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深基坑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当今社会建设的加快,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使用追求也越来越高。在开发地下空间的过程中,常需要挖设基坑,为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性,则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若没有稳定的支护结构,基坑的安全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以致于在基坑挖设过程中容易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建筑产生威胁,严重时可导致基坑坍塌,地标塌陷等事故。
3.一般情况下,基坑挖设常采用钻孔灌注桩的支护结构,基坑开挖时,首先需要将待开挖场地进行平整工作,在预定区域内埋置护筒,随后采用机械钻孔等方式在护筒内钻孔形成桩孔,钻设好桩孔后,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拔出护筒,便可形成一个支护桩。若干支护桩并排围设于开挖基坑的区域,形成支护墙,支护墙将基坑的内部空间和基坑侧壁的土体隔离开来。
4.基坑通常为多边形设置,沿基坑边长排列的支护桩称为成墙支护桩,成墙支护桩会受到来自对应基坑侧壁的一个压力,在两个基坑侧壁相交的基坑边角处的支护桩称为转角支护桩,转角支护桩会受到来自两个来自不同基坑侧壁的压力,使得转角支护桩容易与成墙支护桩相挤压,使支护墙转角处容易损坏,进而影响基坑整体支护墙稳定性,给基坑内的施工人员及周边建筑带来极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保护深基坑支护墙转角处的安全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设置的成墙支护桩和设置于基坑边角处的转角支护桩,还包括分别插设于转角支护桩和两侧成墙支护桩之间的锚杆和与转角支护桩两侧锚杆连接的支撑板体,支撑板体与转角支护桩远离边角处的外侧面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杆分别插设于转角支护桩与两侧成墙支护桩之间的基坑侧壁上,然后将支撑板体与两边的锚杆连接,通过锚杆和支撑板体转角支护桩施加作用力,以抵抗转角支护桩受到的来自两侧基坑侧壁的压力,减轻转角支护桩与成墙支护桩之间的压迫,从而减轻对成墙支护桩的损坏;支撑板体靠近转角支护桩的表面为弧形表面,在没有支撑板体的情况下,转角支护桩与成墙支护桩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使转角支护桩和成墙支护桩之间的压强较大,致使成墙支护桩和转角支护桩都容易损坏,而通过支撑板体与转角支护桩抵接,增大了转角支护桩的接触面积,在受到相同压力的情况下,降低转角支护桩所受的压强。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减小成墙支护桩和转角支护桩损坏的可能性,从而保护深基坑转角处的安全稳定性。此外,本技术的锚杆插设在基坑侧壁上而非打入转角支护桩,这不仅简化了施工过程,还保证了转角支护桩的完整性,使转角支护桩不易出现裂
缝,从而更好地保护基坑。
9.可选的,所述锚杆和支撑板体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与支撑板体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利于本技术的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的安装与拆卸,使安装过程方便快捷。
11.可选的,所述锚杆插入基坑侧壁的一端设置有锚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头有利于锚杆插入基坑侧壁并且在插入后锚杆不易脱落,从而增大锚杆的稳定性,提高转角支护结构对转角支护桩的固定效果。
13.可选的,所述锚杆靠近基坑侧壁的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基坑侧壁相抵接的固定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在锚杆插入基坑侧壁后与基坑侧壁相抵接,从而加大锚杆与基坑侧壁的接触面积,使得锚杆不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增强锚杆的固定作用。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与锚杆连接的螺纹孔,锚杆穿过螺纹孔与固定板螺纹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质的性质会影响锚杆打入基坑侧壁的深度,为保证锚杆的稳固性,当基坑侧壁的土质较为疏松时,需要将锚杆打入到较深的深度,反之则锚杆的打入位置较浅;当锚杆插入基坑侧壁的不同深度时,固定板能通过转动调整自身在锚杆上的位置来适应锚杆打入基坑侧壁的深度,使其能抵接在基坑的侧壁上,起到稳固螺杆的作用。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体靠近两侧成墙支护桩的表面与对应的成墙支护桩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组件位于转角支护桩和成墙支护桩之间,当转角支护桩与两侧的成墙支护桩相互压迫时,缓冲组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保护转角支护桩和成墙支护桩的完整性,以保护深基坑转角处的安全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体和成墙支护桩之间的弧形板和位于支撑板体与弧形板之间的弹性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组件的弧形板能够更好地贴合成墙支护桩,使支撑板体的支撑作用力能更均匀分散地传导至成墙支护桩上,以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从而加强本技术对深基坑转角处的保护作用。
21.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不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较好的支撑缓冲效果,而且在被压迫并完成缓冲后具有恢复原来形状的弹性势能,能加强本技术的支撑作用,此外弹簧的结构简单且易于获取。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锚杆和支撑板体对转角支护桩施加作用力,以抵抗转角支护桩收到的来自两侧基坑侧壁的压力,减轻转角支护桩与成墙支护桩之间的压迫,减小成墙支护桩和转角支护桩损坏的可能性,此外本技术的锚杆插设在基坑侧壁上而非打入支护桩,简化了施工过程,保证了支护桩的完整性,使支护桩不易出现裂缝,能更好地保护深基坑转角处;
25.2、缓冲组件能在转角支护桩与成墙支护桩相互压迫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一定压力范围内能保护成墙支护桩和转角支护桩的完整;
26.3、本技术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安装方便快捷,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在基坑及基坑内工程完结后,能实现拆卸回收,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安装位置示意图。
28.图2是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转角支护桩;2、成墙支护桩;3、支撑板体;31、弧形板;32、弹簧;33、抵接面;34、缓冲面;35、连接面;4、锚杆;41、锚头;4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沿基坑侧壁设置的成墙支护桩2和设置于基坑边角处的转角支护桩1,还包括分别插设于转角支护桩1和两侧成墙支护桩2之间的若干锚杆4和与转角支护桩1两侧锚杆4连接的支撑板体3,支撑板体3与转角支护桩1远离边角处的外侧面抵接。
33.如图1所示,成墙支护桩2为竖直的圆柱状,若干成墙支护桩2沿基坑侧壁紧密贴合设置,受到一侧基坑侧壁的压力。转角支护桩1为竖直圆柱状,位于基坑的边角处,受到两侧基坑侧壁的压力。
34.如图2所示,在转角支护桩1和成墙支护桩2之间设置有锚杆4。锚杆4为长圆杆状,水平设置,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锚头41。锚头41呈长矛头状,长度方向的一端尖锐,另一端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锚头41远离尖锐的一端与锚杆4固定连接。锚杆4靠近锚头41的部分设置有固定板42。固定板42为圆形板状,在板面的圆心处贯穿开设有螺纹孔,锚杆4穿过螺纹孔与固定板42螺纹连接,固定板42可通过螺纹调整自身在锚杆4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35.在转角支护桩1和其中一侧的成墙支护桩2之间,锚杆4设有锚头41的一端垂直插设于基坑侧壁内,锚头41一端尖锐而另一端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的结构能让锚杆4在插入基坑侧壁后勾住基坑侧壁,使锚杆4不易脱落,增强锚杆4的稳固性。在将锚杆4插设至合适位置后,调整固定板42在锚杆4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使固定板42紧密抵接在基坑侧壁的外表面上,进一步锚头41杆的位置,减小锚杆4因外力发生倾斜的可能性。同样的,转角支护桩1与另一侧的成墙支护桩2之间也插设有带有锚头41和固定板42的锚杆4。
36.如图2所示,锚杆4远离锚头4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体3。结合图1,支撑板体3为棱柱状,位于转角支护桩1与两侧的成墙支护桩2之间。靠近转角支护板的表面呈与转角支护桩1相适配的弧形,以贴合转角支护桩1,称该弧形的表面为抵接面33。结合图2,支撑板体3与其中一侧成墙支护桩2相对应的表面称缓冲面34,缓冲面34和成墙支护桩2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缓冲面34和成墙支护桩2之间的弧形板31和连接在缓冲面34与弧形板31之间的弹簧32,弹簧32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缓冲面34。弧形板31由长方体板长度方向的侧棱向同侧内卷而成,与转角支护桩1相适配,弧形板31通过弹簧32与缓冲面34相连接。同样的,支撑板体3与另一成墙支护桩2对应的缓冲面34上设置有缓冲组件。支撑板体3与锚杆4相连接的表面称为连接面35,连接面35上开设有孔,锚杆4远离锚头41的一端设置
有与之相匹配的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螺栓。
3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深基坑转角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锚杆4插设于转角支护桩1两侧的侧壁上之后,再将锚杆4与支撑板体3连接,由于锚杆4和支撑板体3的固定作用,对转角支护桩1产生一个支撑作用力以抵抗转角支护桩1受到的来自两个基坑侧壁的压力,从而减轻转角支护桩1对两侧的成墙支护桩2的压迫,保证成墙支护桩2的完整性;支撑板体3能与转角支护桩1贴合在一起,以增大转角支护桩1的接触面积,在受到相同压力的情况下,转角支护桩1所受的压强相对较小,从而减小转角支护桩1损坏的可能性。此外本技术的锚杆4插设在基坑侧壁上而非打入支护桩,简化了施工过程,保证了支护桩的完整性,使支护桩不易出现裂缝,能更好地保护深基坑转角处。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