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睑宽度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睑宽度测量尺。


背景技术:

2.重睑即双眼皮,是指上睑皮肤在睑缘上方有一浅沟,当睁眼时此沟以下的皮肤上移,而此沟上方皮肤则松弛在重睑沟处悬垂向下折。重睑宽度就是闭上眼后,睑缘上方的浅沟距离眼睛边缘的距离。在进行双眼皮手术时,先需要测量眼睑宽度,再确定治疗方案。由于眼部区域的面积较小,在测量眼睑宽度时,工作人员较难施展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重睑宽度测量尺,能够对重睑的宽度进行测量,且拉开了操作人员的手与待测重睑之间的相对距离,更方便读数,有效的降低了重睑测量的难度。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睑宽度测量尺,测量尺包括测量板,测量板具有测量面,测量面布置有刻度线,测量板的端部布置有握把,握把位于远离刻度线的零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面上布置有滑槽,滑槽沿刻度线标示方向延伸布置,测量板的远离刻度线的端面为固定面,固定面与测量面连接且垂直于测量面,固定面布置有第一测量圆针,第一测量圆针的轴线与刻度线的零刻度线平行且对齐,固定面布置有滑腔,滑腔与滑槽连通且平行于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靠近滑腔的端面固定有第二测量圆针,第二测量圆针穿过滑腔且滑动布置于滑腔,第一测量圆针平行于第二测量圆针。
5.通过上述设置,布置测量板并在测量板的端部布置握把,方便工作人员持拿整个测量尺,对握把和测量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工作人员读数,设置第一测量圆针,使得第一测量圆针与零刻度线对齐,方便确定对重睑进行测量时的起始读数位置,布置第二测量圆针,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滑动设置于测量板,在对重睑进行测量时,第一测量圆针对准睑缘上方的浅沟或者眼睛边缘的位置,移动第二测量圆针与另外一个位置重合,通过读取第一测量圆针与第二测量圆针之间的间距来确定重睑的宽度,在测量板滑动布置滑块,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固定于滑块上,有效的提高了第二测量圆针的工作稳定性,且方便工作人员滑动第二测量圆针,在测量板上设置滑槽,有效的提高了滑块的滑动稳定性,在测量板的固定面上开设滑腔,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滑动连接于滑腔,有利于提高第二测量圆针的工作稳定性,且方便控制第一测量圆针与第二测量圆针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对重睑的宽度进行测量,且拉开了操作人员的手与待测重睑之间的相对距离,更方便读数,有效的降低了重睑测量的难度。
6.进一步地,第一测量圆针远离固定面的一端与第二测量圆针远离滑块的一端位于同一基准平面,基准平面平行于固定面,第一测量圆针远离固定面的一端布置为圆球面,第二测量圆针远离滑块的一端布置为圆球面,第一测量圆针与第二测量圆针的直径相等,第一测量圆针的轴线与第二测量圆针的轴线位于同一平行于测量面的平面。
7.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测量圆针和第二测量圆针的长度和相对位置进行限定,方便
确定第一测量圆针和第二测量圆针的安装位置,更方便第一测量圆针和第二测量圆针对准重睑的位置,对第一测量圆针和第二测量圆针的端部形状进行限定,防止在测量过程中划伤眼皮的现象出现。
8.进一步地,滑块靠近测量面的表面为标示面,标示面远离第二测量圆针的位置布置有标示线,标示线与第二测量圆针的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垂直于标示面的平面,标示线相对于各刻度线设置。
9.通过上述设置,在标示面上布置标示线,且对标示线和第二测量圆针的轴线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读取第二测量圆针相对于刻度线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读取重睑宽度的测量值。
10.基于本技术的一种重睑宽度测量尺,布置握把,方便工作人员持拿整个测量尺,对握把和测量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工作人员读数,设置第一测量圆针与第二测量圆针,使得第一测量圆针与零刻度线对齐,方便确定对重睑进行测量时的起始读数位置,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滑动设置于测量板,在对重睑进行测量时,第一测量圆针对准睑缘上方的浅沟或者眼睛边缘的位置,推动滑块沿滑槽移动,滑块移动带动第二测量圆针与另外一个待测位置重合,通过读取第一测量圆针与第二测量圆针之间的间距来确定重睑的宽度,在测量板上设置滑槽,有效的提高了滑块的滑动稳定性,在测量板的固定面上开设滑腔,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滑动连接于滑腔,有利于提高第二测量圆针的工作稳定性,且方便控制第一测量圆针与第二测量圆针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对重睑的宽度进行测量,且拉开了操作人员的手与待测重睑之间的相对距离,更方便读数,有效的降低了重睑测量的难度。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重睑宽度测量尺的立体示意图。
13.附图标记:1、测量板;2、测量面;3、刻度线;31、零刻度线;4、握把;5、滑槽;6、固定面;7、第一测量圆针;8、滑腔;9、滑块;91、标示面;92、标示线;93、指槽;10、第二测量圆针。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1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重睑宽度测量尺,测量尺包括测量板1,测量板1呈长条状。测量板1具有测量面2,测量面2布置有刻度线3,刻度线3布置在测量面2的轮廓线的长边处,测量板1的端部布置有握把4,握把4平行于测量板1设置,且握把4位于远离刻度线3的零刻度线31的位置。布置测量板1并在测量板1的端部布置握把4,方便工作人员持拿整个测量尺,对握把4和测量尺的零刻度线31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工作人员读数。
16.测量面2上布置有滑槽5,滑槽5沿刻度线3标示方向延伸布置,规定测量板1的远离
刻度线3的端面为固定面6,固定面6与测量面2连接且垂直于测量面2,固定面6布置有第一测量圆针7,第一测量圆针7的轴线与刻度线3的零刻度线31平行且对齐。固定面6布置有滑腔8,滑腔8与滑槽5连通且平行于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靠近滑腔8的端面固定有第二测量圆针10,第二测量圆针10穿过滑腔8且滑动布置于滑腔8。第一测量圆针7平行于第二测量圆针10,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均呈细针状。
17.设置第一测量圆针7,使得第一测量圆针7与零刻度线31对齐,方便确定对重睑进行测量时的起始读数位置。布置第二测量圆针10,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10滑动设置于测量板1。在对重睑进行测量时,第一测量圆针7对准睑缘上方的浅沟或者眼睛边缘的位置,移动第二测量圆针10与另外一个位置重合,通过读取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之间的间距来确定重睑的宽度。在测量板1滑动布置滑块9,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10固定于滑块9上,有效的提高了第二测量圆针10的工作稳定性,且方便工作人员滑动第二测量圆针10。在测量板1上设置滑槽5,有效的提高了滑块9的滑动稳定性,在测量板1的固定面6上开设滑腔8,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10滑动连接于滑腔8,有利于提高第二测量圆针10的工作稳定性,且方便控制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对重睑的宽度进行测量,且拉开了操作人员的手与待测重睑之间的相对距离,更方便读数,有效的降低了重睑测量的难度。
18.为进一步方便第一测量圆针7和第二测量圆针10对重睑进行测量,第一测量圆针7远离固定面6的一端与第二测量圆针10远离滑块9的一端位于同一基准平面,基准平面平行于固定面6。第一测量圆针7远离固定面6的一端布置为圆球面,第二测量圆针10远离滑块9的一端布置为圆球面,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的直径相等,第一测量圆针7的轴线与第二测量圆针10的轴线位于同一平行于测量面2的平面。
19.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测量圆针7和第二测量圆针10的长度和相对位置进行限定,方便确定第一测量圆针7和第二测量圆针10的安装位置,更方便第一测量圆针7和第二测量圆针10对准重睑的位置,对第一测量圆针7和第二测量圆针10的端部形状进行限定,防止在测量过程中划伤眼皮的现象出现。
20.为方便读取第二测量圆针10所在位置,滑块9靠近测量面2的表面为标示面91,标示面91远离第二测量圆针10的位置布置有标示线92,标示线92与第二测量圆针10的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垂直于标示面91的平面,标示线92相对于各刻度线3设置,标识面91靠近握把4的区域布置有指槽93,设置指槽93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滑块9。
21.通过上述设置,在标示面91上布置标示线92,且对标示线92和第二测量圆针10的轴线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读取第二测量圆针10相对于刻度线3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读取重睑宽度的测量值。
22.综上所述,在使用测量尺时,操作人员手持拿握把4,使得第一测量圆针7对准睑缘上方的浅沟或者眼睛边缘的位置,推动滑块9沿滑槽5移动,滑块9移动带动第二测量圆针10滑动,并与另外一个眼部的待测位置重合,通过读取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之间的间距来确定重睑的宽度,在测量板1的固定面6上开设滑腔8,并使得第二测量圆针10滑动连接于滑腔8,有利于提高第二测量圆针10的工作稳定性。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为细针状,更方便与眼部的位置对齐,能减少测量误差的产生,在测量板1上设置滑槽5,有效的提高了滑块9的滑动稳定性,且方便控制第一测量圆针7与第二测量圆针10之间的相
对位置,能够对重睑的宽度进行测量,且拉开了操作人员的手与待测重睑之间的相对距离,更方便读数,有效的降低了重睑测量的难度。
23.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