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背景技术:

2.蓝牙耳机充电仓就是为蓝牙耳机充电的设备,随着无线蓝牙耳机的普及,蓝牙耳机充电仓也随之产生;蓝牙耳机充电仓内设置有上磁铁和下磁铁、且分别安装于充电仓上盖和充电仓下壳,上磁铁和下磁铁的设置用于充电仓上盖与充电仓下壳之间的磁吸盖合,但是现有的充电仓中的配重物是缠一圈胶带进行固定的,当胶带失去黏性后,配重物则脱离固定,在充电仓内产生晃动,使用充电仓时会产生噪音,导致用户体验感差,而上磁铁和下磁铁大都是用利用打胶的方式固定在充电仓下壳和充电仓上盖上,这样做容易弄脏耳机放置壳,导致耳机放置壳报废,并且不环保、不耐高温,从而导致磁铁易从充电仓下壳和充电仓上盖上脱落,同时组装效率也不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下支架,在上盖设置上支架,以此将下磁吸件安装于下支架,将上磁吸件安装于上支架,组装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更稳固,上磁吸件和下磁吸件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使得本蓝牙耳机充电仓寿命更长。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铰接的上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充电组件和下支架、安装于所述上盖的上支架、安装于所述下支架的下磁吸件和安装于所述上支架的上磁吸件、及耳机放置壳;所述下支架安装于所述充电组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对应设置,所述上磁吸件与所述下磁吸件对应设置。
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磁吸件包括第一下磁吸件和第二下磁吸件、及耳机磁吸件,所述第一下磁吸件和所述耳机磁吸件均为多个且间隔设置,所述下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下磁吸件匹配的第一下磁吸槽、与所述第二下磁吸件匹配的第二下磁吸槽、及与所述耳机磁吸件匹配的第三下磁吸槽,所述第一下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下磁吸槽中,所述第二下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二下磁吸槽中,所述耳机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三下磁吸槽中。
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磁吸件包括第一上磁吸件和第二上磁吸件,所述上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上磁吸件匹配的第一上磁吸槽、及与所述第二上磁吸件匹配的第二上磁吸槽,所述第一上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磁吸槽,所述第二上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磁吸槽;所述第一上磁吸件与所述第一下磁吸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上磁吸件与所述第二下磁吸件对应设置。
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下支架的多个配重件,所述下支架设有多个配重槽,所述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配重槽中。
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耳机放置壳包括耳机放置下壳和耳机放置
上壳,所述耳机放置下壳和所述耳机放置上壳对应设置,所述耳机放置下壳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耳机放置上壳安装于所述上盖,所述下支架设置于所述耳机放置下壳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上支架设置于所述耳机放置上壳与所述上盖之间。
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主控板、安装于所述主控板的充电架和充电接头、及安装于所述充电架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所述充电架和所述充电接头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充电槽口,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电槽口中;所述下支架安装于所述充电架。
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复位按钮和指示灯、安装于所述充电架的复位电板和灯连接件,所述复位电板一端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复位电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按钮电连接,所述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灯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灯电连接。
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支架设有充电槽,所述耳机放置下壳的一端放置于所述充电槽中,所述充电架还具有多个充电件,所述充电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电槽中、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铰接件和安装于所述上盖的上铰接件,所述上铰接件与所述下铰接件铰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用于安装充电组件和下支架,充电组件用于给耳机充电,下支架用于安装下磁吸件,上盖用于安装上支架,上支架用于安装上磁吸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下支架,在上盖设置上支架,以此将下磁吸件安装于下支架,将上磁吸件安装于上支架,组装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更稳固,上磁吸件和下磁吸件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使得本蓝牙耳机充电仓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图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中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图5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图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图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中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图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中下磁吸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图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中上磁吸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图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中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0

壳体,11

充电槽口,20

上盖,30

充电组件,31

主控板,32

充电架,32a

充电槽,32b

充电件,33

充电接头,34

充电电池,35

复位按钮,36

指示灯,37

复位电板,38

灯连接件,40

下支架,41

第一下磁吸槽,42

第二下磁吸槽,43

第三下磁吸槽,44

配重件,45

配重槽,50

上支架,51

第一上磁吸槽,52

第二上磁吸槽,60

下磁吸件,61

第一下磁吸件,62

第二下磁吸件,63

耳机磁吸件,70

上磁吸件,71

第一上磁吸件,72

第二上磁吸件,80

耳机放置壳,81

耳机放置上壳,82

耳机放置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包括壳体10、与壳体10铰接的上盖20、安装于壳体10内的充电组件30和下支架40、安装于上盖20的上支架50、安装于下支架40的下磁吸件60和安装于上支架50的上磁吸件70、及耳机放置壳80;下支架40安装于充电组件30,上支架50和下支架40对应设置,上磁吸件70与下磁吸件60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用于安装充电组件30和下支架40,充电组件30用于给耳机充电,下支架40用于安装下磁吸件60,上盖20用于安装上支架50,上支架50用于安装上磁吸件70,上盖20通过铰接组件90于壳体10铰接,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下支架40,在上盖20设置上支架50,以此将下磁吸件60安装于下支架40,将上磁吸件70安装于上支架50,组装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更稳固,上磁吸件70和下磁吸件60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使得本蓝牙耳机充电仓寿命更长。
29.如图5和图6所示,充电组件30包括安装于壳体10的主控板31、安装于主控板31的充电架32和充电接头33、及安装于充电架32的充电电池34,充电电池34、充电架32和充电接头33均与主控板31电连接;壳体10底部设有充电槽32a口11,充电接头33的一端位于充电槽32a口11中;下支架40安装于充电架32;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0的复位按钮35和指示灯36、安装于充电架32的复位电板37和灯连接件38,复位电板37一端与主控板31电连接、复位电板37的另一端与复位按钮35电连接,灯连接件38的一端与主控板31电连接、灯连接件38的另一端与指示灯36电连接;充电架32设有充电槽32a,耳机放置下壳82的一端放置于充电槽32a中,充电架32还具有多个充电件32b,充电件32b的一端位于充电槽32a中、充电件32b的另一端与主控板31电连接;充电电池34用于给充电件32b供电,当耳机的充电端放置到充电槽32a中时,可以为耳机进行充电,充电架32用于安装充电电池34、复位电板37和灯连接件38,充电接头33用于给充电电池34充电,复位按钮35按下时,可以对本蓝牙耳机充电仓用于重新配对耳机用,指示灯36可以显示充电仓的工作状态。
30.如图7至图10,下磁吸件60包括第一下磁吸件61和第二下磁吸件62、及耳机磁吸件63,第一下磁吸件61和耳机磁吸件63均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下支架40设有与第一下磁吸件61匹配的第一下磁吸槽41、与第二下磁吸件62匹配的第二下磁吸槽42、及与耳机磁吸件63匹配的第三下磁吸槽43,第一下磁吸件61安装于第一下磁吸槽41中,第二下磁吸件62安装于第二下磁吸槽42中,耳机磁吸件63安装于第三下磁吸槽43中,在本实例中,第一下磁吸件61镶嵌在第一下磁吸槽41中、并与第一下磁吸槽41紧配,第二下磁吸件62镶嵌在第二下磁吸槽42中、并与第二下磁吸槽42紧配,耳机磁吸件63镶嵌在第三下磁吸槽41中、并与第三下磁吸槽41紧配,使得第一下磁吸件61和第二下磁吸件62、及耳机磁吸件63的安装更为稳定,
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还包括安装于下支架40的多个配重件44,下支架40设有多个配重槽45,配重件44安装于配重槽45中,配重件44的可以提高本蓝牙耳机充电仓的稳定性,同时本方案中的配重件44固定安装在配重槽45中,相对于缠胶带固定的方式,本方案中的配重件44安装更稳定,不会脱离其所在位置,从而不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当蓝牙耳机放进本充电仓内时,耳机磁吸件63可以吸附住耳机,避免蓝牙耳机充电时偏离充电位置的情况,能够保持蓝牙耳机充电时的稳定性;由于本方案中第一下磁吸件61安装于第一下磁吸槽41中、第二下磁吸件62安装于第二下磁吸槽42中、耳机磁吸件63安装于第三下磁吸槽43中,相对于传统的打胶安装,打胶的成本远大于本方案的成本,故本方案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打胶安装不美观,后续维修时也不便于拆卸,当耳机放置壳损坏时,上面的磁铁会随着耳机放置壳一起回收处理,而本方案中只需要将耳机放置壳更换即可,下磁吸件可以继续使用,节约了成本;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下磁吸件60安装于下支架40上,由于下支架40和耳机放置壳80分开运输,相对于传统的磁铁安装到耳机放置壳80上,可以避免下磁吸件60吸附杂物到耳机放置壳80上,对耳机放置壳80造成一定的损坏,影响耳机放置壳80的美观,同时打胶还需要烤干,严重影响了组装效率,本方案相对于打胶大大加快了组装效率,胶水固定的磁铁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磁铁脱落,从而影响本充电仓的正常使用,而本方案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31.上磁吸件70包括第一上磁吸件71和第二上磁吸件72,上支架50设有与第一上磁吸件71匹配的第一上磁吸槽51、及与第二上磁吸件72匹配的第二上磁吸槽52,第一上磁吸件71安装于第一上磁吸槽51,第二上磁吸件72安装于第二上磁吸槽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磁吸件71镶嵌在第一上磁吸槽51中、并与第一上磁吸槽51紧配,第二上磁吸件72镶嵌在第二上磁吸槽52、并与第二上磁吸槽52紧配;第一上磁吸件71与第一下磁吸件61的磁极相反,第一上磁吸件71与第一下磁吸件61对应设置,第二上磁吸件72与第二下磁吸件62对应设置,第二上磁吸件72与第二下磁吸件62的磁极相同;上盖20盖合到壳体10时,第一下磁吸件61和第一上磁吸件71由于磁极相反,第一下磁吸件61和第一上磁吸件71相互吸引,从而将上盖20盖合到壳体10上,当打开上盖20时,首先将用力轻轻的推动上盖20,将上盖20从壳体10上推开,同时由于第二上磁吸件72与第二下磁吸件62的磁极相同,会产生排斥力,使得上盖20的打开更为轻松;本方案中第一上磁吸件71安装于第一上磁吸槽51、第二上磁吸件72安装于第二上磁吸槽52,相对于传统的打胶安装,打胶的成本远大于本方案的成本,故本方案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打胶安装不美观,后续维修时也不便于拆卸,当耳机放置壳损坏时,上面的磁铁会随着耳机放置壳一起回收处理,而本方案中只需要将耳机放置壳更换即可,上磁吸件可以继续使用,节约了成本,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上磁吸件70安装于上支架50上,由于上支架50和耳机放置壳80分开运输,相对于传统的磁铁安装到耳机放置壳80上,可以避免上磁吸件70吸附杂物到耳机放置壳80上,对耳机放置壳80造成一定的损坏,影响耳机放置壳80的美观。
32.耳机放置壳80包括耳机放置下壳82和耳机放置上壳81,耳机放置下壳82和耳机放置上壳81对应设置,耳机放置下壳82安装于壳体10,耳机放置上壳81安装于上盖20,下支架40设置于耳机放置下壳82与壳体10之间,上支架50设置于耳机放置上壳81与上盖20之间,蓝牙耳机可以放置于耳机放置下壳82中,然后耳机放置上壳81再盖住耳机放置下壳82,对耳机进行防护。
33.如图9所示,还包括铰接组件90,铰接组件90包括安装于壳体10的下铰接件92和安装于上盖20的上铰接件91,上铰接件91与下铰接件92铰接,上铰接件91和下铰接件92的设置使得上盖20和壳体10进行铰接,便于上盖20的开合。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