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任意高度驻停的修炉塔塔体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任意高度驻停的修炉塔塔体。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生产环境中,主要存在两种传统的修炉塔塔体结构类型,分别是:第一代修炉塔塔体近似圆筒形,第二代修炉塔塔体断面近似多边形形状;在塔体外形包络线相同条件下,圆筒状塔体断面相比矩形断面的修炉塔进入与移出转炉过程中,途经氧枪小车轨道、余热锅炉固定段开口位置等处,易于与其干涉,增大碰撞危险性,不利于修炉塔吊入移出作业。
3.第一代修炉塔炉存在砌筑平台不能任意高度驻停的问题,砌筑作业与砌筑平台受料作业存在相互干扰的影响。第一代修炉塔在井道下段结构中设置了若干个不连续的窗口结构,吊笼输送的耐材跨越窗口水平转移到砌筑平台。但是,塔体窗口结构限制了吊笼的轿厢底板与砌筑平台在任意高度持平的条件。当砌筑平台与塔体井道结构窗口的底面持平时,吊笼中物品可以获得最大高度的水平移动通道;随着砌筑平台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水平通道的实际可通行利用高度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砌筑平台仅限于某些特定位置可以驻停,吊笼物品才能跨越窗口水平转移到砌筑平台。为保证砌筑材料的供应,解决方案是,砌筑平台在当前高度的实时位置停止作业后,向邻近可通行利用的特定高度位置进行或升、或降的“靠近”运动,满足吊笼与砌筑平台水平通道高度条件后,再返回事前高度位置恢复作业。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在物料输送与砌筑作业干涉产生影响情况下,通过牺性砌筑作业效率解决问题。
4.第二代修炉塔采用了塔体与砌筑平台固定联接后整体在上部平台中共同升降的解决方案。在此方案中,原有上部平台固定的塔体内增设了塔体的升降导向机构以及升降定位机构。塔体井道与砌筑平台一体化消除了“平层”限制条件,砌筑平台在炉内一定范围内任意位置可以驻停,解除了砌筑作业与平台受料作业相互干扰的影响。但是,由于第二代修炉塔增设升降导向机构以及升降定位机构的原因,升降驱动装置不仅要负担砌筑平台原有荷载,同时还要加上塔体井道的全部自重荷载,升降驱动系统能力需求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任意高度驻停的修炉塔塔体。
6.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塔体,所述的塔体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竖直间隔设置的立柱,在所述的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分别间隔固定设置有多个横梁,使所述的立柱与所述的横梁形成一个矩形桁架井道结构;在所述的桁架井道的内侧滑动设置有吊笼装置,在所述的桁架井道的外侧滑动设置有砌筑平台;
7.在所述的吊笼装置出口侧的所述的桁架井道的立柱上、分别对应所述的吊笼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升降位置固定间隔设置有上、下两个所述的横梁;所述的上、下两个横梁之间的所述的桁架井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的吊笼装置高度的两倍;
8.在所述的吊笼装置的出口处滑动设置有配套的层门装置;所述的层门装置的控制端与吊笼曵引装置的控制端受控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在所述的桁架井道的内侧对应所述的吊笼装置设置有相适配的导向装置和防坠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坠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吊笼装置上的防坠器,以及配合所述的防坠器在所述的桁架井道的内壁上固定设置的制动齿条。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在所述的吊笼装置上对应所述的桁架井道的内壁铰接设置有横向滑轮;在所述的吊笼装置上对应所述的制动齿条的侧壁铰接设置有侧滑轮。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滑轮和所述的侧滑轮设置为偏心轴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每个立柱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的每两个相邻的立柱上均设置有一个内腔为中空结构的所述的横梁,并且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的两个立柱贯通设置;所述的每个立柱的顶端管口密封,所述的每个立柱的底端管口与外部连通;使所述的四个立柱的内腔与所述的四个横梁的内腔整体形成一密封通道;
14.在所述的桁架井道上开设有一冷气送风口,所述的冷气送风口通过管路与一冷气加压装置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的塔体由上、下塔体两部分固定设置而成;在所述的上塔体的每个所述的立柱下端的内壁上分别对应所述的下塔体的每个所述的立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抗剪套,所述的每个抗剪套的下端分别卡接设置在所述的下塔体的每个所述的立柱内,使所述的上、下塔体的所述的每个立柱的内部整体连通设置;并在对应设置的所述的上、下塔体的每组所述的立柱的对应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组连接件,在所述的每组连接件内分别固定穿设有一组(高强度)螺栓组件。
16.进一步的,所述的每个立柱均选取截面为圆形的无缝热轧钢管制作而成;所述的每个横梁均选取截面为矩形的无缝热轧钢管制作而成。
17.进一步的,在近所述的桁架井道的外壁上端固定设置有塔体连接件。
18.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塔体的桁架井道的外壁上竖直固定设置有一个人工爬梯。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利用立柱与横梁构成的矩形桁架井道结构的塔体,可以减轻塔体自重,提高其承重能力;在吊笼装置出口侧的桁架井道的立柱上、分别对应吊笼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升降位置固定间隔设置有上、下两个横梁;上、下两个横梁之间的桁架井道的长度不小于吊笼装置高度的两倍;在吊笼装置的出口处滑动设置有配套的层门装置,当吊笼曵引装置停止升降时,可以控制层门装置的开阖动作;实现了吊笼升降装置在塔体的任意高度驻停的操作。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导向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的井道塔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的井道塔体与吊笼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的井道塔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上、下塔体的连接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上、下塔体的连接件放大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冷气进气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200.塔体,210.上塔体,211.抗剪套,212.螺栓连接件,220.下塔体,226.人工爬梯,230.高强度螺栓组件,240.制动齿条,250.塔体连接件,260.齿板,270.底部缓冲器,280.层门装置,300.吊笼装置,510.砌筑平台,920.冷风进气管,940.冷气加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2.实施例1
33.实施例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塔体200,塔体200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竖直间隔设置的立柱,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分别间隔固定设置有多个横梁,使立柱与横梁形成一个矩形桁架井道结构;在桁架井道的内侧滑动设置有吊笼装置300,在桁架井道的外侧滑动设置有砌筑平台510;
34.在吊笼装置300出口侧的塔体200的桁架井道的立柱上、分别对应吊笼装置300的顶端和底端升降位置固定间隔设置有上、下两个横梁;其中,上、下两个横梁之间的桁架井道的长度不小于吊笼装置300高度的两倍;这种设计可以使吊笼装置300可以在塔体200的桁架井道上的任意高度驻停;
35.在吊笼装置300的出口处滑动设置有配套的层门装置280;层门装置280的控制端与吊笼曵引装置的控制端受控连接。当吊笼曵引装置停止升降时,可以控制层门装置的开阖动作;
36.其中,在吊笼装置300上还设置有一组接近开关,通过接近开关控制吊笼装置300在塔体200桁架井道内的相对升降位置,防止吊笼装置300发生冲顶或落底事故。
37.实施例2
38.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其中一种变形结构,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6所示,还包括:在塔体200的桁架井道的内侧对应吊笼装置300设置有相适配的导向装置和防坠装置。
39.其中,防坠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吊笼装置300上的防坠器340,以及配合防坠器340在桁架井道的内壁上固定设置的制动齿条240。在本实施例2中,防坠器340采用渐进式安全防坠器。此外,在塔体200的底部对应吊笼还固定设置有底部缓冲器270。
40.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避免由于吊笼升降装置300下坠,而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塔体200整体的安全性。
41.在本实施例2中,导向装置包括:在吊笼上对应桁架井道的内壁设置有横向滑轮320,在吊笼上对应制动齿条240的侧壁设置有侧滑轮330;
42.其中,横向滑轮320以及侧滑轮330均设置为偏心轴结构,通过这种设计可以调节吊笼装置300在塔体200桁架井道内侧的垂直度。
43.此外,为了便于吊笼装置300在塔体200桁架井道内处于下坠制动状态时的安全撤
离,在吊笼装置30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应急天窗。
44.实施例3
45.实施例3是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塔体20由上、下塔体(210,220)两部分固定设置而成;
46.上、下塔体(210,220)均是由立柱及横梁设置为桁架结构,如图8,9所示,在上塔体210的每个立柱的内壁均配合下塔体220的每个立柱固定焊接设置有一个与其适配的抗剪套211,上、下塔体(210,220)的每组立柱分别通过一个抗剪套211固定插接为一体,使上、下塔体(210,220)的内部整体连通设置;并在上、下塔体(210,220)的每组立柱的对接位置分别设置有一组螺栓连接孔212,在每组螺栓连接孔内分别固定穿设有一个高强度螺栓组件230,使上下塔(210,220)固定连接。其中,塔体连接件250固定设置在上塔体210的上端位置处。
47.实施例4
48.实施例4是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立柱与每个横梁均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每个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连接的立柱贯通设置,在立柱与横梁之间整体形成一密封通道;每个立柱的顶端设置为密封结构,每个立柱的底端设置为开放结构,在塔体200的一横梁上开设有冷气送风口,冷气送风口通过管路与一冷气加压装置940的排风口固定连通设置;其中,如图10所示,冷气加压装置940的进气口通过冷风进气管920可以接至炉体外部,便于换气操作;
49.在本实施例4中,为了确保塔体200中的传送冷风的良好效果,每个立柱均选取截面为圆形的无缝热轧钢管制作而成;每个横梁均选取截面为矩形的无缝热轧钢管制作而成;并且每个横梁与其对应的立柱之间通过焊接形式固定连接。
50.实施例5
51.在本实施例5中,如图2、3所示,沿塔体200的外壁竖直固定设置有一个人工爬梯226,这种设计为的是更加利于作业人员的辅助上下以及用于塔体200检修时使用。
52.实施例6
53.在本实施例6中,如图1~3所示,在近桁架井道的外壁上端固定设置有塔体连接件250;在塔体连接件250上间隔固定连接设置有四个支腿结构,使塔体200通过支腿结构固定设置在转炉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