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电磁炉、电炖锅、电饭煲、空气炸锅等烹饪器具由于具有不使用明火,安全、高效、节能和无油烟等优点,从而在家庭烹饪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前述烹饪器具的使用过程中,烹饪器具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中,尤其是其内部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电机等高功率部件需要散热。然而,目前烹饪器具上的散热方式并不合理。
3.因此,在烹饪器具工作过程中,存在散热效率低下,噪声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6.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支架、隔板、发热元件和进风口,其中,支架和隔板相连并形成风道,发热元件设于支架背离风道的一侧。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对应,进风口设于支架上,进风口与风道连通。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支架、隔板、发热元件和进风口。其中,支架和隔板相连并形成风道。发热元件设在支架上,具体地,发热元件位于支架背离风道的一侧,也就是说,发热元件位于风道外。进风口设在支架上,进风口与风道导通,气流能够经进风口进入风道中。外部气流能够先流经发热元件,然后再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内。进一步地,风道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对应,即发热元件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当气流的流速确定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令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对应,即将进风口有针对性地对应发热元件设置,从而可以令气流带走发热元件产生热量,并且能够直接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而循环,在提升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进风口过大而导致气流吹向其他发热量较少部件,而可能产生的噪音问题。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和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在该设计中,基于支架和隔板自上而下布置的情况下,即支架位于隔板的上方。发热元件在水平面上会形成第一投影,进风口在水平面上会形成第二投影,为了确保发热元件和进风口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令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确保气流可以集中吹向发热元件,使得气流与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快速交换,而提升烹饪器具的散热效率。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支架上并位于进风口内。
11.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支架上,加强筋位于进风口内,加强筋能够提升支架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进风口面积过大而可能存在的支架局
部强度过低问题。值得说明的是,加强筋的宽度较小,从而在不影响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的前提下,能够改善支架的结构强度。
12.进一步地,加强筋与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加强筋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加强筋与支架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并且,通过将加强筋与支架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烹饪器具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散热器。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设于支架上,第一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散热器对应。
14.在该设计中,发热元件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在支架上,散热器能够接受支架上其他发热元器件上所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较大,通过在支架上针对于散热器设置相应的第一进风口,从而可以令气流针对性地吹向散热器,进而和散热器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散热器上的热量,进而实现快速降温散热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进风口的一部分与散热器对应。或者,第一进风口与散热器完全对应,则流经散热器的气流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风道中循环。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散热器包括基板和多个散热翅片,基板设于支架上。多个散热翅片设于基板,多个散热翅片中相邻散热翅片形成散热通道,至少一个散热通道与第一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6.在该设计中,基板可以直接设置于支架上,基板也可以间接设在支架上。多个散热翅片设在基板上,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具有散热通道,至少一个散热通道于第一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气流经散热通道和第一进风口进入风道中。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和过风口,电路板设在支架背离风道的一侧。过风口设于电路板上,散热器通过电路板与支架连接,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和过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18.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和过风口,电路板设在支架背离风道的一侧。过风口设在电路板上,散热器通过电路板于支架相连,令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和过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也就是说,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入过风口内,或者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过风口的上方,从而可以精准控制气流冲刷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使得散热器上的热量能够被气流快速带走,保证气流能够顺利通过,实现烹饪器具的高效散热。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支架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支撑部上设有进风口。限位部设于支撑部上,电路板设于限位部上,电路板与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
20.在该设计中,支架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支撑部上设有进风口,也就是说,第一进风口设在支撑部上。限位部设在支撑部上,电路板可以通过限位部装配于支撑部上,电路板靠近风道的壁面与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限位部,一方面可以提升电路板再支撑部上的定位安装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电路板与支撑部之间的间隙,使得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间隙向外传递,即电路板不会紧贴于支撑部上,避免热量集中于电路板上而可能存在的短路风险,从另一角度提升电路板的散热性能。
21.值得说明的是,间隙的高度小于等于限位部的高度。具体地,限位部为中空柱,中空柱由弹性材料制得,不仅能够提升散热性能,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改善烹饪器具的噪音问
题。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发热元件还包括电机,电机设置在支架上,电机包括电机绕组。进风口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对应电机绕组设于支架上。
23.在该设计中,发热元件还包括电机,电机设在支架上,电机包括电机绕组,电机绕组包括多个铜线绕制形成,电机工作过程中,电流经过铜线而产生热量。进风口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电机绕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则可以精准控制气流冲刷需要散热的电机绕组,从而实现高效散热。具体地,电机绕组相对于支架的位置多样化,其中,电机绕组可以于支架之间有间隙,则冲刷过电机绕组的气流可以经过间隙、第二进风口再进入风道中。当然,电机绕组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伸入第二进风口中,则气流冲刷电子绕组后直接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风道内。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间隔设在支架上。
25.在该设计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间隔设在支架上,则气流可以针对于支架的不同区域进行冲刷,避免气流集中针对于支架的局部进行冲刷,从而确保在气流冲刷作用下,支架的受力相对均匀平衡,提升支架的结构强度。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通风口和出风口,盖体具有安装腔,隔板连接在盖体上并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支架位于第一腔室内。通风口设于支架和/或隔板上,通风口导通风道与第一腔室。出风口设于盖体上,出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
27.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通风口和出风口,盖体形成安装腔,隔板连接在盖体上,隔板能够将安装腔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支架连接在隔板上,支架位于第一腔室中。通风口设在支架和/或隔板上,通风口可以导通风道和第一腔室,出风口设在盖体上,出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外界气流进入第一腔室内,外界冷气流与散热器和电机绕组分别进行热量交换而变成热气流,从而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中,风道内的热气流再从通风口、出风口排向外部环境,从而完成气流在烹饪器具内的一个散热循环。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的通流截面积的1.3倍。
29.在该设计中,令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的通流截面积的1.3倍,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流截面积更加合理化,避免出现气流向上流动的现象,影响换热效果。具体地,第一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为s1,第二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为s2,出风口通流截面积为s3,在考虑到散热器、电机以及出风口处格栅所可能带来的气流阻力问题,保证s1 s2小于等于1.3倍的s3,则可以使气流沿着设计方向流动,避免回流现象的发生。值得说明的是,气流沿着设计方向是指外部气流流经散热器和电机绕组之后,在通过相应的进风口进入风道,接着再由通风口和出风口导向外部。
30.值得说明的是,通流截面积就是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也就是,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出风口的横截面面积。
3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的通流截面积。
32.在该设计中,令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的通流截面积,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流截面积更加合理化,保证气流正向流动,增大散热风量,同时降低气流噪
音,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避免出现气流向上流动的现象,影响换热效果。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风叶,第一风叶与电机相连并位于风道内,第一风叶能够引导气流经进风口进入风道并从出风口排出。
34.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风叶,第一风叶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以扰动气流,第一风叶位于风道内,第一风叶转动以形成负压,在压力作用下,从而可以引导外部冷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一腔室中,令气流可以集中冲刷发热元件,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内部,在风道内流经第一风叶附近后再冲通风口、出风口排向外界。通过令进风口对应发热元件设置,从而使得等功率下的第一风叶能够进一步针对热量较多的散热器和电机绕组进行冲刷,使得气流的流速增大,增强散热效率。
3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风叶和加热件,第二风叶与电机相连并位于第二腔室内。加热件设于第二风叶背离隔板的一侧。
36.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风叶和加热件,第二风叶与电机相连,第二风叶位于第二腔室内。加热件设于第二风叶背离隔板的一侧。也就是说,加热件位于第二风叶的下方,加热件工作产生热量,第二风叶在电机的带动下运转,以使气流将热量吹向第二腔室中心,从而确保烹饪器具的加热烹饪效果。
3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部,烹饪部可分离地设置在第二腔室中,烹饪部具有烹饪腔,烹饪腔位于加热件背离第二风叶的一侧。
38.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部,烹饪部可分离地设置在第二腔室中,烹饪部具有烹饪腔,烹饪腔位于加热件背离第二风叶的一侧。烹饪腔为朝向加热件的敞口结构,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在第二风叶的作用下,吹向烹饪腔内部。
39.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把手,把手设在烹饪部的外壁上,从而以便于用户抽拉烹饪部,实现食物的方便拿取。
4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42.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侧视图;
43.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沿a

a截面图;
44.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45.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中电路板和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47.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48.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立体图。
49.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0.100 烹饪器具,
51.110 支架,111加强筋,112支撑部,113限位部,
52.121 隔板,122风道,
53.130 发热元件,
54.131 散热器,131a基板,131b散热翅片,
55.132 电机,133电机绕组,
56.141 第一进风口,142第二进风口,
57.151 电路板,152过风口,
58.160 盖体,161安装腔,161a第一腔室,161b第二腔室,162出风口,
59.171 第一风叶,172第二风叶,
60.180 加热件,
61.190 烹饪部,191烹饪腔,19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6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64.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100。
65.实施例一
6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其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进风口设于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连通。
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在支架110上,具体地,发热元件130位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30位于风道122外。进风口设在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导通,气流能够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2中。外部气流能够先流经发热元件130,然后再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内。进一步地,风道122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发热元件130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当气流的流速确定时,气流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动。本实用新型通过令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将进风口有针对性地对应发热元件130设置,从而可以令气流带走发热元件130产生热量,并且能够直接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而循环,在提升发热元件130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进风口过大而导致气流吹向其他发热量较少部件,而可能产生的噪音问题。
68.具体而言,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时,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上下对应。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前向后布置是,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前后对应。
69.进一步地,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0.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的情况下,即支架110位于隔
板121的上方。发热元件130在水平面上会形成第一投影,进风口在水平面上会形成第二投影,为了确保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令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确保气流可以集中吹向发热元件130,使得气流与发热元件130上的热量快速交换,而提升烹饪器具100的散热效率。
71.进一步地,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重叠。可以想到地,进风口的形状与发热元件130相适配,若第一投影呈矩形,则可以对应设置进风口为矩形。
72.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强筋111,加强筋111连接在支架110上并位于进风口内。
73.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强筋111,加强筋111连接在支架110上,加强筋111位于进风口内,加强筋111能够提升支架110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进风口面积过大而可能存在的支架110局部强度过低问题。值得说明的是,加强筋111的宽度较小,从而在不影响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的前提下,能够改善支架110的结构强度。
74.进一步地,加强筋111与支架110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加强筋111与支架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加强筋111与支架11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并且,通过将加强筋111与支架11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75.实施例二
76.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对于发热元件130的一种具体结构说明,进一步地,发热元件130包括散热器131。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141,第一进风口141设于支架110上,第一进风口141的至少一部分与散热器131对应。
77.在该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30包括散热器131,散热器131设在支架110上,散热器131能够接受支架110上其他发热元器件上所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器131的散热面积较大,通过在支架110上针对于散热器131设置相应的第一进风口141,从而可以令气流针对性地吹向散热器131,进而和散热器131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散热器131上的热量,进而实现快速降温散热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进风口141的一部分与散热器131对应。或者,第一进风口141与散热器131完全对应,则流经散热器131的气流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进风口141进入风道122中循环。
78.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在支架110上,具体地,发热元件130位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30位于风道122外。进风口设在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导通,气流能够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2中。外部气流能够先流经发热元件130,然后再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内。进一步地,风道122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发热元件130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当气流的流速确定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令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将进风口有针对性地对应发热元件130设置,从而可以令气流带走发热元件130产生热量,并且能够直接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而循环,在提升发热元件130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进风口过大而导致气流吹向其他发热量较少部件,而可能产生的噪音问题。
79.具体而言,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时,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
元件130上下对应。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前向后布置是,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前后对应。
80.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器131包括基板131a和多个散热翅片131b,基板131a设于支架110上。多个散热翅片131b设于基板131a,多个散热翅片131b中相邻散热翅片131b形成散热通道,至少一个散热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4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81.在该实施例中,基板131a可以直接设置于支架110上,基板131a也可以间接设在支架110上。由于支架110上还存在有其他多个发热元器件,则基板131a可以直接设置于多个发热元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从而可以直接于发热元器件进行热量交换。当然,也可以令支架110为导热材料制得,多个发热元器件和散热器131均设置在支架110上,多个发热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架110传递至散热器131。多个散热翅片131b设在基板131a上,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131b之间具有散热通道,至少一个散热通道于第一进风口14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气流经散热通道和第一进风口141进入风道122中。
82.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电路板151和过风口152,电路板151设在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过风口152设于电路板151上,散热器131通过电路板151与支架110连接,散热器131的至少一部分和过风口15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83.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电路板151和过风口152,电路板151设在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过风口152设在电路板151上,散热器131通过电路板151于支架110相连,令散热器131的至少一部分和过风口15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也就是说,散热器1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入过风口152内,或者散热器1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过风口152的上方,气流如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动,从而可以精准控制气流冲刷散热器131的散热翅片131b,使得散热器131上的热量能够被气流快速带走,保证气流能够顺利通过,实现烹饪器具100的高效散热。
84.值得说明的是,电路板151为柔性电路板151、印制电路板151或软硬结合板。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多个发热元器件,多个发热元器件均电连接于电路板151上,电路板151位置处所产生的热量较多,通过令散热器131设于电路板151上,从而可以对热量集中的区域更好地进行散热,进而提升烹饪器具100的安全可靠性能。
85.进一步地,电路板151平铺于支架110上,散热器131的基板131a可以垂直设在电路板151上,从而可以令与基板131a垂直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131b也相对于电路板151垂直。具体地,基板131a可以设在电路板151的上表面,多个散热翅片131b位于过风口152的上方。基板131a也可以设在电路板151的侧壁上,多个散热翅片131b可以为与过风口152的上方,也可以一部分位于过风口152内。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气流可以先冲刷散热器131、然后再通过电路板151上的过风口152,接着再经过支架110上的第一进风口141,最后进入风道122内。
86.进一步地,支架110包括支撑部112和限位部113,支撑部112上设有进风口。限位部113设于支撑部112上,电路板151设于限位部113上,电路板151与支撑部112之间具有间隙。
87.在该实施例中,支架110包括支撑部112和限位部113,支撑部112上设有进风口,也就是说,第一进风口141设在支撑部112上。限位部113设在支撑部112上,电路板151可以通过限位部113装配于支撑部112上,电路板151靠近风道122的壁面与支撑部112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限位部113,一方面可以提升电路板151再支撑部112上的定位安装准确性,另
一方面可以形成电路板151与支撑部112之间的间隙,使得电路板151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间隙向外传递,即电路板151不会紧贴于支撑部112上,避免热量集中于电路板151上而可能存在的短路风险,从另一角度提升电路板151的散热性能。
88.值得说明的是,间隙的高度小于等于限位部113的高度。具体地,限位部113为中空柱,中空柱由弹性材料制得,不仅能够提升散热性能,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改善烹饪器具100的噪音问题。
89.实施例三
90.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发热元件130的又一种具体结构说明,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发热元件130还包括电机132,电机132设置在支架110上,电机132包括电机绕组133。进风口包括第二进风口142,第二进风口142对应电机绕组133设于支架110上。
91.在该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30还包括电机132,电机132设在支架110上,电机132包括电机绕组133,电机绕组133包括多个铜线绕制形成,电机132工作过程中,电流经过铜线而产生热量。进风口包括第二进风口142,第二进风口142和电机绕组13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则可以精准控制气流冲刷需要散热的电机绕组133,从而实现高效散热。具体地,电机绕组133相对于支架110的位置多样化,其中,电机绕组133可以于支架110之间有间隙,则冲刷过电机绕组133的气流可以经过间隙、第二进风口142再进入风道122中。当然,电机绕组133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伸入第二进风口142中,则气流冲刷电子绕组后直接通过第二进风口142进入风道122内。
92.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进风口设于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连通。
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在支架110上,具体地,发热元件130位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30位于风道122外。进风口设在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导通,气流能够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2中。外部气流能够先流经发热元件130,然后再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内。进一步地,风道122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发热元件130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当气流的流速确定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令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将进风口有针对性地对应发热元件130设置,从而可以令气流带走发热元件130产生热量,并且能够直接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而循环,在提升发热元件130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进风口过大而导致气流吹向其他发热量较少部件,而可能产生的噪音问题。
94.具体而言,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时,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上下对应。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前向后布置是,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前后对应。
95.实施例四
96.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多个进风口的布置方式说明,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进风口141和第二进风口142间隔设在支架110上。
97.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41和第二进风口142间隔设在支架110上,则气流可以
针对于支架110的不同区域进行冲刷,避免气流集中针对于支架110的局部进行冲刷,从而确保在气流冲刷作用下,支架110的受力相对均匀平衡,提升支架110的结构强度。
98.实施例五
99.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烹饪器具100中气流的流动方向具体说明,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7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160、通风口和出风口162,盖体160具有安装腔161,隔板121连接在盖体160上并将安装腔161分隔为第一腔室161a和第二腔室161b,支架110位于第一腔室161a内。通风口设于支架110和/或隔板121上,通风口导通风道122与第一腔室161a。出风口162设于盖体160上,出风口162与第一腔室161a连通。
100.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160、通风口和出风口162,盖体160形成安装腔161,隔板121连接在盖体160上,隔板121能够将安装腔161分割为第一腔室161a和第二腔室161b,支架110连接在隔板121上,支架110位于第一腔室161a中。通风口设在支架110和/或隔板121上,通风口可以导通风道122和第一腔室161a,出风口162设在盖体160上,出风口162与第一腔室161a连通。外界气流进入第一腔室161a内,外界冷气流与散热器131和电机绕组133分别进行热量交换而变成热气流,从而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中,风道122内的热气流再从通风口、出风口162排向外部环境,从而完成气流在烹饪器具100内的一个散热循环。
101.其中,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进风口设于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在支架110上,具体地,发热元件130位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30位于风道122外。进风口设在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导通,气流能够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2中。外部气流能够先流经发热元件130,然后再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内。进一步地,风道122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发热元件130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当气流的流速确定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令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将进风口有针对性地对应发热元件130设置,从而可以令气流带走发热元件130产生热量,并且能够直接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而循环,在提升发热元件130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进风口过大而导致气流吹向其他发热量较少部件,而可能产生的噪音问题。
102.具体而言,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时,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上下对应。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前向后布置是,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前后对应。
103.进一步地,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162的通流截面积的1.3倍。
104.在该实施例中,令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162的通流截面积的1.3倍,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162的通流截面积更加合理化,避免出现气流向上流动的现象,影响换热效果。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41的通流截面积为s1,第二进风口142的通流截面积为s2,出风口162通流截面积为s3,在考虑到散热器131、电机132以及出风口162处格栅所可能带来的气流阻力问题,保证s1 s2小于等于1.3倍的s3,则可以使气流沿着设计方向流动,避免回流现象的发生。值得说明的是,气流沿着设计方向是指外部气流流经散热器131和电机
绕组133之后,在通过相应的进风口进入风道122,接着再由通风口和出风口162导向外部。
105.值得说明的是,通流截面积就是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也就是,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出风口162的横截面面积。
106.进一步地,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162的通流截面积。
107.在该实施例中,令进风口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等于出风口162的通流截面积,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162的通流截面积更加合理化,保证气流正向流动,增大散热风量,同时降低气流噪音,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避免出现气流向上流动的现象,影响换热效果。
108.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风叶171,第一风叶171与电机132相连并位于风道122内,第一风叶171能够引导气流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并从出风口162排出。
109.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风叶171,第一风叶171在电机132的带动下转动以扰动气流,第一风叶171位于风道122内,第一风叶171转动以形成负压,在压力作用下,从而可以引导外部冷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一腔室161a中,令气流可以集中冲刷发热元件130,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内部,在风道122内流经第一风叶171附近后再冲通风口、出风口162排向外界。通过令进风口对应发热元件130设置,从而使得等功率下的第一风叶171能够进一步针对热量较多的散热器131和电机绕组133进行冲刷,使得气流的流速增大,增强散热效率。
110.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风叶172和加热件180,第二风叶172与电机132相连并位于第二腔室161b内。加热件180设于第二风叶172背离隔板121的一侧。
111.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风叶172和加热件180,第二风叶172与电机132相连,第二风叶172位于第二腔室161b内。加热件180设于第二风叶172背离隔板121的一侧。也就是说,加热件180位于第二风叶172的下方,加热件180工作产生热量,第二风叶172在电机132的带动下运转,以使气流将热量吹向第二腔室161b中心,从而确保烹饪器具100的加热烹饪效果。
112.实施例六
113.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于烹饪器具100进一步说明,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烹饪部190,烹饪部190可分离地设置在第二腔室161b中,烹饪部190具有烹饪腔191,烹饪腔191位于加热件180背离第二风叶172的一侧。
114.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烹饪部190,烹饪部190可分离地设置在第二腔室161b中,烹饪部190具有烹饪腔191,烹饪腔191位于加热件180背离第二风叶172的一侧。烹饪腔191为朝向加热件180的敞口结构,加热件180所产生的热量在第二风叶172的作用下,吹向烹饪腔191内部。
115.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把手192,把手192设在烹饪部190的外壁上,从而以便于用户抽拉烹饪部190,实现食物的方便拿取。
116.值得说明的是,烹饪器具100为空气炸锅。
117.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进风口设于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连通。
1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支架110、隔板121、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其中,支架110和隔板121相连并形成风道122。发热元件130设在支架110上,具体地,发热元件
130位于支架110背离风道122的一侧,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30位于风道122外。进风口设在支架110上,进风口与风道122导通,气流能够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2中。外部气流能够先流经发热元件130,然后再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122内。进一步地,风道122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发热元件130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当气流的流速确定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令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对应,即将进风口有针对性地对应发热元件130设置,从而可以令气流带走发热元件130产生热量,并且能够直接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122而循环,在提升发热元件130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进风口过大而导致气流吹向其他发热量较少部件,而可能产生的噪音问题。
119.具体而言,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时,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上下对应。若支架110和隔板121自前向后布置是,则进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发热元件130前后对应。
120.进一步地,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21.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支架110和隔板121自上而下布置的情况下,即支架110位于隔板121的上方。发热元件130在水平面上会形成第一投影,进风口在水平面上会形成第二投影,为了确保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令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可以确保气流可以集中吹向发热元件130,使得气流与发热元件130上的热量快速交换,而提升烹饪器具100的散热效率。
122.进一步地,发热元件130和进风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重叠。可以想到地,进风口的形状与发热元件130相适配,若第一投影呈矩形,则可以对应设置进风口为矩形。
123.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2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