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3: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集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


背景技术:

2.密集架是用于保存各种档案、文件等资料的存储装置,现在的密集架系统大多数都是数十个子密集架拼接而成,每个子密集架通过单独滑动形成通道,以供工作人员存放资料。密集架大都是由一个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就单独的一个子密集架而言,层板顶板、底板、侧板与两端紧凑结合,但是仔细观察依然在各结合部之间存在大量的缝隙,给灰尘以入架安家之机,可以预见的是,当工作人员在经过长时间的封闭密集架后,再次打开会发现密集架的内表面甚至是资料上都会有灰尘存在,对档案、文件的存放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由于档案密集柜整体体积较大,且高度较高,另外档案密集柜存放长时间后,顶部便会积累较多的灰尘。而现有技术则是通过安装除尘装置对密集柜进行除尘,但是长时间的除尘,除尘装置会产生积灰从而导致效果变差,且除尘装置大多位于密集柜顶部,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有效解决密集架在使用较长时间后除尘组件产生积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包括:多个密集架本体,内设有多个容纳空间,且每个所述密集架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滑轮;多个导轨,套接所述滑轮,使所述多个密集架本体可在所述导轨上滑动;除尘组件,设于所述多个密集架本体的顶端,所述除尘组件设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连接杆上设有多个吹风组件;其中,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间隙。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密集架本体的顶部设置除尘装置,对密集架本体的内部进行除尘;通过在密集架本体上设置吹风组件,正对除尘装置,当除尘装置上积灰时,可通过吹风组件对除尘装置进行除灰。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送风口,设于所述密集架本体的侧壁;送风管道,一端连通所述送风口,且相对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多个吹风组件。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密集架本体的侧壁设置送风口,且通过送风管道连通所述多个吹风组件,维修人员可通过风机插入送风口,以此对除尘装置进行快速清扫。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容纳空腔;第一防尘板,设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一侧的一侧;第二防尘板,设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二侧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防尘板和所述第二防尘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使所述容纳空间可通过所述多个第二通孔连通外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除尘组件的两端设置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以此防止外部的灰尘落入至密集架本体的内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尘组件,还包括: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防尘板和所述第二防尘板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风机设置于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之间,提高除尘的效率。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尘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一防尘板之间;第二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防尘板之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除尘组件的两端设置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以此防止外部的灰尘落入至密集架本体的内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环境感知组件,设于所述密集架本体的顶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密集架本体的顶部设置多个环境感知组件,可实时了解密集架本体的周围环境情况。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感知组件,包括:颗粒物传感器、tvoc传感器、co2传感器以及so2传感器。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智能网关,电连接所述多个环境感知组件,可将所述多个环境感知组件的感应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智能网关将多个环境感知组件的检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管理平台,使用户可远程实时了解密集架本体的周围环境情况。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轨的两端均设有限位装置。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防止在移动密集架本体时,不小心移动出导轨的末端,从而使密集柜本体划出导轨。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密集架本体中的相邻的两个密集架本体之间设有防撞块。
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移动密集架本体时,可能因为速度过快导致其于相邻的密集架本体相撞,从而导致相邻的两个密集架本体的接触面发生磨损,因此在相邻的两个密集架本体之间设置防撞块,当相邻的两个密集架本体在接触前会接触防撞块从而减缓冲撞力。
24.综上所述,本技术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
25.i)通过在密集架本体的顶部设置除尘装置,对密集架本体的内部进行除尘;通过在密集架本体上设置吹风组件,正对除尘装置,当除尘装置上积灰时,可通过吹风组件对除尘装置进行除灰。
26.ii)通过智能网关将多个环境感知组件的检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管理平台,使用户可远程实时了解密集架本体的周围环境情况。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所示除尘组件3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中所示除尘组件30的仰视图。
31.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2.图5为密集柜本体2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第二扣合装置24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密集柜本体2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36.图9为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3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8.100为密集架;10为导轨;11为限位装置;20为密集柜本体;21为外侧面;22为传动装置;221为转动件;222为转动盘;23为防撞块;24为扣合装置;241为第一扣合装置;242为第二扣合装置;243为配合锁部;244为连接轴;245为固定座;246为安装位;25为门板;26为抽屉;30为除尘组件;31为第一防尘板;32为第二防尘板;33为风机;34为连接杆;35为吹风组件;36为第一端;37为第二端;41为颗粒物传感器;42为tvoc传感器;43为co2传感器;44为so2传感器;50为处理器;60为智能网关;70为声光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例如包括:多个密集架本体20、多个导轨10以及除尘组件30。其中,每个密集架本体20的内部设有多个容纳空间,且每个密集架本体20的底部设有多个滑轮;导轨10套接所述滑轮,使多个密集架本体20可在导轨10上滑动。
41.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每个密集架本体20的顶部均设有除尘组件30,且除尘组件30设有第一端36和相对的第二端37;其中,第一端36为靠近密集架本体20的一侧,第二端37为远离密集架本体20的一侧。
42.优选的,除尘组件30例如包括:第一通孔、第一防尘板31以及第二防尘板32。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第一防尘板31设于所述通孔靠近第一端36的一侧,第二防尘板32设于所述通孔靠近第二端37的一侧。举例来说,在除尘组件30的两端设置第一防尘板31和第二防尘板32,以此防止外部的灰尘落入至密集架本体20的内部。
43.进一步的,除尘组件30例如还包括:风机33;其中,风机33,设于第一防尘板31和第二防尘板32之间。举例来说,通过将风机设置于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之间,提高除尘的
效率。
44.具体的,除尘组件30例如还包括:连接杆34和多个吹风组件35。其中,连接杆34设于第二端37上;多个吹风组件35设于连接杆34上,且与第二端37之间设有间隙。
45.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例如还包括:送风口和送风管道。其中,所述送风口设于密集架本体20的侧壁;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送风口,且相对的另一端连通多个吹风组件35。
46.举例来说,在密集架本体20的侧壁设置所述送风口,且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连通多个吹风组件35,维修人员可通过风机插入所述送风口,以此对除尘装置30进行快速清扫。
47.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例如还包括防撞块23。防撞块23设于相邻的两个密集柜本体20之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密集柜本体朝向第二密集柜本体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防撞块23的缓冲作用以降低二者接触过程造成的冲击,避免使得二者配合时,造成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倾翻,同样的,也避免了因过大的冲击而造成储存至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上的档案文件等资料掉出,造成损坏。
48.具体的,防撞块23例如可以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可形变的橡胶材质又或者为海绵材质。举例来说,当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与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配合时,以通过挤压所述密封条实现对二者配合形成的配合间隙的填充作用,也即进一步的降低了所述配合间隙的大小。
49.结合图5和图7,优选的,密集柜本体20设有抽拉式的抽屉26,和/或,打开或者关闭密集柜本体的储物空间的门板25。
50.具体的,结合图5和图6,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扣合装置24,扣合装置24包括第二扣合装置242和第一扣合装置241,二者可扣合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扣合装置242设于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可记为第一外侧面;相应的,第一扣合装置241设于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外侧面可记为第二外侧面,当需要将将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与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贴合以密封二者之间的间隙时,可通过调节第二扣合装置242扣合至相应位置处的第一扣合装置241以使得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与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相互贴近,一方面,防止了二者之间进行相对运动,也即避免二者相互远离,从而进一步的使得长期静置过程中,避免二者在滑轨上滑动从而相互分离,当然,当用户需要对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与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整体进行移动时,也可通过扣合装置24的锁定作用,以避免二者相互远离。
51.具体来说,第二扣合装置242例如包括固定座245、连接轴244和配合锁部243。固定座245固定连接至外侧面21,且设有与连接轴244转动配合的连接轴孔;配合锁部243通过连接轴244转动连接至固定座245上,且配合锁部243设有与第一扣合装置241扣合连接的安装位246。调节配合锁部243转动至与其相应位置上的第一扣合装置241配合,也即使得第一扣合装置241与安装位246扣合连接,则完成对相邻的两个密集柜本体20的锁定;当需要将相邻的两个密集柜本体20进行分离时,拨动配合锁部243使其与之配合连接的第一扣合装置241分离即可。
52.此外,当需要从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或者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上取档案资料或者其它资料时,可通过调节第二扣合装置242与第一扣合装置241分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密集柜本体与所述第二密集柜本体相互分离以打开设于二者中的储物空间。
53.优选的,参见图8,在导轨10上还设有限位装置11,限位装置11设于导轨10上的两端。举例来说,通过在导轨10的两端上设置设置限位装置11,以此防止在移动密集架本体20时,不小心移动出导轨10的末端,从而使密集柜本体20划出导轨10。
54.优选的,参见图9,所述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例如还包括:多个环境感知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环境感知组件设于密集架本体20的顶端。
55.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环境感知组件例如包括:颗粒物传感器41、tvoc传感器42、co2传感器43以及so2传感器44。其中,颗粒物传感器41可检测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周围的灰尘量;tvoc传感器42可检测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周围的有害气体;co2传感器43可检测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周围的co2含量;so2传感器44可检测具有除尘除霉装置的密集架100周围的so2含量。
56.举例来说,密集架100会长时间安放档案或者机密,会导致长时间没有人进入,导致其周围的环境发生改变,若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管理人员进入此环境状态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是通过颗粒物传感器41、tvoc传感器42、co2传感器43以及so2传感器44可提前得知密集架100的周围的环境情况,可起到预警的作用。
57.优选的,所述多个环境感知组件例如包括:处理器50、智能网关60以及声光报警器70。其中,颗粒物传感器41、tvoc传感器42、co2传感器43、so2传感器44、智能网关60以及声光报警器70依次电连接处理器50。
58.举例来说,颗粒物传感器41、tvoc传感器42、co2传感器43以及so2传感器44可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器50,此时处理器50可将此数据通过智能网关60实时发送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密集架100的周围的环境情况。
59.优选的,当颗粒物传感器41、tvoc传感器42、co2传感器43以及so2传感器44可将检测的数据经处理器50判断为异常时,处理器50控制声光报警器70发出警报,且将此异常情况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使管理人员可第一时间了解此异常情况,并第一时间进行排查,防止发生事故从而避免文件损坏。
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