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血液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吸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2.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s)是指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部分ctc可以逃离机体免疫识别或药物治疗、在体内寻找合适的微环境、形成“种子”在远端组织器官或原发组织种植生长、造成肿瘤的转移或复发。ctc检测是测定血液中流动癌细胞的一种方法。通过对ctc的检测能够识别出影像学无法发现的超早期微小癌、临床上能够更早的发现肿瘤、以及超早期的癌症转移或复发。
3.目前ctc的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特异性抗原的抗原

抗体方法,如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的cellsearch技术和仪器。另外一种就是基于细胞形态大小的iset技术,它是基于肿瘤细胞比正常血液细胞要大的特点,利用血液滤过的方式把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留在芯片的膜上面。
4.iset技术上就要涉及到血液的吸取、过滤和血液的流出三大步骤。血液的吸取是个非常关键的步骤。目前常规的做法就是通过针头深入到血液收集管中利用负压吸取血液,针头装置设计比较复杂。一方面针头装置要有开口,使血液收集管中液体平面与外界保持压力的平衡;另一方面又要与血液收集管紧密的结合。这是设计非常的不方便对血液的处理。
5.具体的说,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6.①
血液收集管与针头连接装置的紧密结合:需要用橡皮盖子,并且在橡皮盖子中间打孔,或者其它的结构,以保证管子本身与针头连接装置的紧密结合,以防止血液收集管的脱落。为了平衡血液收集管内部液面内、外压力差,针头装置必须有与外界相通的出口,此出口容易被紧密结合所遮盖,阻断血液液面内、外压力差,从而影响血液的吸取。
7.②
血液收集管的插入和拿下非常的不方便,正是由于它与针头连接装置的紧密结合,需要一定的力度,在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到针头局部受力弯曲,影响血液的流通,最终会影响血液收集管中血液的完全吸取;
8.③
目前装置的连接和固定,一旦血液流通管道中的流通出现问题,由于视野的暴露不大,不容易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血液吸取装置,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1.一种血液吸取装置,包括芯棒和芯棒支架,芯棒的外部结构为包含直径不一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且为一体的三个圆柱体;
12.芯棒的内部中心沿轴向设置孔径,针头可通过孔径贯穿芯棒;
13.芯棒外部的中段圆柱直径最大,下端圆柱直径最小;
14.所述芯棒支架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柱状结构,芯棒支架内部的中空结构与芯棒的外部结构适配即芯棒支架内部包含与芯棒外部结构一致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且为一体的三个圆柱体腔体;
15.芯棒放置在芯棒支架内的腔体内。
16.进一步的,还包括外螺母,所述芯棒支架的外部结构为包含上、下两段直径不一且为一体的圆柱状结构,芯棒支架的下段圆柱的外直径大于上段圆柱的外直径;
17.芯棒支架的上段圆柱的外部设置螺纹结构与外螺母适配。
18.进一步的,所述外螺母的顶部口径即外螺母入口的直径大于等于芯棒的上段圆柱的外直径,且外螺母入口的直径小于芯棒的中段圆柱的外直径。
19.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为平板结构,且所述固定架上设置至少一个芯棒支架插入口;
20.所述芯棒支架插入口的直径大于等于芯棒支架的下段圆柱的外直径,且芯棒支架插入口的直径小于外螺母的外直径。
21.进一步的,芯棒支架的下段圆柱腔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密封圈。
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芯棒采用不同段的圆柱直径大小不一,下段圆柱直径比血液收集管口径要小,维持血液收集管内、外压力的平衡,有助于血液在负压下的被吸取;中段圆柱直径比血液收集管口径要大,起到阻止血液收集管在插入过程中的继续上升,防止针头触及血管收集管的底部;芯棒支架的上部螺纹设计,变于与外螺母结合,从而在整体上固定该结构;下部凹槽的设计,通过密封圈的挤压作用来固定血液收集管;下部的孔径比芯棒下段圆柱直径稍大些,便于血液收集管的插入。
23.本实用新型整个设计构思非常的巧妙,利用聚四氟乙烯的轻便材料,通过密封圈和圆柱之间空间的挤压作用来达到固定血液收集管的目的。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整个操作过程对针头几乎没有任何的损伤,不会引起针头

血流管道的弯曲,不影响血液的吸取;针头上部与之连接的血液运输管道之间的视野暴露比较大。一旦由于血液凝固等因素导致的管道的堵塞,方便塑料管道的疏通。采用聚四氟乙烯,硬度和耐热、耐寒方面都较好。
24.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吸取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可使血液在通过血液循环肿瘤细胞俘获装置时血液收集管非常方便快速的的插上和拿下;
26.2、同时针头无障碍的深入血液收集管子中;
27.3、血液吸取过程中消除了针头可能的堵塞;方便血液流通管道的疏通处理。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芯棒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芯棒支架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螺母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33.1、芯棒;2、针头入口;3、芯棒下端;4、针头出口;5、芯棒支架;6、芯棒入口;7、芯棒
支架螺纹结构;8、芯棒支架密封环;9、芯棒出口;10、外螺母;11、外螺母入口;12、外螺母出口;13、芯棒支架与外螺母的交接处;14、针头;15、血液收集管;16、固定架;17、芯棒支架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血液吸取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芯棒1、芯棒支架5和外螺母10三个部分组成的,材料分别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者相类似的材料制成,芯棒1、芯棒支架5和外螺母10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部分都是一体化成型的。
36.即芯棒1的外部结构为包含直径不一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且为一体的三个圆柱体;
37.芯棒1的内部中心沿轴向设置孔径,针头14可通过孔径贯穿芯棒1;
38.芯棒1外部的中段圆柱直径最大,下端圆柱直径最小;
39.所述芯棒支架5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柱状结构,芯棒支架5内部的中空结构与芯棒1的外部结构适配,芯棒1放置在芯棒支架5内;
40.芯棒支架5内部的中空结构与芯棒1的外部结构适配,可以解释为芯棒支架5内部设置与芯棒1外部一致的包含直径不一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且为一体的三个圆柱体空腔,这样芯棒1放置在芯棒支架5内后,由于下段的空腔直径小于中断的空腔直径,所以芯棒1会由于芯棒支架5内部最下段空腔的限制被卡在这个位置,起到对芯棒1支撑固定的作用;
41.具体的说,所述芯棒支架5的外部结构为包含上、下两段直径不一且为一体的圆柱状结构,芯棒支架5的下段圆柱的外直径大于上段圆柱的外直径;芯棒支架5的上段圆柱的外部设置螺纹结构与外螺母10适配。设置芯棒支架5的外直径下大上小是为了对外螺母10做进一步限位作用,使外螺母10拧上后更牢固。
42.且所述外螺母10的顶部口径即外螺母入口11的直径大于等于芯棒1的上段圆柱的外直径,且外螺母入口11的直径小于芯棒1的中段圆柱的外直径,此处设置是为了使芯棒1的上段圆柱结构可以穿过外螺母10外露且使芯棒1的中部圆柱结构穿不过,起到对芯棒1的限位作用,使芯棒1固定后更稳固;
43.还包括固定架16,固定架16为平板结构,且所述固定架16上设置至少一个芯棒支架插入口17;所述芯棒支架插入口17的直径大于等于芯棒支架5的下段圆柱的外直径,且芯棒支架插入口17的直径小于外螺母10的外直径。固定架16是用于放置芯棒支架5,根据需要芯棒支架插入口17可以设置多个。
44.以下分别再进一步具体说明:
45.芯棒1的结构见图;芯棒1由直径不一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三个圆柱组成。芯棒1的中心有一个直径与针头14外径大小一致的孔径。针头14通过孔径贯穿芯棒。
46.芯棒1的上段圆柱:与外螺母配合,起固定芯棒的作用。
47.芯棒1的中段圆柱:它的直径是最大的。它的直径明显的比血液收集管的口径大,当血液收集管插入时,中段圆柱的下端起到阻止进一步前进的作用。
48.芯棒1的下段圆柱:它的直径是最小。芯棒1下段的直径比血液收集管15的口径要
小些,在血液收集管15插入后,该芯棒下端3则伸入到血管收集内,下端是可以上、下自由运动,与外界是相通的,从而保证了血管内血液的液面的压力与外界一致,这样通过针头末端的负压就能够把血液吸取。
49.血液收集管15从芯棒1末端插入,直到芯棒下段和中段圆柱交界处。由于中段圆柱的直径远比血液收集管的口径大,这样阻止了血液收集管子继续向上。但血液收集管的固定则由芯棒支架的密封圈起主要的作用。
50.芯棒支架5:主要由上面的螺纹圆柱和下面的圆柱组成。
51.圆柱中心是贯通的,便于芯棒1的插入。上面圆柱上的螺纹与外螺母10组成螺丝

螺母结构,便于整个结构的固定。
52.芯棒支架5的下端圆柱内有一通孔,孔的直径比芯棒下段圆柱的直径要稍微大些。当芯棒插入时,芯棒的下端圆柱与其周围的芯棒支架下端通孔之间有一定量的间隙。该间隙是血液收集管插入的地方。
53.在下端圆柱孔的内壁有一凹槽,该凹槽是密封圈8的放置位置。该密封圈8是用来固定血液收集管15的。当血液收集管15插入后,利用此处凹槽内密封圈8的挤压作用,使血液收集管15的外壁与芯棒支架下端圆柱通孔之间的空隙变小,从而起到固定血液收集管15的作用。
54.外螺母
55.外螺母10与芯棒支架5上端的螺纹结构相匹配;分别有两个开口。外螺母入口11的直径比芯棒上段圆柱直径稍大,但又比芯棒中段圆柱的直径小,这样设计避免在血液收集管插入时芯棒被顶出;外螺母出口12直径与芯棒支架的上端螺纹圆柱的直径相匹配。
56.通过外螺母10与相对应的芯棒支架螺纹的结合,再通过固定架16就能够把这个的血液流入装置固定在仪器的某一部位。
5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58.1.铝或者钢的固定架16被固定在仪器的某处,该处便于与血液运输管道的对接;
59.2.针头从芯棒1的入口穿过芯棒,到出口穿出;
60.3.芯棒1放入芯棒支架5内;
61.4.芯棒支架5的上段圆柱从固定架16的下入口穿出;由于固定架16入口的直径比芯棒支架的下段圆柱直径略小,这样芯棒支架就被卡在固定架上;
62.5.外螺母10放在芯棒支架5上端,旋紧外螺母10,直到不能进一步的旋紧为止。这样整个的结构就被固定住了;
63.6.顺着针头从芯棒支架5的下端插上血液收集管,芯棒下端就会进入血液管子的开口处;继续向上插入管子,直到管子的开口端抵住了芯棒的中段圆柱而不能继续前进;同时芯棒支架下段的密封圈8的存在起到一个挤压作用,使血液收集管固定住;
64.7.这种结构设计在固定血液收集管的同时,又能够保持血液收集管内液体与外界的相通,压力的平衡;这样给予针头末端的负压就能够非常容易的把血液收集管中的血液吸出。
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芯棒采用不同段的圆柱直径大小不一,下段圆柱直径比血液收集管口径要小,维持血液收集管内、外压力的平衡,有助于血液在负压下的被吸取;中段圆柱直径比血液收集管口径要大,起到阻止血液收集管在插入过程中的继续上升,防
止针头触及血管收集管的底部;芯棒支架的上部螺纹设计,变于与外螺母结合,从而在整体上固定该结构;下部凹槽的设计,通过密封圈的挤压作用来固定血液收集管;下部的孔径比芯棒下段圆柱直径稍大些,便于血液收集管的插入。
66.本实用新型整个设计构思非常的巧妙,利用聚四氟乙烯的轻便材料,通过密封圈和圆柱之间空间的挤压作用来达到固定血液收集管的目的。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整个操作过程对针头几乎没有任何的损伤,不会引起针头

血流管道的弯曲,不影响血液的吸取;针头上部与之连接的血液运输管道之间的视野暴露比较大。一旦由于血液凝固等因素导致的管道的堵塞,方便塑料管道的疏通。采用聚四氟乙烯,硬度和耐热、耐寒方面都较好。
6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