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口腔科的日常诊疗过程中,尤其是咬合肌或上下颌骨损伤的术患者,需要进行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咬合训练装置就是术后通过使用者主动进行咬合动作进行训练的装置。现有的咬合训练装置结构简陋,简单的通过铰接机构将上颌齿套和下颌齿套铰接在一起,然后设置扭转弹簧。
3.但是上述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扭簧经常直接外露绕接在铰接轴上,容易划伤使用者;并且使用后出现扭力衰减或者损坏而导致需要更换时,重新订购并等待期间整个装置无法使用。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训练装置,通过两只阻尼总成共同作用实现阻尼。且在单一阻尼总成损坏待更换期间,另一只阻尼总成可以代偿性的倍增阻尼进而保持阻尼恒定。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至少包括
7.上颌齿套,其佩戴于上颌齿列;
8.下颌齿套,其佩戴于下颌齿列;
9.铰接装置,其设置于上颌齿套和下颌齿套后端,实现上颌齿套和下颌齿套的铰接;
10.阻尼总成,其设置于下颌齿套上并与上颌齿套抵接,所述阻尼总成在上颌齿套、下颌齿套闭合时被迫收缩,且给与阻碍上颌齿套、下颌齿套闭合的阻尼。
11.进一步的,所述下颌齿套上成型有下颌基板,所述下颌基板上成型有用以设置阻尼总成的阻尼沉槽;
12.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阻尼沉槽提供了安装基础,便于安装阻尼总成。
13.关于阻尼总成,以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施例:
14.所述阻尼总成包括设置于阻尼沉槽内的阻尼基体、设在阻尼基体上用以与上颌齿套抵接的抵接组件、设在阻尼基体内并与抵接组件传动连接的阻尼芯体。
15.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16.所述阻尼基体包括设在所述阻尼沉槽内的矩形基体、设在矩形基体前端的细径腔室、成型于细径腔室中部的宽径中腔、成型于宽径中腔后方上端的传动后腔、成型于传动后腔后端的齿轮后腔;
17.所述抵接组件包括抵接纵杆、传动横轴、行星组件;
18.所述抵接纵杆包括沿纵向设在齿轮后腔左侧的纵杆插孔、设在纵杆插孔左侧的限位滑槽、可滑动的设在纵杆插孔内的纵移齿条、成型于纵移齿条左侧并插设在限位滑槽内的限位插头;
19.所述传动横轴包括可转动的设在齿轮后腔内并与纵移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成型于传动齿轮前端面并设在传动后腔内的传动中轴、成型于传动中轴前端面并插入宽径中腔内的主动锥齿;
20.所述行星组件包括成型于宽径中腔前端的圆柱腔室、可转动的设在圆柱腔室内的转动圆筒、成型于转动圆筒外壁后方的从动盘齿,所述从动盘齿上沿与主动锥齿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圆筒后端上下分别设有一只行星轮架,每只行星轮架上均可转动的设有一只行星锥轮。
21.关于阻尼芯体,以下给出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22.所述阻尼芯体设有两只,所述阻尼芯体轴对称设置,包括分动组件、驱动组件、压缩组件;
23.所述分动组件包括成型于细径腔室外沿的锥齿圆腔、可转动的设在锥齿圆腔内的环形锥齿、成型于环形锥齿内沿的空心转筒、成型于空心转筒一端的传动锥齿;
24.位于后端的分动组件可转动的设在细径腔室的后半部分,并且其传动锥齿前沿与两只行星锥轮后沿啮合;
25.位于前端的分动组件贯穿转动圆筒设置,并且其传动锥齿后沿与两只行星锥轮前沿啮合;
2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在所述锥齿圆腔侧面的驱动纵孔、成型于驱动纵孔下端的底置圆腔、可转动的设在底置圆腔内的底置齿轮、成型于底置齿轮上端面并插入驱动纵孔内的驱动圆柱、成型于驱动圆柱上端并与环形锥齿下沿啮合的顶置锥轮;
27.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并与底置圆腔连通设置的压缩滑道、可滑动的设在压缩滑道内并与底置齿轮啮合的压缩齿条、设在压缩滑道内并与压缩齿条抵接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滑道远离矩形基体中心的端部开口设置并可拆卸设有封堵端头。
28.得益于上述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抵接组件将纵向压缩传递给两只阻尼芯体,两只阻尼芯体同步压缩进而提供阻尼。任一阻尼芯体损坏时可以主动锁止并进行更换,更换过程中另一只阻尼芯体的压缩量和阻尼代偿性倍增,实现与两只阻尼芯体同时工作时的等量阻尼。
29.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还包括用以调节阻尼芯体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30.第一调节器,包括设在细径腔室最后端的第一锁盘、成型于第一锁盘前端并贯穿两只空心转筒设置的第一螺杆、螺接在第一螺杆外壁前方的第一内螺纹管,所述细径腔室内壁最前端设有第一限位环槽,所述第一内螺纹管外壁还成型有与第一限位环槽插接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细径腔室后端还设有矩形插孔,所述第一锁盘后端设有插设在矩形插孔内的矩形插头;
31.第二调节器,包括设在细径腔室前端并套在第一螺杆外的锁止套筒、周向均布在细径腔室内壁的径向插孔、周向均布在锁止套筒外壁并与径向插孔一一插接对应的锁止插条,还包括设在矩形基体前端并与径向插孔连通的环形插槽、成型于环形插槽外壁的第二限位环槽、可转动的设在环形插槽内的第二内螺纹管、成型于第二内螺纹管外壁并与第二限位环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环,所述锁止插条远端还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管螺接的外螺纹;
32.所述第一锁盘前端面与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后端面通过接触实现锁止;
33.所述锁止套筒后端面与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前端面通过接触实现锁止。
34.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器可以锁止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进而锁止位于后方的整个阻尼芯体;所述第二调节器可以锁止位于前方的空心转筒,进而锁止位于前方的整个阻尼芯体。
35.进一步的:
36.所述上颌齿套下端面成型有与用以抵接纵移齿条使其回缩进入矩形基体内的上颌基板。
37.进一步的:
38.所述封堵端头为螺接在压缩滑道内的螺栓。
39.进一步的:
40.所述封堵端头为螺接在压缩滑道内的十字螺栓。
41.进一步的:
42.所述第一内螺纹管前端位于第二内螺纹管前端的前方。
43.有益效果:
44.本案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其整体装置结构合理紧凑,抵接组件可以将上、下颌齿咬合时给与的纵向压力转换为阻尼芯体的横向动作,适应上、下颌齿套闭合时在纵向方向上空间有限而横向方向空间冗余的工况。
45.本案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用以提供阻尼的阻尼芯体内置于阻尼基体之内,避免现有技术扭簧外露可能造成的损害。
46.本案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可以单一使用阻尼芯体并实现与两只阻尼芯体共同使用时同样的阻尼:
47.当两只阻尼芯体中有任一装置损坏需要更换时,将该损坏的阻尼芯体锁止并等待新的配件更换,临时使用尚可使用的阻尼芯体。尚可使用的阻尼芯体其压缩弹簧的压缩量和弹力倍增,即阻尼倍增,其增加的多余的阻尼恰好代偿损坏掉的阻尼芯体的阻尼。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9.图1是所述训练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50.图2是所述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51.图3是所述训练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52.图4是所述阻尼总成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53.图5是所述阻尼总成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54.图6是所述阻尼总成再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55.图7是所述阻尼基体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56.图8是图4中a

a截面剖视图。
57.图9是图4中b

b截面剖视图。
58.图10是图4中c

c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剖视图(双阻尼芯体未工作状态)。
59.图11是图4中c

c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剖视图(双阻尼芯体同时工作状态)。
60.图12是图4中c

c再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剖视图(单阻尼芯体工作状态)。
61.图13是图5中d部放大示意图。
62.图14是图6中e部放大示意图。
63.图标:
64.a.上颌齿套,a1.上颌基板,b.下颌齿套,b1.下颌基板,b2.阻尼沉槽,c.铰接装置,d.阻尼总成;
65.1.阻尼基体,11.矩形基体,12.细径腔室,13.宽径中腔,14.传动后腔,15.齿轮后腔;
66.2.抵接组件;
67.21.抵接纵杆,21a.纵杆插孔,21b.限位滑槽,21c.纵移齿条,21d.限位插头;
68.22.传动横轴,22a.传动齿轮,22b.传动中轴,22c.主动锥齿;
69.23.行星组件,23a.圆柱腔室,23b.转动圆筒,23c.从动盘齿,23d.行星轮架,23e.行星锥轮;
70.3.阻尼芯体;
71.31.分动组件,31a.锥齿圆腔,31b.环形锥齿,31c.空心转筒,31d.传动锥齿;
72.32.驱动组件,32a.驱动纵孔,32b.底置圆腔,32c.底置齿轮,32d.驱动圆柱,32e.顶置锥轮;
73.33.压缩组件,33a.压缩滑道,33b.压缩齿条,33c.压缩弹簧,33d.封堵端头。
74.4.调节装置;
75.41.第一调节器,41a.第一锁盘,41b.第一螺杆,41c.第一内螺纹管,41d.第一限位环槽,41e.第一限位凸环,41f.矩形插孔,41g.矩形插头;
76.42.第二调节器,42a.锁止套筒,42b.径向插孔,42c.锁止插条,42d.环形插槽,42e.第二限位环槽,42f.第二内螺纹管,42g.第二限位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7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78.一种适用于口腔科的咬合训练装置,至少包括
79.上颌齿套a,其佩戴于上颌齿列;
80.下颌齿套b,其佩戴于下颌齿列;
81.铰接装置c,其设置于上颌齿套a和下颌齿套b后端,实现上颌齿套a和下颌齿套b的铰接;
82.阻尼总成d,其设置于下颌齿套b上并与上颌齿套a抵接,所述阻尼总成在上颌齿套a、下颌齿套b闭合时被迫收缩,且给与阻碍上颌齿套a、下颌齿套b闭合的阻尼。
83.进一步的,所述下颌齿套b上成型有下颌基板b1,所述下颌基板b1上成型有用以设
置阻尼总成d的阻尼沉槽b2;
84.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阻尼沉槽b2提供了安装基础,便于安装阻尼总成d。
85.进一步的:
86.所述上颌齿套a下端面成型有与用以抵接纵移齿条21c使其回缩进入矩形基体11内的上颌基板a1。
87.关于阻尼总成d,以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施例:
88.所述阻尼总成d包括设置于阻尼沉槽b2内的阻尼基体1、设在阻尼基体1上用以与上颌齿套a抵接的抵接组件2、设在阻尼基体1内并与抵接组件2传动连接的阻尼芯体3。
89.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90.所述阻尼基体1包括设在所述阻尼沉槽b2内的矩形基体11、设在矩形基体11前端的细径腔室12、成型于细径腔室12中部的宽径中腔13、成型于宽径中腔13后方上端的传动后腔 14、成型于传动后腔14后端的齿轮后腔15;
91.所述抵接组件2包括抵接纵杆21、传动横轴22、行星组件23;
92.所述抵接纵杆21包括沿纵向设在齿轮后腔15左侧的纵杆插孔21a、设在纵杆插孔21a 左侧的限位滑槽21b、可滑动的设在纵杆插孔21a内的纵移齿条21c、成型于纵移齿条21c左侧并插设在限位滑槽21b内的限位插头21d;
93.所述传动横轴2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齿轮后腔15内并与纵移齿条21c啮合的传动齿轮 22a、成型于传动齿轮22a前端面并设在传动后腔14内的传动中轴22b、成型于传动中轴22b 前端面并插入宽径中腔13内的主动锥齿22c;
94.所述行星组件23包括成型于宽径中腔13前端的圆柱腔室23a、可转动的设在圆柱腔室 23a内的转动圆筒23b、成型于转动圆筒23b外壁后方的从动盘齿23c,所述从动盘齿23c上沿与主动锥齿22c传动连接,所述转动圆筒23b后端上下分别设有一只行星轮架23d,每只行星轮架23d上均可转动的设有一只行星锥轮23e。
95.关于阻尼芯体3,以下给出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96.所述阻尼芯体3设有两只,所述阻尼芯体3轴对称设置,包括分动组件31、驱动组件32、压缩组件33;
97.所述分动组件31包括成型于细径腔室12外沿的锥齿圆腔31a、可转动的设在锥齿圆腔 31a内的环形锥齿31b、成型于环形锥齿31b内沿的空心转筒31c、成型于空心转筒31c一端的传动锥齿31d;
98.位于后端的分动组件31可转动的设在细径腔室12的后半部分,并且其传动锥齿31d前沿与两只行星锥轮23e后沿啮合;
99.位于前端的分动组件31贯穿转动圆筒23b设置,并且其传动锥齿31d后沿与两只行星锥轮23e前沿啮合;
100.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设在所述锥齿圆腔31a侧面的驱动纵孔32a、成型于驱动纵孔32a 下端的底置圆腔32b、可转动的设在底置圆腔32b内的底置齿轮32c、成型于底置齿轮32c上端面并插入驱动纵孔32a内的驱动圆柱32d、成型于驱动圆柱32d上端并与环形锥齿31b下沿啮合的顶置锥轮32e;
101.所述压缩组件33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并与底置圆腔32b连通设置的压缩滑道33a、
可滑动的设在压缩滑道33a内并与底置齿轮32c啮合的压缩齿条33b、设在压缩滑道33a内并与压缩齿条33b抵接的压缩弹簧33c,所述压缩滑道33a远离矩形基体11中心的端部开口设置并可拆卸设有封堵端头33d。
102.进一步的:
103.所述封堵端头33d为螺接在压缩滑道33a内的螺栓。
104.进一步的:
105.所述封堵端头33d为螺接在压缩滑道33a内的十字螺栓。
106.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使得所述封堵端头33d可以方便拆卸。进而可以方便更换压缩齿条33b和压缩弹簧33c。
107.得益于上述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抵接组件2将纵向压缩传递给两只阻尼芯体3,两只阻尼芯体3同步压缩进而提供阻尼。任一阻尼芯体3损坏时可以主动锁止并进行更换,更换过程中另一只阻尼芯体3的压缩量和阻尼代偿性倍增,实现与两只阻尼芯体3同时工作时的等量阻尼。
108.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还包括用以调节阻尼芯体3的调节装置4,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
109.第一调节器41,包括设在细径腔室12最后端的第一锁盘41a、成型于第一锁盘41a前端并贯穿两只空心转筒31c设置的第一螺杆41b、螺接在第一螺杆41b外壁前方的第一内螺纹管41c,所述细径腔室12内壁最前端设有第一限位环槽41d,所述第一内螺纹管41c外壁还成型有与第一限位环槽41d插接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环41e,所述细径腔室12后端还设有矩形插孔41f,所述第一锁盘41a后端设有插设在矩形插孔41f内的矩形插头41g;
110.第二调节器42,包括设在细径腔室12前端并套在第一螺杆41b外的锁止套筒42a、周向均布在细径腔室12内壁的径向插孔42b、周向均布在锁止套筒42a外壁并与径向插孔42b一一插接对应的锁止插条42c,还包括设在矩形基体11前端并与径向插孔42b连通的环形插槽 42d、成型于环形插槽42d外壁的第二限位环槽42e、可转动的设在环形插槽42d内的第二内螺纹管42f、成型于第二内螺纹管42f外壁并与第二限位环槽42e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环42g,所述锁止插条42c远端还设有与第二内螺纹管42f螺接的外螺纹;
111.所述第一锁盘41a前端面与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31c后端面通过接触实现锁止;
112.所述锁止套筒42a后端面与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31c前端面通过接触实现锁止。
113.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器41可以锁止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31c,进而锁止位于后方的整个阻尼芯体3;所述第二调节器42可以锁止位于前方的空心转筒31c,进而锁止位于前方的整个阻尼芯体3。
114.进一步的:
115.所述第一内螺纹管41c前端位于第二内螺纹管42f前端的前方。
116.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螺纹管41c显露在第二内螺纹管42f前端之前的部分可以方便被捏住,不被第二内螺纹管42f的圆周侧壁遮挡干涉。
117.具体使用方法:
118.将所述咬合训练装置塞入患者口腔内,其中,所述上颌齿套a套设在使用者上颌齿列,所述下颌齿套b设在使用者下颌齿列。
119.使用者咬合上颌齿套a和下颌齿套b,使其克服阻尼总成d的阻尼进行闭合动作;
120.咬合结束后,所述咬合训练装置张开;
121.重复上述动作,达到带阻尼训练口腔肌肉和牙齿的作用。
122.所述阻尼总成d在单一阻尼芯体3运行时,可以代偿倍增阻尼进而实现与常态下两只阻尼芯体3运行时的同等阻尼:
123.步骤1,双阻尼芯体3共同提供运转阻尼:
124.步骤1.1,抵接纵杆2的运转:
125.下压纵移齿条21c,使其带动传动齿轮22a、传动中轴22b、主动锥齿22c转动;
126.所述主动锥齿22c带动从动盘齿23c、转动圆筒23b、行星轮架23d转动,进而带动行星锥轮23e公转;
127.步骤1.2,双阻尼芯体3运转:
128.所述行星锥轮23e带动其前后两侧的传动锥齿31d、空心转筒31c、环形锥齿31b转动;
129.所述环形锥齿31b带动对应的顶置锥轮32e、驱动圆柱32d、底置齿轮32c转动;
130.所述底置齿轮32c驱动压缩齿条33b克服压缩弹簧33c的阻尼移动;
131.由于前后两侧阻尼芯体3给与行星锥轮23e的阻尼相同,所述行星锥轮23e只随行星轮架23d公转而不自转;
132.步骤2,锁止任一阻尼芯体3:
133.转动第一内螺纹管41c、第一限位凸环41e,驱动第一螺杆41b、第一锁盘41a、矩形插头41g向前移动,直至所述第一锁盘41a将位于后方的空心转筒31c锁止,进而锁止位于后方的阻尼芯体3;
134.或,
135.转动第二内螺纹管42f、第二限位凸环42g,驱动锁止插条42c、锁止套筒42a向后移动,直至锁止套筒42a将位于前方的空心转筒31c锁止,进而锁止位于前方的阻尼芯体3;
136.步骤3,单阻尼芯体3实现与双阻尼芯体3运转时的同等阻尼:
137.锁止位于后方的阻尼芯体3时:
138.下压纵移齿条21c,使其带动传动齿轮22a、传动中轴22b、主动锥齿22c转动;
139.由于位于左侧的分动组件31的传动锥齿31d锁止,进而驱动行星锥轮23e在公转的同时产生自转;
140.所述行星锥轮23e作用于传动锥轮31d进而驱动分动组件31、驱动组件32以相对于步骤1的两倍速转动,最终实现位于前方的压缩组件33其压缩齿条33b对压缩弹簧33c的压缩量和弹力达到步骤1中压缩组件33的两倍;
141.位于前方的阻尼芯体3提供的阻尼等效于步骤1中两只阻尼芯体3提供的阻尼。
142.需要说明的是:
143.所述第一锁盘41a前端面与对应的空心转筒31c后端面分别周向均布有径向设置的锁止插条,进而通过接触实现锁止配合;
144.所述锁止套筒42a后端面与对应的空心转筒31c前端面分别周向均布有径向设置的锁止插条,进而通过接触实现锁止配合。
1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