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支架,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
3.病人在做下肢恢复训练时,现有的支撑装置高度通常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病人的实际高度进行调节,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同时,病人在路上训练感到疲劳时,没有很好的休息地方,而坐在地面上不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支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脚刹轮,所述支撑台外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支撑机构,所述容纳槽上端边沿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均与支撑台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均与支撑机构顶端相对应,所述支撑台正上方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上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调节柱下端插设在支撑台内,所述支撑台前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对应调节孔相适配,所述调节柱两侧均设有导杆,两个所述导杆均与升降板固定套接,两个所述导杆下端均插设在支撑台内,两个所述导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端中心位置与升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6.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板、凹槽、螺杆、控制块、两个支杆、两个安装块、支撑板、两个固定块和两个连接板,所述容纳槽内转动连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限位块均与安装板顶端接触,所述安装板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伸出安装板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块,所述螺杆两侧均设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均与凹槽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均套设在螺杆和两个支杆上,所述支撑板靠近螺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与对应安装块之间均通过连接板连接。
7.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块均与两个支杆活动套接,两个所述安装块均与螺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转向相反。
8.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一端均与对应安装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另一端
均与对应固定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呈“八”形状分布。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均匀固定有若干凸块。
10.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为弧形状,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病人的实际身高,通过调节螺栓调节支撑块的高度,以适应病人的实际身高,病人扶着支撑块推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从而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当病人感到劳累时,转动两个限位块,使两个限位块与两个安装板脱离,再转动安装板,使安装板水平展开,最后,通过控制块转动螺杆,螺杆带动两个安装块移动,由于两个安装块内螺纹转向相反,因此两个安装块相向移动,两个安装块移动时通过两个连接板推动支撑板移动,使支撑板与地面紧密接触,利用支撑板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病人能够坐在安装板上进行休息,因此病人在训练过程中感到疲劳时能够随时随地的休息,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支撑台;2、底盘;3、脚刹轮;4、支撑机构;41、支撑板;42、凹槽;43、安装块;44、控制块;45、安装板;46、连接板;47、螺杆;48、支杆;49、固定块;5、凸块;6、容纳槽;7、限位块;8、调节螺栓;9、调节孔;10、调节柱;11、弹簧;12、升降板;13、导杆;14、支撑块;15、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支架,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2,底盘2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脚刹轮3,支撑台1外侧设有容纳槽6,容纳槽6内设有支撑机构4,容纳槽6上端边沿设有两个限位块7,两个限位块7均与支撑台1侧壁转动连接,两个限位块7均与支撑机构4顶端相对应,支撑台1正上方设有升降板12,升降板12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节柱10,调节柱10上设有若干调节孔9,调节柱10下端插设在支撑台1内,支撑台1前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8,调节螺栓8与对应调节孔9相适配,调节柱10两侧均设有导杆13,两个导杆13均与升降板12固定套接,两个导杆13下端均插设在支撑台1内,两个导杆13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底端中心位置与升降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1,根据病人的实际高度能够调节支撑块14的高度,适应性更强,同时,病人在训练过程中感到疲劳时能够随时随地的休息,更加方便。
19.支撑机构4包括安装板45、凹槽42、螺杆47、控制块44、两个支杆48、两个安装块43、支撑板41、两个固定块49和两个连接板46,容纳槽6内转动连接有安装板45,两个限位块7均
与安装板45顶端接触,安装板45外侧设有凹槽42,凹槽42内转动连接有螺杆47,螺杆47伸出安装板45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块44,螺杆47两侧均设有支杆48,两个支杆48均与凹槽42固定连接,两个安装块43均套设在螺杆47和两个支杆48上,支撑板41靠近螺杆4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49,两个固定块49与对应安装块43之间均通过连接板46连接,通过控制块44转动螺杆47,螺杆47带动两个安装块43移动,由于两个安装块43内螺纹转向相反,因此两个安装块43相向移动,两个安装块43移动时通过两个连接板46推动支撑板41移动,使支撑板41与地面紧密接触,利用支撑板41对安装板45进行支撑,病人能够坐在安装板45上进行休息,两个安装块43均与两个支杆48活动套接,两个安装块43均与螺杆47螺纹连接,两个安装块43与螺杆47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转向相反,螺杆47转动时同步带动两个安装块43相向移动,两个连接板46一端均与对应安装块43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板46另一端均与对应固定块49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板46呈“八”形状分布,两个安装块43相向移动时通过两个连接板46推动支撑板41移动,支撑板41远离固定块49的一侧均匀固定有若干凸块5,支撑块14设为弧形状,支撑块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垫15,使病人使用过程中更加的舒适。
20.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根据病人的实际身高,通过调节螺栓8调节支撑块14的高度,以适应病人的实际身高,病人扶着支撑块14推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从而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当病人感到劳累时,转动两个限位块7,使两个限位块7与两个安装板45脱离,再转动安装板45,使安装板45水平展开,最后,通过控制块44转动螺杆47,螺杆47带动两个安装块43移动,由于两个安装块43内螺纹转向相反,因此两个安装块43相向移动,两个安装块43移动时通过两个连接板46推动支撑板41移动,使支撑板41与地面紧密接触,利用支撑板41对安装板45进行支撑,病人能够坐在安装板45上进行休息,因此病人在训练过程中感到疲劳时能够随时随地的休息,更加方便。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