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局部无海绵的靠背垫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靠背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局部无海绵的靠背垫。


背景技术:

2.靠垫是卧室内不可缺少的织物制品,它使用舒适并具有其它物品不可替代的装饰作用。用靠垫来调节人体与座位、床位的接触点以获得更舒适的角度来减轻疲劳。因靠垫使用方便、灵活,便于人们用于各种场合环境。尤为卧室的床上、沙发上被广泛采用。在地毯上,还可以利用靠垫来当做坐椅。靠垫的装饰作用较为突出,通过靠垫的色彩及质料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能使室内更加具有可观性。
3.现有的座椅用靠背垫在使用时,填充较多的海绵,造成整个靠背垫的透气性较差,且在使用人员在坐下时,靠在靠背垫的一瞬间,较大的冲击力通过靠背垫传递到座椅上,易造成座椅靠背与座板的连接处出现松动的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局部无海绵的靠背垫。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局部无海绵的靠背垫用于解决现有的靠背垫填充较多的海绵,使得整个靠背垫的透气性较差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局部无海绵的靠背垫,包括靠背垫本体与减震机构,所述靠背垫本体包括侧板、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板侧壁的凹槽内嵌入海绵垫板,所述靠背垫本体外部套接的布料为多层复合面料,所述靠背垫本体外部套接的复合面料由外而内依次为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
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杆、转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减震弹簧、t型杆、第二减震弹簧、固定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侧壁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侧壁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料层为冰丝面料,所述第二面料层为陶瓷纤维制成的面料,所述第三面料层为聚酯纤维制成的面料。
8.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板侧壁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板侧壁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侧壁的通槽内插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侧壁中心处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侧壁中心处与t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t型杆的另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内部的空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内部的空腔固定安装第一减震弹簧,所述t型杆位于第二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部分套接第二减震弹簧。
11.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板与后支撑板均设有若干通孔。
12.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减震机构,解决了现有的靠背垫不具有减震的问
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减震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靠背垫本体连接的复合面料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靠背垫本体,101、第一面料层,102、第二面料层,103、第三面料层,2、侧板,3、前支撑板,4、后支撑板,5、第一连接板,6、第一连接杆,7、转动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一减震弹簧,10、t型杆,11、第二减震弹簧,12、固定板,13、海绵垫板,14、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本实施例中的靠背垫可以适用于各种座椅,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座椅,本实施例中的靠背垫可以适用如下座椅。
25.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包括底座,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后侧的两个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上均贯穿设有安装槽;柔性垫的长度方向两端均卷曲形成有容纳部,所述柔性垫连接设置于两个支撑杆之间,且所述容纳部穿过所述安装槽;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为两个,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使所述柔性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通过在支撑杆上贯穿设有安装槽,所述柔性垫长度方向两端均卷曲形成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呈封闭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容纳部穿过所述安装槽,固定杆从开口处插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使所述柔性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固定杆可以随时从所述容纳部取出或插入,因而使得所述柔性垫可以方便的安装与拆卸,所述柔性垫采用柔软性较好的材质,例如棉布,所述柔性垫呈长方形,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卷曲形成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封闭,所述容纳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呈开口状。为了拆卸下的所述柔性垫更加方便的折叠,所述柔性垫中间部位设有延伸至所述柔性垫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凹槽,所述凹槽设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垫的两侧。为了使人们靠着时更加舒适,所述柔性垫可设为多层,且中间可夹设更为柔软的胶质层。其中,所述柔性垫长度方向的两端卷曲一圈形成圆柱状,并用棉线将该两端分别缝合在所述柔性垫上,且该圆柱内部中空,其直径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一致,再将该圆柱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用棉线缝合,另一端不用棉线缝合,即呈开口状,这样便形成了所述容纳部。所述固定杆从开口处插入所述容纳部,抵接于所述容纳部的封闭端,这样便能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
26.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适用其他结构的座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靠背垫进行介绍。
27.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局部无海绵的靠背垫,包括靠背垫本体1与减震机构,所述靠背垫本体1包括侧板2、前支撑板3和后支撑板4,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与前支撑板3和后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板3侧壁的凹槽内嵌入海绵垫板13,所述靠背垫本体1外部套接的布料为多层复合面料,所述靠背垫本体1外部套接的复合面料由外而内依次为第一面料层101、第二面料层102和第三面料层103;
28.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杆6、转动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一减震弹簧9、t型杆10、第二减震弹簧11、固定板12、第二连接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板5侧壁与第一连接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4侧壁转动连接,便于通过减震机构的作用,避免在使用人员在坐下时,靠在靠背垫本体1的一瞬间,较大的冲击力通过靠背垫本体1传递到座椅上,易造成座椅靠背与座板的连接处出现松动的情况。
29.所述第一面料层101为冰丝面料,所述第二面料层102为陶瓷纤维制成的面料,所述第三面料层103为聚酯纤维制成的面料,便于通过冰丝面料的特性,提升使用人员接触靠背垫本体1的舒适度,且通过陶瓷纤维和聚酯纤维的特性,提升整个复合面料的透气性,所述前支撑板3侧壁与第一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板4侧壁与第二连接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14侧壁的通槽内插接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与第二连接杆8转动连接,便于前支撑板3受力,带动第一连接板5滑动,所述第一连接板5侧壁中心处与固定板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2侧壁中心处与t型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t型杆10的另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二连接板14内部的空腔内,便于前支撑板3受力时,在第一连接板5的作用
下,前支撑板3平稳的前后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板14内部的空腔固定安装第一减震弹簧9,所述t型杆10位于第二连接板14与固定板12之间的部分套接第二减震弹簧11,便于通过第一减震弹簧9与第二减震弹簧11的作用,对前支撑板3更好的进行减震,所述前支撑板3与后支撑板4均设有若干通孔,便于前支撑板3与后支撑板4之间的散热。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检查整个靠背垫本体1的各个器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各个器件均可以正常工作时,通过第一面料层101的作用,通过冰丝面料的特性,提升使用人员接触靠背垫本体1的舒适度,且通过陶瓷纤维制成面料的作用,进而较低整个复合面料的导热率,进而避免前支撑板3与后支撑板4之间空气温度上升速度,且利用聚酯纤维和陶瓷纤维制成的面料透气性较好的特性,进一步提升复合面料的透气性,通过前支撑板3、后支撑板4和侧板2的作用,减少了整个靠背垫本体1内部填充的海绵,进而提升整个靠背垫本体1的透气性,在使用人员在坐下时,靠在靠背垫本体1的一瞬间,较大的冲击力传递到前支撑板3上,通过第一减震弹簧9与第二减震弹簧11的作用,对前支撑板3受到的力的进行减震,进而避免较大冲击力通过后支撑板4传递到椅背上,造成座椅靠背与座板的连接处出现松动的情况发生。
3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2.1.通过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以及第三面料层的设置,通过冰丝面料的特性,提升使用人员接触靠背垫的舒适度,且通过陶瓷纤维制成面料的作用,进而较低整个复合面料的导热率,进而避免前支撑板与后支撑板之间空气温度上升速度,且利用聚酯纤维和陶瓷纤维制成的面料透气性较好的特性,进一步提升复合面料的透气性,通过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和侧板的作用,减少了整个靠背垫本体内部填充的海绵,进而提升整个靠背垫本体的透气性;
33.2.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在使用人员在坐下时,靠在靠背垫本体的一瞬间,较大的冲击力传递到前支撑板上,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的作用,对前支撑板受到的力的进行减震,进而避免较大冲击力通过后支撑板传递到椅背上,造成座椅靠背与座板的连接处出现松动的情况发生。
34.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