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1-12-04 13: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爆破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现在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雷管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的电雷管和火雷管。传统电雷管使用高压电源直接引爆电雷管,无法精确控制雷管引爆流程。而使用电子雷管起爆器,能精确控制每发电子雷管的起爆时间,并能对使用的电子雷管进行权限控制,能防止雷管被非法使用,现有的雷管引爆过程中通常采用其实际的爆破效果对雷管的引爆数据进行统计和采集,然而实际的引爆过程中则难以根据场景的需求,以及爆破方向的调整对其进行精准的数据采集以及检测,导致其在实际引爆时数据难以得到统计,且采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雷管引爆过程中通常采用其实际的爆破效果对雷管的引爆数据进行统计和采集,然而实际的引爆过程中则难以根据场景的需求,以及爆破方向的调整对其进行精准的数据采集以及检测,导致其在实际引爆时数据难以得到统计,且采集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打眼:打眼前应将周围的松动土清除干净,若用支撑加固时,应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打眼人员必须精力集中,锤击要稳、准,并击于钢钎中心,严禁互相对面打锤,作业时要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锤和钎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坠落,应经常检查锤头与锤把连接是否牢固,严禁使用木质松软、有节疤、裂缝或腐朽的木把,钢钎和铁锤要平整,不得有毛边,炮眼位超过2m高者,操作人员必须配挂好安全带,工作时必须戴好风镜、口罩和安全帽。
6.s2、防护措施:在进行控制爆破时,应对爆破体或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进行防震及防护覆盖,以减弱爆破震动的影响和碎块飞掷。
7.s3、爆破记录:实施的爆破前一天进行二次中深孔验收,并做详细记录,统计二次验收数据,编制爆破设计说明书,开出爆破所需的火工品数量,进行爆破安全技术交底。
8.s4、防震措施:
9.(1)分散爆破点:对群炮采取不同时起爆的方法,达到减弱或部分消除震动波对建筑物的影,震动影响可按每次起爆的药包重量分别计算。
10.(2)分段爆破:减少一次爆破的炸药量,采用小型爆破作用指数,必要时也可采用猛度低的炸药和降低装药的集中度来进行爆破。
11.(3)合理布置药包或孔眼位置:规律是爆破震动的强度与爆破抛掷方向的反向为
最大,侧向次之,抛掷方向较小,建筑物高于爆破点震动较大,反之则较小。
12.s5、地面覆盖:地面以上构筑物或基础爆破时,可在爆破部位上铺盖草垫或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第一道防护线,再在草垫或草袋上铺放胶管帘或胶垫作第二道防线,最后再用帆布棚将以上两层整个覆盖包裹,胶帘(垫)和帆布应用铁丝或绳索拉紧捆牢,对路面或钢筋混凝土板的爆破,可在其上面架设可拆卸或移动的钢管架,上盖铁丝网,再铺上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防护,为在爆破时使周围建筑物及设备不被打坏,也可在其周围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坚固木板加以防护,并用铁丝捆牢,与炮孔距离不得小于500mrn,如爆破体靠近钢结构或需保留部分,必须用砂袋加以防护。
13.s6、爆破周期,爆破所遵循的时间周期与设备的生产效率有关,根据铲运机出矿效率与提升机提升效率,现阶段爆破一个班组的爆破任务可以满足当天24小时的铲运、提升量,一个班组工作时间为8小时,当班爆破量为2700

3000吨,现阶段爆破为一个班组作业,在以后生产任务增大时,爆破班组可增加到2个,进行爆破。
14.s7、火药残留、辐射范围检测:爆破完成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待确定雷管爆破并未对地面以及岩层造成隐性破坏的前提下逐步接近爆破地点,通过设备检测打孔内雷管爆破后的火药残留,观察其浓度显示,并在依次观察周围设置的木板以及地面防护层,发现损坏的部位时对其进行收集并进行标注,以供后续数据对接。
15.s8、冲击力、爆炸温度检测:通过观察地面铺设的胶管帘或胶垫的破损范围,得到雷管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外置红外探测装置观察爆破前、爆炸时以及爆炸后显示的温度数据,得到雷管爆炸时产生个高温以及雷管爆炸时辐射范围内温度的差距。
16.s9、时间误差:通过数据判定检测雷管爆炸时的具体爆炸时间以及引爆雷管的具体时间,得到雷管爆炸时间以及指令下达时间之间的误差值。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4中分散爆破点可以采用延时两秒以上的方式引爆雷管。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5中管帘采用长60~100cm的胶管编成,胶垫采用长1.5m的输送机废皮带联成,砂袋的厚度大于等于500mm。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7中爆破完成后等待20

40min后,靠近引爆后的雷管。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发明通过在钻孔完毕后在爆破部位上铺盖草垫或草袋作第一道防护线,再在草垫或草袋上铺放胶管帘或胶垫作第二道防线,最后再用帆布棚将以上两层整个覆盖包裹,同时在爆破点周围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坚固木板加以防护,并用铁丝捆牢,与炮孔距离不得小于500mrn,爆破体靠近钢结构或需保留部分,采用砂袋加以防护,使得采用该检测方法可以方便实验人员对雷管实验时雷管的火药残留、雷管爆炸时的温度、雷管爆破时的辐射范围、雷管爆破时的冲击力效果以及雷管爆破时与引线触发时的时间误差进行检测,使得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场景的需求对爆破雷管的数据进行采集,降低了由于准备措施不足而导致引爆数据出现偏差的情况,保障了该检测方法对雷管引爆数据的检测采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打眼:打眼前应将周围的松动土清除干净,若用支撑加固时,应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打眼人员必须精力集中,锤击要稳、准,并击于钢钎中心,严禁互相对面打锤,作业时要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锤和钎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坠落,应经常检查锤头与锤把连接是否牢固,严禁使用木质松软、有节疤、裂缝或腐朽的木把,钢钎和铁锤要平整,不得有毛边,炮眼位超过2m高者,操作人员必须配挂好安全带,工作时必须戴好风镜、口罩和安全帽。
26.s2、防护措施:在进行控制爆破时,应对爆破体或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进行防震及防护覆盖,以减弱爆破震动的影响和碎块飞掷。
27.s3、爆破记录:实施的爆破前一天进行二次中深孔验收,并做详细记录,统计二次验收数据,编制爆破设计说明书,开出爆破所需的火工品数量,进行爆破安全技术交底。
28.s4、防震措施:
29.(1)分散爆破点:对群炮采取不同时起爆的方法,达到减弱或部分消除震动波对建筑物的影,震动影响可按每次起爆的药包重量分别计算。
30.(2)分段爆破:减少一次爆破的炸药量,采用小型爆破作用指数,必要时也可采用猛度低的炸药和降低装药的集中度来进行爆破。
31.(3)合理布置药包或孔眼位置:规律是爆破震动的强度与爆破抛掷方向的反向为最大,侧向次之,抛掷方向较小,建筑物高于爆破点震动较大,反之则较小。
32.s5、地面覆盖:地面以上构筑物或基础爆破时,可在爆破部位上铺盖草垫或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第一道防护线,再在草垫或草袋上铺放胶管帘或胶垫作第二道防线,最后再用帆布棚将以上两层整个覆盖包裹,胶帘(垫)和帆布应用铁丝或绳索拉紧捆牢,对路面或钢筋混凝土板的爆破,可在其上面架设可拆卸或移动的钢管架,上盖铁丝网,再铺上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防护,为在爆破时使周围建筑物及设备不被打坏,也可在其周围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坚固木板加以防护,并用铁丝捆牢,与炮孔距离不得小于500mrn,如爆破体靠近钢结构或需保留部分,必须用砂袋加以防护。
33.s6、爆破周期,爆破所遵循的时间周期与设备的生产效率有关,根据铲运机出矿效率与提升机提升效率,现阶段爆破一个班组的爆破任务可以满足当天24小时的铲运、提升量,一个班组工作时间为8小时,当班爆破量为2700

3000吨,现阶段爆破为一个班组作业,在以后生产任务增大时,爆破班组可增加到2个,进行爆破。
34.s7、火药残留、辐射范围检测:爆破完成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待确定雷管爆破并未对地面以及岩层造成隐性破坏的前提下逐步接近爆破地点,通过设备检测打孔内雷管爆破后的火药残留,观察其浓度显示,并在依次观察周围设置的木板以及地面防护层,发现损坏的部位时对其进行收集并进行标注,以供后续数据对接。
35.s8、冲击力、爆炸温度检测:通过观察地面铺设的胶管帘或胶垫的破损范围,得到雷管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外置红外探测装置观察爆破前、爆炸时以及爆炸后显示的温度数据,得到雷管爆炸时产生个高温以及雷管爆炸时辐射范围内温度的差距。
36.s9、时间误差:通过数据判定检测雷管爆炸时的具体爆炸时间以及引爆雷管的具体时间,得到雷管爆炸时间以及指令下达时间之间的误差值。
37.s4中分散爆破点可以采用延时两秒以上的方式引爆雷管,s5中管帘采用长60~100cm的胶管编成,胶垫采用长1.5m的输送机废皮带联成,砂袋的厚度大于等于500mm,s7中爆破完成后等待20

40min后,靠近引爆后的雷管。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同时示例1,其区别在于: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s1、打眼:打眼前应将周围的松动土清除干净,若用支撑加固时,应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打眼人员必须精力集中,锤击要稳、准,并击于钢钎中心,严禁互相对面打锤,作业时要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锤和钎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坠落,应经常检查锤头与锤把连接是否牢固,严禁使用木质松软、有节疤、裂缝或腐朽的木把,钢钎和铁锤要平整,不得有毛边,炮眼位超过2m高者,操作人员必须配挂好安全带,工作时必须戴好风镜、口罩和安全帽。
41.s2、防护措施:在进行控制爆破时,应对爆破体或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进行防震及防护覆盖,以减弱爆破震动的影响和碎块飞掷。
42.s3、爆破记录:实施的爆破前一天进行二次中深孔验收,并做详细记录,统计二次验收数据,编制爆破设计说明书,开出爆破所需的火工品数量,进行爆破安全技术交底。
43.s4、防震措施:
44.(1)分散爆破点:对群炮采取不同时起爆的方法,达到减弱或部分消除震动波对建筑物的影,震动影响可按每次起爆的药包重量分别计算。
45.(2)分段爆破:减少一次爆破的炸药量,采用小型爆破作用指数,必要时也可采用猛度低的炸药和降低装药的集中度来进行爆破。
46.(3)合理布置药包或孔眼位置:规律是爆破震动的强度与爆破抛掷方向的反向为最大,侧向次之,抛掷方向较小,建筑物高于爆破点震动较大,反之则较小。
47.s5、地面覆盖:地面以上构筑物或基础爆破时,对路面或钢筋混凝土板的爆破,可在其上面架设可拆卸或移动的钢管架,上盖铁丝网,再铺上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防护,为在爆破时使周围建筑物及设备不被打坏,也可在其周围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坚固木板加以防护,并用铁丝捆牢,与炮孔距离不得小于500mrn,如爆破体靠近钢结构或需保留部分,必须用砂袋加以防护。
48.s6、爆破周期,爆破所遵循的时间周期与设备的生产效率有关,根据铲运机出矿效率与提升机提升效率,现阶段爆破一个班组的爆破任务可以满足当天24小时的铲运、提升量,一个班组工作时间为8小时,当班爆破量为2700

3000吨,现阶段爆破为一个班组作业,在以后生产任务增大时,爆破班组可增加到2个,进行爆破。
49.s7、火药残留、辐射范围检测:爆破完成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待确定雷管爆破并未对地面以及岩层造成隐性破坏的前提下逐步接近爆破地点,通过设备检测打孔内雷管爆破后的火药残留,观察其浓度显示,并在依次观察周围设置的木板以及地面防护层,发现损坏的部位时对其进行收集并进行标注,以供后续数据对接。
50.s8、冲击力、爆炸温度检测:通过观察地面铺设的胶管帘或胶垫的破损范围,得到雷管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外置红外探测装置观察爆破前、爆炸时以及爆炸后显示的
温度数据,得到雷管爆炸时产生个高温以及雷管爆炸时辐射范围内温度的差距。
51.s9、时间误差:通过数据判定检测雷管爆炸时的具体爆炸时间以及引爆雷管的具体时间,得到雷管爆炸时间以及指令下达时间之间的误差值。
52.实施例3:
53.本实施例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同时示例1,其区别在于:一种爆破作业现场工业雷管数据采集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s1、打眼:打眼前应将周围的松动土清除干净,若用支撑加固时,应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打眼人员必须精力集中,锤击要稳、准,并击于钢钎中心,严禁互相对面打锤,作业时要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锤和钎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坠落,应经常检查锤头与锤把连接是否牢固,严禁使用木质松软、有节疤、裂缝或腐朽的木把,钢钎和铁锤要平整,不得有毛边,炮眼位超过2m高者,操作人员必须配挂好安全带,工作时必须戴好风镜、口罩和安全帽。
55.s2、防护措施:在进行控制爆破时,应对爆破体或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进行防震及防护覆盖,以减弱爆破震动的影响和碎块飞掷。
56.s3、爆破记录:实施的爆破前一天进行二次中深孔验收,并做详细记录,统计二次验收数据,编制爆破设计说明书,开出爆破所需的火工品数量,进行爆破安全技术交底。
57.s4、防震措施:
58.(1)分散爆破点:对群炮采取不同时起爆的方法,达到减弱或部分消除震动波对建筑物的影,震动影响可按每次起爆的药包重量分别计算。
59.(2)分段爆破:减少一次爆破的炸药量,采用小型爆破作用指数,必要时也可采用猛度低的炸药和降低装药的集中度来进行爆破。
60.(3)合理布置药包或孔眼位置:规律是爆破震动的强度与爆破抛掷方向的反向为最大,侧向次之,抛掷方向较小,建筑物高于爆破点震动较大,反之则较小。
61.s5、地面覆盖:地面以上构筑物或基础爆破时,可在爆破部位上铺盖草垫或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第一道防护线,再在草垫或草袋上铺放胶管帘或胶垫作第二道防线,最后再用帆布棚将以上两层整个覆盖包裹,胶帘(垫)和帆布应用铁丝或绳索拉紧捆牢,对路面或钢筋混凝土板的爆破,可在其上面架设可拆卸或移动的钢管架,上盖铁丝网,再铺上草袋(内装少量砂、土)作防护,为在爆破时使周围建筑物及设备不被打坏,并用铁丝捆牢,与炮孔距离不得小于500mrn,如爆破体靠近钢结构或需保留部分,必须用砂袋加以防护。
62.s6、爆破周期,爆破所遵循的时间周期与设备的生产效率有关,根据铲运机出矿效率与提升机提升效率,现阶段爆破一个班组的爆破任务可以满足当天24小时的铲运、提升量,一个班组工作时间为8小时,当班爆破量为2700

3000吨,现阶段爆破为一个班组作业,在以后生产任务增大时,爆破班组可增加到2个,进行爆破。
63.s7、火药残留、辐射范围检测:爆破完成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待确定雷管爆破并未对地面以及岩层造成隐性破坏的前提下逐步接近爆破地点,通过设备检测打孔内雷管爆破后的火药残留,观察其浓度显示,并在依次观察周围设置的木板以及地面防护层,发现损坏的部位时对其进行收集并进行标注,以供后续数据对接。
64.s8、冲击力、爆炸温度检测:通过观察地面铺设的胶管帘或胶垫的破损范围,得到雷管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外置红外探测装置观察爆破前、爆炸时以及爆炸后显示的温度数据,得到雷管爆炸时产生个高温以及雷管爆炸时辐射范围内温度的差距。
65.s9、时间误差:通过数据判定检测雷管爆炸时的具体爆炸时间以及引爆雷管的具体时间,得到雷管爆炸时间以及指令下达时间之间的误差值。
66.根据实施例1

3得出下表:
[0067][0068]
由上表中的对比可知:通过在钻孔附近铺设胶管帘或胶垫,从而对爆炸后雷管对地面产生的爆炸威力进行检测统计,然而由于未铺设木板,导致在雷管引爆后难以对其引爆后的辐射范围进行有效的统计,当未采用胶管帘或胶垫铺设使用木板覆盖时,则难以对雷管的具体威力进行有效的计算,同时在引爆后容易造成土层松动甚至二次坍塌的情况。
[0069]
通过在钻孔完毕后在爆破部位上铺盖草垫或草袋作第一道防护线,再在草垫或草袋上铺放胶管帘或胶垫作第二道防线,最后再用帆布棚将以上两层整个覆盖包裹,同时在爆破点周围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坚固木板加以防护,并用铁丝捆牢,与炮孔距离不得小于500mrn,爆破体靠近钢结构或需保留部分,采用砂袋加以防护,使得采用该检测方法可以方便实验人员对雷管实验时雷管的火药残留、雷管爆炸时的温度、雷管爆破时的辐射范围、雷管爆破时的冲击力效果以及雷管爆破时与引线触发时的时间误差进行检测,使得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场景的需求对爆破雷管的数据进行采集,降低了由于准备措施不足而导致引爆数据出现偏差的情况,保障了该检测方法对雷管引爆数据的检测采集效果。
[0070]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的基础上,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