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0: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空调设备表面结垢、微生物大量滋生、设备腐蚀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排污保证浓缩倍率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需要向空调冷却水系统中加入药剂,提高水质,对冷却水进行杀菌灭藻、除垢、防腐蚀处理。目前,常用的加药方式为通过计量泵控制加药量,定期向系统中输送药剂。但是,这种定期加药的方式,加药量不精确,容易出现加药量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通过ph仪和电导率仪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流量计计量排污水量,通过累计排污水量精准计算加药量,实现精确加药。
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包括控制柜和水处理装置;所述控制柜包括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监测装置、输入管路、输出管路、排污管路、加药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与监测系统信号连接,包括ph仪、电导率仪和流量计,所述加药装置、ph仪和电导率仪串联连接在输入管路上,所述排污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电动阀,第一过滤器、电动阀和流量计串联设置在排污管路上。
6.进一步的,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冷却塔和冷凝器,所述冷却塔包括从上到下布置的风机、喷淋装置、填料、蓄水池和输入端与蓄水池连接的冷却水泵;所述水处理装置输入管路与冷却水泵输出端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若干个加药桶,每个加药桶设置相应的加药泵。
8.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桶中为水处理药剂。
9.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与电导率仪串联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水的温度,对电导率值进行修正。
10.进一步的,电导率仪带有自动温度补偿。
11.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为水冷式冷凝器,包括隔离开的冷媒侧和水侧两个通道,所述冷凝器的水侧输入端与冷却水泵输出端连接,水侧输出端与喷淋装置连接,所述水处理装置输出管路与冷凝器水侧输出端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设置在喷淋装置和填料之间,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所述水处理装置输出管路与蓄水池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包括设置在冷却水泵和蓄水池之间的第二过滤器。
14.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式冷凝器为壳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或者满液式换热器。
15.进一步的,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水流量的调节阀。
16.进一步的,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冷却水通断的手动阀。
17.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计为电磁流量计。
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阀、调节阀和加药泵的开启、关闭。
19.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装置对ph仪检测的ph值、电导率仪检测的电导率值,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和流量计检测的排污水量和累计排污水量进行监测,所述电导率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当电导率值等于或者高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阀打开,进行排污,当累计排污水量达到流量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阀关闭,加药泵开启,向系统加药,根据累计排污水量控制加药量;当电导率值等于或者低于第二阈值时,电动阀关闭。
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电导率精确控制电动阀自动排污,排污水量准确计量,可以根据排污水量精确计算加药量,实现按需加药,及时加药,从而节约水资源,减少药剂使用量。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2.图1为本技术的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的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的加药流程示意图。
25.图中:(101)控制柜;(102)ph仪;(103)电导率仪;(104)温度传感器;(105)电动阀;(106)流量计;(107)第一过滤器;(108)加药桶;(109)加药泵;(110)调节阀;(111)手动阀;(112)输入管路;(113)输出管路;(114)排污管路;(201)风机;(202)喷淋装置;(203)填料;(204)蓄水池;(205)第二过滤器;(206)冷却水泵;(207)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如图1

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可定制化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冷却塔、控制柜101、水处理装置和冷凝器207,所述冷却塔包括从上到下布置的风机201、喷淋装置202、填料203、蓄水池204和输入端与蓄水池204连接的冷却水泵206,在冷却水泵206与蓄水池20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器205;所述控制柜101包括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监测装置、输入管路112、输出管路113、排污管路114、加药装置和排污装置,输入管路112与冷却水泵206输出端连接,所述监测装置与监测系统信号连接,包括检测ph值的ph仪102、检测的电导率值的电导率仪103和检测流量值的流量计106,优选的,所述流量计106为电磁流量计106;所述加药装置、ph仪102和电导率仪103串联连接在输入管路112上,优选的,根据冷却水的输送方向,ph仪102和电导率仪103设置在加药装置之前;所述排
污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107和电动阀105,第一过滤器107、电动阀105和流量计106串联设置在排污管路114上。优选的,为了提高电导率值的准确度,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与电导率仪103串联的温度传感器104,检测冷却水的温度,对电导率值进行修正。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若干个加药桶108,每个加药桶108设置相应的加药泵109,加药桶108中为水处理药剂。
29.如图1所示,当冷却塔为水冷冷却塔时,所述冷凝器207为水冷式冷凝器207,优选的,为壳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或者满液式换热器,包括隔离开的冷媒侧和水侧两个通道,所述冷凝器207的水侧输入端与冷却水泵206输出端连接,水侧输出端与喷淋装置202连接,所述水处理装置输入管路112与冷却水泵206输出端连接,输出管路113与冷凝器207水侧输出端连接。蓄水池204中的冷却水,经过第一过滤器107后,在冷却水泵206的抽力作用下,一部分进入冷凝器207水侧对冷凝器207冷媒侧的高温工质进行冷却,换热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再输入到喷淋装置202,由喷淋装置202喷淋到填料203中进行冷却降温后下落到蓄水池204中,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一部分冷却水进入水处理装置的输入管路112,加药桶108中的药剂加入冷却水中,再经过输出管路113汇入冷凝器207水侧输出端,回到冷却水循环回路,向冷却水循环回路中输入药剂。
30.如图2所示,当冷却塔为蒸发冷冷却塔时,所述冷凝器207设置在喷淋装置202和填料203之间,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蓄水池204中的冷却水,经过第一过滤器107后,在冷却水泵206的抽力作用下,一部分直接输入到喷淋装置202,由喷淋装置202喷淋到冷凝器207表面,对冷凝器207中的高温工质进行冷却,与冷凝器207换热后的冷却水温度升高,落入填料203中由新风进行冷却降温后下落到蓄水池204中,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一部分冷却水进入水处理装置的输入管路112,加药桶108中的药剂加入冷却水中,水处理装置输出端与蓄水池204连接,加入药剂后的冷却水经过输出管路113直接输入到蓄水池204中,回到冷却水循环回路,向冷却水循环回路中输入药剂。
31.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加药流程示意图,电导率仪103检测冷却水的电导率值、温度传感器104检测冷却水温度,根据冷却水温度对电导率值进行修正,优选的,也可以使用带有自动温度补偿的电导率仪103,直接输出修正后的电导率值。所述修正后的电导率值包括第一阈值k1和第二阈值k2(k1> k2),当电导率值低于k2时,水质满足要求,此时电动阀105关闭,系统正常运行,随着系统的运行,冷却水蒸发,水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值逐渐增大,当电导率值增大到k1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阀105打开,进行排污,流量计106对排污水量进行计量,当累计排污水量达到流量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阀105关闭,加药泵109开启,向系统中加入药剂,根据累计排污水量控制加药量。随着系统的运行,电导率值再增大到k1时,进行下一次排污,重新累计排污水量,根据累计排污水量进行下一次加药。当电导率值在k1和k2之间时,电动阀105打开。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ph仪102,检测冷却水的ph值,对冷却水ph值进行实时监测。使用流量计106对排污水量进行准确计量,根据排污水量的累计量精确计算加药量,实现加药量的精确化控制,这样就不会加药量过多造成浪费,也不会因为加药不及时或加药量不足影响水质。同时排污水量由电导率实时控制,而不是由排污时间控制,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药剂使用量。所述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调节水流量的调节阀110,为了对便于设备检修、更换等,所述输入管路112、输出管路113和排污管路114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水通断的手动阀111。
3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