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气式止鼾枕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止鼾枕。


背景技术:

2.睡眠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睡眠时脑脊液会进入大脑,帮助大脑清除白天工作产生的废物;睡眠时大脑会分泌更多的脑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睡眠时,短期记忆的信息会在大脑里转运到长期记忆的区域,形成长久的记忆。因此,睡眠对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但是一些人在睡觉时,发出呼噜声,影响他人。打呼噜的危害不可小觑。睡觉打呼噜的危害很大,而且拖得越久越难治,不仅会增加治疗周期还会增大治疗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睡眠质量是健康的基本保障。
4.打呼噜与枕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有些枕头过高过硬,会导致气道出现呼吸不流畅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硬的问题,大多数的枕头内部填充物一般采用羽丝绒、聚酯纤维、荞麦、乳胶等。然而,虽然枕头硬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这类枕头却无法改善使用者的睡姿,仍然无法解决打呼噜的问题。
5.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改善睡姿、无法止鼾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气式止鼾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改善睡姿、无法止鼾等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充气式止鼾枕,包括:
9.若干气囊,若干所述气囊并列设置,每一所述气囊均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
10.若干气泵,每一所述气泵与对应的所述气囊的所述进气口连接;
11.若干电磁阀,每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气囊的所述出气口;
12.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若干所述气泵、若干所述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电磁阀;
13.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供电。
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5.枕芯,所述枕芯包括:
16.若干腔室,每一所述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对应的所述气囊。
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8.若干导管,每一所述导管与对应的所述气囊的所述出气口连接;
19.所述枕芯还包括:
20.若干通道,每一所述通道与对应的所述腔室连通,每一所述通道设置有对应的所
述导管。
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2.枕套,所述枕套套设所述枕芯设置。
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4.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枕芯,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6.绝缘装置,所述绝缘装置的内部用于放置若干所述气泵、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电源。
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8.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还包括:
30.若干球状囊袋,若干所述球状囊袋设置于所述气囊的表面;
31.其中,在所述气囊处于未充气的状态下,若干所述球状囊袋不凸出于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气囊处于充气的状态下,若干所述球状囊袋凸出于所述气囊设置。
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气囊分为:
33.若干头枕气囊,若干所述头枕气囊并列设置;
34.至少一颈枕气囊,所述颈枕气囊设置于所述头枕气囊的下方。
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36.声音传感器,所述声音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3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气式止鼾枕,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气囊分别进行充气操作和放气操作,可以使使用者不停地在仰卧姿势、侧卧姿势之间进行切换,增加了使用者的舌头和喉咙之间的间隙,阻止了上呼吸道中软组织的振动,从而缓解打鼾。
附图说明
3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式止鼾枕的示意图(一);
4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式止鼾枕的电气元件连接框图(一);
4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的剖面图;
4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的布置图;
4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的示意图;
4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式止鼾枕的示意图(二);
4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式止鼾枕的电气元件连接框图(二);
4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枕芯的部分剖面图。
47.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气囊;11、头枕气囊;12、颈枕气囊;13、进气口;14、出气口;15、球状囊袋;20、气泵;30、电磁阀;40、导管;50、控制装置;60、电源;70、声音传感器;80、绝缘装置;90、遥控装置;100、枕芯;101、腔室;102、通道;110、压力传感器;120、枕套。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1.实施例1
52.如图1~2所示,一种充气式止鼾枕,包括若干气囊10、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控制装置50以及电源60,其中,若干气囊10并列设置,若干气泵20与对应的气囊10连接用于向对应的气囊10充气,若干电磁阀30设置于对应的气囊10用于排出气囊10的气体,控制装置50分别与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连接(电性连接)用于控制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电源60与控制装置50连接(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50、若干气泵20以及若干电磁阀30供电。
53.如图3所示,气囊10包括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其中,进气口13用于与气泵20连接,出气口14用于设置于电磁阀30。
54.其中,进气口13的数量为一个,出气口1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5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14为若干个,设置若干出气口14的目的是提高气囊10的排气速度。
5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设置于气囊10的同一侧。
57.其中,气囊10为若干个是指,气囊10为至少两个。一般地,气囊10的数量为2~5个。优选地,气囊10的数量为3个。
58.以气囊10为2个为例进行说明,2个气囊10并列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卡在2个气囊10之间,在2个气囊10均充气的情况下,使用者呈仰卧姿势;在1个气囊10充气、1个气囊10未充气的情况下,使用者呈侧卧姿势。通过对不同气囊10的充气以及排气,使得使用者在仰卧姿势、侧卧姿势之间不停转换,从而达到止鼾目的。
59.以气囊10为3个为例进行说明,3个气囊10并列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放置于中间的气囊10并卡在两侧的气囊10之间。在3个气囊10均充气的情况下,使用者呈仰卧姿势;在一侧的气囊10充气、中间的气囊10以及另一侧的气囊10未充气的情况下,使用者呈侧卧姿势。通过对不同气囊10的充气以及排气,使得使用者在仰卧姿势、侧卧姿势之间不停转换,从而达到止鼾目的。
60.进一步地,为了加强使用者的睡眠姿态,如图4所示,气囊10分为头枕气囊11和颈枕气囊12,其中,头枕气囊11为若干个,颈枕气囊12为至少一个。其中,若干头枕气囊11并列设置,颈枕气囊12设置于头枕气囊11的下方。
61.其中,若干头枕气囊11竖向并列设置,颈枕气囊12横向设置,即若干气囊10呈u形、山字形或近似形状。
6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头枕气囊11和颈枕气囊12均充气的情况下,颈枕气囊
12的竖向高度高于头枕气囊11的竖向高度。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仰卧姿势下,其头部向后倾斜,增加了舌头和喉咙之间的间隙,阻止了上呼吸道中软组织的振动,从而缓解打鼾。
6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囊10的尺寸为50cm*14cm。
6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气囊10还包括若干球状囊袋15,若干球状囊袋15设置于气囊10的表面。
65.在气囊10处于未充气的状态下,若干球状囊袋15不凸出于气囊10设置;在气囊10处于充气的状态下,若干球状囊袋15凸出于气囊10设置。
66.通过设置球状囊袋15,可以在使用者睡眠的情况下,对使用者的头部进行按摩,提高止鼾性能。
67.若干气泵20与若干气囊10一一对应连接,使得每一个气囊10均能够被单独控制以进行充气操作。
6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泵20可以直接与气囊10的进气口13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管40与气囊10的进气口13连接。
69.若干电磁阀30与若干气囊10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每一个气囊10均能够被单独控制以进行排气(放气)操作。
7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阀30可以直接设置于气囊10的出气口14,也可以设置于与出气口14连接的导管40的内部。
71.其中,导管40为具有一定硬度的软管,能够在被挤压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形状,以确保导管40的气体流动通道通畅。
72.控制装置50通过线缆与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连接。
7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0为电路板,其包括主控、驱动和电源控制模块,其内置有预先设置的控制程序。
74.电源60与控制装置50为一体式设置或分体式设置。其中,在电源60与控制装置50为一体式设置的情况下,电源60为可充电电源,如18650锂电池。
75.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充气式止鼾枕的智能化,充气式止鼾枕还包括声音传感器70,声音传感器70与控制装置50连接(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50传输环境中的声音信息。
76.具体地,控制装置50对声音信息进行解析,获取声音信息的分贝,并判断分贝与预设分贝阈值之间的关系,在分贝超过预设分贝阈值的情况下,表明使用者正在打鼾,此时,控制装置50控制若干气泵20和若干电磁阀30进行充气操作以及放气操作,以使使用者在仰卧姿势、侧卧姿势之间不停转换,从而达到止鼾目的。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声音传感器70与控制装置50为一体式设置或分体式设置。
78.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出现漏电,充气式止鼾枕还包括绝缘装置80,绝缘装置80的内部用于放置若干气泵20、控制装置50和电源60。
79.其中,绝缘装置80为绝缘盒,绝缘盒的内部放置若干气泵20、控制装置50和电源60,绝缘盒的外部覆盖设置有绝缘层(如绝缘布、绝缘涂层)。
80.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使用者进行控制,充气式止鼾枕还包括遥控装置90,遥控装置90与控制装置50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红外连接、无线连接等),用于向控制装
置50发送控制信号。
8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遥控装置90为遥控器,包括但不限于红外遥控器、蓝牙遥控器。
8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以气囊10为3个为例进行说明,3个气囊10分别为左气囊、中气囊、右气囊;
83.使用者预设控制模式,并启动该控制模式;
84.(一)控制装置50控制气泵20分别向左气囊、中气囊、右气囊同时充气,充气时间为1min,以用于将使用者的头部抬升,并使使用者的头部呈仰卧姿势;
85.(二)控制装置50控制电磁阀30使中气囊开始放气,放气时间为30s;
86.控制装置50控制电磁阀30使右气囊开始放气,放气时间为30s,以用于将使用者的头部向右倾斜,并使使用者的头部呈右侧卧姿势;(右气囊和中气囊可以同时放气,也可以按顺序放气)
87.(三)控制装置50控制气泵20向右气囊开始充气,充气时间为1min;
88.控制装置50控制气泵20向中气囊开始充气,充气时间为1min;(右气囊和中气囊可以同时充气,也可以按顺序充气)
89.(四)控制装置50控制电磁阀30使中气囊开始放气,放气时间为30s;
90.控制装置50控制电磁阀30使左气囊开始放气,放气时间为30s,以用于将使用者的头部向左倾斜,并使使用者的头部呈左侧卧姿势;(左气囊和中气囊可以同时方法,也可以按顺序放气)
91.(五)控制装置50控制电磁阀30使右气囊开始放气,放气时间为30s,以用于将使用者的头部下降,并使使用者的头部呈仰卧姿势;
92.不断重复上述(一)~(五),以达到止鼾目的。
9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气囊分别进行充气操作和放气操作,可以使使用者不停地在仰卧姿势、侧卧姿势之间进行切换,增加了使用者的舌头和喉咙之间的间隙,阻止了上呼吸道中软组织的振动,从而缓解打鼾。
94.实施例2
95.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96.如图6~7所示,一种充气式止鼾枕,包括若干气囊10、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若干导管40、控制装置50、电源60、声音传感器70、绝缘装置80、枕芯100和枕套120,若干气囊10并列且嵌入设置于枕芯100,若干气泵20与对应的气囊10连接用于向对应的气囊10充气,若干电磁阀30设置于对应的气囊10用于排出气囊10的气体,若干导管40与对应的气囊10、气泵20连接用于提供气体流动通道,控制装置50分别与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连接(电性连接)用于控制若干气泵20、若干电磁阀30,电源60与控制装置50连接(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50、若干气泵20以及若干电磁阀30供电,声音传感器70与控制装置50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50提供声音信息,绝缘装置80用于放置若干气泵20、控制装置50和电源60用于提供绝缘功能,枕套120套设枕芯100设置,其中,绝缘装置80设置于枕套120的内部或嵌入枕芯100设置。
97.其中,气囊10、气泵20、电磁阀30、导管40、控制装置50、电源60、声音传感器70、绝缘装置80的结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98.如图8所示,枕芯100包括若干腔室101,若干腔室101分布设置于枕芯100的上表面,每一腔室101的内部用于设置对应的气囊10。
99.其中,气囊10粘接设置于腔室101,如通过魔术贴进行粘接。
100.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导管40被挤压,枕芯100还包括若干通道102,若干通道102与对应的腔室101连通用于放置导管40。
101.其中,每一腔室101与至少一个通道102连通。
10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气囊10仅其进气口13与导管40连通,则每一腔室101与一通道102连通。
10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气囊10的进气口13、出气口14分别与对应的导管40连通,则每一腔室101与两通道102连通。
104.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充气式止鼾枕的智能化,充气式止鼾枕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10,压力传感器110设置于枕芯100,并与控制装置50连接(电性连接,包括无线连接、有线连接)。
105.压力传感器110用于获取枕芯100所承受的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对压力信息进行解析,获取压力数值,并判断压力数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之间的关系,在压力数值超过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表明有使用者在使用充气式止鼾枕,此时,控制装置50控制若干气泵20和若干电磁阀30进行充气操作以及放气操作,以使使用者在仰卧姿势、侧卧姿势之间不停转换,从而达到止鼾目的。
106.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减少遥控装置的使用,甚至可以不使用遥控装置,从而达到即枕即用,避免出现因忘记使用遥控装置导致的充气式止鼾枕不工作的问题。
107.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0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