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0: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供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源产品在日常供电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在的电源产品输出电流的规格单一,满足不了人们对不同制式的电源充电的需求,并且在发电机组故障时会立即断电,没有缓冲时间来检修发电机组或者启动备用电源,影响用户体验。
3.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满足不同用电需求的供电系统特别是在电力供应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系统,能够输出不同规格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并且能够在电站故障断电时持续向外供电一段时间进行缓冲,提升用户体验。
5.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供电系统,包括箱式电站、整流装置、储能装置和配电柜,箱式电站与整流装置连接,储能装置的一端与整流装置连接,另一端与配电柜连接,箱式电站和配电柜均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箱式电站用于向用电设备输出交流电,配电柜用于向用电设备输出直流电,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以在箱式电站断电时持续通过配电柜向用电设备供电。
7.可选地,箱式电站包括箱体、隔板、发电机组、蓄电池和分体式散热器,隔板安装于箱体内,以将箱体分隔形成散热室和机组室,发电机组与蓄电池连接,且均安装于机组室内,蓄电池与整流装置连接,分体式散热器安装于散热室内,且与发电机组连接。
8.可选地,箱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底盘,第一侧壁、第一端壁、第二侧壁和第二端壁首尾相连,且均与底盘连接,隔板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隔板和第一端壁之间形成机组室,隔板和第二端壁之间形成散热室,第一端壁设置有第一进风百叶窗,第二端壁设置有排风百叶窗。
9.可选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有第二进风百叶窗和第三进风百叶窗,第二侧壁间隔设置有第四进风百叶窗和第五进风百叶窗,第二进风百叶窗与第四进风百叶窗相对设置,且均与机组室连通,第三进风百叶窗与第五进风百叶窗相对设置,且均与散热室连通。
10.可选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机组维修门,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机组维修门,第一机组维修门和第二机组维修门相对设置于发电机组的两侧。
11.可选地,整流装置包括散热柜、整流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整流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连接,且均安装于散热柜内,第一电源模块与储能装置连接。
12.可选地,储能装置为磷酸铁锂电池组。
13.可选地,箱式电站设置有外接线缆,外接线缆用于外接市电,以在箱式电站不工作
时将市电与用电设备导通。
14.可选地,配电柜内设置有第二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的一端与储能装置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
15.可选地,供电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盒,远程控制盒同时与箱式电站、整流装置、储能装置和配电柜通信连接。
16.本发明提供的供电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的供电系统,箱式电站与整流装置连接,储能装置的一端与整流装置连接,另一端与配电柜连接,箱式电站和配电柜均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箱式电站用于向用电设备输出交流电,配电柜用于向用电设备输出直流电,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以在箱式电站断电时持续通过配电柜向用电设备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供电系统由于采用了与箱式电站连接的整流装置以及连接于整流装置和配电柜之间的储能装置,所以能够输出不同规格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并且能够在电站故障断电时持续向外供电一段时间进行缓冲,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中箱式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箱体与隔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中整流装置的结构框图。
23.图标:100

供电系统;110

箱式电站;111

箱体;1111

第一侧壁;1112

第二侧壁;1113

第一端壁;1114

第二端壁;1115

底盘;112

隔板;113

发电机组;114

蓄电池;115

分体式散热器;116

散热室;1161

排风百叶窗;1162

第三进风百叶窗;1163

第五进风百叶窗;117

机组室;1171

第一进风百叶窗;1172

第二进风百叶窗;1173

第四进风百叶窗;1174

第一机组维修门;1175

第二机组维修门;120

整流装置;122

整流模块;123

第一电源模块;130

储能装置;140

配电柜;150

远程控制盒;200

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100,用于进行日常供电。其能够输出不同规格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并且能够在电站故障断电时持续向外供电一段时间进行缓冲,提升用户体验。
31.供电系统100包括箱式电站110、整流装置120、储能装置130、配电柜140和远程控制盒150。箱式电站110与整流装置120连接,箱式电站110用于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交流电送入整流装置120。储能装置130的一端与整流装置120连接,另一端与配电柜140连接,整流装置120用于对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使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送入储能装置130进行储存,配电柜140用于将储能装置130输出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箱式电站110和配电柜140均用于与用电设备200连接,箱式电站110用于向用电设备200输出交流电,配电柜140用于向用电设备200输出直流电,以实现输出不同规格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的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具体地,储能装置130用于储存电能,以在箱式电站110断电时持续通过配电柜140向用电设备200供电一段时间进行缓冲,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这段缓冲时间来检修箱式电站110或者启动备用电源,避免用电设备200断电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32.需要说明的是,远程控制盒150同时与箱式电站110、整流装置120、储能装置130和配电柜140通信连接。远程控制盒150能够对供电系统100的发电作业、电源切换、配电分路输出以及保障辅助等进行远程控制管理,并且能够实现整个供电系统100的运行控制、工作状态监视、参数显示及信息化管理等。
33.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箱式电站110包括箱体111、隔板112、发电机组113、蓄电池114和分体式散热器115。隔板112安装于箱体111内,以将箱体111分隔形成散热室116和机组室117,进行降噪设计。发电机组113与蓄电池114连接,且均安装于机组室117内,发电机组113用于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交流电送入蓄电池114进行储存。蓄电池114与整流装置120连接,蓄电池114用于将交流电送入整流装置120进行整流。分体式散热器115安装于散热室116内,且与发电机组113连接,分体式散热器115用于对发电机组113进行散热降温。
34.箱体111包括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一端壁1113、第二端壁1114和底盘1115。第一侧壁1111、第一端壁1113、第二侧壁1112和第二端壁1114首尾相连,且均与底盘
1115连接。隔板112连接于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之间,且平行于第一端壁1113和第二端壁1114设置。隔板112和第一端壁1113之间形成机组室117,隔板112和第二端壁1114之间形成散热室116。第一端壁1113设置有第一进风百叶窗1171,第二端壁1114设置有排风百叶窗1161,外界空气能够从第一进风百叶窗1171依次进入机组室117和散热室116,并通过排风百叶窗1161向外排出,以带走室内热量。
35.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11间隔设置有第二进风百叶窗1172和第三进风百叶窗1162,第二侧壁1112间隔设置有第四进风百叶窗1173和第五进风百叶窗1163。第二进风百叶窗1172与第四进风百叶窗1173相对设置,且均与机组室117连通,以实现机组室117的通风散热,进一步地提高机组室117的散热效果。第三进风百叶窗1162与第五进风百叶窗1163相对设置,且均与散热室116连通,以实现散热室116的通风散热,进一步地提高散热室116的散热效果。
36.具体地,第一进风百叶窗1171、第二进风百叶窗1172、第三进风百叶窗1162、第四进风百叶窗1173和第五进风百叶窗1163均用于进风,排风百叶窗1161用于出风,以实现空气的对流,便于进行散热。进一步地,第一进风百叶窗1171、第二进风百叶窗1172、第三进风百叶窗1162、第四进风百叶窗1173、第五进风百叶窗1163和排风百叶窗1161均能够打开或者关闭,以便于对箱式电站110的内部构件进行检修和维护。
37.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11设置有第一机组维修门1174,第二侧壁1112设置有第二机组维修门1175,第一机组维修门1174和第二机组维修门1175相对设置于发电机组113的两侧,第一机组维修门1174和第二机组维修门1175均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机组室117,以便于对发电机组113进行检修和维护。
38.请参照图4,整流装置120包括散热柜(图未示)、整流模块122和第一电源模块123。整流模块122与第一电源模块123连接,且均安装于散热柜内,蓄电池114与整流模块122连接,第一电源模块123与储能装置130连接。整流模块122能够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得到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送入第一电源模块123。第一电源模块123用于将该直流电进行升压或者降压,并将升压或者降压后的直流电送入储能装置130进行储存。
39.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30为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效果好。
40.值得注意的是,箱式电站110设置有外接线缆(图未示),外接线缆用于外接市电,以在箱式电站110不工作时将市电与用电设备200导通,以使市电直接向用电设备200供电。
41.本实施例中,配电柜140内设置有第二电源模块(图未示),第二电源模块的一端与储能装置13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用电设备200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将储能装置130输出的直流电进行降压或者升压,并将降压或者升压后的直流电供应至用电设备200。
42.本实施例中,市电为220伏交流电,箱式电站110发电产生220伏交流电,箱式电站110能够对用电设备200实现220伏交流电的电源供电。第一电源模块123用于对220伏交流电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处理,得到600伏直流电,600伏直流电能够直接通过储能装置130和配电柜140输送至用电设备200,以实现600伏直流电的电源供电。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对600伏直流电进行降压处理,得到27伏直流电,并通过配电柜140输送至用电设备200,以实现27伏直流电的电源供电。这样一来,供电系统100能够实现220伏交流电、600伏直流电和27伏直流电三种电源的供电,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
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100,箱式电站110与整流装置120连接,储能装置
130的一端与整流装置120连接,另一端与配电柜140连接,箱式电站110和配电柜140均用于与用电设备200连接,箱式电站110用于向用电设备200输出交流电,配电柜140用于向用电设备200输出直流电,储能装置130用于储存电能,以在箱式电站110断电时持续通过配电柜140向用电设备200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供电系统100由于采用了与箱式电站110连接的整流装置120以及连接于整流装置120和配电柜140之间的储能装置130,所以能够输出不同规格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并且能够在电站故障断电时持续向外供电一段时间进行缓冲,提升用户体验。
4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