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6 2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空气净化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市场上有很多的空气净化器,其具备的功能主要是分离空气中的微粒、细菌等。目前,空气净化器中通常设置负离子模块,通过负离子将细微颗粒物凝聚沉降。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空气净化器仅能分离空气中的微粒、细菌等物质,不能杀灭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空气净化器无法杀灭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有限的问题。
6.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包括:罩壳,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高压离子模块,设置于罩壳内部,被配置为对气流进行杀菌。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净化装置,并在净化装置内设置高压离子模块,使气流进入外壳内部以后,通过气流入口进入净化装置。在经过高压离子模块时,通过高压离子模块的放电作用,进行杀毒灭菌,然后从气流出口流出净化装置,进而排放至空气净化器外部,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8.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9.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0.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气净化器去掉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气净化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净化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净化装置去掉部分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装置、固定座和离心风扇的组合示意图;
15.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气净化器去掉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10、外壳;11、第二空间;12、出风口;13、进风口;14、开关;20、净化装置;21、罩壳;210、第一半壳;211、第二半壳;212、第一端面;213、第二端面;2130、卡件;22、高压离子模块;220、放电离子管;221、高压包;222、连接管;23、气流入口;231、第一入口;232、第二入口;233、第三入口;234、进气端盖;235、支架;241、第一出口;243、第三出口;244、出气端盖;25、负离子模块;250、负离子发生器;251、导电棒;26、第一空间;27、控制板;30、离心风扇;40、固定座;401、第一通道;402、第二通道;403、凹槽;5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19.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0.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1.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2.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结合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内的净化装置20,净化装置20包括罩壳21和高压离子模块22。其中,罩壳21设有气流入口23和气流出口;高压离子模块22设置于罩壳21内部,被配置为对气流进行杀菌。
25.通过在外壳10内设置净化装置20,并在净化装置20内设置高压离子模块22,使气流进入外壳10内部以后,通过气流入口23进入净化装置20。在经过高压离子模块22时,通过高压离子模块22的放电作用,进行杀毒灭菌,然后从气流出口流出净化装置20,进而排放至
空气净化器外部,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26.净化装置20包括罩壳21和高压离子模块22,在实现净化作用的同时,也能使净化空气的结构更加紧凑。将净化装置20作为独立结构设置于空气净化器中,也便于空气净化器进一步减小体积,制造成小型空气净化器,以适用于较小的空间,如小型汽车或单人卧房等场所。净化装置20作为独立的结构,也便于净化装置20在空气净化器中的拆卸和安装。
27.高压离子模块22为高压离子放电结构,高压离子放电能够有效灭杀病毒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微小颗粒,提升空气净化效果。
28.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罩壳21包括圆筒状主体、第一端面212和第二端面213,第一端面212设置于圆筒状主体的一端,第二端面213设置于圆筒状主体的另一端,气流入口23设置于第一端面212,气流出口设置于第二端面213。将主体设置成圆筒状,便于气流在罩壳21内的流通。第一端面212设置气流入口23,第二端面213设置气流出口,使气流从第一端面212进入罩壳21内部,从第二端面213流至罩壳21外部,便于气流沿圆筒状主体顺畅流动。
29.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罩壳2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半壳210和第二半壳211。当需要取出或安装罩壳21内的部件时,可以将第一半壳210和第二半壳211拆开;当需要维修罩壳21内的部件时,也可以将第一半壳210和第二半壳211拆开,方便操作。
30.可选地,罩壳21的第二端面213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可将罩壳21固定于外壳10内部。通过连接件将罩壳21固定在空气净化器内。空气净化器内部可以设置安装架,将连接件与安装架可拆卸连接,即可实现对罩壳21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净化装置20的固定。可选地,连接件与安装架卡接。卡接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净化装置20。
31.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气流入口23包括第一入口231,气流出口包括第一出口241;高压离子模块22包括放电离子管220和高压组件。放电离子管220的一端与第一入口23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口241连通;高压组件与放电离子管220的电极连接,被配置为向放电离子管220提供电能,以使放电离子管产生等离子体。
32.在净化过程中,气流从第一入口231进入放电离子管220,经过放电离子管220的杀菌消毒后,从第一出口241流出放电离子管220和罩壳21。通过第一入口231和第一出口241,实现放电离子管220对流入空气的杀菌消毒。高压组件与放电离子管220的电极连接,向放电离子管220提供电能。
33.可选地,高压离子模块22利用高电压脉冲进行灭菌。放电离子管220包括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高压包221提供电能,可使内部和外部电极在放电离子管220内产生等离子体,从而对流过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34.可选地,第一入口231设有进气端盖234,进气端盖234套置于放电离子管220的一端的外侧。气流在第一入口231通过进气端盖234进入罩壳21内部。进气端盖234套置于放电离子管220一端的外侧,对放电离子管220的固定效果较好,能够使放电离子管220的固定更加牢靠。
35.可选地,进气端盖234的一侧为敞口,敞口供放电离子管220的一端伸入;另一侧为设有支架235的开口,放电离子管220的一端与支架235连接。放电离子管220从敞口一侧伸入进气端盖234,并与进气端盖234另一侧的支架235连接。放电离子管220与支架235连接,一方面能够固定放电离子管220,另一方面对放电离子管220具有限位作用,避免放电离子管220松动并伸出进气端盖234。放电离子管220的一端也可以抵靠在进气端盖234的支架
235上,也能够实现固定。
36.可选地,支架235包括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支撑条。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支撑条一方面使进气端盖234更加稳固,并对放电离子管220产生限位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允许气流通过。
37.可选地,第一出口241设有出气端盖244,出气端盖244套置于放电离子管220的另一端的外侧。这样,能够使放电离子管220另一侧也更加稳固。可选地,出气端盖244与的一侧为敞口,敞口供放电离子管220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侧为设有支架235的开口,放电离子管220的另一端与支架235连接。同样,放电离子管220的另一端从敞口处伸入出气端盖244,并与支架235连接或抵靠在支架235上,实现固定,并使气流能够从出气端盖244流出放电离子管220和罩壳21。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入口23还包括第二入口232;高压组件包括高压包221和连接管222。高压包221被配置为产生高压电能;连接管222一端与高压包221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二入口232经过净化装置20的外侧从第一入口231与放电离子管220连接。
39.连接管222从第一入口231与放电离子管220连接,使高压包221能够为放电离子管220提供高压电能。通过设置第二入口232,能够增加进入罩壳21内部的气体流量,即使从第二入口232进入的气流未流经放电离子管220,也可以通过在罩壳21内设置其它净化部件,实现对气流的净化效果。并且,第二入口232提升了净化装置20的进气量,能够减小净化装置20对从外壳10进入的气流产生的风阻。连接管222从第二入口232伸出净化装置20,从净化装置20外部延伸至第一入口231,也能够减少对净化装置20内部空间的占用,降低对罩壳21内部的气流产生的风阻。
40.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进气端盖234的支架235设有供连接管222伸入的通路。连接管222从通路伸入至放电离子管220内。可选地,支架235包括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的辐射中心设有通路。这样,在实现连接管222伸入放电离子管220的同时,能够使气流从通路的外周通过,也便于将支架235设置成对称结构,进而有利于进气端盖234的牢固稳定。
41.可选地,高压包221对应第二入口232设置。便于连接管222从高压包221伸出第二入口232。可选地,罩壳21内还设有保护壳,套置于高压包221的外侧。保护壳用于保护高压包221,避免高压包221受到部件碰撞而损毁。
42.可选地,气流出口还包括第二出口,设置于罩壳21的第二端面213,且与第二入口232相对设置。第二出口在罩壳21的第二端面213,气流从罩壳21的第一端面212进入后,经过罩壳21内部易于向第二端面213流动,能够使气流顺畅流入和流出。第二出口与第二入口232相对设置,便于气体在第二出口与第二入口232间流通形成气体通路。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3、4所示,放电离子管220与罩壳2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26;气流入口23还包括第三入口233,气流出口还包括第三出口243,第三入口233和第三出口243与第一空间26连通。气体从第三入口233流入第一空间26,然后从第三出口243流出,在第三入口233和第三出口243之间形成气体通路,增加净化装置20的进风量,降低净化装置20在空气净化器内部形成的风阻,有利于空气净化器的气流顺畅流动。
44.可选地,净化装置20还包括控制板27,控制板27设置于第一空间26内。通过控制板27对负离子模块25和高压离子模块22对空气进行净化。可选地,控制板27设置于高压包221
的下方。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装置20还包括负离子模块25。负离子模块25设置于第一空间26内,被配置为凝聚沉降气流中的微粒。
46.负离子模块25能够产生负离子,因其本身带有负电位,可以使正电位的pm2.5等颗粒物凝聚成大颗粒沉降。第一空间26设置负离子模块25,可以对空气中的微粒进行凝聚沉降,使微粒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气流通过第三入口233进入第一空间26,被负离子模块25净化,然后从第三出口243流出。通过该实施例,进入净化装置20的气流部分流经放电离子管220进行杀菌消毒,部分流经第一空间26进行沉降净化。在增大净化装置20的进气量时,也降低了净化装置20对外壳10内的气流产生的风阻,使气流能够顺畅地流入流出净化装置20,并产生对空气的净化、杀菌效果。即使进入净化装置20的气流不能同时进行净化和杀菌作用,但在空气不断地循环进入空气净化器中,能够逐渐提升空气的洁净程度。将负离子模块25和高压离子模块22都设置在净化装置20中,使空气净化器中用于净化的部件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小空气净化器的体积,使空气净化器便携,可以放置于较小的空间内净化空气。在较小的空间内,容纳的空气较少,可以通过不断的循环净化、杀菌,实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47.可选地,负离子模块25设置于第三入口233和第三出口243之间的气体流路上。这样,能够对气流进行更好地净化。可选地,第三入口233和第三出口243之间的气体流路与放电离子管220内的气体流路平行。便于气流沿统一的方向流动并排出净化装置20。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负离子模块25包括负离子发生器250和导电棒251。导电棒251与负离子发生器250连接,且设置于第三入口233和第三出口243之间的气体流路上。
49.这样,当气流从第三入口233流动至第三出口243时,能够经过导电棒251,并在负离子的作用下,使微粒发生沉降。可选地,负离子发生器250靠近第三出口243设置。这样,对气流产生一定的阻挡效果,能够使气流中的微粒与负离子发生器250发生碰撞而附着于负离子发生器250表面。可选地负离子发生器250表面设置集尘槽。集尘槽收集沉降的微粒,便于集中清理。
50.可选地,导电棒251从第三出口243向第三入口233的方向延伸。气流在第三入口233和第三出口243之间的气体流路上流动时,与导电棒251作用时间较长,有利于微粒沉降。可选地,第三入口233设有进气端盖234,进气端盖234设有支架235,支架235与导电棒251连接。这样,能够使导电棒251的一端通过支架235进行固定,使导电棒251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导电棒251受到气流冲击而晃动不稳。可选地,支架235设有供导电棒251伸入的安装槽。导电棒251伸入安装槽内,有利于对导电棒251的固定。可选地,负离子发生器250固定于第一空间26内。这样,使负离子发生器250牢固稳定。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离心风扇30。离心风扇30设置于罩壳21与外壳10之间的第二空间11内,进风侧与净化装置20的气流出口对应设置。
52.离心风扇30能够驱动气流流动,离心风扇30设置在第二空间11内,并且进风侧与净化装置20的气流出口对应设置,能够将净化装置20净化后的气流继续输送,例如输送至空气净化器的外部。离心风扇30利用叶轮的旋转将进入的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气体流经叶轮时改变成径向,然后从叶轮的外周圈送出。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外壳10设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对应离心风扇30的外周圈设置。外壳10在对应离心风扇30外周圈的位置设置出风口12,便于离心风扇30排出的气流保持原方向流出空气净化器,有利于保持送风强度。并且,出风口12在外壳10的周向分布,能够使净化后的空气沿着各个方向流入室内,有利于提升空气的更新效率。
54.可选地,外壳10包括筒形侧壁和设置于筒形侧壁两端的端盖,进风口13设置于筒形侧壁。进风口13设置于筒形侧壁,相比设置于端盖,能够拥有更大的进风面积,提升空气净化器的进气量。可选地,进风口13沿筒形侧壁的周向设置。通过进风口13,使气流能够从各个方向进入外壳10的内部,提升空气净化器的进气量。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5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固定座40。固定座40设置于离心风扇30与净化装置20之间,且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被配置为固定净化装置20。固定座40固定于空气净化器的外壳10内,净化装置20固定于固定座40上,牢固稳定。固定座40在离心风扇30和净化装置20之间,气流能够通过通道从净化装置20流向离心风扇30,进而被排出空气净化器。可选地,通道对应净化装置20的第二端面213设置。第二端面213设有气流出口,便于从净化装置20内部流出的气流进入通道。
56.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固定座40将第二空间11分隔为净化空间和排气空间,净化装置20位于净化空间,离心风扇30位于排气空间。固定座40不仅能够固定净化装置20,还能够对第二空间11进行分隔划分,不同空间实现不同的功能,使空气净化器内部结构紧凑合理,有利于减小空气净化器的体积。
57.可选地,结合图1、2所示,进风口13设置于净化空间对应的外壳10的侧壁上,出风口12设置于排气空间对应的外壳10的侧壁上。这样,气流从进风口13进入净化空间,然后进入净化装置20,经过净化装置20的净化后,经过固定座40的通道流入排气空间,在离心风扇30的带动下从排气空间的出风口12排出。离心风扇30在排气空间运行时,净化空间内形成负压区,进而使空气净化器从进风口13吸入外部空气。
58.可选地,净化空间的体积大于排气空间的体积。由于气流进入净化空间后,还要进入体积更小的净化装置20,会受到净化装置20一定的风阻影响。增大净化空间的体积,使尚未进入净化装置20的气流可在净化空间内稍作停留,再进入净化装置20。净化后的气流可直接用离心风机排出,排气空间不需要占用太大体积。
59.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第二端面213设有卡件2130,卡件2130与固定座40卡接。通过卡件2130与固定座40的卡接,实现净化装置20在固定座40上的固定。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5所示,通道包括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第一通道401与气流出口和离心风扇30的进风侧连通;第二通道402与第二空间11和离心风扇30的进风侧连通。
61.在离心风扇30的带动下,经过净化装置20净化后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通道401排出空气净化器;未经净化装置20净化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通道402排出空气净化器。虽然第二空间11内部分空气未经净化便排出,但这样可以降低净化装置20对气流产生的阻力,使大量的空气顺畅进入和排出空气净化器,在空气的不断循环流入流出过程中,逐渐净化空气。
62.可选地,第二通道402设置于第一通道401的外周。这样,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在固定座40上的分布较为合理,便于第二空间11内的气流从净化装置20的外周向排气
空间流动。
63.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过滤网50,过滤网50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13内侧。这样,当气流从进风口13进入空气净化器时,过滤网50能够将气流中的灰尘等较大的颗粒进行拦截,对气流进行初步净化。可选地,过滤网50呈风琴褶皱状。这样,气流在经过过滤网50时,能够增大气流与过滤网50的接触面积,使气流中的颗粒容易撞击在过滤网50的表面,提升过滤效果。
64.可选地,结合图5、6所示,固定座40设有凹槽403,凹槽403围绕通道的外周设置,凹槽403可供过滤网50的一侧卡入。这样,便于将过滤网50固定于进风口13的内侧。当过滤网50为风琴褶皱状时,过滤网50的一侧卡入凹槽403内,过滤网50与凹槽403之间不是完全的贴合,而是存在空隙,空隙可用来收集从过滤网50落下的灰尘。例如,过滤网50围成筒状且竖直设置,固定座40设置于过滤网50的下部,过滤网50的下侧卡入凹槽403中。这样,过滤网50拦截的灰尘等颗粒向下滑落后可以进入凹槽403中。
65.可选地,凹槽403设置于第二通道402的外周。这样,气流经过过滤网50的过滤后,才能从第一通道401或第二通道402流至排气空间。
66.可选地,外壳10设有usb接口,外壳10内设有电源板,电源板与usb接口电连接。空气净化器通过usb接口连接供电电源。供电电源可以为直流供电电源。可选地,结合图1、2所示,外壳10设有开关14,开关14和离心风扇30电连接。开关14用于启动和关闭离心风扇30。
67.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