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1: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为了实现自拍功能,电子设备中往往会设有前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的设置,需要在屏幕上开孔。开孔影响了屏幕的显示效果,这就产生了屏下摄像头。
3.对于采用屏下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一般包括正常显示区域和可显示屏下摄像头区域。屏下摄像头区域为了提高透光率,满足拍照需求,通常采用降低像素密度、减小像素大小,以及将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均设计为透明结构等方式以增大透光率。
4.但是,为增加光线透过率,将oled的电极设计成透明阳极,易造成显示不均,不同区域发光材料寿命衰减不一致等问题。另外,在摄像头正上方的空间仍然存在显示元件,以及相应的驱动元件,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光线的阻挡,此区域的光线透过率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摄像头上方的显示元件影响透光率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载体,用于支撑摄像头;发光件,设于载体上;显示层,设于摄像头的一侧,显示层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摄像头相对;第一电致变色层,设于第一通孔内。
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显示层对应于摄像头的位置,设置了第一电致变色层。通过通电的方式,可以控制第一电致变色层的着色情况,从而在该位置显现出和屏幕整体一致的图案,或者不显示图案而透过光线。在显示图案的同时,通过发光件的设置并点亮,则可以为第一电致变色层补光,提升其显示效果。另外,采用第一电致变色层和发光件配合显示,使得显示层的电极不需要设计成透明阳极,有利于避免显示不均、不同区域发光材料寿命衰减不一致等问题。进一步地,第一电致变色层还可以在通电时,通过电流电压的变化而褪色至透明,这样,电子设备在摄像模式下,第一电致变色层变为透明或接近透明状态,不会阻挡光线透射到摄像头上,从而可以保证摄像时的光线透过率。简言之,通过第一电致变色层和发光件的设置和配合,使得摄像头的上方,也就是靠近屏幕的位置能够保持显示元件,确保屏幕在摄像头位置的显示效果,同时,在需要摄像时,又可以保证透光率,提升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摄像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摄像模式下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3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100摄像头,102载体,104发光件,106显示层,108第一电致变色层,1080第一像素区,1082第一黑矩阵,1084第一通孔,110保护层,112第二电致变色层,1120第二像素区,1122第二黑矩阵,1124第二通孔,1126上层电极,1128下层电极,114偏光层,1140第三通孔,116透明胶体,11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23.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100、载体102、发光件104、显示层106和第一电致变色层108。
24.具体地,摄像头100和发光件104均设置在载体102上。显示层106设于摄像头100的一侧。显示层106上设有第一通孔1084。第一通孔1084位于显示层106上与摄像头100相对的位置处。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设于第一通孔1084内。
25.第一电致变色层108,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致材料的光学属性,例如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会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通过利用电致变色材料的特性,使得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可以具有着色状态和透明状态,从而既可以显示图案,又可以变为透明而使光线通过。
26.可以理解,着色状态和透明状态,实质上都是透光率的变化。在透明状态,透光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由于有杂质的存在,透光率一般只是接近100%。因此,可以设定透光率的范围,来实现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着色而显示图案,或者透光这两种目的。
27.具体地,电子设备具有摄像模式和显示模式。在显示模式下,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着色,并显示图案。同时,发光件104点亮,为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补光,使得图案的色彩更为鲜明,和屏幕的整体展示效果更加一致。可以理解,着色时,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透光率在一个范围内,即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为5%,第二预设值为90%。当然,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也可以是其它数值。透光率越小,则光线越不容易透过。透光率越大,光线越容易透过。透光率越接近100%,则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透明度越高,光线就越容易透过。因此,在摄像模式下,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褪色。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褪色直至透明或接近透明,发光件104关闭。透明褪色的第一电致变色层108,使得光线可以更容易透过,以便于拍摄。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褪色时,其透明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且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例如,第三预设值为90%、93%、96%、99%、100%中的任意一个。
28.具体而言,在显示层106对应于摄像头100的位置,设置了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并在摄像头100的载体102上设置了发光件104,这样,通过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和发光件104配合显示,使得显示层106的电极不需要设计成透明阳极,有利于避免显示不均、不同区域发光材料寿命衰减不一致等问题。进一步地,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还可以在通电时褪色至透明,这样,电子设备在摄像模式下,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变为透明状态,不会阻挡光线的透射到摄像头100上,从而可以保证摄像时的光线透过率。简言之,通过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和发光件104的设置和配合,使得摄像头100的上方,也就是靠近屏幕的位置能够保持显示元件,不需要降低像素密度、减小像素大小等,有利于确保屏幕在摄像头100位置的显示效果,同时,在需要摄像时,又可以保证透光率,提升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29.进一步地,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包括多个不同着色的第一像素区1080。通过设置多个着色不同的第一像素区1080,有利于在显示模式下,形成不同的图案,从而配合屏幕整体的图案,使得屏幕显示效果更佳,避免了屏下摄像头100对于屏幕显示效果的影响。可以理解,多个第一像素区1080相互间隔设置,以避免颜色相混。同时,多个第一像素区1080之间,着色不同,透光率也可以不同。着色不同、透光率也不同的多个第一像素区1080,可以显示出更多不同的图案,有利于提升屏幕显示的丰富性。
30.更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像素区1080的着色包括红色、绿色、蓝色。或者包括这三种颜色的任意组合。可以理解,红色、绿色或者蓝色,为三种基色。采用红色、绿色、蓝色为多个第一像素区1080着色,或者将其进行组合,便于通过多个第一像素区1080构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从而可以更好地和屏幕整体进行配合,提升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降低屏下摄像头100对显示的影响,提升用户观看屏幕的舒适度。
31.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还包括第一黑矩阵1082。在显示模式
下,第一黑矩阵108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黑矩阵1082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像素区1080之间。这样,通过第一黑矩阵1082的设置,有利于阻隔相邻的第一像素区1080之间的像素干扰,提升各个第一像素区1080构造出的图案的准确性,保证显示效果。可以理解,显示模式下,第一黑矩阵108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预设值,即比第一像素区1080的最小透光率更小,因此更容易将各个第一像素区区分开来,避免各个第一像素区1080相互影响。优选地,第一黑矩阵1082的着色为黑色。选用黑色,其透光率为0,或接近0,有利于更好地将相邻的第一像素区1080区分开来。而在摄像模式下,第一黑矩阵1082的透光率大于第三预设值,以便于透过光线。
32.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于显示层106和摄像头100之间。通过在显示层106和摄像头100之间设置保护层110,可以隔离摄像头100和显示层106,减少两者之间相互的工作干扰,并为摄像头100提供防护。
33.进一步地,保护层110上设有第二通孔1124。第二通孔1124设置在与摄像头100相对的位置处。第二通孔1124内设有第二电致变色层112。与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相同,在通电下,第二电致变色层112可以有着色状态和褪色状态。具体而言,在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下,第二电致变色层112着色。也就是在显示模式下,第二电致变色层112为着色状态,其透光率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在摄像模式下,第二电致变色层112褪色至透明,其透光率大于第三预设值,使光线不仅能够透过第一电致变色层108,还能透过第二电致变色层112,从而提升电子设备在摄像模式下的透光率。
34.与第一电致变色层108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电致变色层112上,至少部分区域的着色深度,或者说透光率可变。通过改变透光率,使得第二电致变色层112的着色深度也会改变。这样,在显示模式下,通过改变第二电致变色层112部分区域的透光率,使其颜色深浅改变。也就是发光件104发出的光亮投射到显示层106上的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光线数量减少,相应地,第一电致变色层108上的颜色也就随之变化,从而可以变化出更多的图案,有利于更好地配合屏幕的整体展示效果,减少屏下摄像头100对于屏幕整体的显示效果的不利影响。可以理解,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着色深浅或透光率的改变,依靠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来实现。即,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部分区域的着色深度随通电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35.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致变色层11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区1120和第二黑矩阵1122。相邻的第二像素区1120之间设有第二黑矩阵1122。在显示模式时,其中,多个第二像素区1120的着色和第二黑矩阵1122的着色相同,透光率相同。显示模式下,第二黑矩阵1122和第二像素区1120的透光率均小于第一预设值。例如,第二黑矩阵1122和第二像素区1120的着色均为黑色。摄像模式下,则第二黑矩阵1122和第二像素区1120的透光率均大于第三预设值,以便于光线可以透过第二电致变色层112。
36.多个第二像素区1120的着色深度或透光率可随通电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像素区1120的着色为黑色,不易干扰第一电致变色层108上的第一像素区1080的着色,而仅仅是通过其深浅的改变而调整透光率。同时,第二像素区1120和第二黑矩阵1122在着色状态下均为黑色,便于生产。第二黑矩阵1122的设置,便于和第一黑矩阵1082同步地减少对相邻第一像素区1080的着色干扰,提升第一像素区1080图案显示的准确性。
37.可以理解,多个第二像素区1120同样是间隔设置,并与第一像素区1080相对应,以便于在第二像素区1120的透光率发生改变时,影响所对应的第一像素区1080的颜色展示。
38.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偏光层114。偏光层114设于显示层106远离摄像头100的一侧。或者说,偏光层114设置在摄像头100的光线入射的一侧,且显示层106在偏光层114和摄像头100之间。通过设置偏光层114,有利于消除或减低平面被摄物体的光线反射干扰,提升摄像的准确性。同时,偏光层114上还设有第三通孔1140。第三通孔1140内设有透明胶体116。可以理解,第三通孔1140对应于摄像头100设置。即,第三通孔1140和摄像头100相对。这样,第一通孔1084、第二通孔1124、第三通孔1140均为同轴设置。在第三通孔1140中填充透明胶体116,一方面可以保证摄像模式下的透光率。另一方面,透明胶体116的设置,可以降低界面处的光线损失,有效减少空气

固体界面的存在,降低界面反射,提升显示效果。
39.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摄像头100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发光件104。通过设置多个发光件104,可以增强背光效果,提升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同时,多个发光件104在摄像头100的周向上设置,还便于从多个角度提供背光,减少阴影现象。
40.进一步地,多个发光件104嵌入载体102。将发光件104嵌入载体102,可以减少发光件104占用的空间,从而提升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件104与载体102的表面平齐,即发光件104完全不凸出载体102,从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z向尺寸,也就是在摄像头100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这样,既能够满足背光照射显示层106的需求,又可以避免占用电子设备的z向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设计。
41.可以理解,发光件104包括微米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发光元件。
42.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盖板118。盖板118用于防护显示层106。其设置于显示层106远离摄像头100的一侧。在设有偏光层114时,盖板118设置在偏光层114远离摄像头100的一侧。通过设置盖板118,既能够透射光线,又可以保护显示层106、偏光层114等部件。
43.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游戏机、智能手表中的任意一种。
4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提供了一种屏下摄像头100方案。通过在屏下摄像头100区域设置一种可显示电致变色结构。本具体实施例去掉摄像头100上方原有的显示结构,利用两层图案化的变色膜层和一层光学透明胶填充,并在摄像头100的镜头载体102上集成微米发光件104。变色膜层具有电致变色功能,具有着色和透明两种状态,其中着色程度可以随电压变化,在摄像模式下,使变色膜变透明,由于摄像头100上方无光线阻挡元件,光线能有效的进入摄像头100透过率可达到70%以上。在显示模式下,变色膜着色,微米发光件104被点亮,作为背光照向变色膜层,变色膜层通过对透过率的控制实现显示功能。不增加电子设备的空间厚度,利于轻薄化,可控性高,结构简单,实现了对透过率和显示画面高效兼容。
45.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具体实施例的屏下摄像头100方案。显示屏从上往下依次为盖板118、偏光层114、显示层106、以及保护层110。各层之间通过贴合胶粘接。屏下摄像头100对应的位置处,显示屏上设有开孔。具体而言,显示层106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84,保护层110上设有第二通孔1124,偏光层114设有第三通孔1140。如图1所示,分别在显示层106的第一通孔1084处、保护层110的第二通孔1124处设置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12。其中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层叠于第二电致变色层112之上,靠近盖板118一侧。第一电致
变色层108定义为彩色化层。第二电致变色层112定义为开关层。如图3所示,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具有图案化结构,分为第一黑矩阵1082和第一像素区1080。第一黑矩阵1082和第二像素区1120均具有着色和褪色两种状态。第一黑矩阵1082的着色态为黑色。第一像素区1080的着色态根据像素不同,分别为红、绿、蓝三种颜色。其中,带有字母r的方框表示红色像素。带有字母g的方框表示绿色像素。带有字母b的方框表示蓝色像素。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第一电致变色层108主要包括三层结构:上层为图案化的上层电极1126,中间为变色层,下层电极1128。如图4所示,第二电致变色层112具有与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完全一致的结构,区别在于,第二电致变色层112的第二像素区1120,与第二黑矩阵1122的着色态均为黑色。其中第二像素区1120的着色深度随电压不同而不同,不同着色状态具有不同的光线透过率。默认状态是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12均为着色状态。如图5所示,在显示模式下,摄像头100的载体102上的微米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背光穿过第一电致变色层108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12进入人眼。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第一黑矩阵1082、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12的第二黑矩阵1122均为着色状态,透过率为零,可以防止相邻像素之间的干扰。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第一像素区1080,完全着色,根据不同像素分别为红、绿、蓝三种颜色,不同像素只允许一种颜色的光线通过,为滤光作用,如红色像素,则穿过此像素进入人眼的光线为红色。第二电致变色层112的第二像素区1120,根据显示画面的亮度变化,调整不同像素的着色状态,实现对不同像素的开关以及亮度调节作用,实现显示功能。需注意,第二电致变色层112的多个第二像素区1120中,每个第二像素区1120的电压可以不同。
46.如图2所示,在摄像模式下,第一电致变色层108的第一黑矩阵1082、第一像素区1080区,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12中的第二像素区1120、第二黑矩阵1122均为透明态,摄像头100的镜片载体102上面的发光件104关闭,透光率较高。环境光从开孔区,也就是第一通孔1084、第二通孔1124、第三通孔1140有效进入摄像头100,无显示元件阻挡光线,预计透过率可提升至70%以上,可有效提升拍照画质。为了降低界面处的光线损失,在偏光片层对应开孔区,也就是第三通孔1140的位置填充透明胶,有效减少空气

固体界面的存在,降低界面反射。
47.如图5所示,多个发光件104集成在摄像头100的载体102上。多个发光件104围绕摄像头100的周向放置。每个发光件104的高度与载体102一致。发光件104部分地嵌入载体102内部,可以避免增加手机z向空间,为显示画面提供背光,且不影响摄像头100进光量。
48.本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49.1、实现全面屏功能,带来极致体验;
50.2、有效提高屏下摄像头100区域的光线透过率,预计可提升至70%以上;
51.3、对整机厚度不影响,结构简单,利于轻薄化。
5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例如摄像头的感光芯片、主板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5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