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转换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电子转接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动推杆一般安装在电动沙发上,且电动推杆与电动沙发的电源连接,然而在电动沙发需要增加一些按摩功能时,电动沙发上的电源需要通过一个连接线与外部设备(例如,肩部按摩驱动件或者背部按摩驱动件等)连接,因此,一个外部设备需要一个连接线与电动沙发上的电源连接,由此,电动沙发上的连接线较多,通用性较差,同时,多个连接线暴露在电动沙发的外部,电动沙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连接线被夹断,或者连接线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被夹断、不易脱落的电子转接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转接器,所述电子转接器包括扣合形成一个容置腔的上壳和下壳,及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电源组件、第一输出组件和第二输出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源线和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上壳的内顶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一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电源接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上壳的内顶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输出线和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线、所述第一输出线以及所述电源线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穿过所述下壳的底壁后并延伸至所述下壳的外部,所述电源接口、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均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负极和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的负极均与所述电源接口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的正极均与所述电源接口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正极为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的正极为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具有多个插脚,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插脚数量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插脚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接口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源接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上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接口通过连接块与所述上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相对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且所述电源接口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壳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形状为腰形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形状与所述电源接口的形状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相对应,且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上
端面与所述上壳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形状呈d型结构,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的形状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底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可供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及所述第二输出线穿过。
12.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与所述上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接口和所述电源接口均设置在所述pcb板上,且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均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具有5个插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转接器,通过将第一输出接口的正极为第一导电件,第二输出接口的正极为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上均具有多个插脚,因此,只需满足外部设备上的插脚数量少于等于第一导电件或者第二导电件上的插脚数量,即可完成外部设备与第一输出接口或者第二输出接口电连接,通用性较好,通用性较好,同时,将电源线、第一输出线以及第二输出线收容于容置腔内,避免了电源线、第一输出线以及第二输出线暴露在电动沙发的外部的现象,进而能够减少电源线、第一输出线以及第二输出线被夹断或者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电子转接器的分解图(省略第二输出组件);
18.图3是图2所示电子转接器的另一状态的分解图(省略上壳);
19.图4是图3所示电子转接器中第一输出组件的俯视图(第一导电件上具有5个插脚);
20.图5是图3所示电子转接器中第二输出组件的仰视图(第二导电件上具有5个插脚);
21.图6是图4所示的电子转接器中第一输出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一导电件上具有8个插脚);
22.图7是图5所示的电子转接器中第二输出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二导电件上具有8个插脚)。
2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24.上壳1
ꢀꢀꢀꢀꢀꢀꢀꢀꢀꢀꢀꢀꢀꢀꢀꢀ
容置腔10
ꢀꢀꢀꢀꢀꢀꢀꢀꢀꢀꢀꢀꢀ
第一定位孔11
25.第二定位孔12
ꢀꢀꢀꢀꢀꢀꢀꢀꢀ
下壳2
ꢀꢀꢀꢀꢀꢀꢀꢀꢀꢀꢀꢀꢀꢀꢀꢀ
穿孔21
26.电源组件3
ꢀꢀꢀꢀꢀꢀꢀꢀꢀꢀꢀꢀ
电源线31
ꢀꢀꢀꢀꢀꢀꢀꢀꢀꢀꢀꢀꢀ
电源接口32
27.固定块321
ꢀꢀꢀꢀꢀꢀꢀꢀꢀꢀꢀꢀ
第一输出组件4
ꢀꢀꢀꢀꢀꢀꢀꢀ
第一输出线41
28.第一输出接口42
ꢀꢀꢀꢀꢀꢀꢀ
连接块421
ꢀꢀꢀꢀꢀꢀꢀꢀꢀꢀꢀꢀ
第二输出组件5
29.第二输出线51
ꢀꢀꢀꢀꢀꢀꢀꢀꢀ
第二输出接口52
ꢀꢀꢀꢀꢀꢀꢀ
第一导电件420
30.第二导电件520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2.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转接器,其包括上壳1、下壳2、电源组件3、第一输出组件4以及第二输出组件5,电源组件3、第一输出组件4以及第二输出组件5均设置在上壳1和下壳2之间,且电源组件3、第一输出组件4以及第二输出组件5之间电连接。
33.上壳1与下壳2扣合后形成一个容置腔10,电源组件3、第一输出组件4以及第二输出组件5均设置在容置腔10内,其中,电源组件3和第一输出组件4均与上壳1固定连接,第二输出组件5穿过下壳2设置。
34.电源组件3包括电源线31和电源接口32,电源接口32与电源线31连接,电源接口32与上壳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电源接口32上设置有固定块321,固定块321具有两个,两个固定块321分别设置在电源接口32的相对两侧,固定块321与上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即,电源接口32通过固定块321与上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35.进一步地,上壳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1,电源接口32与第一定位孔11相对应,且电源接口32的上端面与上壳1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定位孔11的形状为腰形状结构,且第一定位孔11的形状与电源接口32的形状相同。
36.第一输出组件4包括第一输出线41和第一输出接口42,第一输出接口42与第一输出线41连接,第一输出接口42设置在电源接口32的一侧,第一输出接口42通过连接块421与上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连接块421具有两个,两个连接块分别设置在第一输出接口42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接口42与电动推杆电连接。
37.进一步地,上壳1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2,第二定位孔12设置在第一定位孔11的一侧,第二定位孔12与第一输出接口42相对应,且第一输出接口42的上端面与上壳1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二定位孔12的形状呈d型结构,且第二定位孔12的形状与第一输出接口42的形状相同。
38.第二输出组件5包括第二输出线51和第二输出接口52,第二输出线5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线31和第一输出线41连接,第二输出线51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接口52连接,第二输出接口52穿过下壳2的底壁并延伸至下壳2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接口52与外部设备电连接。
39.进一步地,下壳2的底部开设有穿孔21,穿孔21可供第二输出接口52及第二输出线51穿过。
40.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pcb板,pcb板与上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一输出接口42和电源接口32均设置在所述pcb板上,且第一输出接口42、电源接口32以及第二输出接口52均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41.具体地,请参阅图4至图7,电源接口32、第一输出接口42以及第二输出接口52均具有正极和负极,其中,第一输出接口42的负极和第二输出接口52的负极均与电源接口32的负极电连接,第一输出接口42的正极以及第二输出接口52的正极均与电源接口32的正极电连接。具体地,第一输出接口42的正极为第一导电件420,第一导电件420上具有多个插脚,第二输出接口52的正极为第二导电件520,第二导电件520上具有多个插脚。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一导电件420和第二导电件520上均具有5个插脚。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420和第二导电件520上还可以均是8个插脚。
42.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转接器,通过将第一输出接口42的正极为第一导电件420,第二输出接口52的正极为第二导电件520,第一导电件420和第二导电件520上均具有多个插脚,因此,只需满足外部设备上的插脚数量少于等于第一导电件420或者第二导电件520上的插脚数量,即可完成外部设备与第一输出接口42或者第二输出接口52电连接,通用性较好,同时,将电源线31、第一输出线41以及第二输出线51收容于容置腔10内,避免了电源线31、第一输出线41以及第二输出线51暴露在电动沙发的外部的现象,进而能够减少电源线31、第一输出线41以及第二输出线51被夹断或者脱落的风险。
43.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