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阀用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20: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阀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阀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气阀的气密性对压缩机排气量、容积比能、级间压缩比以及排气温度有重要影响。压缩机排气过程中,若气阀气密性较差,气体经进气阀泄露到压缩机外,使排气量降低,能耗增加,并增加阀片与阀座密封面的腐蚀。在膨胀和进气过程中,若气阀气密性较差,气体经排气阀由排气腔漏入气缸,不仅使排气量减少,能耗增加,还导致缸内气体温度的增加,使气阀表面积炭,气体通流面积减少。因而气阀的气密性检测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煤油试漏法检测气阀的密封性,将煤油倒入升程限制器的气流通道内,观察煤油是否产生连续滴漏,以判断气阀气密性是否合格。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煤油试漏,浪费煤油;2、检测准确度不高,全凭操作者的经验判断其是否合格,容易产生误判;3、检测后气阀内的煤油清理麻烦,影响产品美观;4、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阀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气阀用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柜、柜门以及机腔,机腔中设有用于夹固密封气阀的机构,机构包括电机、充气装置、抽真空装置、气压表,以及设于机腔内的双头丝杠、第一进气软管、第二进气软管、第一转架和第二转架;电机设于机柜底部,双头丝杠水平横向架设在机腔底部,双头丝杠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机柜侧部转动连接,双头丝杠一端延伸至机柜侧方与电机连接;双头丝杠包括其中间的光轴段、分别位于两侧的左螺纹段及右螺纹段,左螺纹段与右螺纹段上设置的外螺纹正好相反,在左螺纹段上套接有第一移动座,在右螺纹段上套接有第二移动座,第一移动座中内置有丝杆螺母a,丝杆螺母a与左螺纹段螺旋传动连接,第二移动座中内置有丝杆螺母b,丝杆螺母b与右螺纹段螺旋传动连接;充气装置和气压表设于机柜侧部,抽真空装置设于机柜顶部,第一转架与第二转架分别对称横置在机腔的两边侧壁上,并位于双头丝杠上方,在第一移动座上部开设有穿孔a,在第二移动座上部开设有穿孔b,第一进气软管一端与充气装置的进气端连接,第一进气软管贯穿机柜,其管体并绕设在第一绕管架上,第一进气软管与机柜连接处密封,第一进气软管另一端与穿孔a一端紧密连接;第二进气软管一端贯穿机柜其外端延伸至机柜外,第二进气软管的管体绕设在第二绕管架上,第二进气软管与机柜连接处密封,第二进气软管另一端与穿孔b一端紧密连接。
6.进一步地,在上述双头丝杠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一个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机柜上。
7.进一步地,在上述双头丝杠外端连接有第一带轮,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
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8.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转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固接的第一绕管架;第二转架包括第二转轴以及与第二转轴固接的第二绕管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通过其端部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柜内侧壁上。
9.进一步地,在上述穿孔a一端的第一移动座上设有环状的第一密封垫片,在穿孔b一端的第二移动座上设有环状的第二密封垫片。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可用于测量不同长度大小气阀的气密性,利用机构中设置的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实现对气阀的装夹和密封,检测时不使用煤油和水,采用气压表进行检测,使得检测后的气阀洁净美观,无需清洁烘干,具有检测便捷,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b;
16.图中标记为:1、机柜;101、柜门;102、脚撑;103、机腔;2、锁扣;3、电机;4、充气装置;5、抽真空装置;6、气压表;7、双头丝杠;701、光轴段;702、左螺纹段;703、右螺纹段;8、第一进气软管;9、第二进气软管;10、第一转架;1001、第一转轴;1002、第一绕管架;11、第二转架;1101、第二转轴;1102、第二绕管架;12、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传动皮带;15、第一移动座;16、第二移动座;17、第一密封垫片;18、第二密封垫片;19、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一种气阀用气密性检测装置,参照图1

图3所示,结构如下:
20.包括机柜1、柜门101以及设于机柜1底部的拐角处的四个脚撑102,在机柜1侧部设
有用于锁住柜门101的锁扣2,当柜门101关闭锁上时,机腔103与外部隔绝密封。
21.机柜1包括前部开设有的机腔103,机腔103中设有用于夹固密封气阀的机构,其包括设于机柜1外侧的电机3、充气装置4、抽真空装置5、气压表6,以及设于机腔103内部的双头丝杠7、第一进气软管8、第二进气软管9、第一转架10和第二转架11;其中,电机3固定安装在机柜1底部,位于前、后脚撑102之间,双头丝杠7水平横向架设在机腔103底部,双头丝杠7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机柜1侧部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在双头丝杠7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一个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机柜1上。双头丝杠7一端延伸至机柜1侧方,并在其端部连接有第一带轮12,在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二带轮13,第一带轮12与第二带轮13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14。
22.双头丝杠7包括其中间的光轴段701、分别位于两侧的左螺纹段702及右螺纹段703,左螺纹段702与右螺纹段703上设置的外螺纹正好相反,在左螺纹段702上套接有第一移动座15,在右螺纹段703上套接有第二移动座16,第一移动座15中内置有丝杆螺母a(未示出),丝杆螺母a与左螺纹段702螺旋传动连接,第二移动座16中内置有丝杆螺母b(未示出),丝杆螺母b与右螺纹段703螺旋传动连接。
23.充气装置4固定安装在机柜1一边侧部,用于供气;抽真空装置5固定安装在机柜1顶部,用于将机腔103内的空气抽出;气压表6安装在机柜1侧部合适高度,用于检测机腔103内的气压值;第一转架10与第二转架11分别对称横置在机腔103的两边侧壁上,并位于双头丝杠7上方,第一转架10包括第一转轴1001以及与第一转轴1001固接的第一绕管架1002,第一进气软管8绕设在第一绕管架1002上;同样的,第二转架11包括第二转轴1101以及与第二转轴1101固接的第二绕管架1102,第二进气软管9绕设在第二绕管架1102上,第一转轴1001和第二转轴1101均通过其端部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柜1内侧壁上,进而达到第一转架10与第二转架11转动的目的。
24.在第一移动座15上部开设有穿孔a(未示出),在第二移动座16上部开设有穿孔b(未示出),第一进气软管8一端与充气装置4的进气端连接,第一进气软管8贯穿机柜1,其管体并绕设在第一绕管架1002上,第一进气软管8与机柜1连接处密封,第一进气软管8另一端与穿孔a一端紧密连接;第二进气软管9一端贯穿机柜1其外端延伸至机柜1外,第二进气软管9的管体绕设在第二绕管架1102上,第二进气软管9与机柜1连接处密封,第二进气软管9另一端与穿孔b一端紧密连接,进一步地,在穿孔a一端的第一移动座15上设有环状的第一密封垫片17,在穿孔b一端的第二移动座16上设有环状的第二密封垫片18,优选地,第一密封垫片17和第二密封垫片18均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垫片。
25.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使用时,是先将柜门101打开,将需要检测的气阀19放置在第一移动座15与第二移动座16之间,即拿放在光轴中间上方,如图2所示,接着启动电机3,电机3经皮带轮组件带动双头丝杠7,双头丝杠7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座15与第二移动座16相对移动(即两者均朝着光轴方向移动),直至气阀19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一密封垫片17、第二密封垫片18抵接,如图3所示,此时气阀19装夹在第一移动座15与第二移动座16之间,随后,关闭柜门101,持续启动充气装置4,空气先后进入第一进气软管8、穿孔a、气阀19、穿孔b、第二进气软管9,直至从第二进气软管9外端排出,期间,再启动抽真空装置5,将机腔103内部抽真空,之后观察气压表6的参数是否有变动,如果有,则说明气阀19气密性不合格,存在泄漏;如果没有,则说明机腔103内没有空气进入,气阀19不存在泄漏,气密性合格。
26.通过人为旋转调节第一转架10和第二转架11,可分别达到对第一进气软管8、第二进气软管9的绕接以及释放,以便归整软管,以及适应机构对不同长度大小的气阀19进行装夹固定。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