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0: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保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


背景技术:

2.过电压保护器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一般由保护模块插接在底座上构成。保护模块与底座接触的底面上设有抵接部,抵接部用于触发位于底座内部的微动开关接触。现有技术中在将保护模块插接到底座上时,一般是观察抵接部所在的位置,然后对准底座上相应的触点进行插接。当操作人员处于忙碌或紧急的工作状态中时,可能存在误操作,将保护模块左右反向插接到底座上,这样抵接部未能抵接在触点上,会导致无法触发微动开关,当设备老化需要更换时,也就无法通过微动开关发出预警信号,这样就使被保护线路或设备处于一种无防护的状态,并且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种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为过电压保护器设置一种防止错插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保护模块和底座之间可能出现错插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包括底座和保护模块,保护模块与底座插接,底座上与保护模块的接触面包括内底面和两个内侧面,底座的一个内侧面开设有第一识别滑槽,底座的另一个内侧面开设有第二识别滑槽,第一识别滑槽与第二识别滑槽的宽度不同;保护模块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识别滑槽相配合的第一识别凸起,保护模块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识别滑槽相配合的第二识别凸起。
5.优选的,第一识别凸起上设有第一卡块,第二识别凸起上设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长度不同,底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与第二卡块相配合的第二卡槽。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以及对应匹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如果出现左右反向错插的情况,第一卡块无法进入到第二卡槽中,第二卡块也无法进入到第一卡槽中,这样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错插。
6.优选的,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用于与保护模块电连接的电极插口,电极插口有两个,两个电极插口的开口横截面面积不同,保护模块上设有与电极插口相配合的电极插头。为底座设计具有不同开口横截面面积的电极插口,只有与该电极插口匹配的电极插头才可以插入,这样可以进一步避免将其他部件错插到底座上,也可以进一步的避免将保护模块左右反向地错插到底座上。
7.优选的,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识别插孔,识别插孔的横截面呈u形,保护模块的底部设有与识别插孔相配合的识别插头。这样一方面未设有识别插头的其他部件不能够插到底座上,另一方面由于该识别插孔的横截面积呈u形,设有该识别插头的保护模块也只能够以u形插孔限定的方向插接到底座上,进一步避免左右反向的错插。
8.优选的,识别插孔靠近底座的一个内侧面设置。更进一步的防止保护模块左右反向的错插到底座上。
9.优选的,识别插孔设置在保护模块底部的中央。这样设置便于保护模块底部整体布局,美观大方。
10.优选的,保护模块底部设有抵接部,识别插头的长度大于抵接部的长度。这样设置后,由于识别插头的长度大于抵接部的长度,哪怕操作者使用较大蛮力也会保持很大的插接间隙,可以百分百明确的给予操作者手感及目视提示,这样就能更好的避免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错插。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底座的一个内侧面上开设第一识别滑槽,在底座的另一个内侧面上开设第二识别滑槽,并且在保护模块上设置与第一识别滑槽、第二识别滑槽对应匹配的第一识别凸起、第二识别凸起,这样在工作中插接保护模块时,由于需要相互匹配,这样就不可能出现将保护模块插接到其他装置上或其他部件插接到底座上的情况;另外由于第一识别滑槽与第二识别滑槽的宽度不同,当保护模块左右相反地往底座上插接时,保护模块两侧的识别凸起与底座两侧的识别滑槽不对应,无法进行插接,就可以使操作人员意识到保护模块左右方向搞错,调整后重新进行插接。这样就解决了保护模块与底座可能出现错插的问题,避免了因错插导致的保护模块烧毁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图1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的俯视图;
13.图2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的主视图;
14.图3实施例一中底座的内底面俯视图;
15.图4实施例一中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的主视图;
17.图6实施例二中底座的内底面俯视图一;
18.图7实施例二中底座的内底面俯视图二。
19.其中,1.底座,11.第一识别滑槽,12.第二识别滑槽,13.识别插孔,14.触点,2.保护模块,21.第一识别凸起,22.第二识别凸起,23.第一卡块,24.第二卡块,25.电极插头,26.电极插口,27.识别插头,28.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
具体含义。
22.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包括底座1和保护模块2,保护模块2与底座1插接,底座1上与保护模块2的接触面包括内底面和两个内侧面,底座1的一个内侧面开设有第一识别滑槽11,底座1的另一个内侧面开设有第二识别滑槽12,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第一识别滑槽11和第二识别滑槽12均与底座1注塑一体成型。第一识别滑槽11与第二识别滑槽12的宽度不同,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第一识别滑槽11的宽度是指第一识别滑槽11的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中标记的w1的长度,同理第二识别滑槽12的宽度如图1中标记的w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w2大于w1。保护模块2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识别滑槽11相配合的第一识别凸起21,保护模块2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识别滑槽12相配合的第二识别凸起22,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第一识别凸起21和第二识别凸起22均与保护模块2注塑一体成型。
23.结合图4所示,保护模块2的底部设有抵接部28,底座1的内底面上设有与抵接部28相对应的触点14,正确插接操作为:查看好抵接部28所处的位置,然后与底座1内底面的触点14对应插接。所谓触点14是指微动开关上与抵接部28的连接点。当由于失误将保护模块2左右反向往底座1上插接时,由于需要保护模块2上的第一识别凸起21与底座1上的第一识别滑槽11对应、保护模块2上的第二识别凸起22与底座1上的第二识别滑槽12对应,而第二识别滑槽12的宽度大于第一识别滑槽11的宽度,左右反向无法将保护模块2插接到底座1上,由于第一识别滑槽11和第二识别滑槽12的限制,就可以使操作人员意识到操作失误,调整后重新进行插接。这样就解决了保护模块2与底座1可能出现左右反向错插的问题,避免了因错插导致的保护模块2烧毁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24.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识别凸起21上设有第一卡块23,第二识别凸起22上设有第二卡块24,第一卡块23与第二卡块24的长度不同,底座1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块23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与第二卡块24相配合的第二卡槽。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第一卡块23和第二卡块24,以及对应匹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如果出现左右反向错插的情况,第一卡块23无法进入到第二卡槽中,第二卡块24也无法进入到第一卡槽中,这样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错插。
25.考虑到常见的过电压保护器体积并不是很大,实际制造时第一识别滑槽11和第二识别滑槽12的宽度不会相差太大,因此还存在人为使用蛮力将保护模块2左右反向硬插入底座1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防止错插,对电极插口26和电极插头25进行了设计,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内底面上设有用于与保护模块2电连接的电极插口26,电极插口26有两个,两个电极插口26的开口横截面面积不同,保护模块2上设有与电极插口26相配合的电极插头25。为底座1设计具有不同开口横截面面积的电极插口26,只有与该电极插口26匹配的电极插头25才可以插入,这样在上述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防止将保护模块2错插到底座1上,避免因错插导致保护模块2烧毁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26.实施例二: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的内底面上增设了识别插孔13,具体的说:底座1的内底面上设有识别插孔13,识别插孔13的横截面呈u形,保护模块2的底部设有与识别插孔13相配合的识别插头27。
27.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未设有相匹配的识别插头27的其他部件就不能够插到底座1上,另外由于该识别插孔13的横截面积呈u形,设有该识别插头27的保护模块2也只能够
以u形插孔限定的方向插接到底座1上,进一步避免将保护模块2左右反向地错插到底座1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将识别插孔13设计为横截面呈u形是为了方便制造,而不必局限于该形状,也就是说只要在该识别插孔13内设置一个凸起部,该凸起部能够起到限制保护模块2只能沿一个方向插接到底座1上即可,这样就可以起到防止左右反向错插的作用。
28.其中,识别插孔13靠近底座1的一个内侧面设置。由于需要将识别插头27对应的插入识别插孔13中,这样设置能够更进一步的防止将保护模块2左右反向的错插到底座1上。或者,识别插孔13也可以设置在保护模块2底部的中央,这样设置便于保护模块2底部布局,并且美观大方。
29.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将识别插头17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抵接部28的长度,这样哪怕操作者使用较大蛮力也会保持很大的插接间隙,可以百分百明确的给予操作者手感及目视提示,这样就能更好的避免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错插。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