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2: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冷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冷凝是指气体或液体遇冷而发生的凝结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用冷凝的方式去除气体中的水分。冷凝容器是用于装入水或者其他吸热的冷凝介质,使流经冷凝容器表面的湿热空气发生冷凝,进而析出气体中的水分的装置。
3.现有技术中,冷凝容器上设有与其内的介质腔连通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通过与介质进口连通的注液口向介质腔内加注冷凝介质,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处分别设置控制冷凝介质流入的进液阀和控制冷凝介质排出的出液阀,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吸热之后,温度会上升,待冷凝介质的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无法再对冷凝容器表面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此时,需要开启出液阀,将介质腔内高温的冷凝介质排出,并开启进液阀,重新向介质腔内加入低温的冷凝介质,以便能继续进行冷凝。
4.现有的冷凝容器,进液阀和出液阀开关的时机不易控制,更换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时,冷凝容器及其内的冷凝介质的温度波动大,冷凝温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更换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时,冷凝容器及其内的冷凝介质的温度波动大,冷凝温度不易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容器,该冷凝容器内形成有用于储存冷凝介质的介质腔,冷凝容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通介质腔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6.介质腔内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热敏形变片,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与介质进口连通的注液口的通断,第二阀门用于控制介质出口的通断,热敏形变片与介质腔的内壁紧固连接,并且热敏形变片还与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均传动连接。
7.热敏形变片被构造为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且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
8.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9.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热敏形变片还被构造为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开启并使第二阀门关闭。
10.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不低于第三预设温度。
11.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热敏形变片为弧形片,热敏形变片被构造为在其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曲度增大,且在其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曲度减小。
12.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热敏形变片包括第一形变层和形成于第一形变层的内表面的第二形变层,第一形变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的热膨胀系数。
13.或者,热敏形变片由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14.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阀门包括滑动杆、导向套、锥堵和第一连杆。
15.导向套紧固连接于介质腔的内壁上。
16.滑动杆与导向套滑动连接,滑动杆可沿导向套上下滑动,滑动杆位于热敏形变片的上方。
17.锥堵与滑动杆的上端紧固连接,锥堵位于注液口的正下方。
18.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滑动杆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热敏形变片的上侧铰接。
19.发生曲度变化的热敏形变片用于通过第一连杆和滑动杆带动锥堵在封堵注液口和远离注液口之间运动。
20.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滑动杆的下端设有导流罩,热敏形变片在导流罩向下的投影范围内,导流罩用于将其上方流入的冷凝介质导向热敏形变片的外侧。
21.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阀门包括密封板和第二连杆,密封板用于封堵介质出口。
22.密封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介质出口的对应侧铰接,第二侧与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热敏形变片的下侧铰接。
23.发生曲度变化的热敏形变片用于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二侧在贴合介质出口与其对应的侧边和远离介质出口与其对应的侧边之间转动。
24.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密封板的底面包覆有弹性密封层,密封板用于通过弹性密封层封堵介质出口。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的冷凝容器。
26.衣物处理设备内配置有补水管和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设备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衣物烘干腔的衣物取放口,衣物取放口处配置有密封门,冷凝容器设于密封门上,且冷凝容器设于密封门朝向衣物烘干腔的一侧,烘干系统用于对衣物烘干腔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27.介质出口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连通,介质进口与补水管的出水端连通,补水管的出水端作为注液口。
28.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密封门包括门圈、外罩和内壳。
29.门圈可开合的安装在衣物取放口处。
30.外罩设于门圈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外侧的表面,外罩为防烫罩。
31.内壳为盆状并伸入衣物取放口内,内壳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壳的盆口与门圈朝向衣物烘干腔的表面固定连接。
32.门圈、外罩与内壳限定出介质腔,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均设于内壳的周壁上。
33.注液口设于衣物取放口的内壁上,且间隔设置于介质进口的正上方,介质进口的开度大于注液口的开度。
3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设置于其介质腔内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热敏形变片,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与介质进口连通的注液口的通断,第二阀门用于控制介质出口的通断,热敏形变片与介质腔的内壁紧固连接,并且热敏形变片还与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均传动连接,热敏形变片被构造为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且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时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其中的第一预设温度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35.通过上述设置,在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吸热,使介质腔内的温度上升,热敏形变片随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热敏形变片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升高到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发生的形变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开启,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出口排出,注液口流出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进口进入介质腔内,对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进行更替,介质腔内的温度随着从注液口不断流入的新的冷凝介质逐渐降低,热敏形变片所在位置处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发生的形变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完成此次冷凝介质的更替,直到热敏形变片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再次升高到不低于预设温度时,再重复上述冷凝介质的更替步骤。如此,在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内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波动,可将冷凝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在一些需要对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进行回收的设备中,可通过控制冷凝温度,避免冷凝温度过低造成的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的大量损失。
附图说明
36.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37.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38.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39.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40.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热敏形变片的示意图;
41.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密封板的示意图;
42.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43.图7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44.图8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45.图9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分水器的示意图。
46.附图中:100、冷凝容器;110、介质腔;120、介质出口;130、介质进口;140、注液口;150、热敏形变片;151、第一形变层;152、第二形变层;200、第一阀门;210、第一连杆;220、滑动杆、230、导向套;240、锥堵;250、导流罩;300、第二阀门;310、第二连杆;320、密封板;321、弹性密封层;410、补水管;420、衣物取放口;430、密封门;431、门圈;432、内壳;440、排水管;441、排水泵;450、衣物烘干腔;451、内腔;452、外腔;461、内筒;462、外筒;470、烘干系统;471、风道;472、风机加热模块;473、冷凝器;474、进水管;480、密封圈;500、分水器;510、储水腔;520、进水口;530、分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47.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48.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0.现有的冷凝容器,在更换介质腔内的高温的冷凝介质时,常采用全部更换的方式,即将介质腔内的高温的冷凝介质全部排出,再重新向介质腔内注入低温的冷凝介质。如此,介质腔内的温度波动大,冷凝的温度不易控制,影响冷凝效果。另外,采用冷凝介质全部更换的方式时,在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全部排出之后,若注入的冷凝介质补充不及时,还可能造成冷凝中断。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对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进行回收的设备,全部更换冷凝介质后,冷凝容器温度低,会造成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的大量损失。
5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通过在冷凝容器的介质腔内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热敏形变片,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与介质进口连通的注液口的通断,第二阀门用于控制介质出口的通断,热敏形变片与介质腔的内壁紧固连接,并且热敏形变片还与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均传动连接,热敏形变片被构造为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且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其中的第一预设温度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52.在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吸热,使介质腔内的温度上升,热敏形变片随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热敏形变片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升高到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发生的形变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开启,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出口排出,注液口流出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进口进入介质腔内,对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进行更替,介质腔内的温度随着从注液口不断流入的新的冷凝介质逐渐降低,热敏形变片所在位置处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发生的形变使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完成此次冷凝介质的更替,直到热敏形变片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再次升高到不低于预设温度时,再重复上述冷凝介质的更替步骤。如此,在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内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波动,可将冷凝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在一些需要对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进行回收的设备中,可通过控制冷凝温度,避免冷凝温度过低造成的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的大量损失。
53.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冷凝容器和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
54.图1是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
意图,图2是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55.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该冷凝容器100内形成有用于储存冷凝介质的介质腔110,冷凝容器10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通介质腔110的介质进口130和介质出口120。
56.介质腔110内设有第一阀门200、第二阀门300和热敏形变片150,第一阀门200用于控制与介质进口130连通的注液口140的通断,第二阀门300用于控制介质出口120的通断,热敏形变片150与介质腔110的内壁紧固连接,并且热敏形变片150还与第一阀门200及第二阀门300均传动连接。
57.热敏形变片150被构造为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开启,且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关闭。
58.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5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均高于通过注液口140注入的冷凝介质的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可根据所需冷凝温度进行设置,热敏形变片150通过温度变化时发生的形变控制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
60.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冷凝时,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吸热,使介质腔110内的温度上升,热敏形变片150随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热敏形变片150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升高到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150发生的形变使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均开启,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出口120排出,注液口140流出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进口130进入介质腔110内,对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进行更替,介质腔110内的温度随着从注液口140不断流入的新的冷凝介质逐渐降低,热敏形变片150所在位置处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150发生的形变使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均关闭,完成此次冷凝介质的更替,直到热敏形变片150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再次升高到不低于预设温度时,再重复上述冷凝介质的更替步骤。如此,在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110内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波动,可将冷凝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在一些需要对冷凝容器100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进行回收的设备中,可通过控制冷凝温度,避免冷凝温度过低造成的冷凝容器100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的大量损失。
61.可以理解的是,注液口140可与介质进口130重合为一个开口,第一阀门200将介质进口130和注液口140重合的开口封堵;注液口140也可间隔设置于介质进口130的正上方,第一阀门200可穿过介质进口130封堵注液口140
62.图3是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如图3,并结合图1、图2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热敏形变片150还被构造为在其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使第一阀门200开启并使第二阀门300关闭。
63.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不低于第三预设温度。
64.如此设置,可将第三预设温度设置为高于注液口140开始向未存储有冷凝介质的介质腔110内注入冷凝介质时热敏形变片150处的温度。开始注入冷凝介质时,未存储有冷
凝介质的介质腔110内的热敏形变片150所在位置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高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一阀门200开启、第二阀门300关闭,便于向介质腔110内注入冷凝介质并使注入的冷凝介质存储在介质腔110内。开始向介质腔110内注入冷凝介质后,介质腔110内的液位逐渐上升,液位升至设置热敏形变片150的位置处后,热敏形变片150处于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的冷凝介质的环境中,热敏形变片150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热敏形变片150控制开启的第一阀门200关闭,停止向介质腔110内注入冷凝介质。
65.举例来说,热敏形变片150设置于介质腔110的中部或者中上部。
66.图4是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热敏形变片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热敏形变片150为弧形片,热敏形变片150被构造为在其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曲度增大,且在其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曲度减小。
67.如此设置,随着热敏形变片150曲度的变化,利于驱动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
68.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热敏形变片150包括第一形变层151和形成于第一形变层151的内表面的第二形变层152,第一形变层15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152的热膨胀系数。
69.如此设置,在温度升高时,热敏形变片150向内侧弯曲,以使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增大,在温度降低时,热敏形变片150向外侧伸直,以使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减小。热敏形变片150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曲度不断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曲度不断减小。
70.举例来说,在注液口140开始向未存储有冷凝介质的介质腔110内注入冷凝介质前,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使第一阀门200开启、第二阀门300关闭,开始加注冷凝介质使介质腔110内的液位上升至热敏形变片150位置后,热敏形变片150受冷,曲度减小,使第一阀门200关闭,并使关闭的第二阀门300关闭更加紧密,随着介质腔110内冷凝介质的吸热,热敏形变片150处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逐渐增大,直到热敏形变片150处的温度升高到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增大到带动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开启的程度,使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开启,开始介质腔110内冷凝介质的更替,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开始更替后,介质腔110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逐渐减小,待热敏形变片150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减小到带动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关闭的程度,使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关闭。
7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形变层151和第二形变层152可为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利于第一形变层151和第二形变层152一体成型
7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热敏形变片150由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如此,对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的控制更加精确。
73.如图1

图3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200包括滑动杆220、导向套230、锥堵240和第一连杆210,导向套230紧固连接于介质腔110的内壁上,滑动杆220与导向套230滑动连接,滑动杆220可沿导向套230上下滑动,滑动杆220位于热敏形变片150的上方,锥堵240与滑动杆220的上端紧固连接,锥堵240位于注液口140的正下方,第一连杆210的上端与滑动杆220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杆210的下端与热敏形变片150的上侧铰接,发生曲度变化的热敏形变片150用于通过第一连杆210和滑动杆220带动锥堵240在封堵注液口140和远离注液口140之间运动。
74.可以理解的是,热敏形变片150为向上下两侧延伸并弯曲的弧面。
75.如此设置,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增大时,热敏形变片150的上侧下移,通过第一连杆210和滑动杆220带动锥堵240下移,可开启注液口140。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减小时,热敏形变片150的上侧上移,通过第一连杆210和滑动杆220带动锥堵240上移,锥堵240通过介质进口130后,可封堵注液口140。导向套230可确保滑动杆220和锥堵240沿上下方向移动,保证锥堵240能够准确的封堵注液口140。
76.在一些示例中,锥堵240为弹性锥堵。如此,封堵效果更好。举例来说,可以在刚性的结构体表面包覆弹性橡胶层,形成弹性锥堵。
77.在一些示例中,导向套230通过连接架与介质腔110的内壁紧固连接。如此,可将滑动杆220、锥堵240、介质进口130和注液口140等布置在更加靠近介质腔110中部的位置,布置更加灵活。
78.举例来说,热敏形变片150可为轴线水平的半圆柱状,热敏形变片150外凸的中部与介质腔110的内壁紧固连接。
7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动杆220的下端设有导流罩250,热敏形变片150在导流罩250向下的投影范围内,导流罩250用于将其上方流入的冷凝介质导向热敏形变片150的外侧。
80.举例来说,导流罩250可为伞状。
81.如此设置,可避免通过介质进口130加注冷凝介质时,冷凝介质直接冲刷热敏形变片150造成的热敏形变片150发生形变,可保证热敏形变片150随上升至其位置处的冷凝介质的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变。
8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阀门300包括密封板320和第二连杆310,密封板320用于封堵介质出口120,密封板3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介质出口120的对应侧铰接,第二侧与第二连杆310的下端铰接,第二连杆310的上端与热敏形变片150的下侧铰接,发生曲度变化的热敏形变片150用于通过第二连杆310带动第二侧在贴合介质出口120与其对应的侧边和远离介质出口120与其对应的侧边之间转动。
83.如此设置,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增大时,热敏形变片150的下侧上移,通过第二连杆310拉起密封板320的第二侧,可开启介质出口120。热敏形变片150的曲度减小时,热敏形变片150的下侧下移,通过第二连杆310推动密封板320的第二侧于介质出口120上对应的侧边贴合,可封堵介质出口120,控制方便。
84.图5为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密封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密封板320的底面包覆有弹性密封层321,密封板320用于通过弹性密封层321封堵介质出口120。
85.如此设置,密封板320的封堵效果好,且在密封板320关闭后,还能进一步压紧,利于在第一阀门200开启、第二阀门300关闭状态向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300均关闭状态的转换。
86.举例来说,弹性密封层321可为橡胶层。
87.图6是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且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图7是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图8是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在热敏形变片处
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的示意图。
88.如图6

图8,并结合图1

图5所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的冷凝容器100,其中,冷凝容器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冷凝容器100。
89.衣物处理设备内配置有补水管410和烘干系统470,衣物处理设备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衣物烘干腔450的衣物取放口420,衣物取放口420处配置有密封门430,冷凝容器100设于密封门430上,且冷凝容器100设于密封门430朝向衣物烘干腔450的一侧,烘干系统470用于对衣物烘干腔45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90.介质出口120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440连通,介质进口130与补水管410的出水端连通,补水管410的出水端作为注液口140。
9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烘干机,也可以为洗干一体机等各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
9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110内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波动,可将冷凝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通过控制冷凝温度,可减少冷凝造成的衣物烘干腔450内的气体的热量损失,降低烘干系统470的负担。
93.另外,现有的烘干机、洗干一体机等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由烘干系统470向衣物烘干腔450内送入热空气,热空气对衣物烘干腔45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衣物烘干腔450内的空气的湿度大,会导致烘干效率低、烘干时间长、能耗高等问题。且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密封门430直接与衣物烘干腔450内的热空气接触,密封门430在烘干的过程中温度高,易烫伤用户,也易造成环境温度大幅上升。若烘干系统470采用冷凝式烘干系统,冷凝式烘干系统通过持续供入的冷凝用水直接与潮湿空气进行接触,对潮湿的空气进行冷凝,析出潮湿空气中的水分,然后再将冷凝后的空气加热,并送回衣物烘干腔450内与衣物进行热交换,蒸发衣物上的水分。在烘干的过程中,为保证对吸入的空气的冷凝效果,冷凝式烘干系统需要持续、大量的供入冷凝用水,冷凝用水与潮湿空气接触后,直接流入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440进行排放,烘干过程中耗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且由于空气冷凝时与冷凝用水直接接触,冷凝式烘干系统送入衣物烘干腔450内的空气的湿度依然很大。此外,冷凝式烘干系统吸入的空气经过大量冷凝用水冷凝后再进行加热,吸入的空气的热量损失大,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加热器须长期持续在1.8kw以上运行,能耗高。
9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密封门430上设置有冷凝容器100,并在衣物处理设备内配置补水管410,在进行烘干时,密封门430关闭,由补水管410通过介质进口130向介质腔110内供入冷水,存蓄有冷水的冷凝容器100可对衣物烘干腔450内流经冷凝容器100表面的空气进行冷凝,以析出空气中的水分。当介质腔110内水吸热使介质腔110内的温度升高到第一预设温度后,介质腔110内的水进行自动更替,直到介质腔110内的温度降低到第二预设温度,完成此次介质腔110内水的更替,冷凝容器100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
95.如此,密封门430上设置的冷凝容器100可对衣物烘干腔450内的空气进行冷凝,降低进入衣物烘干腔450内空气的湿度,提高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降低能耗。在烘干系统470采用冷凝式烘干系统时,由于冷凝式烘干系统内供入的冷凝用水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凝后直接排走,而介质腔110内供入的冷水会保留在介质腔110内吸热,待升温到一定温度
后再进行更替,供入介质腔110的水的利用率更高,可减少冷凝式烘干系统内供入的冷凝用水的量,更加节水。另外,通过冷凝容器100中的冷水吸收密封门430处的热量后,可避免密封门430温度过高,造成用户烫伤或者使环境温度显著升高。
96.可以理解的是,烘干系统470的送风端和进风端均与衣物烘干腔450连通。烘干系统470包括风道471以及设置于风道471内的风机加热模块472,风机加热模块472包括风机和加热器,风道471的送风端和进风端均与衣物烘干腔450连通。烘干系统470可以为冷凝式烘干系统,也可为热风式烘干系统,烘干系统470为冷凝式烘干系统时,烘干系统470还包括了冷凝器473,冷凝器473的进风端作为烘干系统470的进风端与衣物烘干腔450连通,冷凝器473的出风端与风道471的进风端连通,冷凝器473的出水端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440连通,另外,为实现上排水,排水管440上可设置排水泵441。
97.在烘干系统470采用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供入冷凝式烘干系统内的冷凝用水减少,流走的冷凝用水带走的空气中的热量减少,进入冷凝式烘干系统内的空气回收的热量多,可减小冷凝式烘干系统中的加热器的负荷和/或提高送入衣物烘干腔450的空气的温度,可起到节能和/或提高烘干效率的作用。此外,空气经过冷凝式烘干系统和密封门430上的冷凝容器100两段冷凝,延长了空气的冷凝路径,空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9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门430包括门圈431、外罩和内壳432。门圈431可开合的安装在衣物取放口420处。外罩设于门圈431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外侧的表面,内壳432为盆状并伸入衣物取放口420内,内壳432的盆口与门圈431朝向衣物烘干腔450的表面固定连接,门圈431、外罩与内壳432限定出介质腔110,介质进口130和介质出口120均设于内壳432的周壁上。
99.如此设置,直接在密封门430上形成冷凝容器100,无须在设置其他结构,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100.在一些示例中,内壳432为口大底小的竖立盆状结构,盆底朝向衣物烘干腔450,内壳432的周壁由盆口到盆底向中间倾斜。
101.如此设置,利于内壳432外表面冷凝形成的水珠通过水珠自身的重力下滑,滑动速度快。
102.在一些示例中,外罩为防烫罩。如此,可最大限度降低密封门430外侧的温度。
103.在一些示例中,内壳43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如此,可提高内壳432表面的冷凝效果。
104.在一些示例中,门圈431的一侧可与衣物取放口420对应的位置铰接。如此,便于密封门430的开关。
10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注液口140设于衣物取放口420的内壁上,且间隔设置于介质进口130的正上方,介质进口130的开度大于注液口140的开度。
106.可以理解的是,注液口140朝向其正下方的介质进口130。
107.如此设置,方便密封门430的设置和开关,注液口140向介质进口130注水方便、效率高、防洒溅。
108.在一些示例中,如滚筒式的烘干机或者洗干一体机,衣物处理设备内设置有外筒462和内筒461,内筒461可旋转的安装于外筒462内,内筒461上设有多个过水孔,衣物烘干腔450包括位于内筒461内的内腔451以及位于外筒462与内筒461之间的外腔452,衣物取放
口420与内腔451和外腔452均连通,待烘干的衣物容纳于内筒461内,外腔452的底部具有与排水管440连通的排水口,介质出口120与外腔452连通。
109.如此设置,在烘干的过程中,内筒461可带动待烘干的衣物转动,与热空气接触更加充分,烘干效率更高。
1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容器100的下沿在内腔451外。
111.举例来说,在由内壳432、外罩和门圈431限定出介质腔110的实施例中,内壳432的下沿在内腔451外。
112.如此设置,冷凝容器100的表面上冷凝出的冷凝水通过内筒461与外筒462之间的外腔452流入排水管440,利于冷凝容器100的表面上冷凝出的冷凝水排出,同时,可避免冷凝水进入内腔451降低烘干效率。
113.在一些示例中,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冷凝器473的出水端设置于内筒461和外筒462之间的外腔452内,并通过外腔452与排水管440连通。如此设置,排水方便,且不会影响衣物的烘干效率。
114.在一些示例中,衣物取放口420处设有连接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壁和衣物烘干腔450的腔壁的密封圈480,密封圈480作为衣物取放口420的内壁,补水管410的出水端由上向下穿过密封圈480,并在密封圈480上形成注液口140。在具有内筒461和外筒462的实施例中,密封圈480设于外筒46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壁之间,密封圈480连接外筒46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壁。如此设置,衣物取放口420处的水可随密封圈480表面流入外腔452。
115.图9是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分水器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分水器500,烘干系统470为冷凝式烘干系统,分水器500内形成有储水腔510,储水腔510的上部设有进水口520,进水口520用于与供水设备连通,储水腔510的侧壁上设有分水口530,分水口530与补水管410的进水端连通,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伸入储水腔510内,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与储水腔510连通,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在分水口530的上方,进水口520的面积小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的面积。
116.如此设置,通过进水口520供入的水先在储水腔510内进行泄压之后,再分别供入补水管410和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中,避免补水管410直接与自来水管连接时,供入的水的压力过大,造成补水管410的出水端喷溅或者无法被封堵的情况。储水腔510内的水位达到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处时,储水腔510内的水流入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可限制储水腔510内的水位,进而可限制进入补水管410内水的压力。举例来说,在第一阀门200包括滑动杆220、导向套230、锥堵240和第一连杆210的实施例中,可避免锥堵240受到的水压大于热敏形变片150形变产生的力,使锥堵240无法封堵注液口140的情况出现,对热敏形变片150材料的强度要求更低。此外,进水口520的面积小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的面积可确保多余的水均能流入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
1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朝上,进水口520向下的投影包括处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的范围内的第一区域和处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的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的面积。
118.如此设置,通过进水口520流入的水大部分进入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小部分储存在储水腔510内,并通过储水腔510流入补水管410,可在从进水口520供入水的压力特别大,单靠储水腔510泄压能力不足时,通过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进行泄压,泄压效果好,可保证流入补水管410的水压不大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474的进水端处的水位产生的压力。
1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烘干系统470的送风端设置于衣物烘干腔450设有衣物取放口420的一侧,烘干系统470的送风端设置于冷凝容器100的上方,烘干系统470的送风端的送风方向倾斜向下,且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内,冷凝容器100在烘干系统470的送风端的送风路径上。
120.如此设置,由烘干系统470的送风端送出的热风先经过冷凝容器100的表面冷凝后再与衣物接触,可提高冷凝效率,衣物烘干腔450内的空气更加干燥,烘干效果更好。
1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烘干系统470的进风端设置于衣物烘干腔450与衣物取放口420相对的一侧,且烘干系统470的进风端设置于衣物烘干腔450的上部。如此,利于提高热空气的利用效率。
122.举例来说,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冷凝器473的进风端和出水端均通过一个开口与外筒462和内筒461之间的外腔452连通。
123.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