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3: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抢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污染度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孕妇;现在有不少孕妇多采用剖腹产,而剖腹产不利于婴儿最初的健康成长,会导致一些疾病,故常需对新生儿进行抢救。在对新生儿进行抢救时,多是将新生儿放置在抢救台上进行抢救,但是现有的新生儿抢救台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角度调节,进而无法满足不同的抢救需求,且新生儿在进行抢救时,常会因为身体不适或外部刺激而进行挣扎,这时,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腿部进行按压控制,从而确保抢救的正常进行,但是,这样往往会降低对新生儿的抢救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端均匀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基板,所述右基板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的内腔前后侧面转动连接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的外侧面左端固定连接有左基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端对称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配合铰接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左基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基板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调节单元,所述右基板的前后侧面对称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的内腔左右侧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l”形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扣板,所述扣板为“l”形板,所述扣板的下端左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右基板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右基板的上表面中部对称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卡球,所述卡球的外侧面左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为“l”形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槽内腔左侧面的通孔延伸至凹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拉杆的外侧面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槽的内腔前侧面和卡球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球与卡槽配合卡接安装,所述左基板的上表面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为“凹”形,所述保温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右基板的上表面右端,所述左基板的前侧面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枕块、调节杆、侧板和旋柄,所述枕块设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枕块为海绵块,所述枕块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内腔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侧板设于左基板的上表面左端,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枕块的左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侧板侧面的螺孔延伸至左基板的左端与旋柄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调节单元可使枕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本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新生儿。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对称设于两个扣板的上表面,通过把手可使扣板的翻转调节更为便捷。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孔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孔均匀设于保温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螺栓设于固定孔的内部,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分别与左基板的上表面和右基板的上表面配合螺纹安装,通过固定孔和固定螺栓可对保温板进行位置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腿槽和枕槽,所述腿槽开设于扣板的下表面,所述枕槽开设于枕块的上表面,所述腿槽和枕槽均为弧形槽,通过腿槽可使扣板对新生儿腿部的固定更为舒适及稳定,通过枕槽可提升枕块对新生儿头部的垫枕效果。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单元可使左基板与右基板之间的角度根据对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需求进行调节,通过固定单元可对需进行抢救的新生儿的腿部进行固定,进而避免新生儿在抢救过程中因受刺激而产生挣扎,从而影响到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抢救进度,通过保温板、调节单元、枕槽和腿槽可在抢救过程中为新生儿提供极好的舒适性,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新生儿在抢救过程中因身体不适而产生挣扎,由此可极大程度的提升本辅助装置对新生儿抢救的辅助效果。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底板、2右基板、3左基板、4辅助单元、41辅助槽、42固定板、43固定杆、44辅助轴、45电动推杆、46支撑柱、5安装槽、6调节单元、61枕块、62调节杆、63侧板、64旋柄、7保温板、8凹槽、9固定单元、91旋转轴、92侧槽、93拉块、94连接杆、95拉杆、96扣板、97压缩弹簧、98卡球、99卡槽、10把手、11固定孔、12固定螺栓、13腿槽、14枕槽、15调节槽、16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13.实施例1
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均匀设有四个支撑柱46,支撑柱4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基板2,右基板2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辅助槽41,辅助槽41的内腔前后侧面转动连接有辅助轴44,辅助轴44的外侧面左端固定连接有左基板3,底板1的上表面左端对称设有电动推杆45,电动推杆45的伸缩端配合铰接安装有固定杆43,固定杆43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2,固定板42的上表面与左基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左基板3的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内设有调节单元6,右基板2的前后侧面对称开设有侧槽92,侧槽92的内腔左右侧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轴91,旋转轴91的外侧面对称设有连接杆94,连接杆94为“l”形杆,连接杆9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扣板96,扣板96为“l”形板,扣板96的下端左侧面开设有卡槽99,右基板2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凹槽8,右基板2的上表面中部对称开设有调节槽15,调节槽15内设有卡球98,卡球98的外侧面左端固定连接有拉杆95,拉杆95为“l”形杆,拉杆95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槽15内腔左侧面的通孔延伸至凹槽8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拉块93,拉
杆95的外侧面套接有压缩弹簧97,压缩弹簧97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槽15的内腔前侧面和卡球9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卡球98与卡槽99配合卡接安装,左基板3的上表面设有保温板7,保温板7为“凹”形,保温板7的另一端延伸至右基板2的上表面右端,左基板3的前侧面设有单片机16,单片机16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单片机2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45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拉动拉块93,使拉块93带动其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拉杆95于调节槽15内腔侧面的通孔内进行滑动调节,进而使拉杆95带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卡球98于调节槽15内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卡球98与卡槽99取消配合卡接安装,然后通过翻转扣板96,使扣板96通过其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杆94及连接杆94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旋转轴91于侧槽92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进而使扣板96由调节槽15内移出,然后取消对拉块93的拉力,使拉杆95通过压缩弹簧97自身的作用力进行复位,然后通过使调节单元6工作,然后将新生儿放置于保温板7的上方,且使新生儿的头部枕在调节单元6的上方,之后将新生儿的腿部扶正放置于扣板96与保温板7之间,然后通过翻转扣板96,使扣板96与调节槽15配合插接安装,同时,随着扣板96于调节槽15内插入深度的变化,扣板96的下表面与卡球98进行接触,进而使卡球98带动其左侧面固定连接的拉杆95及套接于拉杆95外侧面的压缩弹簧97进行收缩,从而使卡槽99与卡球98配合卡接安装,进而完成对扣板96的固定,由此实现对新生儿腿部的固定,当需要新生儿上半身抬起时,通过单片机2使电动推杆45工作,使电动推杆45带动其伸缩端配合铰接安装的固定杆43及固定杆43两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42进而高度调节,进而使固定板42带动左基板3通过辅助轴43于辅助槽41的内部进行角度调节,由此实现对新生儿的抢救辅助。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调节单元6包括枕块61、调节杆62、侧板63和旋柄64,枕块61设于安装槽5的内部,枕块61为海绵块,枕块61的下表面与安装槽5的内腔下表面滑动连接,侧板63设于左基板3的上表面左端,调节杆62的一端与枕块61的左侧面转动连接,调节杆62的另一端穿过侧板63侧面的螺孔延伸至左基板3的左端与旋柄6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旋柄64,可使旋柄64带动其侧面固定连接的调节杆62于枕块61的左侧面进行转动,进而使调节杆62于侧板63侧面的螺孔内进行螺纹传动,从而使调节杆62带动其右侧面转动连接的枕块61于安装槽5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滑动调节,由此使枕块6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把手10,把手10对称设于两个扣板96的上表面,通过把手10可使扣板96的翻转调节更为便捷,从而使本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的使用更为便捷。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孔11和固定螺栓12,固定孔11均匀设于保温板7的上表面,固定螺栓12设于固定孔11的内部,固定螺栓12穿过固定孔11分别与左基板3的上表面和右基板2的上表面配合螺纹安装,通过固定孔11和固定螺栓12可对保温板7进行位置固定,从而避免保温板7在抢救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对新生儿身体的保温效果。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腿槽13和枕槽14,腿槽12开设于扣板96的下表面,枕槽14开设于枕块61的上表面,腿槽13和枕槽14均为弧形槽,通过腿槽13可使扣板96对新生儿腿部的固定更为舒适及稳定,通过枕槽14可提升枕块61对新生儿头部的垫枕效果,从而使本新生儿抢救用辅助装置的抢救效率得到提升。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拉动拉块93,使拉块93带动其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拉杆95于调节槽15内腔侧面的通孔内进行滑动调节,进而使拉杆95带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卡球98于调节槽15内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卡球98与卡槽99取消配合卡接安装,然后通过把手10翻转扣板96,使扣板96通过其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杆94及连接杆94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旋转轴91于侧槽92的内部进行转动调节,进而使扣板96由调节槽15内移出,然后取消对拉块93的拉力,使拉杆95通过压缩弹簧97自身的作用力进行复位,然后通过转动旋柄64,可使旋柄64带动其侧面固定连接的调节杆62于枕块61的左侧面进行转动,进而使调节杆62于侧板63侧面的螺孔内进行螺纹传动,从而使调节杆62带动其右侧面转动连接的枕块61于安装槽5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滑动调节,由此使枕块6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新生儿放置于保温板7的上方,且使新生儿的头部枕在枕块61上表面的枕槽14内,之后将新生儿的腿部扶正放置于扣板96与保温板7之间,然后通过把手10翻转扣板96,使扣板96与调节槽15配合插接安装,同时,随着扣板96于调节槽15内插入深度的变化,扣板96的下表面与卡球98进行接触,进而使卡球98带动其左侧面固定连接的拉杆95及套接于拉杆95外侧面的压缩弹簧97进行收缩,从而使卡槽99与卡球98配合卡接安装,进而完成对扣板96的固定,由此实现对新生儿腿部的固定,当需要新生儿上半身抬起时,通过单片机2使电动推杆45工作,使电动推杆45带动其伸缩端配合铰接安装的固定杆43及固定杆43两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42进而高度调节,进而使固定板42带动左基板3通过辅助轴43于辅助槽41的内部进行角度调节,由此实现对新生儿的抢救辅助。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单片机16可选择东莞市谛玛格机械有限公司的dzc

9011型号,电动推杆45可选择无锡东宇翔科技有限公司的ymd

608型号。
20.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1.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