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2021-12-07 2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之间设有调体(3),调体(3)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上颌牙套(1)相适配的上配合槽(3

4),和与下颌牙套(2)相适配的下配合槽(3

5);所述上颌牙套(1)与上配合槽(3

4)紧密贴合,下颌牙套(2)与下配合槽(3

5)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体(3)中部形成有调面(3

1),调面(3

1)位于上配合槽(3

4)和下配合槽(3

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体(3)为长条状结构,且调体(3)包括内壁(3

2)和外壁(3

3),上配合槽(3

4)和下配合槽(3

5)位于内壁(3

2)和外壁(3

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体(3)设置于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为抽壳结构,抽壳厚度为0.6至0.8mm。6.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通过口内扫描仪直接扫描获取患者口腔数据,对特殊病例进行ct扫描以得到患者颌骨和牙根数据;步骤b:确定口腔三维模型的参数:将步骤a中获取的患者口腔数据输入正畸治疗排牙软件中,然后根据矫治器材料的力学性能确定矫治器提供的回复力;根据牙齿移动量和矫治器回复力确定单副矫治器的治疗周期,从而得到正畸治疗分阶段的牙列模型;或者参考患者的ct重建模型中的骨骼情况确定牙齿的移动量;步骤c:矫治全牙列畸形的矫治器整体设计,提取所获取的分阶段的牙列模型的外表面,向牙列模型外围轮廓按预设厚度值抽壳,在需要扭转力矩大的区域进行加厚,获取扩展后的矫正器的基体模型,同时根据每颗牙齿不同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计算所需的矫治力和力矩的大小和方向,并根据矫治器材料力学性能确定所需要的矫治器的结构或附件的形状和尺寸,并将局部结构与基本模型合并后得到矫治器的初步整体模型(4);步骤d:矫治磨耗部位的矫治器局部结构设计,根据牙列磨耗的程度、息止间隙的大小、以及曲线的形状,确定咬合面下1/3应恢复的垂直高度及需要重建的牙列。进行上下颌关系的记录,并转移咬和关系到架上,调出前伸和侧向裸导斜度,模拟下颌运动,使架作各种运动,检查间接触关系,确定牙调的部位和范围,曲线及平平面应恢复的位置;步骤e:导入一系列调体(3)放置在调后后的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的空隙中,使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与调体(3)完全贴合,然后将调体(3)与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做布尔运算,使调体(3)与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无重叠部分,再将布尔运算的结果外形优化后与下颌牙套(2)合并,最后将得到的结果平滑处理;步骤f:在布尔运算的数据下将下颌牙套(2)内表面向外偏移,增加下磨牙与下颌牙套(2)内表面的距离,获取上下牙咬合面之间的矫治器内表面;制作分阶段的牙列模型,再通
过以上方法得到矫治器的精确整体模型(5);步骤g:将步骤f中所得到的数据输入3d打印软件中,控制3d打印软件输出对应的加工程序,3d打印机通过利用高分材料,直接打印矫治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特殊病例为牙列严重畸形患者。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治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步骤b中口腔三维模型的参数包括是否要拔除双尖牙、牙齿移动或旋转、支抗设计。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牙列模型的抽壳厚度值的范围为0.6至0.8mm。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的调体(3)位于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的两侧,且调体(3)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上颌牙套(1)相适配的上配合槽(3

4),和与下颌牙套(2)相适配的下配合槽(3

5)。

技术总结
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所述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之间设有调体,调体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上颌牙套相适配的上配合槽,和与下颌牙套相适配的下配合槽;所述上颌牙套与上配合槽紧密贴合,下颌牙套与下配合槽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扭转力矩大的区域进行加厚,可以获得非均匀厚度的牙套,达到精确控制施力位置及大小的目的,同时将磨耗的牙齿与对应牙套内表面有一定距离,可以为磨耗的牙齿提供伸长移动的空间,使上下牙间形成吻合、协调、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实现了矫正牙齿与调整咬合关系同时进行的功能。进行的功能。进行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逢 刘云峰 韦虎 马钰炫 程康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1/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