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1: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2.行星传动装置因具有结构紧凑、承载力大、传动平稳高效、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机械传动机构的小型化、大速比、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市场行星传动装置由于结构限制,单级速比不可能做的很大,多级行星传动能够实现大速比,由于传动级数多,又与结构紧凑、小型化相背离,失去了行星传动装置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一是利用两个内齿圈形成差动传动,实现大的速比;二是只用一个行星架,单排太阳轮和单排行星轮,做到结构紧凑,并且承载力也能满足要求。
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由壳体和端盖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太阳轮、太阳轮轴承、行星轮、行星轮轴承、行星轮轴、输入端内齿圈、输出端内齿圈、行星架、输出轴、过渡法兰和输出轴轴承构成;壳体和端盖通过结合面组合在一起,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承安装于行星轮轴上,行星轮轴安装于行星架内,太阳轮位于几个行星轮中间,太阳轮通过太阳轮轴承安装在端盖上,输入端内齿圈固定在端盖上,输出端内齿圈通过过渡法兰安装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通过输出轴轴承安装于壳体内。
5.更进一步的,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存在不小于2的齿数差。
6.更进一步的,至少二个行星轮在行星架中沿回转中心呈圆周分布。
7.更进一步的,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同轴线,行星架包括行星轮浮动于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中间。
8.工作时,太阳轮驱动行星轮转动,行星轮分别驱动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由于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存在齿数差,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将形成转速差;齿数差越小,转速差越小;当输入端内齿圈固定时,按照齿轮差动传动特性,实现大的速比。
9.本发明根据以上的技术解决方案达到以下效果:
ꢀ①
该传动装置为行星差动齿轮传动,行星架为浮动件,有利于提高啮合精度;

仅用一个行星架的差动传动就能实现普通多级行星传动的速比输出,满足市场上对大速比的使用要求;

仅用一个行星架的差动传动,使得结构比较紧凑,承载力大。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端盖,3.太阳轮轴承,4.太阳轮,5.行星架,6.行星轮轴,7.行星轮
轴承,8.行星轮,9.输入端内齿圈,10.输出端内齿圈,11.过渡法兰,12.输出轴,13.输出轴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2.如图1所示,该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由壳体1和端盖2以及安装在壳体1和端盖2内的太阳轮4、太阳轮轴承3、行星轮8、行星轮轴承7、行星轮轴6、输入端内齿圈9、输出端内齿圈10、行星架5、输出轴12、过渡法兰11和输出轴轴承13构成;壳体1和端盖2通过结合面组合在一起,行星轮8通过行星轮轴承7安装于行星轮轴6上,行星轮轴6安装于行星架5内,行星架5包括行星轮8位于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中间,太阳轮4位于几个行星轮8中间,太阳轮4通过太阳轮轴承3安装在端盖2上,输入端内齿圈9固定在端盖2上,输出端内齿圈10通过过渡法兰11安装在输出轴12上,输出轴12通过输出轴轴承13安装于壳体1内。
13.更进一步的,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存在不小于2的齿数差。
14.更进一步的,至少二个行星轮8在行星架5中沿回转中心呈圆周分布。
15.更进一步的,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同轴线,行星架5包括行星轮8浮动于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中间。
16.工作时,太阳轮4驱动行星轮8转动,行星轮8分别驱动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由于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存在齿数差,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将形成转速差;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齿数差越小,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转速差越小;当输入端内齿圈固定时,按照齿轮差动传动特性,实现大的速比。


技术特征:
1.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它由壳体(1)和端盖(2)以及安装在壳体(1)和端盖(2)内的太阳轮(4)、太阳轮轴承(3)、行星轮(8)、行星轮轴承(7)、行星轮轴(6)、输入端内齿圈(9)、输出端内齿圈(10)、行星架(5)、输出轴(12)、过渡法兰(11)和输出轴轴承(13)构成;壳体(1)和端盖(2)通过结合面组合在一起,行星轮(8)通过行星轮轴承(7)安装于行星轮轴(6)上,行星轮轴(6)安装于行星架(5)内,行星架(5)包括行星轮(8)位于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中间,太阳轮(4)位于几个行星轮(8)中间,太阳轮(4)通过太阳轮轴承(3)安装在端盖(2)上,输入端内齿圈(9)固定在端盖(2)上,输出端内齿圈(10)通过过渡法兰(11)安装在输出轴(12)上,输出轴(12)通过输出轴轴承(13)安装于壳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存在不小于2的齿数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至少二个行星轮(8)在行星架(5)中沿回转中心呈圆周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同轴线,行星架(5)包括行星轮(8)浮动于输入端内齿圈(9)和输出端内齿圈(10)中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双内齿大速比行星传动装置,它由壳体和端盖以及安装在壳体、端盖内的太阳轮、太阳轮轴承、行星轮、行星轮轴承、行星轮轴、输入端内齿圈、输出端内齿圈、行星架、输出轴、过渡法兰和输出轴轴承构成;太阳轮驱动行星轮转动,行星轮分别驱动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输入端内齿圈和输出端内齿圈存在齿数差,齿数差越小,两个内齿圈的转速差越小;当输入端内齿圈固定时,实现大速比。本发明利用两个内齿圈形成差动传动实现大的速比;只用一个行星架、单排太阳轮和单排行星轮,做到结构紧凑,并且承载力也能满足要求。并且承载力也能满足要求。并且承载力也能满足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军 王昆 吴宏登 罗方 高鉴英 刘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金象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