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量给药装置及雾化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定量给药装置及雾化器系统。


背景技术:

2.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雾化器使用时需要对要被进行加注给药,现有的加注给药装置精度较差,无法实现定量给药的功能,导致治疗使用的药量偏差,影响雾化治疗效果,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设计定量给药装置及雾化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定量给药装置及雾化器系统,能够采用滴注加注和滴注瓶加注中任意一种加注方式,通过气动针阀保证单次的滴注量,当一次性雾化药杯没有放置到预设位置,加注失败时,进行报警,有效实现了对一次性雾化药杯的定量给药加注,给药量准确可控,避免产生药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提高雾化治疗效果,装置智能化程度高,有效减少药液浪费;其包括:
4.外壳、药杯平台、定量加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药杯平台设置于所述外壳一侧,一次性雾化药杯放置于药杯平台上,所述定量加注模块连接于外壳内壁,并且所述定量加注模块布置于药杯平台上方,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所述控制模块与定量加注模块电连接。
5.优选的,所述定量加注模块包括:
6.加注口、气动电磁阀和气动针阀,所述加注口斜向开设于所述外壳侧端,所述气动电磁阀和气动针阀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所述气动针阀进液口与加注口出口端连接,所述气动针阀进气口与气动电磁阀出口端连接,所述气动电磁阀和气动针阀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外壳侧端铰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扣设于所述加注口外侧,所述加注口直径适应滴注瓶设置。
8.优选的,所述气动针阀的每次滴注量设置为0.1ml。
9.优选的,所述药杯平台上连接有报警感应器,所述报警感应器采用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报警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定量加注模块的一侧连接有电源接口和气体接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气体接入口通过管路与气动电磁阀和气动针阀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顶端可拆卸连接有杯盖,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取下
杯盖后的高度与所述气动针阀底端高度适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定量给药装置还包括吸附座,所述吸附座铰接于所述药杯平台顶端,两个所述吸附座对称布置,所述吸附座包括:
13.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铰接于所述药杯平台顶端,所述放置板自由端向上倾斜设置;
14.吸盘,若干个所述吸盘均匀连接于所述放置板顶端,所述吸盘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
15.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粘接于所述吸盘底端,若干个所述吸盘粘接密封圈后高度相同;
16.弧形弯管,所述弧形弯管顶端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端中心,所述弧形弯管的弧形面以所述放置板铰接点为圆心设置;
17.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弯管内壁,所述活塞将所述弧形弯管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18.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所述吸盘和下腔体连通;
19.导向弯管,所述导向弯管顶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弯管穿设所述下腔体向下延伸,所述导向弯管底端与所述药杯平台连接,所述导向弯管的弧形面与所述弧形弯管的弧形面同心设置,所述导向弯管与所述弧形弯管之间密封设置;
20.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斜向布置,所述第一弹簧顶端与所述放置板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底端与所述药杯平台连接;
21.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上腔体内壁顶端,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22.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连接于所述放置板顶端中心,所述分离装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吸盘粘接密封圈后的高度,所述分离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23.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包括:
24.壳体,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放置板顶端中心;
25.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
26.丝杠,所述丝杠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板一侧;
27.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丝杠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28.分离板,所述分离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分离板布置于所述调节板上方,所述分离板侧端连接有导向滑杆;
29.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分离板和调节板之间;
30.分离推杆,所述分离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分离板顶端,所述分离推杆穿设所述壳体设置;
31.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第一转轴布置于所述靠近所述导向滑杆的一侧;
32.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底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33.转筒,所述转筒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转筒上开设有两组依次连接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延伸线设置为向上延伸的弧线,所述第二滑槽延伸线设置
为向下倾斜的直线,所述导向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
34.轴套,所述轴套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顶端,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分离推杆外侧,所述分离推杆在所述轴套内滑动连接;
35.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轴套外侧;
36.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齿轮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外侧;
37.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中心,并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顶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底端与第一转轴顶端连接;
38.振动轮,所述振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顶端;
39.气囊,所述气囊连接于所述轴套和壳体之间,所述气囊扣设于所述振动轮外侧,并且所述气囊与振动轮接触。
40.优选的,雾化器系统,采用所述定量给药装置,包括:雾化手柄和线控器,所述雾化手柄与线控器电连接,所述雾化手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一次性雾化药杯和手持手柄。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本发明一次性雾化药杯安装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发明一次性雾化药杯未安装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本发明防护板打开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本发明后侧结构示意图;
47.图6为本一次性雾化药杯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本发明吸附座安装结构示意图;
49.图8为本发明吸附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50.图9为本发明分离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51.图10为本发明雾化手柄结构示意图;
52.图11为本发明线控器结构示意图。
53.图中:1.外壳;2.药杯平台;3.定量加注模块;4.控制模块;5.一次性雾化药杯;31.加注口;32.气动电磁阀;33.气动针阀;34.防护板;6.报警感应器;7.电源接口;8.气体接入口;51.杯盖;9.吸附座;21.放置板;22.吸盘;23.密封圈;24.弧形弯管;25.活塞;26.上腔体;27.下腔体;28.连通管;29.导向弯管;210.第一弹簧;211.压力传感器;212.分离装置;41.壳体;42.调节板;43.丝杠;44.第一电机;45.分离板;46.导向滑杆;47.第二弹簧;48.分离推杆;49.第一转轴;410.第二电机;411.转筒;412.第一滑槽;413.第二滑槽;414.轴套;415.第一齿轮;416.第二齿轮;417.第二转轴;418.振动轮;419.气囊;10.线控器;11.手持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5.实施例
5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57.如图1

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定量给药装置,包括:
58.外壳1、药杯平台2、定量加注模块3和控制模块4,所述药杯平台2设置于所述外壳1一侧,一次性雾化药杯5放置于药杯平台2上,所述定量加注模块3连接于外壳1内壁,并且所述定量加注模块3布置于药杯平台2上方,所述控制模块4连接于所述外壳1内壁,所述控制模块4与定量加注模块3电连接。
5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60.本发明提供定量给药装置及雾化器系统,使用时,操作人员取下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杯盖51,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放置于药杯平台2上,使一次性雾化药杯5顶端正对气动针阀33底端,当一次性雾化药杯5没有放置到预设位置时,控制模块4控制报警感应器6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调整一次性雾化药杯5位置,位置准确后,自动打开定量加注模块3的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通过滴注加注或滴注瓶加注的方式,将药液通过加注口31注入,药液通过气动针阀33注入到一次性雾化药杯5中,完成定量给药操作。
6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62.本发明提供的定量给药装置,能够采用滴注加注和滴注瓶加注中任意一种加注方式,通过气动针阀33保证单次的滴注量,当一次性雾化药杯5没有放置到预设位置,加注失败时,进行报警,有效实现了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定量给药加注,给药量准确可控,避免产生药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提高雾化治疗效果,装置智能化程度高,有效减少药液浪费。
63.如图3、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加注模块3包括:
64.依次连接的加注口31、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所述加注口31斜向开设于所述外壳1侧端,所述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连接于所述外壳1内壁,所述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6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66.定量加注模块3由加注口31、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组成,当需要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进行加注时,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放置到预设位置,将药液通过加注口31注入,打开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药液通过气动针阀33注入到一次性雾化药杯5中,完成定量给药操作。通过气动针阀33进行给药操作,能够实现连续滴注,便于对单次滴注量进行控制,通过气动电磁阀32控制气动针阀33进气口的通断,用于调节气动针阀33的进气压力,便于对滴注量进行调节,采用气动阀门,控制简单准确,提高了给药量的准确性。
67.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侧端铰接有防护板34,所述防护板34扣设于所述加注口31外侧,所述加注口361直径适应滴注瓶设置。
6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69.在加注口31外侧扣设防护板34,当进行加注操作时,打开防护板34,当加注完成后,关闭防护板34,防护板34能够在不进行加注操作时,对加注口31进行防护,将加注口31
与外部隔绝,避免灰尘和细菌进入加注口31,提高加注口31的洁净度,同时加注操作时,防护板34能够快速开启预设角度,对加注操作不产生干涉,加注口361直径适应滴注瓶设置,加注时可以通过滴注加注或滴注瓶加注的方式注入药液,适用性好。
7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动针阀33的每次滴注量设置为0.1ml。
7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72.将气动针阀33的每次滴注量设置为0.1ml,通过对单次滴注量的控制保证总给药量的准确性,能够根据使用调整总给药量,便于实现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定量给药,避免产生药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提高雾化治疗效果。
73.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杯平台2上连接有报警感应器6,所述报警感应器6采用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报警感应器6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7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75.在药杯平台2上设置报警感应器6,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送至控制模块4,当一次性雾化药杯5没有放置到预设位置时,控制模块4控制报警感应器6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调整一次性雾化药杯5位置,能够有效防止加注失败,避免药液浪费,提高装置的智能性和可靠性。
76.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远离所述定量加注模块3的一侧连接有电源接口7和气体接入口8,所述电源接口7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所述气体接入口8通过管路与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连接。
7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78.在外壳1上设置电源接口7和气体接入口8,电源接口7为装置提供电能供应,保证装置电子电路的正常运行,气体接入口8与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连接,为阀门提供动力源,保证气动电磁阀32和气动针阀33的正常启闭。
79.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5顶端可拆卸连接有杯盖51,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5取下杯盖51后的高度与所述气动针阀33底端高度适应设置。
8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81.在一次性雾化药杯5顶端设置杯盖51,在进行加注时取下杯盖51,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放置于药杯平台2上,使一次性雾化药杯5顶端正对气动针阀33底端。杯盖51能够在不加注时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加注口进行密封,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药杯内,提高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洁净度,降低感染风险。
82.如图7、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给药装置还包括吸附座9,所述吸附座9铰接于所述药杯平台2顶端,两个所述吸附座9对称布置,所述吸附座9包括:
83.放置板21,所述放置板21铰接于所述药杯平台2顶端,所述放置板21自由端向上倾斜设置;
84.吸盘22,若干个所述吸盘22均匀连接于所述放置板21顶端,所述吸盘22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
85.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粘接于所述吸盘22底端,若干个所述吸盘22粘接密封圈23后高度相同;
86.弧形弯管24,所述弧形弯管24顶端连接于所述放置板21底端中心,所述弧形弯管
24的弧形面以所述放置板21铰接点为圆心设置;
87.活塞25,所述活塞25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弯管24内壁,所述活塞25将所述弧形弯管24内腔分隔为上腔体26和下腔体27;
88.连通管28,所述连通管28两端分别与所述吸盘22和下腔体27连通;
89.导向弯管29,所述导向弯管29顶端与所述活塞25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弯管29穿设所述下腔体27向下延伸,所述导向弯管29底端与所述药杯平台2连接,所述导向弯管29的弧形面与所述弧形弯管24的弧形面同心设置,所述导向弯管29与所述弧形弯管24之间密封设置;
90.第一弹簧210,所述第一弹簧210斜向布置,所述第一弹簧210顶端与所述放置板21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10底端与所述药杯平台2连接;
91.压力传感器211,所述压力传感器211连接于所述上腔体26内壁顶端,所述压力传感器211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92.分离装置212,所述分离装置212连接于所述放置板21顶端中心,所述分离装置212的高度低于所述吸盘22粘接密封圈23后的高度,所述分离装置212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9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94.在药杯平台2顶端设置吸附座9,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放置于两个吸附座9的放置板21上,在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重力作用下,压动放置板21向下转动,同时,放置板21向下转动带动弧形弯管24向下转动,使活塞25在弧形弯管24内滑动,活塞25对上腔体26内空气施加压力,当放置板21转动孩子水平位置时达到平衡状态,停止转动,同时,下腔体27内空气实现抽吸,通过连通管28在吸盘22处形成负压,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实现吸附,密封圈23保证了吸盘22和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紧密连接,防止漏气,从而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进行固定。当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加注药液至预设值时,一次性雾化药杯5重量增大,上腔体26内空气所受压力变大,压力传感器211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4,当压力值达到预设值时,即一次性雾化药杯5内药液达到预设量时,启动分离装置212,通过分离装置212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和吸盘22分离,一次性雾化药杯5取出后放置板21在第一弹簧210作用下复位。
95.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药杯平台2顶端设置吸附座9,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放置于吸附座9上,通过吸附座9自身重力作用向下压动放置板21,在吸盘22处产生负压,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进行吸附固定,防止使用过程中因为外力产生晃动,提高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平稳性,使加注给药过程稳定进行,当一次性雾化药杯5内药液达到预设数值后,自动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和吸盘22进行分离,便于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取出,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控制,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96.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装置212包括:
97.壳体41,所述壳体41连接于所述放置板21顶端中心;
98.调节板42,所述调节板42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41内壁;
99.丝杠43,所述丝杠43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板42一侧;
100.第一电机44,所述第一电机44连接于所述壳体41内,所述第一电机43输出端与丝杠4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4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101.分离板45,所述分离板45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41内壁,所述分离板45布置于所述调节板42上方,所述分离板45侧端连接有导向滑杆46;
102.第二弹簧47,所述第二弹簧47连接于所述分离板45和调节板42之间;
103.分离推杆48,所述分离推杆48固定连接于所述分离板45顶端,所述分离推杆48穿设所述壳体41设置;
104.第一转轴49,所述第一转轴49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41内壁,所述第一转轴49布置于所述靠近所述导向滑杆46的一侧;
105.第二电机410,所述第二电机410连接于所述壳体41内,所述第二电机410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49底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10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106.转筒411,所述转筒411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49上,所述转筒411上开设有两组依次连接的第一滑槽412和第二滑槽413,所述第一滑槽412延伸线设置为向上延伸的弧线,所述第二滑槽413延伸线设置为向下倾斜的直线,所述导向滑杆46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412和第二滑槽413内;
107.轴套414,所述轴套414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41顶端,所述轴套414套设于所述分离推杆48外侧,所述分离推杆48在所述轴套414内滑动连接;
108.第一齿轮415,所述第一齿轮415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轴套414外侧;
109.第二齿轮416,所述第二齿轮416与所述第一齿轮415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齿轮416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齿轮415外侧;
110.第二转轴417,所述第二转轴417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416中心,并且所述第二转轴417与所述壳体41顶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417底端与第一转轴49顶端连接;
111.振动轮418,所述振动轮418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417顶端;
112.气囊419,所述气囊419连接于所述轴套414和壳体41之间,所述气囊419扣设于所述振动轮418外侧,并且所述气囊419与振动轮418接触。
11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14.分离装置212使用时,控制模块4根据压力传感器211的压力数据启动第二电机410,第二电机410驱动第一转轴49转动,第一转轴49带动转筒411和其中一个第二转轴417转动,转筒411转动时,导向滑杆46在第一滑槽412和第二滑槽413内滑动,当导向滑杆46沿第一滑槽412向上滑动时,带动分离板45向上滑动,使分离推杆48穿过轴套414向上运动,分离推杆48与一次性雾化药杯5底端接触,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向上推动,当导向滑杆46进入第二滑槽413时,导向滑杆413在第二弹簧47的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将分离板45和分离推杆48复位,随着第二电机410的运转,转筒411转动使分离推杆48往复运动,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进行循环推动操作,使密封圈23与一次性雾化药杯5之间产生间隙,空气进入吸盘22中吸附力消失,实现一次性雾化药杯5与吸盘22的快速分离。其中一个第二转轴417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416和振动轮418转动,通过第一齿轮415与第二齿轮416啮合,带动其余第二转轴417和振动轮418转动,振动轮418转动时与气囊419碰撞,对气囊419上方和一次性雾化药杯5底部之间的空气产生振动,形成缓冲气流,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底部进行减振。当需要调节分离推杆48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推力时,启动第一电机44,驱动丝杠43转动使调节板42上下移动,改变第二弹簧47初始受力即可。
115.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吸附座9内设置分离装置212,通过电机驱动分离推杆48往复运动,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进行循环推动操作,能够将一次性雾化药杯5与吸盘22快速分离,避免一次性雾化药杯5不易取出的情况,同时在推动时形成缓冲气流,对一次性雾化药
杯5底部进行减振,防止一次性雾化药杯5受到冲击过大发生倾覆和破损,并且根据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重量和装药量等使用情况,可以对分离推杆48的推力进行调节,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适用性更好。
1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通过预设算法对上腔体26内气压进行评估,所述控制模块4根据评估结果对所述分离装置212进行控制,所述预设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17.步骤a1,根据以下公式求解得到所述上腔体26内的预设气压:
[0118][0119]
其中,p0为求解得到的所述上腔体26内的预设气压,g为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重力,a为所述放置板21铰接点到所述第一弹簧210底端的距离,b为所述放置板21铰接点到所述第一弹簧210顶端的距离,d为所述放置板21铰接点到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5重心的距离,k为所述第一弹簧210的刚度,α为所述放置板21与药杯平台2安装面的夹角,c0为所述第一弹簧210的自由长度;
[0120]
步骤a2,根据步骤a1中得到的所述上腔体26内的预设气压p0,当压力传感器211检测到的压力p达到预设气压p0时,即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重量已达到预设值,药液加注完成,此时所述控制模块4启动分离装置212,将所述一次性雾化药杯5分离,当压力传感器211检测到的压力p未达到预设气压p0时,此时不需要启动分离装置212。
[012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122]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对上腔体26内气压进行评估,计算得到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重量已达到预设值时,上腔体26内的理论预设气压p0,通过压力传感器211检测到获得上腔体26内的实时压力p,当实时压力p超过预设气压p0时,表明药液加注完成,以第一弹簧210所提供的支撑力为计算基础,综合考虑一次性雾化药杯5的受力情况,能够更准确的计算出分离装置212的启动时间节点,对加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减少控制误差,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0123]
如图10、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系统,采用所述定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手柄和线控器10,所述雾化手柄与线控器10电连接,所述雾化手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一次性雾化药杯5和手持手柄11。
[012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125]
雾化器系统使用时,采用所述定量给药装置对一次性雾化药杯5进行加注,然后将加注完成的一次性雾化药杯5安装在手持手柄11上,患者使用线控器10控制手持手柄11工作,雾化药液进行治疗。采用定量给药装置,有效实现了对一次性雾化药杯的定量给药加注,给药量准确可控,避免产生药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提高雾化治疗效果,一次性雾化药杯5和手持手柄11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当一次性雾化药杯5使用完成后进行丢弃,避免重复使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使用线控器10进行控制,为对患者提供直观的操作模式,便于控制。
[012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