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大灯换气的蜗流电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用于大灯换气的蜗流电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汽车行业,车灯灯具是汽车整车中一个重要的外观件,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能件、法规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车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灯泡,而是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性能化。光源模块在汽车照明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光光源基本采用led发光,而led灯工作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比较集中,考虑部分车型灯具y向比较修长或存在尖角,在灯具开启后由于冷热不均,远离热源的面罩尖角位置内表面容易出现雾气,在没有除雾装置的灯具,雾气的消散仅能通过灯具本身的内外空气压强差,实现灯具内外空气流动,即便如此,面罩内表面的雾气在dv试验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全消除。一方面会影响灯具外观,易造成用户的抱怨;另一方面在雾气较严重时,会遮挡影响灯具的照明,给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鉴于以上,汽车灯具在设计开发期间,会预防及解决灯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起雾现象。
3.针对大灯起雾现象,目前车灯行业中,大多数车企或灯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4.(1)在面罩内表面做防雾涂层处理,该涂层使凝聚在面罩表面上的小水滴不能形成微小的水珠,而是在面罩表面铺展开而薄膜化,因此,减少了光线的漫射,从而保证玻璃的透明度,保证车灯的照明效果。但是,防雾涂层由于其亲水性的特点,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防雾效果变差,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甚至失效。
5.(2)在大灯内部增加干燥剂来改善或解决起雾现象,通过干燥剂本身的吸附能力,将大灯内空气中水汽吸附在内,保持灯具内部的干燥。干燥剂存放的位置固定,但是车灯内部没有有效的空气流动,因而不能将湿空气带到干燥剂的位置,使得防雾效果变差;其次,干燥剂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吸湿效果必然变差,尤其是在潮湿的地区或者雨季,很容易就会失效。
6.如中国专利局2018年2月2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车灯除雾系统及汽车的发明,其公开号为cn107654982a。该发明车灯,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干燥剂,设置于进气孔处,对流过所述进气孔的气体进行干燥;空气泵,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气孔连接,和/或,通过出气管路与所述出气孔连接;进气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用于接通或截断所述进气管路中的气体;出气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用于接通或截断所述出气管路中的气体,当车灯除雾系统工作时,进气阀门、出气阀门打开,空气泵向车灯进行充气或向车灯进行抽气,气体经过干燥剂,变为干燥气体进入车灯内部,排除了车灯内部原来的相对高温、潮湿的气体,解决了车灯内部起雾的问题。虽然防止了干燥剂快速失效,延长了干燥剂的使用寿命,但还是需要隔一段时间更换干燥剂,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大灯内部出现凝雾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大灯换气的蜗流电机装置,通过直流马达带动叶片开始运转,将大灯内部空气吸附到电机进风口,通过蜗流风道,到达电机出风口,从而将空气传送到大灯外部,通过不断地空气交换,预防凝雾的产生。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电机叶片、蜗流外壳、驱动控制板以及用于传动的直流马达,驱动控制板焊接在直流马达上,与直流马达组成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蜗流外壳内部,所述蜗流外壳内部还安装有电机叶片,所述电机叶片与直流马达机械连接,所述蜗流外壳左端安装有马达后盖,所述蜗流外壳右端还安装有蜗流前盖,所述的驱动控制板上安装有用于与整灯线束连接的插接件。
9.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蜗流外壳内部左端,与马达后盖相对;所述电机叶片安装在蜗流外壳内部右端,与蜗流前盖相对。所述直流马达通过插接件与整灯连接,从而给直流马达供电,为直流马达提供运转动力。在大灯通电后,通过大灯内部线束给蜗流电机装置供电,在蜗流电机装置的驱动板接收到电源信号后,直流马达开始运转工作,从而带动叶片转动,蜗流外壳上设计有进风口,可实现将大灯内部空气从进风口通过叶片运转经过蜗流外壳和蜗流前盖组成的蜗流结构,传送到出风口位置,输出灯具腔体,从而实现加快大灯内外的空气流通交换,达到预防凝雾的效果。
10.作为优选,所述的蜗流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风装置,所述蜗流前盖设置有第二出风装置,所述第一出风装置与第二出风装置配合连接组成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位于电机叶片下方。所述出风装置上有一出风口,出风口与外部连接,用于将大灯内部空气输出灯具腔体。
11.作为优选,还包括出风口结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第一出风装置上。密封圈与蜗流外壳出风装置进行装配,起到出风口的有效密封。
12.作为优选,所述的蜗流外壳上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与马达后盖配合形成插入孔,所述插接件通过插入孔从蜗流外壳内腔插入到蜗流外壳外。插接件从蜗流外壳内部伸出,便于与整灯线束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的蜗流外壳内部还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直流马达安装在限位装置上。限位装置可以是蜗流外壳内部设计的筋位,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安装结构。限位装置用于固定直流马达的位置,直流马达与限位装置可拆卸连接,便于在直流马达或驱动控制板出问题时对其进行更换,而不用更换整个电机,节约成本。
14.作为优选,所述的马达后盖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卡扣围绕着马达后盖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蜗流外壳左端设有若干个与卡扣位置一一对应的配合结构,所述马达后盖与蜗流外壳通过卡扣和配合结构的配合可拆卸链接。马达后盖与蜗流外壳通过卡扣连接,便于拆卸,可以在直流马达或驱动控制板、马达后盖或蜗流外壳出问题时对其进行更换,而不用更换整个电机,节约成本。
15.作为优选,所述的蜗流前盖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卡扣围绕着蜗流前盖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蜗流外壳左端设有若干个与卡扣位置一一对应的配合结构,所述马达后盖与蜗流外壳通过卡扣和配合结构的配合可拆卸链接。蜗流前盖与蜗流外壳通过卡扣连接,便于拆卸,可以在直流马达或驱动控制板、蜗流前盖或蜗流外壳出问题时对其进行更换,而
不用更换整个电机,节约成本。
16.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叶片包括若干个弧形片体结构的叶片以及安装座,所述叶片呈圆弧形布局,中间中空,所述叶片分布在安装座表面圆周上,均匀、间隔安装在安装座上。单个叶片尺寸宽度在4mm,厚度在0.8mm,48个叶片呈圆弧型布局,中部采用中空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因风量较大产生的噪音。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小孔,直流马达上有一转子轴,直流马达和安装座通过小孔和转子轴的配合装配在一起。从而使得直流马达转动时能够通过转子轴与小孔的配合带动电机叶片转动。
17.作为优选,所述的蜗流前盖上设有一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电机叶片中心圆孔大小、位置相对应。工作时,直流马达带动电机叶片转动,大灯内部空气从进风孔进入蜗流外壳,以便能从蜗流外壳和蜗流前盖组成的出风装置中输出灯具腔体。
18.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弧形的叶片紧密排列,加上传送用的蜗流结构,可最大限度地传送风量加快大灯内外空气循环,预防大灯内部出现凝雾现象;2、蜗流电机体积较小,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电机叶片;2、蜗流外壳;3、驱动控制板;4、马达后盖;5、直流马达;6、密封圈;7、蜗流前盖;8、第一出风装置;9、第二出风装置;10、插接件;11、第一卡扣;12、第一配合结构;13、第二卡扣;14、第二配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大灯换气的蜗流电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叶片1、蜗流外壳2、驱动控制板3、马达后盖4、直流马达5以及蜗流前盖7,所述驱动控制板焊接在直流马达上,两者一起组成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蜗流外壳内腔,位于蜗流外壳内腔的左端;所述驱动板上安装有插接件10;所述蜗流外壳内腔还安装有电机叶片和限位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限位装置上;所述电机叶片位于蜗流外壳内腔的右端,所述蜗流外壳左端与马达后盖连接,蜗流外壳右端与蜗流前盖连接。
24.所述蜗流前盖包括一个圆环状结构的盖子,其外圆圆周上设有3个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扣,蜗流外壳右端上设有与第二卡扣13一一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14,蜗流外壳与蜗流前盖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配合结构可拆卸链接;盖子的内圆构成进风孔;盖子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出风装置9,所述蜗流外壳上由有第二出风装置配合安装的第一出风装置8,第一出风装置和第二出风装置共同构成出风装置,第一出风装置上还安装有密封圈6。
25.所述马达后盖为圆形结构,其表面圆周上设有3个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扣11,蜗流外壳左端上设有与第一卡扣一一配合的第一配合结构12,蜗流外壳与蜗流前盖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一配合结构可拆卸链接;所述蜗流外壳上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与马达后盖配合形成插入孔,所述插接件通过插入孔从蜗流外壳内腔插入到蜗流外壳外。
26.所述的电机叶片包括48个弧形片体结构的叶片以及安装座,单个叶片尺寸宽度在
4mm,厚度在0.8mm,48个叶片呈圆弧型布局,中间中空,电机叶片中心圆孔与进风孔大小、位置相对应,可以有效降低因风量较大产生的噪音。所述叶片分布在安装座表面圆周上,均匀、间隔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小孔,直流马达上有一转子轴,直流马达和安装座通过小孔和转子轴的配合装配在一起。从而使得直流马达转动时能够通过转子轴与小孔的配合带动电机叶片转动。
27.安装时,驱动控制板先和直流马达进行焊接装配成驱动组件,将驱动组件沿轴线方向装入蜗流外壳中,其中驱动控制板上设计有接插件,用于与整灯线束的连接,给直流马达供电,支持马达运转。驱动组件在和蜗流外壳装配时,直流马达先和其内部设计的限位装置接触,按照限位装置的定位边界直至装配到位;然后将马达后盖沿着蜗流外壳轴线方向装配,首先通过两处定位结构与蜗流外壳边缘翻边结构接触,继续沿轴线按压,其次将马达后盖上的3处第一卡扣与蜗流外壳上的3处第一配合结构一一对应装配到位,马达后盖起到限制直流马达的轴线运动,其次将电机叶片的正面,即带有外凸轴颈结构的配合圆孔沿着蜗流外壳的轴线方向开始装配,保证电机叶片的圆柱孔与直流马达的转子轴配合装配到位,并用手拨动旋转,检查下电机叶片的有效旋转,不能与周边件干涉。其次将蜗流前盖上的3处卡扣与蜗流外壳上的3处配合结构一一对应装配到位,蜗流前盖与蜗流外壳装配在一起,实现整个蜗流结构,对电机叶片的风量的传送有很大提升;最后将出风口密封圈与蜗流外壳出风口装置进行装配,起到出风口的有效密封;到此步骤,蜗流电机装置总成安装完成,如图2所示。
28.工作时,在大灯通电后,通过大灯内部线束给蜗流电机装置供电,在蜗流电机装置驱动控制板接收到电源信号后,直流马达开始运转工作,从而带动电机叶片转动,将大灯内部空气从进风口通过电机叶片运转经过蜗流外壳和蜗流前盖组成的蜗流结构,传送到出风口位置,输出灯具腔体,从而实现加快大灯内外的空气流通交换,达到预防凝雾的效果。电机叶片上弧形的叶片紧密排列,加上传送用的蜗流结构,可最大限度地传送风量加快大灯内外空气循环,预防大灯内部出现凝雾现象。
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