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加固纠偏的注浆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注浆复合地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加固纠偏的注浆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2.地基在建筑物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起着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的作用。地基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安危息息相关,地基承载力不足会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偏斜,影响建筑物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当建筑物偏斜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中的允许值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纠偏。
3.目前,地基加固纠偏的方法主要为迫降法和顶升纠偏法。迫降法是通过开挖或浸水的方式,对建筑物地基高端进行迫降,从而使建筑物恢复到允许的偏差范围内,达到纠偏的目的。顶升纠偏法是通常采用千斤顶等设备对建筑物地基下沉处进行顶升,以此提升纠偏建筑物。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地基加固纠偏,发明人发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迫降法需对基础进行开挖,施工工艺繁琐,工期长;顶升纠偏法也需对基础进行开挖,施工工艺繁琐,工期长且千斤顶等设备的使用也使得工程造价提高。综上所述,相关技术存在施工工艺繁琐,工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存在施工工艺繁琐,工期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加固纠偏的注浆复合地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加固纠偏的注浆复合地基,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建筑加固纠偏的注浆复合地基,包括组合式基桩、承托桩和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组合式基桩设置有多排;组合式基桩插射固定于土层中且同一排中的组合式基桩的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承托桩可拆卸连接于组合式基桩的顶端;承托桩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固定连接于承托桩的上表面;组合式基桩包括基础固定桩和纠偏固定桩,纠偏固定桩滑动且固定连接于基础固定桩;基础固定桩外部浇筑形成有树根状水泥加固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固定桩先插射固定于土层后,再将纠偏固定桩滑动连接于基础固定桩装配形成组合式基桩,此时调整组合式基桩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个组合式基桩的上表面是否处于同一水平内,通过调整纠偏固定桩与基础固定桩的滑动距离,从而调整至纠偏固定桩的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组合式基桩中通过静压注浆注入水泥浆,基础固定桩外部形成了树根状水泥加固体,从而实现了地基的加固纠偏,本技术无需要开挖地基,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可缩短施工工期。
9.优选的,所述基础固定桩上表面一体形成有滑动柱;纠偏固定桩下表面一体形成
有滑动环体;滑动环体的外径等于纠偏固定桩的外径;滑动环体可沿滑动柱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基础固定桩上表面一体形成有第一抬升环槽;纠偏固定桩下表面一体形成有第二抬升环槽;第一抬升环槽的竖直投影与第二抬升环槽的竖直投影相重合;纠偏固定桩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抬升环槽连通的浆料注入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浆料注入孔静压注入水泥浆于第一抬升环槽和第二抬升环槽内,通过静压注入的水泥浆使得纠偏固定桩沿基础固定桩向上滑动,从而较为便捷调整纠偏固定桩至的纠偏固定桩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地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实现了地基的加固纠偏。
11.优选的,所述滑动柱周向嵌合有限位环体;限位环体周向形成有竖直条形槽;滑动环体内壁一体形成有条形块;条形块嵌合于竖直条形槽内且条形块可沿竖直条形槽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纠偏固定桩可沿竖直条形槽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但纠偏固定桩不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便于组合式基桩的组合安装,且保证了组合式基桩的结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基础固定桩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渗环体;防渗环体的内径等于纠偏固定桩的外径;滑动柱周向套设有防渗泡沫环;防渗泡沫环的外径等于基础固定桩的外径;防渗泡沫环一端抵接于滑动环体的下表面,且另一端抵接于基础固定桩的上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降低第一抬升环槽和第二抬升环槽内中的水泥浆从基础固定桩和纠偏固定桩之间的缝隙处渗出的概率,保证组合式基桩的结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纠偏固定桩内部预埋有第一注浆钢管;基础固定桩内部预埋有第二注浆钢管;第一注浆钢管无缝嵌合于第二注浆钢管内;第一注浆钢管与第二注浆钢管重合部分的长度是滑动柱高度的1.2

2.0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组合式基桩的组合安装,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
17.优选的,所述基础固定桩从上至上开设有多排与第二注浆钢管连通的注浆单元孔;注浆单元孔包括从下至上开设于基础固定桩外侧面的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和第三注浆孔,第一注浆孔的中轴线倾斜向上;第一注浆孔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的中轴线所呈锐角为25

40
°
;第二注浆孔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的中轴线相垂直;第三注浆孔的中轴线倾斜向下;第三注浆孔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的中轴线所呈锐角为25

40
°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形成树根状水泥加固体,进一步提升整体地基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基础固定桩上表面浇筑形成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表面一体形成有嵌合槽;承托桩嵌合于嵌合槽内;固定座下表面形成有圆柱槽;圆柱槽与第一注浆钢管相连通;固定座内浇筑形成有注浆管;注浆管一端连通于圆柱槽,且另一端位于固定座的外侧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提升地基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便于承托桩的安装组合,从而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
21.优选的,所述基础固定桩下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助力圆锥体;第二注浆钢管下端伸至于助力圆锥体内;助力圆锥体周侧开设有第四注浆孔;第四注浆孔的中轴线倾斜向下;第四注浆孔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的中轴线所呈锐角为25

40
°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组合式基桩插射固定于地下,即便于组合式基桩的组合安装,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4.1、本技术无需要开挖地基,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可缩短施工工期。
25.2、本技术中的组合式基桩为可拆卸结构,便于进行施工安装,提升整体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组合式基桩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础固定桩俯视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纠偏固定桩俯视图。
32.图中,1、组合式基桩;10、树根状水泥加固体;2、承托桩;21、连接钢筋;22、通孔;3、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4、基础固定桩;40、第二注浆钢管;41、滑动柱;411、防渗泡沫环;42、第一抬升环槽;43、助力圆锥体;431、第四注浆孔;5、纠偏固定桩;50、第一注浆钢管;51、滑动环体;511、条形块;52、第二抬升环槽;53、浆料注入孔;6、限位环体;61、竖直条形槽;7、防渗环体;8、注浆单元孔;81、第一注浆孔;82、第二注浆孔;83、第三注浆孔;9、固定座;91、嵌合槽;92、圆柱槽;93、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加固纠偏的注浆复合地基,包括多排插射固定于土层中的组合式基桩1,同一排中的组合式基桩1的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组合式基桩1顶端一体浇筑形成有固定座9。固定座9上嵌合固定连接有承托桩2,同一排中的承托桩2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5.参照图2,固定座9上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嵌合槽91,嵌合槽91的中轴线与固定座9的中轴线相重合。承托桩2嵌合固定于嵌合槽91内,实现了承托桩2可拆卸且固定连接于固定座9。固定座9下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圆柱槽92,圆柱槽92的中轴线与固定座9的中轴线相重合。承托桩2几何形状为圆台,承托桩2的上底面直径是下底面直径的1.2

1.4倍。
36.参照图2,承托桩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具体结构如下;承托桩2内预埋有多根相互间隔的连接钢筋21。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一体浇筑形成有供连接钢筋21穿设的通孔22。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安装时,先吊装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使得连接钢筋21穿设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的通孔22,最后向通孔22中注入水泥砂浆,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上表面浇筑找平层,将承托桩2与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固定连接在一起。
37.参照图3,结合图1,组合式基桩1包括基础固定桩4和滑动且固定连接于基础固定桩4的纠偏固定桩5,基础固定桩4的外径等于纠偏固定桩5的外径。为了保证基础固定桩4与
周围土层的连接稳定性,基础固定桩4外部浇筑形成有树根状水泥加固体10。具体结构如下:基础固定桩4内部预埋有第二注浆钢管40,基础固定桩4的中轴线与第二注浆钢管40的中轴线相重合,基础固定桩4的直径是第二注浆钢管40的外径的2.0

3.0倍。基础固定桩4的底部一体浇筑形成有便于组合式基桩1插射固定的助力圆锥体43。第二注浆钢管40下端伸至于助力圆锥体43内部。助力圆锥体43周侧开设有中轴线倾斜向下的第四注浆孔431。第四注浆孔431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4的中轴线所呈锐角为35

40
°

38.参照图3,基础固定桩4外侧比从上至上开设有多排与第二注浆钢管40连通的注浆单元孔8。注浆单元孔8包括从下至上开设于基础固定桩4外侧面的第一注浆孔81、第二注浆孔82和第三注浆孔83,第一注浆孔81、第二注浆孔82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注浆孔82、第三注浆孔83之间的间距。
39.参照图3,结合图1,相邻第一注浆孔8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第一注浆孔81的竖直投影形成的夹角为60
°
。第一注浆孔81的中轴线倾斜向上,且第一注浆孔81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4的中轴线所呈锐角为40
°
。相邻第二注浆孔82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第二注浆孔82的竖直投影形成的夹角为60
°
。第二注浆孔82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4的中轴线相垂直。相邻第三注浆孔83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第三注浆孔83的竖直投影形成的夹角为60
°
。第三注浆孔83的中轴线倾斜向下,且第三注浆孔83的中轴线与基础固定桩4的中轴线所呈锐角为40
°
,第二注浆钢管40中静压注浆注入水泥浆,水泥浆沿第一注浆孔81、第二注浆孔82、第三注浆孔83和第四注浆孔431的中轴线方向喷射,在组合式基桩1外壁形成树根状水泥加固体10,树根状水泥加固体10与土体相结合,增加了地基的安全可靠度。
40.参照图3和图4,为了保证同一排中的纠偏固定桩5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纠偏固定桩5滑动且固定连接于基础固定桩4。基础固定桩4上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滑动柱41,滑动柱41的外径等于0.72倍的基础固定桩4的外径。纠偏固定桩5下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滑动环体51,滑动环体51外径等于纠偏固定桩5的外径,且滑动环体51内径是纠偏固定桩5内径的0.75倍。滑动柱41外壁套设有限位环体6,限位环体6用于限制纠偏固定桩5绕自身轴向转动,保证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41.参照图5和图6,限位环体6的外径等于0.75倍的基础固定桩4的外径,限位环体6的内径等于0.72倍的基础固定桩4的外径。限位环体6周向形成有六个相互间隔的竖直条形槽61。滑动环体51内壁一体浇筑形成有六个条形块511。条形块511无缝嵌合于竖直条形槽61内,条形块511可沿竖直条形槽61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实现了滑动环体51可沿滑动柱41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调整同一排组合式基桩1的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42.参照图3和图4,纠偏固定桩5可沿滑动柱41的高度方向上滑动的动力是静压注入的水泥浆。具体地,基础固定桩4上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第一抬升环槽42,第一抬升环槽42的外径等于0.8倍的滑动柱41外径,第一抬升环槽42的内径等于1.15倍的滑动柱41内径。纠偏固定桩5下表面一体浇筑形成有第二抬升环槽52,第二抬升环槽52的外径等于0.8倍的滑动柱41外径,第二抬升环槽52的内径等于1.15倍的滑动柱41的内径。因此,第一抬升环槽42的竖直投影与第二抬升环槽52的竖直投影相重合。纠偏固定桩5上表面开设有浆料注入孔53,浆料注入孔53呈竖直且与第二抬升环槽52相连通。
43.参照图3和图4,为了降低第一抬升环槽42和第二抬升环槽52内中的水泥浆从基础固定桩4和纠偏固定桩5之间的缝隙处渗出的概率,基础固定桩4顶端外壁螺栓固定连接有
防渗环体7,防渗环体7的内径等于纠偏固定桩5的外径。基础固定桩4和纠偏固定桩5安装完成后,纠偏固定桩5无缝嵌合于防渗环体7内。滑动柱41周向套设有防渗泡沫环411,防渗泡沫环411为聚氨酯泡棉。防渗泡沫环411的外径等于基础固定桩4的外径,且防渗泡沫环411的内径等于滑动柱41的外径。基础固定桩4和纠偏固定桩5安装完成后,防渗泡沫环411一端抵接于滑动环体51的下表面,且另一端抵接于基础固定桩4的上表面,从而起到降低水泥浆从基础固定桩4和纠偏固定桩5之间的缝隙处渗出的概率的作用。
44.参照图3和图4,纠偏固定桩5内部预埋有第一注浆钢管50。第一注浆钢管50的外径等于第二注浆钢管40的内径。基础固定桩4和纠偏固定桩5安装完成后,第一注浆钢管50插设于第二注浆钢管40内。第一注浆钢管50与第二注浆钢管40重合部分的长度是滑动柱41高度的1.3倍。固定座9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一注浆钢管50的圆柱槽92,圆柱槽92的直径等于第一注浆钢管50的内径。固定座9内浇筑形成有注浆管93,注浆管93的中轴线与固定座9的中轴线相垂直。注浆管93一端连通于圆柱槽92,且注浆管93的另一端穿设固定座9位于固定座9的外侧壁,实现了通过注浆管93向第二注浆钢管40中注入水泥浆的目的。
45.本技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1,基础固定桩4先插射固定于土层后,再将纠偏固定桩5滑动连接于基础固定桩装配形成组合式基桩1,保证同一排中的组合式基桩1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47.步骤2,根据需求确定静置时间,本实施例中静置时间为40小时,观察各个组合式基桩1的上表面是否处于同一水平内,若有组合式基桩1向下塌陷,则通过浆料注入孔53向第一抬升环槽42和第二抬升环槽52中静压注入水泥浆,在水泥浆的压力下,纠偏固定桩5沿滑动柱41的高度方向向上运动,调整至纠偏固定桩5的上表面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48.步骤3,纠偏固定桩5上表面浇筑形成固定座9,固定座9上嵌合固定承托桩2,通过注浆管93向第一注浆钢管50和第二注浆钢管40中静压逐日水泥浆,基础固定桩4外部形成了树根状水泥加固体10;
49.步骤4,吊装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使得连接钢筋21穿设通孔22后向通孔22中注入水泥砂浆,混凝土地基加固平台3上表面浇筑找平层,完成复合地基的建造。
5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