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与流程

2021-12-01 0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关键作业链,获取项目中各项作业的实际开始时间ls
ij
、最早开始时间es
ij
、预计完成时间lf
ij
、作业总时差tf
ij
或作业重心g
j
来识别项目关键作业链;s2、计算缓冲区b,使用改进的根方差法计算缓冲区的大小,设置安全时间δt,判断作业位置权重系数α
j
和作业风险系数β
j
;s3、计算风险指数,根据步骤s2的参数计算t时刻的缓冲消耗量bc
t
和剩余作业所需缓冲量bn
t
,得到作业风险指数p;s4、监控动态缓冲,根据不同的p值,选择不采取行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或者是立刻加大资源进行新一轮调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获取关键作业链的具体方法为:作业总时差tf
ij
的计算公式为:tf
ij
=ls
ij

es
ij
其中,tf
ij
为i系统下j项作业的时差,ls
ij
为i系统下j项作业的实际开始时间,es
ij
为i系统下j项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作业重心g
j
的计算公式为:g
j
=es
ij
lf
ij
其中,lf
ij
为i系统下j项作业的预计完成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计算缓冲区b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δt
j
表示作业j的安全时间,α
j
表示作业j的位置权重系数,β
j
表示作业j的风险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业位置权重系数α
j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α
j
表示作业j的位置权重系数,l
j
为作业j的工期中点时刻到项目开始时间的时长,l为关键链路的总时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业风险系数β
j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β
j
表示作业j的风险系数,表示作业j在50%完工概率时的工期,d
j
表示作业j的最悲观工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s3中作业风险指数p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b表示关键链上作业缓冲区尺寸,bc
t
为t时刻的缓冲消耗量,bn
t
为剩余作业缓冲量;作业风险指数p的识别方法为:当p≥1时,则表明当前状态下,项目中剩余作业缓冲量能够满足剩下作业对于缓冲量的需求,项目处于健康状态,无需对作业计划进行调动;当p<1时,表明此时项目中剩余作业缓冲量无法满足剩余作业对于缓冲量的需求,触发缓冲监控机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键链上作业缓冲区尺寸pb的计算公式为:其中,d
j
表示作业j的计划工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时刻,j作业的实际工期r
jt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作业j处于施工状态,p
jt
为该作业t时刻的完成比例,d
jt
为耗时;t时刻的缓冲消耗量bc
t
的计算公式为: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时刻,剩余作业所需缓冲量bn
t
的计算公式为: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动态缓冲监控的机制为:当2/3≤p<1时,表示项目出现了可控延误,通过督促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效率即可达到抵消延误的目的,所以不必对作业计划采取行动;1/3≤p<2/3时,第一个风险点被触发,表示项目此时存在问题,需找出问题并分析,寻找解决方法;当p小于1/3,第二个风险点被激活,项目此时面临延期风险,项目经理必须立刻增大资源用量,缩短作业工期对作业计划进行新一轮的调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缓冲区的水泥生产线进度监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项目中关键链上作业,其次,利用关键作业的特性计算缓冲区大小,然后,通过每时刻缓冲量的消耗与需求之比得到项目风险指数,最后,根据项目风险指数的大小对资源进行调度。本发明能够通过缓冲区的消耗反应作业进度完成情况,并设置项目风险指数,通过观察风险指数的值判断是否需对作业进度计划进行调度,为项目经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调度依据,保证施工过程的有序性,避免频繁调度造成资源的损耗、工期管理混乱。乱。乱。


技术研发人员:ꢀ(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9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