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机组件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组件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清洁装置内设置有电机组件,以使清洁装置能够吸入空气,同时,电机组件内需要设置控制件,以对电机组件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使清洁装置能够执行不同的清洁模式。
3.相关的清洁装置中的电机组件的电机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尺寸较大,从而导致采用了该电机组件的清洁装置具有较大尺寸,这种清洁装置对狭小空间的清洁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组件及一种清洁装置,以解决如何减小清洁装置中的电机组件的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提高清洁装置对狭小空间的清洁能力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组件,该电机组件包括:定子;输出轴,与所述定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输出轴部分位于所述定子外部;叶轮,所述叶轮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位于定子外的部分;控制件,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叶轮和所述定子的至少部分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件设置有通孔,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通孔。
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壳体,内部具有容纳所述控制件的容纳腔,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容纳部,内部具有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容纳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壁面与所述输出轴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包括:固定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隔离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壁面与所述输出轴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轴承,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定子和所述叶轮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定子设置有带有卡钩的卡接件,所述控制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卡合的卡槽。
13.进一步的,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控制件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定子抵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壳体抵接。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组件。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包括定子、与定子可旋转地连接的输出轴、与输出轴位于定子外的部分固定连接的叶轮,以及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叶轮与定子之间的控制件。通过在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将控制件设置于叶轮和定子之间,利用定子和叶轮之间的空间设置控制件,且无需在定子的外部设置控制件,从而减小了电机组件沿输
出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将该电机组件应用于清洁装置中,能够减小清洁装置的尺寸,从而提高了清洁装置对狭小空间的清洁能力。将上述电机组件应用于清洁装置中,能够减小清洁装置的尺寸,从而提高清洁装置对狭小空间的清洁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一种定子、输出轴和控制件的装配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一种定子、输出轴、控制件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另一种定子、输出轴和控制件的装配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组件的剖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另一种定子、输出轴和控制件的装配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一种定子和输出轴的装配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另一种定子、输出轴、控制件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另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一种定子、输出轴、壳体、叶轮和风罩的装配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中的一种壳体和控制件的装配示意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清洁装置;10、电机组件;100、定子;110、固定部;120、第二隔离部;130、第一卡接结构;131、卡钩;132、弹性臂;133、斜面;134、平面;135、限位凸台;140、定子本体;150、安装通孔;200、输出轴;300、叶轮;400、控制件;410、通孔;420、第二卡接结构;430、定位通孔;500、壳体;510、容纳腔;520、容纳部;530、隔离部;540、螺纹孔;550、安装座;551、让位槽;560、扩压叶片;570、导风叶片;600、轴承;700、风罩;710、集气腔;20、外壳;21、吸尘入口;22、排风口;23、吸风通道;30、滚刷组件;40、分离装置;50、过滤装置;60、驱动装置;70、电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
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3.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3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35.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组件可以用于任何需要吸入空气的清洁装置内,该清洁装置例如可以为扫地机器人,该清洁装置例如还可以为吸尘器,以下以该电机组件用于扫地机器人,对电机组件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电机组件用于的清洁装置的类型不对电机组件的结构造成任何影响。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机组件10包括:定子100、输出轴200、叶轮300和控制件400。定子100环绕输出轴200的外部设置,用于对输出轴200施加磁力,以驱动输出轴200旋转,示例性的,定子100可以包括由多层硅钢片叠压形成的定子心和缠绕在定子心外部的绕组线圈,通过在绕组线圈中通交流电,在定子心内部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通过电磁感应驱动输出轴200旋转。输出轴200与定子100可旋转地连接,且输出轴200的部分位于定子100外部,即,输出轴200伸出转子心的外部。
37.叶轮300固定于输出轴200位于定子100外的部分,随输出轴200一同旋转。在叶轮300旋转的过程中在叶轮300处的气压小于大气压,以通过气压驱动空气由叶轮300向定子100流动。
38.控制件400,与定子100通过信号线或导线连接,用于控制定子100的绕组线圈中电流的状态,从而对叶轮300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进行控制。沿输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控制件400设置在叶轮300和定子100的至少部分之间。相较于相关的电机组件中,将控制件设置于定子的设置有叶轮的一侧的相对的另一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10中,将控制件400设置于叶轮300和定子100的至少部分之间,利用定子100和叶轮300之间的空间设置控制件400,且无需在定子100的外部设置控制件400,从而减小了电机组件1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尺寸。其中,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输出轴200具有最大尺寸的方向。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包括定子、与定子可旋转地连接的输出轴、与输出轴位于定子外的部分固定连接的叶轮,以及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叶轮与定子之间的控制件。通过在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将控制件设置于叶轮和定子之间,利用定子和叶轮之间的空间设置控制件,且无需在定子的外部设置控制件,从而减小了电机组件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将该电机组件应用于清洁装置中,能够减小清洁装置的尺寸,从而提高了清洁装置对狭小空间的清洁能力。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件400设置有通孔410,输出轴200穿过通孔410。通过在控制件400设置供输出轴200穿过的通孔410,以减小控制件400,垂直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电机组件10垂直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选的,控制件40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几何中心轴线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即,将通孔410设置于控制件400的几何中心,以使输出轴200能够从控制件400的几何中心穿过,从而进一步减小电机组件10垂直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其中,控制件40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几何中心轴线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可以是指允许由于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控制件40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几何中心轴线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存在间距或存在夹角,且控制件40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几何中心轴线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的间距的最大值不大于预设阈值。示例性的,该预设距离可以为5毫米,可以理解为,以控制件40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几何中心为轴线,形成一个半径为5毫米的圆柱体,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的所有部分均位于该圆柱体所包围的空间内。可选的,通孔410的孔壁与输出轴200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大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为5毫米,以减小输出轴200在旋转的过程中与通孔410的孔壁发生接触及摩擦的可能性,延长了输出轴200和控制件400的使用寿命。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1中的电机组件10还包括壳体500,壳体500具有用于容纳控制件400的容纳腔510,容纳腔510可以具有单面的开口,控制件400由容纳腔510的开口进入容纳腔510内。通过设置具有容纳腔510的壳体500,即,设置围绕于控制件400的外部的壳体500对控制件400进行保护,减小外部的灰尘或液滴与控制件400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延长控制件400的使用寿命。壳体500与定子100固定连接,可选的,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与定子100固定连接,示例性的,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设置有螺纹孔,定子100设置有安装孔,将螺栓穿过该安装孔并拧入螺纹孔中,以将壳体500与定子1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壳体500包括容纳部520和第一隔离部530。容纳部520内部具有容纳腔510,且容纳部520与定子100固定连接。第一隔离部530与容纳部520固定连接,并设置在通孔410的壁面与输出轴200之间,从而将输出轴200与通孔410的壁面隔离,减小输出轴200旋转的过程中与通孔410的壁面之间发生的接触和摩擦,从而对控制件400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控制件400的使用寿命。可选的,隔离部530与输出轴200之间设置有轴承,以减小输出轴200与隔离部530之间的摩擦,从而减轻输出轴200的磨损,进一步延长输出轴200的使用寿命。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定子100包括固定部110和第二隔离部120。固定部110与壳体500固定连接,第二隔离部120与固定部110连接,并设置在通孔410的壁面与输出轴200之间,从而将输出轴200与通孔410的壁面隔离,减小输出轴200旋转的过程中与通孔410的壁面之间发生的接触和摩擦,从而对控制件400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控制件400的使用寿命。可选的,隔离部530与输出轴200之间设置有轴承,以减小输出轴200与隔离部530之间的摩擦,从而减轻输出轴200的磨损,进一步延长输出轴200的使用寿命。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机组件10还包括轴承600,轴承600与输出轴200固定连接,且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轴承600位于定子100与叶轮300之间,即,轴承600设置
于定子100的设置有叶轮300的一侧。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利用定子100与叶轮300之间的空间设置轴承600,并通过轴承600由定子100的一侧对定子100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电机组件1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选的,如图6所示,轴承600具有多个,且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即,多个轴承600均设置于定子100的设置有叶轮300的一侧,通过多个轴承600由定子100的一侧对定子100进行支撑,在对定子100进行更可靠地支撑的同时,减小电机组件1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定子100与壳体500固定连接,同时多个轴承600对定子100进行支撑,即,定子100与壳体500之间的作用力和轴承600对定子100施加的作用力共同对定子100进行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定位,从而可以将轴承600均设置于定子100的设置有叶轮300一侧的同时,对定子100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位置进行可靠定位。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控制件400与定子10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400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与定子100固定连接,例如,控制件400可以通过螺栓与定子100固定连接,例如,控制件400还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与定子100固定连接。下面以控制件400通过卡接结构与定子100固定连接进行示例性说明,控制件400与定子100还可以有其他的连接形式。如图7所示,定子100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30,控制件400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420,第一卡接结构130能够与第二卡接结构420卡合,从而将定子100与控制件400卡接。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130可以为带有卡钩的卡接件,第二卡接结构420可以为能够与该卡接件卡合的卡槽;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130可以为卡槽,第二卡接结构420可以为能够与卡槽卡合的带有卡钩的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接结构130和第二卡接结构420将控制件400与定子100固定连接,可以在无需额外设置例如螺栓、螺钉等安装结构的前提下,将控制件400与定子100固定,简化了电机组件10的结构。
46.下面结合图7和图8以第一卡接结构130为带有卡钩的卡接件,第二卡接结构420为能够与该卡接件卡合的卡槽为例,对卡接件与卡槽卡合的原理及卡接件与卡槽卡合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定子100具有绕输出轴200的外部设置的定子本体140,卡扣件(第一卡接结构130)包括卡钩131和弹性臂132,弹性臂132的一端固定于定子本体140的一端,且弹性臂132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突出于定子本体140的端部,弹性臂132的与定子本体140固定连接的一端相对的自由端设置有卡钩131,卡钩131的远离定子本体140的面设置有斜面133,卡钩131的靠近定子本体140的面为平面134。卡槽(第二卡接结构42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贯穿控制件400。其中,定子本体140可以为图5中定子100的固定部110。
47.在将控制件400与定子100卡合的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使控制件400与定子100相互靠近,从而使卡扣件与卡槽卡合。具体的,在外力的作用下,控制件400的壁面与卡钩131的斜面133接触,斜面133将壁面对该斜面133施加的压力分解为沿斜面133方向延伸的切向力和垂直于斜面133方向的正压力,在正压力的作用下,弹性臂132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控制件400的壁面沿斜面133继续运动,从而使控制件400与定子100继续靠近,直至卡钩131继续运动至穿过卡槽的位置。在卡钩131运动至穿过卡槽的位置的状态下,壳体的壁面对卡钩131的作用力消失,此时,弹性臂13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回弹,以使平面134与壳体500的靠近叶轮300的面抵接。在平面134与控制件400的靠近叶轮300的面抵接后,卡钩131的靠近定子100的平面134与控制件400的靠近叶轮300的面之间的正压力防止卡钩131与卡槽分离,进而防止控制件400和定子100分离,即,将控制件400与定子100卡
接。可选的,弹性臂132设置有限位凸台135,限位凸台135垂直于弹性臂132的延伸方向突出于弹性臂132的外表面,在卡钩131穿过卡槽后,控制件400的靠近叶轮300的面与卡钩131的平面134抵接,同时,控制件400的靠近定子100的面与限位凸台135抵接,从而将控制件40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位置,限制在卡钩131的平面134与限位凸台135之间,从而减小控制件40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振动,从而减小电机组件1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同时,还能够延长控制件400的使用寿命。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定子100与壳体5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用于连接定子100与壳体500的螺栓穿过控制件400。具体的,定子100设置有安装通孔150,壳体500设置有螺纹孔540,控制件400设置有定位通孔430,安装通孔150、螺纹孔540和定位通孔430的延伸方向均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螺栓依次穿过安装通孔150、定位通孔430并拧入螺纹孔540内,从而将壳体500和定子1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同时,在垂直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还利用控制件400的中部空间设置螺栓,从而减小了电机组件10垂直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选的,壳体500还设置有安装座550,安装座55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突出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螺纹孔540贯穿安装座550,安装座550能够插入定位通孔430内,并与定位通孔430的孔壁抵接,并使螺纹孔540的轴线与安装通孔150的轴线基本重合,从而便于螺栓穿过安装通孔150后拧入螺纹孔540,同时,设置安装座550还延长了螺纹孔540的长度,使定子100与壳体500的固定更加可靠。可选的,定位通孔430与卡槽(第二卡接结构420)连通,以简化控制件400的结构,便于控制件400的制造。可选的,安装座550还设置有让位槽551,卡钩131穿过卡槽后,伸入让位槽551内,从而减小第一卡接结构130与安装座550之间发生装配干涉的可能性。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壳体500还包括扩压叶片560,扩压叶片560设置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其中,扩压叶片560具有多个,多个扩压叶片560围绕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周向设置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且扩压叶片560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的连接处,在围绕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周向设置。同时,扩压叶片560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成预设锐角。在叶轮300旋转的过程中,电机组件10外部的空气吸入电机组件10内,并沿输出轴200的方向由叶轮300运动至扩压叶片560,在该气体流经相邻的扩压叶片560之间形成的风道的过程中气流的流速降低,即,气流的动压的一部分被转化为静压,气流克服流动组件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电机组件10的空气驱动效率。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至少部分的图1中的定子100位于容纳腔510内,壳体500还包括导风叶片570,导风叶片570设置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其中,扩压叶片560具有多个,多个扩压叶片560围绕图1中的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周向设置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且扩压叶片560与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的连接处,在围绕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周向设置于定子100的外部。同时,导风叶片570由壳体500的与容纳腔510相邻的壁面向定子100延伸,用于将气流导向定子100,从而通过空气的流动降低定子100的温度。可选的,导风叶片570的端部与扩压叶片560的端部连接,从而简化壳体500的结构,进而降低壳体500的制造难度。可选的,导风叶片570与扩压叶片560之间圆滑过渡,从而减小气流在导风叶片570与扩压叶片560的连接处的动能损失,进一步增大电机组件10的空气驱动效率以气流对定子100的降温效果。
51.可选的,如图11所示,电机组件10还包括风罩700,风罩700与壳体500固定连接。风罩700内设置有集气腔710,叶轮300位于集气腔710内,叶轮300旋转在集气腔710内部形成负压区,该负压区的气压远小于大气压,从而使集气腔710外部的空气被吸入集气腔710,同时,风罩700还能够将吸入的空气集中在集气腔710内,减小空气沿垂直于输出轴200的方向散逸的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组件10的空气驱动效率。其中,风罩70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集气腔710通过第一开口与集气腔710的外部空间连通;风罩700的设置有第二开口的端部与壳体500的靠近叶轮300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开口与相邻的扩压叶片560之间形成风道连通,从而使集气腔710与容纳腔510连通,进入集气腔710内的空气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由叶轮300流动至扩压叶片560,并由相邻的扩压叶片560之间形成的风道流入容纳腔510内,流入容纳腔510内的一部分空气继续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流出电机组件10,流入容纳腔510内的另一部分空气在导风叶片570的引导下,流向容纳腔510内的定子100,对定子100进行降温。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控制件400与壳体50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400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与壳体500固定连接,例如,控制件400可以通过螺栓与壳体500固定连接,例如,控制件400还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与壳体500固定连接。可选的,控制件400设置有卡槽,壳体500设置有能够与该卡槽卡合的卡接件,将卡接件与卡槽卡合,从而将控制件400与壳体500卡接,控制件400与壳体500卡接的过程,与前述将控制件400与定子100卡接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控制件40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与定子100抵接,第二面与壳体500抵接,即,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定子100和壳体500将控制件400夹持在定子100和壳体500之间,通过定子100和壳体500对控制件400施加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限制控制件400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运动,从而在无需额外设置连接件或连接结构的前提下,将控制件400限制在定子100和壳体500之间,进一步简化了电机组件10的结构,降低了电机组件10的制造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定子100与第一面的一部分抵接,以在控制件400的第一面的未与定子100抵接的部分设置用于实现控制功能的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例如可以为控制信号线的连接接头。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可以为任何通过吸入空气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通过将待清洁部位附近的空气吸入该清洁装置内部,从而将待清洁部位的灰尘或垃圾连通空气一同吸入该清洁装置内,从而实现对待清洁部位的清洁。该清洁装置例如可以为吸尘器,该清洁装置例如还可以为扫地机器人。下面以该清洁装置为扫地机器人为例,对该清洁装置的结构和清洁的具体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扫地机器人(清洁装置1)包括:外壳20和如图1至12中任意一幅附图所示的电机组件10。外壳20内具有中空的吸风通道23,外壳20的表面还设置有吸尘入口21和排风口22,吸风通道23通过吸尘入口21和排风口22与吸风通道23的外部空间连通。电机组件10设置于吸风通道23内,用于驱动吸风通道23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由吸尘入口21进入吸风通道23,并沿预设风道流经电机组件10后由排风口22流出。在空气流进吸尘入口的同时,空气将待清洁部位的垃圾和灰尘一并吸入吸风通道23内,从而实现对待清洁部位的清洁,该待清洁部位例如可以为需要清扫的地面。其中,电机组件10的沿图1中的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与扫地机器人的高度方向相同,通过将控制件400设置于叶轮300
和定子的至少部分之间,减小了电机组件10的沿输出轴2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扫地机器人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使扫地机器人能够进入高度空间更狭小的空间内,使扫地机器人能够更方便地清洁诸如床下、茶几下等不易清扫的位置。
56.下面结合图13对扫地机器人的结构以及清扫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扫地机器人可以包括:电机组件10、外壳20、滚刷组件30、分离装置40和过滤装置50。外壳20内部开设吸风通道23,吸风通道23连通外界和分离装置40,吸风通道23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为吸尘入口21。在外壳20的后端还设置有连通外壳20内部和外界的排风口22。
57.在扫地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中,其被驱动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与其同时,电机组件10进行抽真空的工作,使得外壳20内的气压远小于外部的气压,从而形成从待清洁表面到扫地机器人内部的气流,表面上的灰尘和垃圾被滚刷组件30卷起,混入气流,通过吸尘入口21被吸入外壳20内部,带有灰尘的气流经过吸风通道23后,进入分离装置40,分离装置40对带有灰尘的气流进行分离除尘,灰尘等垃圾被分离装置40收集,而分离灰尘后干净的气流则通过过滤装置50进入电机组件10中,在电机组件10中,干净的气流流入电机组件10,对电机组件10进行吹风降温,然后流出电机组件10,最后通过排风口22排出到外界。通过电机组件10抽真空产生气流并配合滚刷组件30清扫灰尘,带有灰尘的气流被吸入扫地机器人,然后通过分离装置40的分离除尘,最终干净的气流被排出到空气中,通过扫地机器人的移动,完成扫地机器人对整个待清洁表面的清洁除尘工作。
58.可选的,如图13所示,扫地机器人还包括驱动装置60和电源组件70。驱动装置60部分位于外壳20内,用于驱动扫地机器人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驱动装置60包括移动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移动轮转动,移动轮转动以使扫地机器人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电源组件70设置于外壳20内部,用于向电机组件10、滚刷组件30和驱动装置60提供电能。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