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1: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粒装置,其具备:脱粒单元,其具有筛网,对作物进行脱粒;以及分选单元,其设于该脱粒单元的下方,从自筛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出谷粒。


背景技术:

2.以往,利用了从所收获的谷秆对作物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作为这种脱粒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2019-76061号公报所记载的脱粒装置。
3.日本特开2019-76061号公报所记载的脱粒装置具备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筒,脱粒处理物构成为从筛网下落到下方的摆动分选棚上而被筛选。另外,在该脱粒装置中具备检测流经摆动分选棚上的处理物的层厚的层厚传感器,根据该层厚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开闭筛的开度。具体而言,若摆动分选棚上的处理物的层厚变厚,则开闭筛向打开的方向被控制,若摆动分选棚上的处理物的层厚变薄,则开闭筛向关闭的方向被控制。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760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8.在日本特开2019-76061号公报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设有移送回收到摆动分选棚的下方的一次处理物的一次相位螺旋和移送二次处理物的二次相位螺旋。在来自脱粒筒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开闭筛向打开的方向被控制,导致从开闭筛漏下的处理物所含的断秆增大的现象。像这样在开闭筛中有很多断秆漏下的情况下,设想二次处理物也增大,由于向摆动分选棚移送的二次处理物增大,因此摆动分选棚的层厚也增大,结果导致分选性能的降低。
9.因此,要求一种即使在处理物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分选性能的降低的脱粒装置。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发明的脱粒装置的特征构成在于,具备:脱粒单元,其具有筛网,对作物进行脱粒;以及分选单元,其设于所述脱粒单元的下方,从自所述筛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中分选出谷粒,所述分选单元具备:分选部,其从所述脱粒处理物中分选出所述谷粒作为分选处理物;一次处理物回收部,其回收所述分选处理物作为一次处理物;二次处理物回收部,其回收所述脱粒处理物中的未作为所述分选处理物而分选的所述脱粒处理物作为二次处理物;二次处理物返还部,其将由所述二次处理物回收部回收的所述二次处理物返还到所述分选部;以及返还量检测部,其检测返还到所述分选部的所述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
12.若采用这种特征构成,则能够根据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例如调节从脱粒单元向分选单元供给的脱粒处理物的量、调节分选单元的分选程度(分选度)。因而,能够抑制伴随
着二次处理物的量的增大的脱粒装置中的分选单元的分选能力的降低。
1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分选部根据所述返还量变更作为所述分选处理物而分选的分选量。
14.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根据返还量变更分选能力。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返还量的增大的分选单元的分选能力的降低。
15.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返还量越多,所述分选部越是增大所述分选量。
16.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在返还量变多时增大一次处理物的回收量。因而,能够抑制分选单元中的等待分选的脱粒处理物、二次处理物的量的增大,防止滞留。
17.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分选部设置有谷壳筛,该谷壳筛具有沿输送所述脱粒处理物的输送方向排列且能够变更各自的开度的多个谷壳刮板,所述返还量越多,所述谷壳刮板的所述开度越大。
18.若采用这种构成,则在返还量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谷壳筛中的脱粒处理物以及二次处理物的流通速度。因而,能够抑制谷壳筛中的等待分选的脱粒处理物、二次处理物的量的增大,防止滞留。
19.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分选单元设置有沿所述输送方向产生分选风的风选机,所述返还量越多,所述风选机越是增大所述分选风的风量。
20.若采用这种构成,则在返还量多的情况下,容易增大分选风而吹走断秆等。因而,能够抑制谷壳筛中的等待分选的脱粒处理物、二次处理物的量的增大,防止滞留。
21.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分选单元具备脱粒处理物检测部,该脱粒处理物检测部对从所述筛网漏下的所述脱粒处理物的量进行检测,所述分选部根据所述脱粒处理物的量变更所述分选量。
22.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在从筛网漏下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多的情况下变更分选能力。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脱粒处理物的量的增大的分选单元的分选能力的降低。
2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脱粒单元具备脱粒筒,该脱粒筒具有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的筒状的筒体与支承该筒体的脱粒筒轴,所述返还量越多,所述筒体内的所述作物的输送量越减少。
24.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在返还量多的情况下延长脱粒筒内的作物的滞留时间,减少从脱粒筒漏下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因而,能够抑制分选单元中的等待分选的脱粒处理物、二次处理物的量的增大,防止滞留。
25.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脱粒单元以及所述分选单元设于行驶机体,所述返还量越多,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越减少。
26.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在返还量多的情况下减少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减少向脱粒单元供给的作物的量。因而,能够抑制分选单元中的等待分选的脱粒处理物、二次处理物的量的增大,防止滞留。
27.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返还量检测部构成为,与由所述二次处理物返还部排放的所述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测量所述返还量。
28.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通过与所排放的二次处理物接触而由返还量检测部高精度地测量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
29.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返还量检测部具备:摆动臂,其位于由所述二次处理物返还
部排放的所述二次处理物的排放延长上,与所排放的所述二次处理物接触从而摆动;以及测量部,其基于所述摆动臂的摆动角而测量所述返还量。
30.若采用这种构成,虽然摆动臂通过接触二次处理物而摆动,但其摆动角根据所排放的二次处理物的量而变化。因此,测量部能够根据摆动臂的摆动角求出返还量。
31.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二次处理物返还部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朝向所述摆动臂引导所排放的所述二次处理物。
32.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能够由引导部引导所排放的所述二次处理物而可靠地接触摆动臂。
3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具有沿着所述摆动臂的摆动轨迹的面形状,并且在所述摆动臂的摆动轴芯方向上以与所述摆动臂相邻的状态设于所述摆动臂的侧方,所述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臂与所述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摆动时,摆动量越大,所述摆动臂的侧部与所述引导部的分离距离越大。
34.优选的是摆动臂根据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高精度地摆动,以便返还量检测部高精度地检测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伴随着摆动臂的摆动,摆动臂与引导部的分离距离变化时,会给返还量检测部的检测精度带来影响。根据本构成,引导部在摆动臂的摆动轴芯方向上以与摆动臂相邻的状态设于摆动臂的侧方。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少的情况下,也由于二次处理物沿引导部的面形状飞散,因此未摆动的摆动臂与二次处理物容易接触,摆动臂的摆动被促进。因此,返还量检测部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另外,构成为摆动臂的摆动量越大,摆动臂的侧部与引导部的分离距离越大。因此,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多的情况下,二次处理物穿过摆动臂的侧部与引导部之间,从而抑制摆动臂的过度的摆动。因此,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多的情况下,摆动臂也难以挥动到摆动范围的最大程度,能够在尽量宽的范围内测量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的大小。即,返还量检测部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测量返还量,并且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测量返还量的大小。
35.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具有沿着所述摆动臂的摆动轨迹的面形状,并且在所述摆动臂的摆动轴芯方向上以与所述摆动臂相邻的状态设于所述摆动臂的侧方,所述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摆动臂与所述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摆动时,无论摆动量的大小如何,所述摆动臂的侧部与所述引导部的分离距离都相同。
36.若构成为摆动臂越摆动、摆动臂与引导部的分离距离越小,则考虑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超过规定的量的时刻,摆动臂急剧地挥动到摆动范围的最大程度。考虑这样返还量检测部的检测值保持着贴近最大值,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多的情况下返还量检测部不能高精度地测量返还量的情况。根据本构成,无论摆动量的大小如何,摆动臂的侧部与引导部的分离距离都相同,因此与摆动臂越摆动、摆动臂与引导部的分离距离越小的构成比较,难以产生摆动臂的挥动。由此,返还量检测部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测量返还量的大小。
37.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返还量检测部支承于所述脱粒单元的侧壁。
38.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返还量检测部稳定地支承于刚性较高的侧壁,因此能够长期进行适当的测量工作。
39.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返还量检测部支承于所述侧壁的外部侧部分。
40.若采用这种构成,由于在侧壁的外部侧部分不存在脱粒处理物,因此不会有脱粒
处理物接触返还量检测部的支承部而损伤等不利情况。
41.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返还量检测部支承于所述侧壁的内部侧部分。
42.若采用这种构成,则返还量检测部在尽可能靠近二次处理物的检测对象部位的位置支承于侧壁,因此能够使返还量检测部小型化。
43.另外,优选的是,具备覆盖所述返还量检测部的上方的罩体。
44.若采用这种构成,则即使在侧壁的内侧存在脱粒处理物,也能够通过罩体防止脱粒处理物落到返还量检测部,能够避免返还量检测部产生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45.图1是具备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46.图2是具备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47.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48.图4是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49.图5是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50.图6是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51.图7是返还量检测部的侧视图。
52.图8是由返还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还量的一个例子。
53.图9是表示谷壳刮板的开度的变更例的图。
54.图10是表示摆动臂与引导部的配置关系的图。
55.图11是表示摆动臂与引导部的配置关系的图。
56.图12是按照引导部的形状示出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与摆动臂的摆动量的图表图。
57.图1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58.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59.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的返还量小状态下的立体图。
60.图1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的返还量大状态下的立体图。
61.图1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62.图1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63.图1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64.图2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65.图2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66.图2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67.图2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返还量检测部以及二次处理物排出口的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本发明的脱粒装置构成为,即使在处理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分选性能的降低。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1进行说明。
69.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1的联合收割机20的侧视图。图2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1的联合收割机20的俯视图。另外,图3是脱粒装置1的剖面图。另外,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20,列举所谓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联合收
割机20也可以是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70.这里,为了易于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的意思是机体前后方向(行驶方向)上的前方,“后”(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意思是机体前后方向(行驶方向)上的后方。另外,“上”(图1所示的箭头u的方向)以及“下”(图1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为机体的铅垂方向(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表示地上高度的关系。而且,关于左右方向或者横向,与机体前后方向正交的机体横截方向(机体宽度方向)、即“左”(图2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以及“右”(图2所示的箭头r的方向)分别是机体的左方向以及右方向的意思。
71.如图1以及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20具备机体框架2与履带行驶装置3。在行驶机体17的前方设置割取植立谷秆的割取部4。在割取部4配备有耙拢植立谷秆的拨禾轮5、切断植立谷秆的割刀6、及耙拢割取谷秆的绞龙7。
72.在行驶机体17的前部的右侧设有驾驶舱8。在驾驶舱8配备有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部9与覆盖驾驶部9的舱10。在驾驶部9的下方设有发动机舱er。在发动机舱er,除了发动机e之外还收容有排气净化装置、冷却风扇、散热器等。发动机e的动力由动力传递构造(未图示)传递到履带行驶装置3、脱粒装置1中的脱粒筒22、摆动驱动机构43等。之后叙述脱粒筒22、摆动驱动机构43。
73.在割取部4的后方设置有对割取谷秆(相当于“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1。跨越割取部4与脱粒装置1地设置将割取谷秆朝向脱粒装置1输送的送料器11。在脱粒装置1的侧方设置有存储脱粒处理后的谷粒的谷粒箱12。谷粒箱12构成为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摆动,谷粒箱12构成为能够在作业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摆动开闭。在脱粒装置1的后部设有具备旋转刀13a的排秆切碎装置13。
74.在联合收割机20设有将谷粒箱12内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14。在谷粒排出装置14配备有将谷粒箱12内的谷粒朝向上方输送的纵向输送部15、与将来自纵向输送部15的谷粒朝向机体外侧输送的横向输送部16。谷粒排出装置14构成为能够绕纵向输送部15的轴心回旋。纵向输送部15的下端部与谷粒箱12的底部连通连接。横向输送部16中的纵向输送部15侧的端部与纵向输送部15的上端部连通连接,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
75.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粒装置1设于行驶机体17。脱粒装置1具备对作物进行脱粒的脱粒单元41、及分选单元42。因而,脱粒单元41与分选单元42设于行驶机体17。脱粒单元41配置于脱粒装置1中的上部,在脱粒单元41的下部设置有筛网23。分选单元4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去后述的“返还量检测部71”)配置于脱粒单元41的下方,并构成为从自筛网23漏下来的处理物(相当于“脱粒处理物”)分选出谷粒。分选单元42具备摆动分选装置24(“分选部”的一个例子)、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及返还量检测部71。
76.脱粒单元41在脱粒室21中收容脱粒筒22,在脱粒筒22的下部具有筛网23。脱粒室21作为由前侧的前壁51、后侧的后壁52、左右的侧壁50(参照图4)、及覆盖上部的顶板53包围的空间而形成。在脱粒室21中的比前壁51靠下侧部分形成有供给收获物(相当于“作物”)的供给口54a,在该供给口54a的底部配置有引导底板59。另外,在脱粒室21中的比后壁52靠下侧部分形成有排尘口54b。
77.脱粒筒22具有筒体60与旋转支轴55(“脱粒筒轴”的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筒体60
由前端部的耙拢部57与耙拢部57的后方位置的脱粒处理部58一体形成。耙拢部57在越靠脱粒筒22的前端侧越小径的顶端变细状的基台部57a的外周部具备双重螺旋的螺旋叶片57b。脱粒处理部58具有多个棒状的脱粒齿支承部件58a与多个脱粒齿58b。多个棒状的脱粒齿支承部件58a分别沿筒状的筒体60的周向以规定间隔相互分离地设置。多个脱粒齿58b分别从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58a各自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沿前后朝向姿势的旋转轴心x以规定间隔相互分离地安装。
78.旋转支轴55沿旋转轴心x延伸,相对于前壁51与后壁52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筒体60以及旋转支轴55饶旋转轴心x一体旋转。即,旋转支轴55的前端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壁51,与此相同,旋转支轴55的后端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后壁52。在该脱粒单元41中,驱动旋转力从旋转驱动机构56传递到旋转支轴55的前端部。
79.在顶板53的内表面部(下表面部),沿前后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板状的多个排尘阀53a。多个排尘阀53a在俯视时以相对于旋转轴心x倾斜的姿势设置,以便对在脱粒室21中与脱粒筒22一同旋转的处理物作用使其向后侧移动的力。
80.筛网23以包围跨越脱粒筒22的下方与脱粒筒22的两侧方的区域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通过沿前后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纵向框架和支承于各个纵向框架的前后朝向姿势的横向框架的组合,在筛网23形成有间隙(参照图4)。处理物能够从形成于筛网23的间隙漏下。
81.在本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1中,将向脱粒室21供给的割取谷秆称作收获物,将在该脱粒室21中脱粒处理后的收获物称作处理物(相当于“脱粒处理物”)。处理物中包含谷粒与断秆等。另外,一次处理物主要是包含谷粒的处理物,二次处理物是包含单粒化不充分的谷粒与断秆等的处理物。
82.在脱粒单元41中,来自送料器11的收获物经由供给口54a向脱粒室21供给。供给的收获物由耙拢部57的螺旋叶片57b沿引导底板59向脱粒筒22的后方耙拢,供给到脱粒处理部58。在脱粒处理部58中,伴随着脱粒筒22的旋转,收获物由脱粒齿58b以及筛网23进行脱粒处理,结果进行脱粒。
83.如此进行脱粒时,处理物与脱粒筒22一同旋转,使得处理物与排尘阀53a接触而向脱粒室21的后部输送同时被进行脱粒处理。通过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与较短的断秆等从筛网23漏下而下落到分选单元42。与此相对,不能从筛网23漏下的处理物(谷秆、长尺寸的断秆等)从排尘口54b排出到脱粒室21之外。
84.如图3所示,分选单元42中具备摆动分选装置24与风选机25。分选风从风选机25向摆动分选装置24供给。摆动分选装置24在被供给分选风的环境中摆动工作,在脱粒处理物之中作为分选处理物对谷粒(一次处理物)进行分选。分选处理物指的是由摆动分选装置24分选出的谷粒。另外,在摆动分选装置24的下方配置有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与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
85.风选机25设于分选单元42,沿处理物的输送方向产生分选风。在风选机25配备有具有多个旋转叶片25b的风选机主体,风选机主体收容于风扇壳体25a的内部。在风扇壳体25a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将分选风沿上部谷粒抖动板61的上表面部送出的上部排出口25c。在风扇壳体25a的后部形成有用于向后方送出分选风的后部排出口25d。
86.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回收脱粒处理物之中被分选为分选处理物的处理物作为一
次处理物。处理物由一次处理物引导部62向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引导。即,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构成为沿横向输送由一次处理物引导部62引导的一次处理物(一次处理物的谷粒)的一次处理物螺杆。由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回收的一次处理物被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朝向谷粒箱12向上方输送(扬送)。由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输送的一次处理物被存储螺杆30向右方输送,向谷粒箱12供给。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由斗式的输送机构成。
87.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回收脱粒处理物之中未被分选为分选处理物的处理物作为二次处理物。未被分选为分选处理物的处理物相当于在摆动分选装置24中未被分选的谷粒、谷秆、长尺寸的断秆等,被称作二次处理物。这种二次处理物由二次处理物引导部63向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引导。即,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构成为沿横向输送由二次处理物引导部63引导的二次处理物的二次处理物螺杆。由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回收的二次处理物被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向前斜上方输送,在比摆动分选装置24靠上侧(分选单元42的上游侧)被返还。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由螺杆式的输送机构成。
88.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由作为电动马达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1(参照图2)驱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由作为电动马达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2(参照图2)驱动。
89.一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1的动力传递到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传递到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从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传递到存储螺杆30。这里,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设于脱粒装置1的右侧部(右壁的外部),一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1设于脱粒装置1的左侧部。即,一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1设于脱粒装置1的侧部中的与设有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部。
90.二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2的动力传递到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从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传递到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这里,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设于脱粒装置1的右侧部(右壁的外部),二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2设于脱粒装置1的左侧部。即,二次处理物回收马达m2设于脱粒装置1的侧部中的与设有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部。
91.摆动分选装置24从处理物分选出谷粒。摆动分选装置24配置于筛网23的下方,处理物从筛网23漏下。该摆动分选装置24通过使用了偏心轴等的偏心凸轮式的摆动驱动机构43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工作,具备俯视时形成为矩形状的框状的筛分壳体33。
92.筛分壳体33中具备第一谷粒抖动板34、多个第一筛线35、第二筛线36、第二谷粒抖动板37、第一谷壳筛38、第二谷壳筛39、谷粒筛40、上部谷粒抖动板61、下部谷粒抖动板65。
93.在比上部谷粒抖动板61靠后侧配置有具有多个谷壳刮板(chaff lip)38a的第一谷壳筛38,在比该第一谷壳筛38靠后侧配置有第二谷壳筛39。另外,多个谷壳刮板38a沿输送处理物的输送方向(前后方向)排列,多个谷壳刮板38a分别以越靠后端侧越朝向斜上方的倾斜姿势配置。下部谷粒抖动板65配置于第一谷壳筛38的前端部的下方。在下部谷粒抖动板65的后方以与下部谷粒抖动板65相连的状态配置有网状体的谷粒筛40。第二谷壳筛39配置于第一谷壳筛38的后端部的下方、并且是谷粒筛40的后方。
94.在筛分壳体33形成有将从风选机25的上部排出口25c供给的分选风沿上部谷粒抖动板61的上表面部供给的风路、及将从风选机25的后部排出口25d供给的分选风沿下部谷粒抖动板65的上表面部供给的风路。利用摆动分选装置24的后端部(图3中的右端部)与筛网23的后端部形成了排出部28。
95.在本实施方式的摆动分选装置24中,来自风选机25的分选风从机体前侧向机体后
侧供给,筛分壳体33利用摆动驱动机构43摆动,使得筛分壳体33的内部的处理物向机体后方输送。出于这种理由,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摆动分选装置24中,将处理物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称作前端或者前侧,将下游侧称作后端或者后侧。
96.谷粒筛40构成为将金属制的多个线材组合成网状的网状体,并构成为使谷粒从网眼漏下。在该谷粒筛40的上方设置第一谷壳筛38,在第一谷壳筛38的谷壳刮板间流通的谷粒向谷粒筛40漏下。
97.筛分壳体33承接从筛网23漏下的处理物的大部分。在分选单元42中,从筛网23漏下的处理物中的被上部谷粒抖动板61承接的处理物伴随着筛分壳体33的摆动向第一谷壳筛38的前端供给。
98.第一谷壳筛38通过基于分选风的风分选与伴随着摆动的比重分选,将处理物向后侧输送,同时使处理物所含的谷粒漏下。进行了这种分选的处理物中的断秆等茎杆类被交接到第二谷壳筛39,从该第二谷壳筛39的后端向筛分壳体33的后方送出,从排出部28朝向排秆切碎装置13排出。从排出部28排出的茎杆类被排秆切碎装置13切碎,向脱粒装置1的外部排出。另外,经由筛网23直接漏到第二谷壳筛39的谷粒被第二谷壳筛39分选为谷粒与断秆等茎杆类。
99.这里,若考虑从筛网23漏下的处理物的状态,则供给到脱粒室21的收获物中的谷粒、单粒化不充分的谷粒、秆的碎片等在脱粒室21的内部被输送时提早在筛网23中漏下。出于这种理由,筛网23中的输送方向的上游区域的处理物的漏下量有比筛网23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区域多的趋势。另外,如前述那样,处理物从上部谷粒抖动板61供给到第一谷壳筛38的前端侧部分,因此在该第一谷壳筛38的前端侧部分漏下的处理物的量比第一谷壳筛38的后端侧部分多。
100.另外,在第一谷壳筛38中的前端侧部分漏下的处理物在漏下之后,其一部分被分选风送至后侧从而被去除,含有较多谷粒的处理物被谷粒筛40的上表面部承接。而且,供给到谷粒筛40的处理物被作用分选风的风压与摆动力,因此处理物所含的秆等在谷粒筛40的上表面部被送至后方,在谷粒筛40漏下的处理物中含有大量的谷粒。在谷粒筛40中漏下的谷粒从一次处理物引导部62向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流下并被回收,利用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存储于谷粒箱12。
101.另外,虽然谷粒筛40被供给来自第一谷壳筛38的后部区域的处理物,但未在谷粒筛40中漏下的处理物中的断秆类在分选风的作用下送至后方,因此在不大幅降低谷粒筛40的后部区域的分选效率的情况下进行分选处理。
102.而且,在比谷粒筛40的最后端靠前侧漏下的一次处理物(谷粒)从一次处理物引导部62向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流下而被回收,通过一次处理物回收输送部29存储于谷粒箱12。
103.与此相对,在谷粒筛40的最后端的部位漏下的处理物、或者从第二谷壳筛39落下的处理物从二次处理物引导部63向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流下而被回收,通过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返回到摆动分选装置24的上游侧。未从第二谷壳筛39落下的处理物、即通过分选处理产生的秆屑等尘埃从摆动分选装置24的后端被送向后方,从排出部28排出到排秆切碎装置13。
104.如上述那样,二次处理物通过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向摆动分选装置24的前部即上
游侧返还。具体而言,二次处理物返还到脱粒单元41中的筛网23的侧方、并且是二次处理物不通过(不流通)筛网23的位置。因而,在脱粒单元41的侧壁50中的圆弧状的筛网23中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插通孔,在该插通孔设置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的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即,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的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设于圆弧状的筛网23中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该位置排出二次处理物。如此,在脱粒装置1配备有检测由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返还的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的返还量检测部71。图4至图6中示出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的配置方式。
10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朝向筛网23侧设置。如图5所示,在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的附近设有旋转叶片32b。在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配备有螺杆式的输送机,旋转叶片32b与螺杆式的输送机一体旋转。由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输送的二次处理物利用旋转叶片32b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向径向外侧排放(如图6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排出)。
106.在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设置有将所排放的二次处理物朝向摆动分选装置24的处理物移送方向上游侧引导的引导部32c。引导部32c构成为呈具有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对置的内周面部的筒状的一部分的形状。换言之,引导部32c形成为将带板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利用这种引导部32c的内周面部,限制由旋转叶片32b排放的二次处理物的排出方向,二次处理物朝向移送方向上游侧排出。
107.如图5以及图6所示,返还量检测部71支承于脱粒单元41中的侧壁50的内部侧部分。二次处理物由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中的旋转叶片32b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排放,返还量检测部71构成为通过与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测量所返还的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在返还量检测部71配备有摆动臂72、测量部73、支承测量部73以及摆动臂72的支承框架74、覆盖返还量检测部71的上方的罩体75。摆动臂72位于由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排放的二次处理物的排放延长上(放物线上),通过接触所排放的二次处理物而摆动。测量部73基于摆动臂72的摆动角测量返还量。
108.支承框架74配备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的上方。支承框架74通过将带板弯折成大致l字形而成,在两侧端部具备安装部74a,安装部74a螺栓连结于侧壁50。在测量部73的壳体内部安装有电位计,测量部73螺栓连结于支承框架74的机体内侧部位。测量部73的旋转轴76插通支承框架74而向机体外侧(侧壁50侧)突出。在该旋转轴76安装有摆动臂72,摆动臂72与旋转轴76构成为能够一体转动。摆动臂72从旋转轴76向下方延伸,以位于由引导部32c引导二次处理物的引导路径内的状态配备。摆动臂72被支承为能够绕作为横轴芯的旋转轴76的轴芯摆动。
109.罩体75沿支承框架74的上部缘设置,并构成为覆盖摆动臂72、测量部73以及支承框架74各自的上方。通过具备这种罩体75,能够防止通过筛网23漏下的脱粒处理物中的细小的尘埃落到摆动臂72、测量部73而阻碍测量动作。
110.如图7所示,摆动臂72的上端部比旋转轴76更向上方延伸。在支承框架74支承有弹簧支承部77。跨越摆动臂72中的比旋转轴76更向上方延伸的部位和弹簧支承部77地张设有线圈弹簧78。摆动臂72在线圈弹簧78的拉伸作用力被摆动施力成摆动臂72中的与线圈弹簧78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部接近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在罩体75设置有卡定部79,摆动臂72的上端部抵接于卡定部79,摆动臂72克服弹簧施力而以朝下的待机姿势保持
位置。
111.二次处理物通过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而由旋转叶片32b排放,若接触摆动臂72,则摆动臂72在其按压力下克服线圈弹簧78的施力而摆动。若摆动臂72摆动,则摆动臂72中的比旋转轴76靠下侧的部分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分离。其摆动角度由测量部73测量,基于其测量结果能够求出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
112.如上述那样,摆动分选装置24从处理物分选谷粒作为分选处理物,但构成为能够根据由返还量检测部71检测出的返还量变更作为分选处理物分选的分选量。能够根据返还量变更作为分选处理物分选的分选量的意思是,能够根据返还量变更摆动分选装置24的分选能力。摆动分选装置24的分选能力相当于由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回收的一次处理物的量相对于从筛网23漏下的处理物的量的比例、即分选度(或者分选效率)。
113.这里,在由割取部4割取的作物的每单位时间的量为一定的情况下,由脱粒单元41脱粒的处理物的每单位时间的量也不会大幅变化,而是成为一定。因此,每单位时间从筛网23向分选单元42漏下的处理物也成为一定量。在该情况下,设想若来自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的返还量增大,则在摆动分选装置24中等待分选的处理物、二次处理物逐渐增大。
114.这种情况下,由于脱粒装置1不能适当地进行脱粒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分选装置24构成为返还量越多,分选量越是增大。分选量增大的意思是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对一次处理物的回收量增大。因而,摆动分选装置24构成为,返还量越是大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量,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中的一次处理物的回收量越是增大。
1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选量的增大中利用谷壳刮板38a。如上述那样,在第一谷壳筛38配备有多个谷壳刮板38a,多个谷壳刮板38a分别以越靠后端侧越朝向斜上方的倾斜姿势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谷壳刮板38a各自的开度能够变更。开度能够变更的意思是倾斜姿势被变更。具体而言,谷壳刮板38a相对于前后方向越接近平行,则开度越小,谷壳刮板38a相对于上下方向越接近平行,则开度越大。
116.在本实施方式中,谷壳刮板38a构成为返还量越多,开度越大。即,返还量越多,谷壳刮板38a的倾斜姿势越被变更为相对于上下方向接近平行。由此,第一谷壳筛38中的一次处理物的分选量增大,能够抑制摆动分选装置24中的等待分选的处理物、二次处理物的增大。
117.二次处理物如上述那样是包含单粒化不充分的谷粒与断秆等的处理物。因此,风选机25优选为分选风的风量增大的构成,以便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越多就越在第一谷壳筛38、谷粒筛40中除去断秆等。由此,在第一谷壳筛38、谷粒筛40中排除断秆等的能力提高,即使在谷壳刮板38a的开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断秆等相对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的混入。
118.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选单元42配备有检测从筛网23漏下的处理物的量的层厚传感器80(“脱粒处理物检测部”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层厚传感器80检测经由筛网23在筛分壳体33上漏下来的处理物的层厚。这种层厚传感器80为公知,因此这里省略说明。也可以构成为,根据由层厚传感器80检测的处理物的量、即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层厚变更摆动分选装置24中的分选量。另外,设置层厚传感器8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也可以比图3所示的位置靠前侧。
119.在上述的构成中,谷壳刮板38a的开度优选为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层厚超过
规定的阈值越多则越大。由此,能够抑制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量增大。另外,层厚传感器80也可以区别(独立)于返还量检测部71地进行上述的控制。
120.另外,也可以根据层厚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果(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层厚)变更谷壳刮板38a的开度以及风选机25的分选风的风量这两方。具体而言,例如在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层厚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增大谷壳刮板38a的开度并且增大风选机25的分选风的风量较好。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层厚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减小谷壳刮板38a的开度并且减少风选机25的分选风的风量。
121.另外,如上述那样,在脱粒室21中的顶板53的内表面部(下表面部)设有多个排尘阀53a。这些排尘阀53a对在脱粒室21中与脱粒筒22一起旋转的处理物作用使其向后侧移动的力。排尘阀53a构成为能够变更相对于顶板53的安装角度。由此,能够变更筒体60内的输送量。因此,也可以构成为,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越多,就越是控制排尘阀53a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而减少筒体60内的作物的输送量。
122.即,设定为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超过规定的阈值越多就越减小筒体60中的作物的输送量,使得作物从脱粒室21落下,能够抑制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量的增大。
123.而且,也可以构成为,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越多,越减少向脱粒单元41自身供给的作物的量。由此,可抑制筛分壳体33上的处理物的量的增大。作为这种方法,例如优选为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越多就越减少行驶机体17的行驶速度的构成。
124.如以上那样,脱粒装置1根据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控制摆动分选装置24的分选能力。换言之,基于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对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对摆动分选装置24的分选量(摆动分选装置24的分选能力)进行反馈控制。因而,谷壳刮板38a的开度、风选机25对分选风的风量、排尘阀53a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行驶机体17的行驶速度相当于反馈控制中的增益的调整参数。
125.图8中示出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图9中示出根据返还量变更开度的谷壳刮板38a的方式。伴随着时间t1以后的返还量的增大,谷壳刮板38a的开度变大,在时间t2,返还量的增大停止。之后,随着从时间t3到t4,返还量减少。伴随于此,谷壳刮板38a的开度也返回到与时间t1以前相同的开度。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粒装置1,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抑制脱粒功能的减少。
126.〔其他实施方式〕
127.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返还量检测部71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检测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2c具有沿着摆动臂72的摆动轨迹的面形状,并且在摆动臂72的摆动轴芯方向上以与摆动臂72相邻的状态设于摆动臂72的侧方。引导部32c悬臂支承于脱粒单元41的侧壁50。另外,引导部32c也可以双臂支承于侧壁50。
128.为了使返还量检测部71高精度地检测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优选的是摆动臂72根据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高精度地摆动。特别是,二次处理物被引导部32c向摆动分选装置24的移送方向上游侧引导,因此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排放的二次处理物容易集中在引导部32c的引导面部。因此,伴随着摆动臂72的摆动,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变化的
话,则会给返还量检测部71的检测精度带来影响。特别是,考虑若构成为摆动臂72越是摆动、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小,则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超过规定的量的时刻,摆动臂72急剧地挥动到摆动范围的最大程度。考虑这样会在摆动臂72挥动的状态下,测量部73的检测值保持着贴近最大值,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多时返还量检测部71不能高精度地测量返还量的情况。即,若构成为摆动臂72越摆动、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小,则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少的情况下,返还量检测部71的检测灵敏度不敏感,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多的情况下,返还量检测部71的检测灵敏度过度敏感。因此,期望的是构成为,摆动臂72不挥动,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返还量。另外,由于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少的情况较多,因此优选的是构成为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少的情况下,返还量检测部71也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检测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
129.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2c的支承基端部区域形成为圆弧状,引导部32c形成为越靠前端侧(离开侧壁50的一侧)越接近直线状。在摆动臂72以朝下的待机姿势保持位置的状态下,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接近。此时,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在旋转轴76所在的摆动基端部和摆动臂72中的比旋转轴76靠下侧处的自由端部之间相同。
130.若二次处理物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排放,则二次处理物与摆动臂72接触,摆动臂72摆动。此时,摆动臂72的下侧区域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大于摆动臂72的摆动基端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图10中用实线示出摆动臂72摆动了的状态,实线所示的摆动臂7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由距离d1表示。
131.若二次处理物与摆动臂72的接触量增大,摆动臂72进一步摆动,则摆动臂72的下侧区域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进一步变大。图10中用虚线示出摆动臂72进一步摆动了的状态,虚线所示的摆动臂7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由距离d2表示。距离d2比距离d1大。即,摆动臂72的摆动量越大,引导部32c与摆动臂72之间的间隙(摆动臂72中跨越基端部与自由端部的引导部32c侧的端缘与引导部32c之间的空间、区域)越大,二次处理物越容易穿过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之间的间隙。换言之,引导部32c构成为,在摆动臂72与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摆动时,摆动量越大,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大。
132.引导部32c也可以形成为图11所示那样的弯折形状。在引导部32c中的支承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引导部32c以靠近机体前方的朝向弯折形成。引导部32c沿摆动臂72的摆动轨迹具有平坦状的面形状,并且在摆动臂72的摆动轴芯方向上以与摆动臂72相邻的状态设于摆动臂72的侧方。
133.在图11所示的引导部32c的形状的情况下,引导部32c构成为在摆动臂72与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摆动时,无论摆动量的大小如何,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都相同。图11中用实线示出摆动臂72摆动了的状态,实线所示的摆动臂7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由距离d11表示。摆动臂72进一步摆动了的状态由虚线示出,虚线所示的摆动臂7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由距离d12表示。距离d11与距离d12相同。即,与摆动臂72的摆动量无关,引导部32c与摆动臂72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一定或者大致一定。
134.图12中用折线图表示出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与摆动臂72的摆动量的关系。用“第
一模式”示出摆动臂72越摆动、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小的构成。用“第二模式”表示摆动臂72越摆动、摆动臂72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大的构成即图10所示的构成。用“第三模式”表示无论摆动臂72的摆动量的大小如何、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都相同的构成、即图11所示的构成。
135.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在零与f1之间的范围内时,第二模式的折线图表中的摆动臂72的摆动量大于第一模式的折线图表中的摆动臂72的摆动量。另外,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在零与f1之间的范围内时,第三模式的折线图表中的摆动臂72的摆动量大于第一模式的折线图表中的摆动臂72的摆动量。因此,在第二模式以及第三模式中,与第一模式的情况比较,即使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少,摆动臂72也可靠地摆动,返还量的低区域中的返还量检测部71的测量灵敏度较高。
136.在第一模式的折线图表中,若返还量临近f2的区域,则摆动臂72的摆动量急剧地变大,若返还量成为f3的区域,则摆动臂72的摆动量挥动至最大,返还量检测部71无法测量其以上的返还量。在第二模式以及第三模式的折线图表中,即使返还量临近f2的区域,摆动臂72的摆动量也不会急剧地变大,第一模式的折线图表使第二模式以及第三模式的折线图表反转。
137.在第一模式中,摆动臂72的摆动量越大,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小,因此二次处理物越多,与摆动臂72的接触程度越是增加,摆动臂72的摆动量进一步变大。在第二模式中,摆动臂72的摆动量越大,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越大,因此二次处理物容易穿过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之间的间隙,摆动臂72的摆动量得以抑制。在第二模式中,无论摆动量的大小如何,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都相同,因此与第一模式的情况比较,二次处理物与摆动臂72的接触频率较少,摆动臂72的摆动量得以抑制。
138.在第二模式的折线图表中,若返还量临近比f3大的f4的区域,则摆动臂72的摆动量达到最大或者大致最大。如此,如果是第二模式的情况下,与第一模式的情况比较,返还量检测部71即使在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测量返还量,并且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测量返还量的大小。
139.另外,在第三模式的折线图表中,若返还量临近比f3大的f4的区域,则摆动臂72的摆动量达到最大或者大致最大。如此,如果是第三模式的情况下,与第一模式的情况比较,难以产生摆动臂72的挥动,返还量检测部71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测量返还量的大小。
14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返还量检测部71支承于侧壁50的内部侧部分的构成,但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也可以是返还量检测部71支承于侧壁50的外部侧部分的构成。
141.在该实施方式中,返还量检测部7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具备摆动臂72与测量部73。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支承摆动臂72与测量部73的支承框架90构成为大致箱状,通过螺栓连结固定而支承在侧壁50的外表面部。测量部73支承于支承框架90的外侧面部90a。测量部73的旋转轴76插通支承框架90的外侧面部90a而向侧壁50所在的一侧突出。摆动臂72的转动支轴91被插通支承框架90的内侧面部90b的枢轴支承轴套92支承为能够转动。转动支轴91插通内侧面部90b而向测量部73所在的一侧延伸。摆动臂72在比侧壁50靠机体内侧从转动支轴91朝向下方延伸。摆动臂72以位于由引导部32c引导二次处理物的引导路径内的状态配备。
142.如图15所示,在转动支轴91中的比侧壁50靠外侧部位,以与转动支轴91一体地转动的状态配备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连结部件93和将棒体弯曲成大致l字状的抵接部件94。另外,在测量部73的旋转轴76配备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操作臂95。在操作臂95的自由端侧配备有朝向侧壁50侧延伸的卡定销96。卡定销96以通过形成于连结部件93的插通孔97而插通的状态与连结部件93卡合连结。插通孔97是在径向上较长的长孔。在连结部件93与支承框架90的弹簧支承部98之间张设有线圈弹簧99,在线圈弹簧99的施力,下摆动臂72被复原施力成朝下的待机姿势(参照图15)。抵接部件94与支承框架90的前侧面部90c抵接,摆动臂72以待机姿势保持位置。若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增加,则摆动臂72被二次处理物按压而摆动。在最大摆动位置,抵接部件94与支承框架90的后侧面部90d抵接而被限制(参照图16)。通过该构成,无需高精度地进行测量部73的旋转轴76与摆动臂72的转动支轴91的轴心对准,组装变得容易。
143.若通过旋转叶片32b使得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排放的二次处理物与摆动臂72接触,则在该按压力下,摆动臂72克服线圈弹簧99的施力而向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分离的方向摆动。随之,测量部73的旋转轴76经由操作臂95、卡定销96以及连结部件93而被转动操作,摆动臂72的摆动角度得以测量。然后,基于摆动角度的测量结果,能够求出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
14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返还量检测部71构成为具备摆动臂72与测量摆动臂72的摆动角度的测量部73,但也可以取代该构成而如以下那样构成。
145.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由引导部32c限制的排出方向的前方设置有返还量检测部71。而且,返还量检测部71具有长方体状的感压部100、承压部101、及支承部102。感压部100使用公知的压电体构成。感压部100经由托架103固定于脱粒单元41的非旋转部分(参照图19)。承压部101设为薄板状。承压部101经由支承部102而与感压部100连接,以使感压部100能够检测来自由引导部32c引导的二次处理物的压力。感压部100在连接支承部102的端部与固定于托架103的端部之间,设置沿与连结该两个端部的方向、感压部100以及承压部101的层叠方向这两方正交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04,以便更容易根据来自二次处理物的压力应变。由此,返还量检测部71能够检测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
14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脱粒装置1搭载于联合收割机20的情况下的例子而说明,但脱粒装置1也可以搭载于与联合收割机20不同的作业车辆,也可以应用于仅搭载脱粒装置1的作业车辆。
14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摆动分选装置24根据返还量变更作为处理物分选的分选量,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不根据返还量变更摆动分选装置24的分选量,而是在返还量检测部71的返还量超过规定量的情况下报告。
1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摆动分选装置24在返还量越多时越是增大分选量,但摆动分选装置24也可以根据返还量增大的变化量变更用于使分选量增大的变化量,也可以在返还量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变更分选量的增大量。
14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谷壳刮板38a在返还量越多时开度越大,但谷壳刮板38a也可以根据返还量增大的变化量变更开度的变化量,也可以在返还量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变更开度。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在返还量比预先设定的基准量少的情况下减小谷壳刮板38a的开度。
15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风选机25在返还量越多时越是增大分选风的风量,但风选机25也可以根据返还量增大的变化量变更风量的变化量,也可以在返还量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变更分选风的风量。
15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分选单元42具备层厚传感器80,但分选单元42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层厚传感器80。
152.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基于层厚传感器80以及返还量检测部71这两方的检测结果(考虑双方的检测结果)而变更谷壳刮板38a的开度。
15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脱粒筒22在返还量越多时越是减少筒体60内的作物的输送量,但脱粒筒22也可以根据返还量增大的变化量变更输送量的变化量,也可以在返还量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变更输送量。当然,也可以构成为无论返还量如何都不变更筒体60内的作物的输送量。
15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返还量减少行驶机体17的行驶速度,但行驶机体17也可以根据返还量增大的变化量变更减少行驶速度的变化量,也可以在返还量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变更行驶速度。
15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6以及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由电动马达驱动的构成,但也可以取代该构成而采用来自发动机e的动力经由传动带传递的构成。
156.图20至图23中示出了返还量检测部71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检测二次处理物的返还量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在图20至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机体右侧的侧壁50的右侧面部支承有上下延伸的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由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7回收的二次处理物被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向上方输送,在比摆动分选装置24靠上侧返还。
157.在二次处理物返还部32的上端部配备有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与形成为箱状的引导部32c。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位于比机体右侧的侧壁50靠机体右侧(相对于脱粒装置1为外侧)。引导部32c在位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的机体前方的状态下夹设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与侧壁50之间。引导部32c位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的机体前方。引导部32c形成为越是俯视时位于比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靠前侧的部位越接近侧壁50。即,引导部32c形成为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的位置以及形状对应地比右侧的侧壁50向机体右侧鼓出。另外,引导部32c形成为越是位于比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靠前侧的部位越在上下方向上较宽。即,引导部32c形成为越是位于比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靠前侧的部位越增宽的形状。
158.旋转叶片32b在图22的俯视时逆时针旋转。由旋转叶片32b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排放的二次处理物沿引导部32c的内周侧面部向摆动分选装置24的移送方向上游侧引导。
159.在图20至图23所示的引导部32c的上端部形成有顶板32t,在该顶板32t形成有开口部。而且,以覆盖该开口部的方式在顶板32t设有鼓出部110。鼓出部110比顶板32t向上侧鼓出,在鼓出部110的内部形成有鼓出空间h。
160.在鼓出部110支承有摆动臂72的旋转轴76。摆动臂72贯通顶板32t的开口部,能够跨越鼓出空间h与引导部32c中的摆动分选装置24侧的空间地摆动。以使鼓出部110中的位于旋转轴76的正上方的部分成为最高位置的方式形成鼓出部110。另外,在鼓出部110的机体前部形成有倾斜面110a,倾斜面110a越靠机体前侧越接近引导部32c的上端部。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摆动臂72,将图22的倾斜面110a仅示出前下侧的部分。
161.图20至图23所示的引导部32c的内周侧面部沿摆动臂72的摆动轨迹具有平坦状的面形状。摆动臂72在摆动臂72的摆动轴芯方向上以与引导部32c的内周侧面部相邻的状态设于引导部32c的内周侧面部的侧方。引导部32c构成为,在摆动臂72与二次处理物接触而摆动时,无论摆动量的大小如何,摆动臂72的侧部与引导部32c的分离距离都相同。即,与摆动臂72的摆动量无关,引导部32c与摆动臂72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为一定或者大致一定。
162.若从二次处理物排出口32a排放的二次处理物的量变多,摆动臂72大幅摆动,则摆动臂72与倾斜面110a的前下端部抵接,摆动臂72的摆动停止。换言之,摆动臂72与倾斜面110a的前下端部抵接,使得摆动臂72的摆动挥动到最大程度。在该状态下,摆动臂72中的自由端部以外的大致整体位于比引导部32c靠上侧,收纳于鼓出部110。此时,沿引导部32c的内周侧面部排放的二次处理物仅与摆动臂72的自由端部接触,因此二次处理物的大部分不与摆动臂72接触,而是向摆动分选装置24的移送方向上游侧引导。
163.在鼓出部110的机体左侧部配备有保持件(stay)111,保持件111支承于鼓出部110。另外,虽然未图示,保持件111连结支承于机体右侧的侧壁50。在保持件111支承有测量部73。在保持件111形成有贯通孔,旋转轴76贯通该贯通孔。在旋转轴76中的隔着保持件111与摆动臂72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备有操作臂112,操作臂112向旋转轴76的径向外侧延伸。另外,在测量部73的旋转轴配备有操作臂113,操作臂113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操作臂112与操作臂113的一方形成有圆孔,在操作臂112与操作臂113的另一方形成有长孔。长孔沿该另一方的长度方向延伸。而且,通过在该一方的圆孔与该另一方的长孔中插通一个销114,从而将操作臂112与操作臂113销连结。由此,与旋转轴76一体旋转的摆动臂72、及测量部73经由操作臂112、操作臂113与销114而连动连结。
164.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另一实施方式,以下相同)中公开的构成只要不产生矛盾,就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构成组合而应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165.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166.本发明能够使用于如下脱粒装置,其具备:具有筛网且对作物进行脱粒的脱粒单元;以及分选单元,其设于该脱粒单元的下方,从自筛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谷粒。
167.附图标记说明
168.1:脱粒装置
169.17:行驶机体
170.22:脱粒筒
171.23:筛网
172.24:摆动分选装置(分选部)
173.25:风选机
174.26:一次处理物回收部
175.27:二次处理物回收部
176.32:二次处理物返还部
177.32c:引导部
178.38:第一谷壳筛(谷壳筛)
179.38a:谷壳刮板
180.41:脱粒单元
181.42:分选单元
182.50:侧壁
183.55:旋转支轴(脱粒筒轴)
184.58b:脱粒齿
185.60:筒体
186.71:返还量检测部
187.72:摆动臂
188.73:测量部
189.75:罩体
190.80:层厚传感器(脱粒处理物检测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