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0: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开收的电动多折伞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电动多折伞因为使用携带方便而广受欢迎,有的电动伞整体用多根拉线来控制中棒各管件的升降,较为耗电,而即使采用较为省电的丝杆传动方式来实现开收伞,电池的使用次数也有限,经常会出现因电池没电而无法打开和收拢的情况。由于伞内部由拉线牵引或丝杆驱动的结构连接变速齿轮箱,而变速齿轮的工作原理是把高转速的小扭力变速成低转速大扭力的转动力,如果想要从变速的大扭力方向转动马达那将会十分的困难或者直接造成内部结构的损坏。因此,当电动伞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池没电导致开伞或收伞中途停止工作,想要手动开收合拢没电停止工作的雨伞是十分困难的。
3.此外,传统齿轮箱与马达是上下层叠连接的,丝杆动力输出轴也中间隔着齿轮箱输出形成从上至下一字型的动力输出结构,这样齿轮箱与马达整体就较长,直接影响内管插入伞把内座的长度,而且伞把整体长度也要做得很长,这就造成收伞长度过长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没电的情况下仍能轻松地手动收拢伞具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更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伞把长度可做得较短的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包括:由多节管件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安装在所述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中棒外的下巢,与中棒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安装在所述伞把内的马达、由该马达驱动的变速齿轮箱以及由所述变速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转动的从动轴;
7.此外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伞把内的分离杠杆和复位弹簧;所述从动轴与动力输出轴具有凹凸配合且可传递转动力的结构,所述复位弹簧将所述从动轴向动力输出轴的方向推动,所述分离杠杆设置成可带动所述从动轴移动从而与动力输出轴分离的结构。
8.所述变速齿轮箱设在伞把内腔的底部,所述马达设在该变速齿轮箱上方并位于中棒的一侧,所述从动轴设在动力输出轴的上方。
9.所述从动轴上部与一光轴的端部连接,该光轴滑动插接于一双向旋丝杆的内腔;所述中棒的其中两根管件内分别固定有带内螺纹的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双向旋丝杆的上部和下部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并分别与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螺纹连接;所述从动轴通过光轴带动双向旋丝杆转动,该双向旋丝杆带动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及其所固定的两根中棒管件相对靠近或远离。
10.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还包括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上移的下巢拉线组件,该下巢拉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中棒顶部的上滑轮、安装在所述下巢上的下滑轮、拉线;所述拉线一端连结于最下方的中棒管件、另一端依次绕经所述上滑轮和下滑轮后向上连结于中棒顶部。
11.所述下巢处安装有一个下滑轮座和拉簧;所述下滑轮座位于拉簧上方并设置成可相对于下巢上下滑动的结构,所述下滑轮安装在该下滑轮座上,所述拉簧两端分别连接该下滑轮座和下巢下部从而将该下滑轮座向下拉动。
12.所述分离杠杆上固设有一拨块,该拨块通过伞把侧壁开设的槽孔露出该伞把外表面。
13.所述从动轴的周向侧壁上设有环形凹位,所述分离杠杆上设有插入该环形凹位内的接触端使得该分离杠杆可带动从动轴移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通过设置分离杠杆和复位弹簧可使从动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相互脱离或凹凸配合,在没电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分离杠杆使从动轴脱离动力输出轴就能轻松地收拢伞具,且不会损坏伞具内部结构;通过改变所述马达、变速齿轮箱与从动轴的位置有助于减小伞把的长度,方便伞具的随身携带;此外,下巢上设置有由拉簧向下拉动的下滑轮座,在收伞时可将松驰的拉线拉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在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在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所述伞把处的放大图;
18.图4为图2中所述伞把处的放大图;
19.图5为图1中所述下巢处的放大图;
20.图6为图2中所述下巢处的放大图;
21.图7为所述下巢和伞把的局部分解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传输结构的局部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包括:中棒1,安装在所述中棒1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中棒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马达4、由该马达4驱动的变速齿轮箱5以及由所述变速齿轮箱5的动力输出轴51带动转动的从动轴61。
25.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棒1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三节管件滑动套接而成,所述上巢21固定在外管13顶部,所述内管11的底部插入并固定于伞把3内腔,伞骨的内端与上巢21和下巢22连接,通过下巢22的上下滑动可实现伞骨的打开或折叠。
26.如图3或图4所示,所述变速齿轮箱5内排列设置有若干齿轮组52以及一轴动力输出齿轮53,所述动力输出轴51为固定于该轴动力输出齿轮53中心的转轴。所述马达4的输出端固定有马达齿轮41,该马达4通过马达齿轮41带动变速齿轮箱5内的齿轮组52转动,所述
齿轮组52带动轴动力输出齿轮53及其中心的动力输出轴51转动,该动力输出轴51再带动从动轴61转动,最后由该从动轴61带动拉线组件或丝杆组件来实现中棒多个管件的合拢或伸展。
27.下面以从动轴61连接丝杆组件为例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杆组件包括:光轴71、双向旋丝杆72、上套管73和下套管74。其中,所述双向旋丝杆72为中空结构,其内腔设有贯穿至底面的竖向轴孔,该竖向轴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该双向旋丝杆72的上部和下部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光轴71的横截面为与双向旋丝杆72的竖向轴孔匹配的多边形,该光轴71从下至上插入双向旋丝杆72的竖向轴孔内使得两者之间只能相对垂直滑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光轴71的下端与所述从动轴61上部固定插接。所述上套管73和下套管74均设有内螺纹并分别与双向旋丝杆72的上部和下部螺纹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套管73固定于外管13内,而下套管74则固定于内管11内。所述从动轴61通过光轴71带动双向旋丝杆72转动,该双向旋丝杆72带动所述上套管73和下套管74沿相反的方向垂直移动,从而带动其所固定的外管13和内管11合拢或伸展。当然,丝杆组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例如:所述双向旋丝杆72可以改成单向的旋丝杆,并且不设置下套管,只设置与外管13固定连接的上套管,从动轴61通过光轴71带动单向旋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上套管及外管向上伸展远离内管或向下收缩合拢。
28.本实用新型的重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动力输出轴51与从动轴61之间设置有离合器装置以解除或连接两者之间的动力传输。
29.如图7或图8所示,所述从动轴61的上部设有水平截面为多边形的竖向插孔613供所述光轴71插接,该从动轴61中部的周向侧壁上设有环形凹位611、底面设有凹位612。所述动力输出轴51安装在从动轴61下方的变速齿轮箱5内,动力输出轴51下部与轴动力输出齿轮53固定连接、顶面则设有凸键511并从变速齿轮箱5顶部中央处开设的通孔54中伸出,该凸键511与从动轴61底面的凹位612为凹凸配合且可传递转动力的结构。当然,从动轴61与动力输出轴51的凹凸配合结构也可以互换,例如,在从动轴61底部设置凸键而在动力输出轴51顶部设置凹位,只要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凹凸配合并传递转动力即可。
30.如图3或图4所示,所述离合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分离杠杆62和复位弹簧63。所述伞把3内还设有:电子控制组件32、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开口向上贯穿伞把3顶部用于插接内管11的伞把插孔34、位于该伞把插孔34下方且开口朝下的容纳槽35、设在该伞把插孔34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分离杠杆62的竖向滑槽36。此外,伞把3侧壁还设有按钮31用来控制开收伞。所述复位弹簧63安装在所述容纳槽35内并被夹置于该容纳槽35顶部与从动轴61侧壁设置的凸沿之间,由此该复位弹簧63将从动轴61向下朝动力输出轴51的方向推动。所述分离杠杆62安装在所述竖向滑槽36内并设置成可沿平行于动力输出轴51中心轴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垂直方向)来回滑动的结构,
31.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所述分离杠杆62外侧面固设有一个拨块621,而在与该拨块621对应位置处的伞把3侧壁开设有一竖向的槽孔33,所述拨块621通过该槽孔33露出该伞把3外表面。而该分离杠杆62的内侧设有一水平向内延伸的接触端622,该接触端622插入从动轴61侧壁的环形凹位611内。当将所述拨块621如图3所示向上拨时,所述分离杠杆62的接触端622带动从动轴61抵抗复位弹簧63的弹力而向上移动并与所述动力输出轴51分离,此时动力输出轴51与从动轴61之间的传动被断开。如果伞在没电时处于半开伞或半收
伞状态时,只需将拨块621向上拨使动力输出轴51与从动轴61分离,这样与光轴71插接的双向旋丝杆72就可以轻松的转动,此时拉动下巢22就可以轻松地将伞具完全收拢起来。而当放开拨块621时,如图4所示,从动轴61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向下复位而压向动力输出轴51并与之凹凸配合,此时动力输出轴51与从动轴61之间的传动处于连接状态,待电池蓄满电力后就可以自动开合伞具。
32.所述分离杠杆62并不限于上述滑动式的结构,也可以设置成杠杆式的结构,只要通过拨动分离杠杆62能带动从动轴61移动从而与动力输出轴51分离即可。
3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改进之处在于马达与变速齿轮箱的位置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变速齿轮箱5设在伞把3内腔的底部,所述马达4设在该变速齿轮箱5上方并位于中棒1的一侧,马达4的输出轴上固定的马达齿轮41位于马达4底部并与变速齿轮箱5内的齿轮组52配合,所述从动轴61设在动力输出轴51的上方。因此马达4经过齿轮组52到动力输出轴51再到从动轴61就形成u形的动力传导方向,这样设置可以增加伞把3内用于插接内管11的长度,使内管11内部容纳的空间更长,伞把3就可以做得更短,有利于减小收伞长度。
34.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还包括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组件,如图1所示,该下巢拉线组件包括:上滑轮81、下滑轮82和拉线83。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有一个上滑轮座84,所述上滑轮81安装在该上滑轮座84处,所述下巢22处安装有一个下滑轮座23,所述下滑轮82安装在该下滑轮座23处。所述拉线83一端连结于中棒最下方的内管处、另一端依次绕经所述上滑轮81和下滑轮82后向上连结于上滑轮座84,这样绕线利用了联动滑轮组原理,拉线83拉动下巢22时就会很省力。当内管11与外管13相对伸展开来时,该拉线83就会通过上滑轮81和下滑轮82拉动下巢22向上移动从而打开伞骨开伞。
3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改进之处在于下巢拉线组件的结构改进。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下巢22一侧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纳下滑轮座23的竖向的滑动槽孔221,该下滑轮座23内侧设有一凸起231,所述滑动槽孔221侧壁对应处设有竖向限位槽222,该凸起231嵌入该竖向限位槽222内使得下滑轮座23只能沿竖向上下滑动。所述下巢22底部固定有一个销钉25,一拉簧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滑轮座23底部与该销钉25,由此该拉簧24将下滑轮座23持续向下拉动。
36.如图6所示,收伞后,拉线83的移动总长度等于中棒管件的收缩长度与下巢的下移长度之和,导致下巢22的下滑轮座23受到拉线83的拉动向上移动直至所述凸起231滑动至竖向限位槽222顶部而停止移动,此时,所述拉簧24受到下滑轮座23的拉伸处于伸展状态。如图5所示,开伞后,由于拉线83的移动长度比中棒管件的移动长度大,会导致拉线83松弛,此时,下滑轮座23受到拉簧24复位的拉动向下移动直至拉线24受到下滑轮座23的拉动而变得拉紧。这样拉线83就不会因松弛外露而勾住伞的其它部件造成伞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同时使拉线83更加整齐美观。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