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管及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1: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管及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2.当到大脑的动脉闭塞(这阻止新鲜氧合血从心脏和肺输送到大脑)时,通常发生急性缺血性中风(ais)。这些闭塞通常由在动脉中卡住并阻塞为脑组织区域供给的动脉的血栓或栓子引起。如果动脉被阻塞,则缺血后损伤随后发生,并且脑细胞可能停止工作。此外,如果动脉保持阻塞超过几分钟,则脑细胞可能死亡,这导致永久性神经缺损或死亡。因此,立即治疗至关重要。
3.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通常采用锥形导管经股动脉伸至栓子所在部位,栓子可能位于颅外颈动脉、椎动脉或颅内动脉中,通过抽吸技术或其他手段通过锥形导管将栓子从动脉血管内摘除,从而疏通动脉血管,而由于锥形导管的端部横截面积较小,在抽吸直径较大的栓子时,栓子容易封堵锥形导管的端口,从而造成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及医疗器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为锥形管,所述管体包括固定相连的内管层和外管层,所述内管层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管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层为柔软层,所述管体包括内径可变段,所述内径可变段的所述内管层内设置有前部环形骨架,所述前部环形骨架能够沿其径向向靠近所述外管层的方向移动。
7.优选的,所述管体还包括内径不变段,所述内径不变段的一端与所述内径可变段连通,所述内径不变段内设置有后部环形骨架,所述管体直径沿所述内径可变段至所述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增大。
8.优选的,所述前部环形骨架包括多个圆环件,多个所述圆环件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圆环包括多段不相连的圆弧段,多个所述圆环件的直径沿靠近所述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增大,且相邻两个所述圆环件之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后部环形骨架为螺旋金属丝,所述螺旋金属丝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螺旋金属丝的半径沿远离所述内径可变段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螺旋金属丝的螺距沿远离所述内径可变段方向逐渐减小。
9.优选的,所述内管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圆环形凹槽,所述圆环形凹槽的内径与所述圆环的内径相同,所述圆环形凹槽内均容置一个所述圆环件,且所述圆环件与所述外管层间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圆弧段为半圆环,所述内径可变段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涂层。
11.优选的,所述外管层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的外管段,多个
所述外管段的硬度沿所述内径可变段至所述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增大。
12.优选的,所述管体上远离所述内径不变段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圆环软头,所述圆环软头的边沿进行圆角处理,所述圆环软头用于防止所述管体端头损伤血管,所述内径可变段上远离所述内径不变段、且位于所述外管层和所述内管层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显影示踪标记环。
13.优选的,还包括管座和护管,所述管座与所述管体上远离所述内径可变段的端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管座用于与外部组件连通,所述护管套在所述管座与所述管体的连接处。
14.优选的,所述管体的长度为100~150cm,所述管体的壁厚为0.2~0.4mm,所述管体的最大内径为1.6~2mm,所述管体的最小内径为1.3~1.7mm。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管。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管及医疗器械,采用管体包括内管层和外管层,外管层能够在管体在血管受压迫保持不变形,也能够防止管体在血管内扩张而损坏血管,还采用在内径可变段内设置前部环形骨架,且前部环形骨架能够沿其径向向靠近外管层的方向移动,使内径可变段的最细端在接触并抽吸血栓过程中,使柔软层不仅能够为管体提供足够的抗变形能力,且能够使柔软层进行扩张,防止因血栓体积过大堵塞导管及导管端口,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8.进一步的,内径不变段和后部环形骨架的设置,能够简化了管体的生产工艺,并进一步提高管体的抗变形能力。
19.进一步的,前部环形骨架包括多个圆环件,且圆环件包括多个圆弧段,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多个圆环件的直径沿靠近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增大,且相邻两个圆环件之间的距离沿靠近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减小,能够提高管体的径向抗变形能力和轴向抗变形能力;后部环形骨架为螺旋金属丝,结构简单,能够同时提高管体的径向抗变形能力和轴向抗变形能力,螺旋金属丝的半径沿远离内径可变段方向逐渐增大,螺旋金属丝的螺距沿远离内径可变段方向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的同时提高管体的径向抗变形能力和轴向抗变形能力。
20.进一步的,圆环件设置在圆环形凹槽内,且与外管层间隔设置,能够便于圆环件向外扩张,提高血栓的通过性。
21.进一步的,圆弧段为半圆环,结构简单,便于管体的生产;亲水涂层的设置,能够便于管体插入人体血管,并提高血栓在管体内的通过性。
22.进一步的,多个外管段的硬度沿内径可变段至内径不变段方向逐渐增大的设置,能够提高管体轴向的抗变形能力。
23.进一步的,圆环软头的设置,能够防止管体在插入血管的过程中,划伤并刺穿血管;显影示综标记环的设置,便于观察管体端部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
24.进一步的,管座的设置,便于管体与外部组件的连接;护管的设置,能够保护管体与管座的连接部位,且能够防止其被折弯损坏。
25.进一步的,管体的长度为100~150cm,管体的壁厚为0.2~0.4mm,管体的最大内径为1.6~2mm,管体的最小内径为1.3~1.7mm,此尺寸的管体血栓的通过性最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管的内径可变段的截面图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管体,2

外管层,3

内管层,4

内径可变段,5

内径不变段,6
‑ꢀ
圆环件,7

圆弧段,8

圆环软头,9

显影示踪标记环,10

护管,11

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及医疗器械,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实施例一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导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为锥形管,管体1包括固定相连的内管层3和外管层2,内管层3的外表面与外管层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内管层3为柔软层,内管层3可采用超柔软材料:ptfe、pfa、pa、tpu、pu等其他高分子材料制作,管体1包括内径可变段4,内径可变段4的内管层3内设置有前部环形骨架,前部环形骨架靠近内外层3外表面,前部环形骨架能够沿其径向向靠近外管层2的方向移动,采用管体1包括内管层3和外管层2,外管层2能够在管体1在血管受压迫保持不变形,也能够防止管体1在血管内扩张而损坏血管,还采用在内径可变段 4内设置前部环形骨架,且前部环形骨架能够沿其径向向靠近外管层2的方向移动,使内径可变段4的最细端在接触并抽吸血栓过程中,使柔软层不仅能够为管体1提供足够的抗变形能力,且能够使柔软层进行扩张,防止因血栓体积过大堵塞导管及导管端口,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在内管层3与外管层2 之间设置一层金属编织加强层,金属编织加强层可采用不锈钢或镍钛丝、钨丝、尼龙丝、芳纶丝、peek丝、lcp丝等其他材料制作,亦可综合使用。
36.管体1还包括内径不变段5,内径不变段5的一端与内径可变段4连通,内径不变段5内设置有后部环形骨架,管体1直径沿内径可变段4至内径不变段5方向逐渐增大,内径不变段5和后部环形骨架的设置,能够简化了管体1 的生产工艺,并进一步提高管体1的抗变形能力。
37.前部环形骨架包括多个圆环件6,多个圆环件6沿管体1轴线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圆环包括多段不相连的圆弧段7,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多个圆环件 6的直径沿靠近内径不变
段5方向逐渐增大,且相邻两个圆环件6之间的距离沿靠近内径不变段5方向逐渐减小,能够提高管体1的径向抗变形能力和轴向抗变形能力,后部环形骨架为螺旋金属丝,螺旋金属丝的横截面为圆形、扁圆形或其他形状等,螺旋金属丝可以为单根金属丝形成,也可以为由多根金属丝并丝形成,螺旋金属丝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重合,结构简单,能够同时提高管体1的径向抗变形能力和轴向抗变形能力,螺旋金属丝的半径沿远离内径可变段4方向逐渐增大,螺旋金属丝的螺距沿远离内径可变段4方向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的同时提高管体1的径向抗变形能力和轴向抗变形能力,螺旋金属丝的直径和螺距亦可保持相同,螺旋金属丝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镍钛丝、钨丝、尼龙丝、芳纶丝、peek丝、lcp丝等其他材料。
38.内管层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的内径与圆环的内径相同,圆环形凹槽内均容置一个圆环件6,且圆环件6与外管层2间隔设置,能够便于圆环件6向外扩张,提高血栓的通过性。
39.圆弧段7为半圆环,结构简单,便于管体1的生产,内径可变段4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涂层,能够便于管体1插入人体血管,并提高血栓在管体1内的通过性。
40.外管层2沿管体1的轴线方向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的外管段,多个外管段的硬度沿内径可变段4至内径不变段5方向逐渐增大,能够提高管体1轴向的抗变形能力,为管体1在血管内移动提供相应的推送性、支撑性、稳定性、柔顺性、抗折性,使得导管可以快速精准轻松的到达病变部位,多个外层段可采用硬度依次增加的tpu、pebax、pu、pa等其他高分子材料中的几种进行组合使用。
41.管体1上远离内径不变段5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圆环软头8,圆环软头8的边沿进行圆角处理,圆环软头8用于防止管体1端头损伤血管,圆环软头8 的设置,能够防止管体1在插入血管的过程中,划伤并刺穿血管,内径可变段 4上远离内径不变段5、且位于外管层2和内管层3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显影示踪标记环9,便于观察管体1端部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显影示踪标记环9可以是圆环形的,也可以是c形的,显影示踪标记环9的材料可以是铂铱合金、白金、黄金、钨以及其他能够显影的材料。
42.还包括管座11和护管10,管座11与管体1上远离内径可变段4的端部固定连接并连通,管座11用于与外部组件连通,外部组件可以为导管导丝、延长管、旋转止血阀等,护管10套在管座11与管体1的连接处,能够保护管体1与管座11的连接部位,且能够防止其被折弯损坏。
43.管体1的长度为100~150cm,优选为130cm,管体1的壁厚为0.2~0.4mm,优选为0.3mm,管体1的最大内径为1.6~2mm,优选为1.8mm管体1的最小内径为1.3~1.7mm,优选为1.5mm,此尺寸的管体1血栓的通过性最好。
44.实施例二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医疗器械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导管,采用管体1包括内管层3和外管层2,外管层2能够在管体1在血管受压迫保持不变形,也能够防止管体1在血管内扩张而损坏血管,还采用在内径可变段4内设置前部环形骨架,且前部环形骨架能够沿其径向向靠近外管层2的方向移动,使内径可变段4的最细端在接触并抽吸血栓过程中,使柔软层不仅能够为管体1提供足够的抗变形能力,且能够使柔软层进行扩张,防止因血栓体积过大堵塞导管及导管端口,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6.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
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