息、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标签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信息将所述配置文件发送至对应网关,以使所述网关通过所述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地址信息对应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对应的边缘设备,并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对所述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
9.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端口地址信息、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标签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包括:将所述边缘设备的所有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数采全集信息,所述数采全集信息包括所述边缘设备采集的所有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配置所述边缘设备的待上传设备数据,将所述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进行汇总得到上传数据信息;将所述数采全集信息和上传数据信息保存至所述配置文件中,以使网关接收到所述配置文件后根据所述数采全集信息采集对应的设备数据,并根据所述上传数据信息上传对应的设备数据。
10.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所述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包括:根据所述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中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设备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信息,根据所述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设备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序数据库。
11.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显示操作,根据所述设备显示操作中的设备标识查询时序数据库中对应的设备数据,并将所述设备数据和对应的标签信息进行展示。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信息配置模块,被配置为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所述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所述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信息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所述边缘设备,并将所述标签信息发送至所述边缘设备,以使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数据存储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所述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所述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
1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
1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
15.本技术通过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
信地址信息,配置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边缘设备,并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将在服务器配置的标签信息与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绑定,以将同一边缘设备不同采集方式采集到的异构设备数据存储至同一数据库中,便于统一存储分发,提高数据上传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配置文件下发至直连边缘设备的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配置文件下发至非直连边缘设备的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采集和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的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1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以由数据采集设备执行,该数据采集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例如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是服务器。除此之外,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执行数据采集方法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采集设备也可以是运行于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
19.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服务器为执行数据采集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
20.图1给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该数据采集方法具体包括:s110、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
21.其中,边缘设备是指纺织车间内的各种染整设备,染整设备安装有对应的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染整设备进行生产操作,染整设备还配置有各种传感器,由传感器采集染整设备的运行工况数据并将运行工况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可以包括传感器处理得到的数据和控制器处理得到的数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是指对应边缘设备的控制器的ip地址,边缘设备通过控制器与服务器进行信息通信。其中,网关是用于建立服务器和
边缘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的网络设备,边缘设备的控制器需要通过网关与服务器进行信息通信。由于网关的区域有限,不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不同,服务器只有通过该边缘设备连接的网关才能连接到该边缘设备。第二通信地址信息是指对应网关的ip地址,服务器可以根据网关ip地址与对应网关建立通信连接。
22.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服务器、管理端、网关和边缘设备,服务器包括云平台、devicehub和datahub,云平台、devicehub和datahub之间相互连接,devicehub用于管理边缘设备,如下发数据采集指令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数据采集指令采集对应的设备数据。datahub用于管理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如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处理。服务器的devicehub和datahub均连接网关,网关连接边缘设备,网关实现服务器和边缘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管理端可以登录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的前端界面配置各个边缘设备的数据采集任务,以使服务器执行相应的数据采集任务。在该实施例中,边缘设备的控制器包括直连控制器和非直连控制器,当直连控制器与服务器处于同一局域网下时可以与服务器直接进行通信连接,此时与直连控制器以及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用于将直连控制器和服务器远程配置于同一局域网下。非直连控制器连接网关的端口,网关连接服务器,非直连控制器与服务器间接进行通信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对于非直连边缘设备或直连边缘设备,用户通过云平台的前端界面输入边缘设备连接的网关的ip地址,边缘设备的设备id和ip地址,云平台将网关ip地址,设备id和设备ip地址发送至devicehub。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直连边缘设备,在生产车间打开边缘设备后,边缘设备通过网关接入网络,边缘设备根据服务器的ip地址与服务器建立通讯后,将网关ip地址,设备id和设备ip地址上传至devicehub。对于非直连边缘设备,边缘设备将设备id和设备ip地址发送至网关,网关将网关ip地址、设备id和设备ip地址上传至devicehub。进一步的,devicehub接收网关ip地址,设备id与id地址并将三者关联保存至配置文件中。
23.其中,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是指datahub中用于存储设备数据的内存空间,本实施例中通过datahub的时序数据库存储设备数据。为实现不同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分组管理,可将不同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不同的存储空间。在一实施例中,确定边缘设备的所属用户,将用户预先配置的时序数据库的存储地址信息与边缘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关联,以将时序数据库配置为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边缘设备的所属用户是指配置有该边缘设备的生产车间、工厂或企业。每个用户在云平台注册账号后,根据用户需求将时序数据库的部分存储空间确定为该用户配置的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并得到该存储空间的存储地址信息。在云平台的前端界面输入边缘设备的设备id和所属用户的id,云平台将设备id与用户id发送至devicehub。devicehub根据用户id确定对应的存储地址信息,并将该存储地址信息与设备id关联保存至配置文件中。当后续datahub接收到标记有该设备id的设备数据时,datahub可将该设备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中该存储地址信息对应的存储空间。
24.其中,标签信息可理解为用于表征设备数据身份的信息,如设备数据是哪个边缘设备以哪种采集方式采集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设备数据打上对应的标签信息,以便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确定设备数据对应的边缘设备和采集方式。在一实施例中,标签信息包括参数标签、设备标识和数据点位标识。其中,参数标签是用户对设备数据的采集方
式进行定义所起的数据点位名称,设备标识是表征边缘设备的身份的信息,如设备id,数据点位标识用于表征设备数据是以哪种采集方式采集或边缘设备的哪个传感器采集的。示例性的,用户在云平台的前端界面输入设备id和数据点位标识后,输入每一数据点位标识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云平台将设备id,数据点位标识和数据点位名称发送至devicehub,devicehub将设备id与数据点位标识以及数据点位名称关联保存,得到标签信息表,将标签信息表保存至配置文件中。表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签信息表。
25.如表1所示,数据点位id为数据点位标识,tagname为数据点位名称,表1中的数据点位名称包括主泵控制、电量脉冲和蒸气脉冲,查看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名称即可确定该设备数据的具体含义。
26.s120、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边缘设备,并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
27.示例性的,边缘设备的控制器获取到边缘设备的各个数据点位采集的设备数据后,将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的数据点位id。devicehub根据边缘设备接入网关的ip地址与该网关建立通信连接,并将边缘设备的ip地址下发至该网关,以通过该网关根据边缘设备的ip地址建立devicehub与该边缘设备的通信连接。之后,服务器将标签信息下发至该边缘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器将标签信息中的数据点位id和获取到的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进行匹配,确定设备数据对应的标签信息,并将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标签信息中的设备id和数据点位名称。
28.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配置文件下发至直连边缘设备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将配置文件下发至直连边缘设备的步骤具体包括s1201

s1202:s1201、根据第二通信地址信息将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关,以使网关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建立与边缘设备的通信连接。
29.s1202、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数据点位标识将各个数据点位采集的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的参数标签和设备标识。
30.示例性的,devicehub根据配置文件中的网关ip地址,通过mqtt协议将配置文件下发至对应的网关。网关根据配置文件中的设备ip地址和下发该配置文件的服务器的ip地址,将对应的边缘设备和服务器配置于同一局域网下后,服务器根据配置文件中的设备ip地址将配置文件下发至对应的边缘设备。
31.进一步的,边缘设备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标签信息,将标签信息中的数据点位id和获取到的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进行匹配,确定设备数据对应的标签信息,并将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标签信息中的设备id和数据点位名称。
32.在另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配置文件下发至非直连边缘设备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将配置文件下发至非直连边缘设备的步骤具体包括s1203

s1204:s1203、配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对应接入的网关的端口地址信息,将端口地址信息、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标签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
33.s1204、根据第二通信地址信息将配置文件发送至对应网关,以使网关通过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地址信息对应的端口连接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对应的边缘设备,并根据标签信息对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
34.其中,端口地址信息是指网关连接非直连边缘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由于一个网关可以连接多个非直连边缘设备,因此需要根据网关型号配置连接各个非直连边缘设备的端口ip地址,并在网关的端口下创建非直连边缘设备。如果在tcp端口下创建非直连边缘设备,则配置非直连边缘设备的设备ip地址;如果在com端口下创建非直连边缘设备,则配置设备ip地址的同时还配置非直连边缘设备所使用的协议。devicehub将非直连边缘设备的ip地址和对应的端口ip地址与标签信息一同保存至配置文件中。
35.进一步的,devicehub根据配置文件中的网关ip地址,将配置文件下发至对应的网关。网关接收到配置文件后,获取配置文件中的端口ip地址和设备ip地址,将端口ip地址对应的端口连接该设备ip地址对应的非直连边缘设备后,通过该端口接收该非直连边缘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网关数据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标签信息,将标签信息中的数据点位id和从该端口接收到的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进行匹配,确定设备数据对应的标签信息,并将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标签信息中的设备id和数据点位名称。
36.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种类繁多,并非所有设备数据都需要采集和上传,因此可根据实际的数据需求,在将需要采集的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和上传的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以使边缘设备或网关根据配置文件采集和上传对应的设备数据。在该实施例中,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采集和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配置采集和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s12031

s12033:s12031、配置边缘设备的待采集设备数据,将待采集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数采全集信息,数采全集信息包括边缘设备采集的所有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
37.s12032、配置边缘设备的待上传设备数据,将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进行汇总得到上传数据信息。
38.s12033、将数采全集信息和上传数据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以使网关接收到配置文件后根据数采全集信息采集对应的设备数据,并根据上传数据信息上传对应的设备数据。
39.其中,待采集设备数据是指用户根据需求配置的边缘设备需要采集的设备数据,待上传设备数据是指用户根据需求配置的边缘设备需要上传的设备数据。用户可通过云平台的前端界面从边缘设备的所有数据点位的设备数据中选择待采集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和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云平台将选中的数据点位id、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以及设备id
发送至devicehub。devicehub将每一待采集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与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和设备id关联保存,得到每一待采集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并将所有的待采集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汇总,得到数采全集信息。在一实施例中,将所有数据点位的设备数据作为待采集设备数据,以对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进行全量采集。
40.同样的,用户可通过云平台的前端界面从边缘设备的所有待采集设备数据中选择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和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云平台将选中的数据点位id、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以及设备id发送至devicehub。devicehub将每一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数据点位id与对应的数据点位名称和设备id关联保存,得到每一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并将所有的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汇总,得到上传数据信息。
41.进一步的,将数采全集信息和上传数据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后,devicehub将配置文件下发至网关或者边缘设备,网关或边缘设备根据配置文件中的数采全集信息中的数据点位标识id获取对应数据点位采集的设备数据,并对设备数据进行设备id和数据点位名称的标记。网关或边缘设备根据配置文件中的上传数据信息中的数据点位标识id将对应的设备数据上传至时序数据库。
42.在该实施例中,配置文件中还可以包括边缘设备的采集模式和采集周期等,边缘设备根据采集模式选择独立线程采集或多线程采集设备数据,以及每间隔一个采集周期采集一次设备数据。对于非直连边缘设备,可通过网关异步采集模式采集设备数据,异步采集可以提高采集频率和边缘设备的响应速度。异步采集还可以将采集到设备数据进行汇总,并根据上传数据信息对汇总后的设备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后再统一上传至时序数据库。当上传失败时,网关将待上传设备数据放进重传列表中,尝试重新上传。如果多次上传失败则确定当前网络端口,网关将待上传设备数据存储至本地数据库中,并实时检测网络连接情况。当确定网络恢复后,将本地数据库中的待上传设备数据传输至时序数据库,并将本地数据库中的待上传设备数据清空。
43.s130、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
44.在该实施例中,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中的设备标识,确定设备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信息,根据存储地址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示例性的,网关或边缘设备根据上传数据信息将对于的设备数据上传至datahub,datahub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设备id确定配置文件中与该设备id关联的存储地址信息。datahub根据该存储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设备数据存储到时序数据库中对应的存储空间。当网关或边缘设备将设备数据上传至时序数据库中后,可将网关或边缘设备对应的设备数据清除。
45.在一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显示操作,根据所述设备显示操作中的设备标识查询时序数据库中对应的设备数据,并将所述设备数据和对应的标签信息进行展示。其中,设备显示操作是用户在云平台的前端界面输入的对设备数据进行显示操作。云平台将设备显示操作发送至datahub,datahub从设备显示操作中获取设备id,根据设备id创建对应的虚拟设备。datahub根据设备id关联的存储地址信息获取时序数据库中对应的设备数据,并将设备数据以及标记的数据点位id和数据点位名称发送至虚拟设备,以通过虚拟设备将设备数据、数据点位id和数据点位名称显示在前端界面。用户可通过前端界面实时查看设备数据,以根据设备数据确定对应边缘设备的运行工况,实现对边缘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46.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通过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边缘设备,并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将在服务器配置的标签信息与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绑定,以将同一边缘设备不同采集方式采集到的异构设备数据存储至同一数据库中,便于统一存储分发,提高数据上传和处理效率。
47.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装置具体包括:信息配置模块21、信息传输模块22和数据存储模块23。
48.其中,信息配置模块,被配置为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信息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边缘设备,并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数据存储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
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信息配置模块包括:分组单元,被配置为确定边缘设备的所属用户,将用户预先配置的时序数据库的存储地址信息与边缘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关联,以将时序数据库配置为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
5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标签信息包括参数标签、设备标识和数据点位标识;信息传输模块包括:通信连接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通信地址信息将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网关,以使网关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建立与边缘设备的通信连接;第一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数据点位标识将各个数据点位采集的设备数据标记上对应的参数标签和设备标识。
5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信息传输模块包括:文件配置单元,被配置为配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对应接入的网关的端口地址信息,将端口地址信息、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标签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第二传输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通信地址信息将配置文件发送至对应网关,以使网关通过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地址信息对应的端口连接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对应的边缘设备,并根据标签信息对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
5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文件配置单元包括:第一配置子单元,被配置为配置边缘设备的待采集设备数据,将待采集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数采全集信息,数采全集信息包括边缘设备采集的所有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第二配置子单元,被配置为配置边缘设备的待上传设备数据,将待上传设备数据的标签信息进行汇总得到上传数据信息;文件保存子单元,被配置为将数采全集信息和上传数据信息保存至配置文件中,以使网关接收到配置文件后根据数采全集信息采集对应的设备数据,并根据上传数据信息上传对应的设备数据。
5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存储模块包括:分组存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中的设备标识,确定设备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信息,根据存储地址信息
将设备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
5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数据展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设备显示操作,根据设备显示操作中的设备标识查询时序数据库中对应的设备数据,并将设备数据和对应的标签信息进行展示。
55.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边缘设备,并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将在服务器配置的标签信息与边缘设备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绑定,以将同一边缘设备不同采集方式采集到的异构设备数据存储至同一数据库中,便于统一存储分发,提高数据上传和处理效率。
5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57.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该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装置32、通信装置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数据采集设备中处理器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数据采集设备中的存储装置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数据采集设备的处理器31、存储装置32、通信装置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58.存储装置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数据采集装置中的信息配置模块21、信息传输模块22和数据存储模块23)。存储装置3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3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59.通信装置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60.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3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采集,即实现上述的数据采集方法。
61.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62.上述提供的数据采集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6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该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配置边缘设备的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边缘设备接入的网关的第二通信地址信息,配置边缘设备的设备数据的存储空间和标签信息;根据第一通信地址信息和第二通信地址信息连接边缘设
备,并将标签信息发送至边缘设备,以使边缘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标记;接收边缘设备上传的设备数据,根据设备数据标记的标签信息将设备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空间。
64.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

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65.当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数据采集方法,还可以执行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66.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采集装置、存储介质及数据采集设备可执行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
67.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