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注塑模具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3: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导向机构。


背景技术:

2.模具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3.在模具注塑过程中,需要用导向机构,进行导向工作,现有导向机构在使用时,导向不够精确,容易造成合模偏移,影响生产质量。
4.因此,如何提高导向的精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实用新型目的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导向机构,上模与下模的密封扣合,设备定位精确,依次实现定位步骤和顶出步骤,工作效率高。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导向机构,包括工作台、底座、机架、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上模、下模、导向管、定位杆和第三移动板;
9.所述机架、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工作台和底座依次由上而下平行布置;
10.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部件;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部件;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第三移动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三动力部件;
11.所述上模设置在第二移动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移动板上设有供导向管配合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管的上端设置在第一移动板的底部,导向管中部穿过第二移动板,导向管的下端朝向工作台;
12.所述上模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供定位杆配合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下端设置在第三移动板上,定位杆的上端穿过工作台并配合插入导向管内,形成限位机构。
13.优选的,所述第三动力部件包括移动杆和用于驱动移动杆升降的动力组件;所述第三移动板上设有供移动杆配合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移动板底部设置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底座;所述移动杆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第三移动板的上方。
14.优选的,还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安装板和多个顶针;所述多个顶针均布且垂直设置在顶针安装板上;所述顶针安装板设置在移动杆的上端;所述下模内设置有顶出板,下模的底部设有供顶针穿过的通孔。
15.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导向管分布于上模的四周;所述定位杆与导向管一一对应设置。
16.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下端呈喇叭状。
17.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上端呈尖部向上的锥形。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杆和导向管的相互配合,分别实现对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定位,保证上模与下模的密封扣合,提高后续的浇筑质量。设备定位精确,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其中,移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定位步骤和顶出步骤,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塑模具导向机构中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塑模具导向机构中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塑模具导向机构中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3.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导向机构,包括工作台1、底座2、机架3、第一移动板4、第二移动板5、上模8、下模10、导向管9、定位杆16和第三移动板14;
24.所述机架3、第一移动板4、第二移动板5、工作台1和底座2依次由上而下平行布置;
25.所述机架3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板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部件6;所述第一移动板4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板5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部件7;所述底座2上设有控制第三移动板1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三动力部件18;
26.所述上模8设置在第二移动板5的底部;所述第二移动板5上设有供导向管9配合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管9的上端设置在第一移动板4的底部,导向管9中部穿过第二移动板5,导向管9的下端朝向工作台1;
27.所述上模8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11;所述定位板11上设有供定位杆16配合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杆16的下端设置在第三移动板14上,定位杆16的上端穿过工作台1并配合插入导向管9内,形成限位机构。
28.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29.s1:第三动力部件18驱动第三移动板14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带动定位杆16的上端穿过工作台1,并配合穿过定位板11上的通孔。其中,定位杆16实现对下模10的定位,保证下模10在预定的位置。
30.s2:第一动力部件6驱动第一移动板4向下移动,并带动导向管9向下移动,直至定位杆16的上端配合插入导向管9内部,以实现对上模8的定位;
31.s3:第二动力部件7驱动第二移动板5向下移动,以带动上模8与下模10扣合;其中,导向管9对第二移动板5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杆16和导向管9的相互配合,分别实现对上模8与下模10之间的定位,保证上模8与下模10的密封扣合,提高后续的浇筑质量。设备定位精确,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动力部件18包括移动杆19和用于驱动移动杆19升降的动力组件;
34.所述第三移动板14上设有供移动杆19配合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移动板14底部设置多个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下端连接底座2;
35.所述移动杆19上设置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位于第三移动板14的上方。
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出机构;
37.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安装板13和多个顶针12;所述多个顶针12均布且垂直设置在顶针安装板13上;所述顶针安装板13设置在移动杆19的上端;所述下模10内设置有顶出板,下模10的底部设有供顶针12穿过的通孔。
38.工作中,移动杆19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以实现两个步骤,两个步骤分别为定位步骤和顶出步骤;
39.定位步骤的具体过程如下:
40.动力组件启动,并控制移动杆19向上移动;移动杆19带动限位板15向上移动,限位板15停止对第三移动板14的下压动作;第三移动板14在弹簧17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41.定位杆16上端依次穿过工作台1和定位板11,以对下模形成定位;
42.动力组件停止控制移动杆19移动。
43.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杆19对第三移动板14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第三移动板14因受力不平衡而导致的倾斜。
44.顶出步骤的具体过程如下:
45.注塑过程结束后,需要将注塑件顶出,此时先移开上模8;
46.动力组件继续制移动杆19向上移动,以带动顶针安装板13向上移动,从而控制顶针12插入下模10内,以挤压顶出板向上移动;顶出板顺利将注塑件顶出。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弹簧17恢复至一定长度后,不会对第三移动板14产生向上的作用力(第三移动板14的重力等于弹簧17的支撑力),达到平衡;此时,移动杆19向上移动不会带动第三移动板14,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
48.当定位步骤和顶出步骤均结束后,动力组件移动杆19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弹簧17处于压缩状态,定位杆16上端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顶针12的上端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
4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管9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导向管9分布于上模8的四周;所述定位杆16与导向管9一一对应设置。导向管9分布于上模8的四周,导向管9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满足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前提,提高设备定位的准确性。
5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管9的下端呈喇叭状。
5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16的上端呈尖部向上的锥形。
52.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杆16的上端更加容易配合插入导向管9内,提高定位当效率和精确度。
5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
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