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装线的拖链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拖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装线的拖链。


背景技术:

2.目前,拖链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石材机械、玻璃机械、门窗机械、注塑机、机械手、起重运输设备、自动化仓库等诸多领域,拖链能够对机械内置的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起到牵引和保护作用,同时使得机械整体看起来更美观。现有技术的拖链多由若干个链板连接组成,拖链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运动状态将拖链划分为三部分:拖链下段、转向环段和拖链上段。
3.在现有的拖链中,将这些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穿设以填装在所述拖链中时,往往在通过穿插的方式来填装。这种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很费力,特别是在检修时期,当需要更换所填装的材料时,就更难使所填装的材料穿过所述转向环段。因为对于现有的拖链,每一个单元的零件之间都是固定在一起的,且不能拆卸。而对于一些盖板可拆卸的拖链,往往因为当一侧的盖板打开后,一侧的侧板由于无法固定会展开,即两侧的侧板不再是平行状态,而是垂直状态,导致无法排线,无法再次组装,特别是对于需要拖链内侧打开时,更是无法实施。另外,由于上述的原因,现有的拖链的在检修时,必须将整个拖链从设备上取下来才可以更换所填装的线材,明显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可随意打开一侧盖板的便于装线的拖链。
5.一种便于装线的拖链,其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侧板和一个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一个第一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的转轴结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枢孔结构,以及一个固定所述转轴结构与枢轴结构的插销。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安装槽,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的转轴,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插槽。所述安装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一个连接在两个侧壁之间的底部。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底部上。所述插槽沿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尺寸小于或等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枢孔结构包括一个穿设在所述转轴上的半圆形槽,以及一个穿过所述半圆形槽的穿孔。所述插销包括一个插设在所述穿孔与插槽中的插杆,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插杆一端的盖板。所述插杆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具有两个与所述转轴相对应的凹坑。当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槽中后,两个所述转轴分别抵顶在所述凹坑上并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保持平行状态。
6.进一步地,所述便于装线的拖链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盖板间隔设置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第二盖板平行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机构。
9.进一步地,所述便于装线的拖链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卡接结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插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卡接槽,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卡接槽中的插块,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卡接槽中的卡接钩,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一个用于插接所述插块的插接槽,以及一个用于卡接所述卡接钩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为一个台阶孔并具有一个台阶,当所述卡接钩插入所述卡接孔后所述卡接钩钩设在所述卡接孔的台阶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侧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钩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盖板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与两个所述插块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轴的排列方向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盖板,以及第一、第二侧板的排列方向。
13.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槽沿径向的开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第一、第二侧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槽的圆心角大于180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装线的拖链通过设计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与第一、第二盖板的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从所述拖链的内侧或外侧都可以打开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将线束或管道放置在该拖链中,从而避免了通过穿插的方式将所述线束或管道穿入所述拖链中。同时,由于所述第一、第二盖板中的一个可以随意的打开而不会导致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展开而散架,该拖链可以在线检修,而不必从使用设备上拆卸下来检修,这无疑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且可以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具体地,在未穿所述线束与管道之前或检测时,不将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槽或将插销从插槽中拨出,然后再通过工具如一字螺丝批使第一或第二盖板与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脱离卡接,从而可以使每一个该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绕所述转轴旋转而打开该拖链,然后就可以将所述线束或管道放入该拖链中或更换该线束或管道。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中的一个并未打开,因此其上设置的插销将阻止与其相连的第一、第二侧板中的一个展开,而另一个由于通过第一连接机构连接也不会展开,从而可以保护该拖链仍为一个框形,从而有利于在线排线或更换线束,进而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便于装线的拖链所具有的第二连接机构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一侧盖板被打开的示意图。
21.图6为图1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另一侧盖板被打开的示意图。
22.图7为图1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两侧盖板都被合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4.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装线的拖链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便于装线的拖链,其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侧板10和一个第二侧板20,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的一个第一盖板30和第二盖板4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0、20与第一、第二盖板30、40之间的第一、第二连接机构50、60。可以想到的是,对于一整条拖链条,其包括多个所述便于装线的拖链,每一个拖链与相邻的拖链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从而相邻的拖链之间可以进行旋转,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与使用状态。在此仅一个所述便于装线的拖链为例来说明其结构及工作原理。
25.所述第一侧板10与第二侧板20具有相同的结构与功能,在此仅以所述第一侧板10为例来说明。所述第一侧板10包括一个本体11,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本体11的两端的连接板12。所述本体11可以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并成板状结构,其尺寸根据实际的需要设定,如整个拖链条的大小。两个所述连接板12分别用于与相邻的拖链相连接,因此两个所述连接板12中的一个设置有一个通孔,另一个上设置有一个枢轴。当多个第一侧板10连接在一起时,一个连接板12的枢轴穿设在另一个连接板12的通孔中,从而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0、20平行间隔设置,从而在该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且在其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
26.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与功能,在此仅以所述第一盖板30为例来说明。所述第一盖板30为一个板状结构,并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12之间,以避免当两个相邻的连接板12旋转时该第一盖板30对其进行阻挡。由于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0、20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也平行设置。
27.所述第一连接机构5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与第一盖板30之间,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连接机构50也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与第二盖板40之间。在此,仅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与第一盖板30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50为例来说明其结构与工作原理。所述第一连接机构50包括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上的卡接结构5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30上的插接结构52。所述第一盖板30与所述第一侧板10通过该第一连接机构50连接固定。所述卡接结构51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上的卡接槽511,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卡接槽511中的插块51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卡接槽511中的卡接钩513。所述卡接槽511设置在两个连接板12之间,且其沿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的排列方向上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盖板30的厚度相当。同时该卡接槽511的宽度与该第一盖板30的宽度相当,从而当第一盖板30卡接入该卡接槽511中,可以达到齐平的状态。两个插块512间隔设置并设置在所述卡接槽511的底部,其高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如整个拖链的尺寸大小。所述卡接钩513也设置在所述卡接槽511的底部,并与两个所述插块512间隔设置。所述卡接钩513的高度大于所述插块512,且其高度与所述第一盖板30的厚度相当。所述卡接钩513具有一个勾状部514,且该勾状部514朝向所述插块512设置,但整个卡接钩513与两个所述插块512都间隔设置。所述插接结构52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30上的插接槽521,以及一个用于卡接所述卡接钩513的卡接孔522。所述插接槽521与所述卡接孔522间隔设置,以分别插设所述插块512与卡接钩513。所述卡接孔522为一个台阶孔,即具有一个台阶,当所述卡接
钩513插入所述卡接孔522后所述卡接钩513钩设在所述卡接孔522的台阶上。所述卡接钩513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与两个所述插块512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从而既可以使该卡接钩513前后变形,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抵靠力。当所述插块512插入所述插接槽521后,其可以提供一定的抵靠力,阻止所述卡接钩513在受力时变形,从而可以提高该第一盖板30与第一侧板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
28.所述第二连接机构60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0与第一盖板30之间,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连接机构60也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0与第二盖板40之间。在此,仅以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0与第一盖板30之间的第二连接机构60为例来说明其结构与工作原理。所述第二连接机构6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0上的转轴结构61,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30上的枢孔结构62,以及一个固定所述转轴结构61与枢轴结构62的插销63。所述转轴结构61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0上的安装槽611,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611的转轴612,以及一个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轴612之间的插槽613。所述安装槽611的结构及尺寸与所述卡接槽511的结构及尺寸相同,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6111,以及一个连接在两个侧壁6112之间的底部6112。两个所述转轴612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611的两个侧壁6111上,并与该安装槽611的底部6112间隔设置,以利于所述枢轴结构62该转轴612与安装槽61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插入。两个所述转轴612的排列方向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以及第一、第二侧板10、20的排列方向。所述插槽613设置在所述安装槽611的底部6112上并位于两个所述转轴612之间。为了提高容错能力,该插槽613为一个槽形结构。所述枢轴结构62包括一个穿设在所述转轴612上的半圆形槽621,以及一个穿过所述半圆形槽621的穿孔622。所述半圆形槽621沿径向的开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0、20,即该半圆形槽621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盖板30的两侧。由于该半圆形槽621的存在,使得该半圆形槽621的壁厚降低,从而可以插入所述转轴612与安装槽61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为了避免转轴612很容易从所述半圆形槽621中滑出,该半圆形槽621的圆心角大于180度。也因此,该半圆形槽621具有一个导入边,以导入该转轴612。所述穿孔622沿所述半圆形槽621的径向开设即穿过所述半圆形槽621,并与所述插槽613对齐,以利于所述插销63插入。所述插销63为一个t形结构,并包括一个插设在所述穿孔622与插槽613中的插杆63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插杆631一端的盖板632。为了固定该插杆631与所述穿孔622及插槽613之间的相对位置,该插杆631应当于与所述穿孔622及插槽613过盈配合。所述插杆63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坑633。当所述插销63插入所述插槽613中后,两个所述转轴612的自由端分别抵顶在该凹坑633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固定该插销63。由于该插销63穿设在所述第一盖板30的半圆形槽621的穿孔622和插槽613中,因此当所述插销63插入所述插槽613中后,所述第一、第二盖板30、40都将无法旋转,因此可以保证所述第一盖板30与所述第一侧板10垂直设置,而不会展开而导致整个拖链散架。同时,当所述插销63插入所述插槽613中后,所述盖板632盖设在所述转轴612上,同时也盖在所述半圆形槽621的开口上。
29.在使用时,所述便于装线的拖链的内侧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即第一盖板30被打开,如图5所示,此时,处于第二盖板40中的所述插销63插设在插槽613中,而处于第一盖板30中的所述插销从所述插槽613中拨出。在需要外侧打开的时候其外侧的第二盖板40被打开,如图6所示,此时处于第二盖板40中的所述插销63从所述插槽613中拨出,而处于第一盖板30中的所述插销63插设在插槽613中。当线束或管道装入所述拖链中,所述第一、第二盖
板30、40上的插销63皆插入所述插槽613中,从而固定该第一、第二盖板30、40,如图7所示。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装线的拖链通过设计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0、20与第一、第二盖板30、40的第一、第二连接机构50、60的结构设计,使得可以打开所述第一盖板30或第二盖板40将线束或管道放置在该拖链中,从而避免了通过穿插的方式将所述线束或管道穿入所述拖链中。具体地,在未穿所述线束与管道之前,不会将所述插销63插入所述插槽613,从而可以通过工具如一字螺丝批使所述卡接钩513与卡接孔522脱离卡接,进而可以使每一个该第一盖板30或第二盖板40绕所述转轴612旋转而打开该拖链,从而可以将所述线束或管道放入该拖链中,进而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当将所述线束或管道放入所述拖链中后,首先将所述卡接钩513钩入所述卡接孔522,由于所述插块512与插接槽521的配合,不仅可以提高该第一、第二盖板30、40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的结合强度,也可以保证所述卡接孔522的结合强度,避免所述卡接钩513与卡接孔522的脱离。再将所述插销63穿过所述穿孔622并插入在所述插槽613中,从而不仅可以进一步避免所述卡接钩513与卡接孔522的脱离,也可以阻止所述转轴612从所述半圆形槽621中脱离,达到稳固可靠的目的。
3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