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畜饲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养殖行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途径之一,而关于养殖的饲喂技术的把握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科学的饲喂方法能够大大的增加产量以及养殖效益。
3.现有养殖场常见的饲喂下料设备其对于饲喂量的把握不准确,存在较大的下料误差,影响了投喂的精准度,不利于禽畜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自动化下料,可控制下料的速度和精度,实现精准投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包括料斗以及设置在料斗上的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在有料管、套管、电机、连接盘、主动轮、从动轮、下料口、感应器以及感应片,所述料管设置在机壳的中部并贯穿至机壳的外表面,所述套管位于机壳内并套设在料管上,所述电机和感应器均设置在机壳的侧面上,所述连接盘对称设置在套管的两端,所述主动轮位于机壳内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在连接盘上并与主动轮啮合,所述下料口设置在料管和套管的下端面并相互对应,所述感应片设置在连接盘上。
7.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组件以及与限位组件相对应的卡板,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连接盘上,所述卡板设置在从动轮的内壁上,一端向内延伸。
8.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侧面上还设置在有电机防护壳。
9.作为优选,所述下料口呈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
10.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器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机壳的一侧面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全自动化下料,能够精准把控下料量,提高饲喂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零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部件/零件上,它可以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零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零件。当部件/零件被称为“连接/联接”至另一个部件/零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联接至另一个部件/零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零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连接/联接”可以包括电气和/或机械物理连接/联接。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指特征、步骤或部件/零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或部件/零件的存在或添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18.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9.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包括料斗2以及设置在料斗2上的机壳1,所述机壳1上设置在有料管3、套管7、电机4、连接盘8、主动轮5、从动轮6、下料口11、感应器9以及感应片10,所述料管3设置在机壳1的中部并贯穿至机壳1的外表面,所述套管7位于机壳1内并套设在料管3上,所述电机4和感应器9均设置在机壳1的侧面上,所述连接盘8对称设置在套管7的两端,所述主动轮5位于机壳1内并与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6设置在连接盘8上并与主动轮5啮合,所述下料口11设置在料管3和套管7的下端面并相互对应,所述感应片10设置在连接盘8上。
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组件12以及与限位组件12相对应的卡板13,所述限位组件12设置在连接盘8上,所述卡板13设置在从动轮6的内壁上,一端向内延伸。卡板13卡在限位组件12之间,限位组件12和卡板13有若干个,分别均匀分布在连接盘8和从动轮内6壁上,当从动轮6转动的时候,能够通过连接盘8带动套管7,使套管7上的下料口11和料管3上的下料口11不断重叠和错开。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侧面上还设置在有电机防护壳14。用于保护电机4不被外部因素影响,提高电机4的使用寿命。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口11呈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优选是多边形,但不仅限于多边形,可是圆形、梯形以及其他形状。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9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机壳1的一侧面上。两个感应器9均是用于感应感应片10的位置,以此来判断下料口11之间的位置,是重叠还是错开。
24.具体工作原理,饲料从料管3输送过来,电机4通过主动轮5和从动轮6的啮合,带动套管7在料管3上转动,下料口11开设在套管7和料管3的下端面上,当套管7上的下料口11和料管3的下料口11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的时候,饲料可从下料口11流出到料斗2内进行下料,当套管7上的下料口11和料管3的下料口11错开的时候,则饲料不能流出,感应器9对称设置在机壳1的一侧,感应片10设置在连接盘8上,连接盘8转动的时候,可带动感应片10转动,当感应片10转动到感应器9处时,感应器9可感应到感应片10的位置,以此来判断套管7的下料口11和料管3的下料口11是否重叠,而电机4的转速能够控制饲料流出的量,以此达到控制下料量的目的。
25.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化下料,能够精准把控下料量,提高饲喂的精准度。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包括料斗(2)以及设置在料斗(2)上的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置在有料管(3)、套管(7)、电机(4)、连接盘(8)、主动轮(5)、从动轮(6)、下料口(11)、感应器(9)以及感应片(10),所述料管(3)设置在机壳(1)的中部并贯穿至机壳(1)的外表面,所述套管(7)位于机壳(1)内并套设在料管(3)上,所述电机(4)和感应器(9)均设置在机壳(1)的侧面上,所述连接盘(8)对称设置在套管(7)的两端,所述主动轮(5)位于机壳(1)内并与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6)设置在连接盘(8)上并与主动轮(5)啮合,所述下料口(11)设置在料管(3)和套管(7)的下端面并相互对应,所述感应片(10)设置在连接盘(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12)以及与限位组件(12)相对应的卡板(13),所述限位组件(12)设置在连接盘(8)上,所述卡板(13)设置在从动轮(6)的内壁上,一端向内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侧面上还设置在有电机防护壳(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11)呈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9)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机壳(1)的一侧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管电动下料装置,包括料斗以及设置在料斗上的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在有料管、套管、电机、连接盘、主动轮、从动轮、下料口、感应器以及感应片,所述料管设置在机壳的中部并贯穿至机壳的外表面,所述套管位于机壳内并套设在料管上,所述电机和感应器均设置在机壳的侧面上,所述连接盘对称设置在套管的两端,所述主动轮位于机壳内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在连接盘上并与主动轮啮合,所述下料口设置在料管和套管的下端面并相互对应,所述感应片设置在连接盘上。本实用新型自动化下料,可控制下料的速度和精度,实现精准投喂。实现精准投喂。实现精准投喂。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云 耿玮 豆姣 陈福元 钟伟朝 边峰 罗土玉 杨惠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广兴牧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