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脐血管置管包括脐动脉置管(uac)和脐静脉置管(uv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极危重新生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建立安全静脉通路及动态血压监测的常用治疗监测手段,主要用于静脉给药、静脉营养、采血、有创血压监测、换血治疗等。目前,临床用于脐血管置管术后固定导管的方法常见为传统搭桥法,该方法无统一的固定装置,材料各异,受材质影响,固定粘贴度、稳定性大受影响,每次使用需花费时间裁剪,裁剪标准不统一,因此影响后期的管路观察及维护,增加需要更换固定胶布敷贴的可能,反复粘贴可引起医源性皮肤损伤,且存在脐血管完全脱出(非计划性拔管),部分脱出(导管尖端异位),并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威胁患儿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解决了传统搭桥法无统一固定材料,固定脐血管导管过程繁琐且花费的时间长,固定效率低下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提供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固定于新生儿皮肤表面的基底贴,基底贴呈圆环形,基底贴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基底贴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的凹槽。
6.将基底贴粘贴在新生儿肚脐周围,将脐血管导管一端从基底贴中间穿过与新生儿脐血管连接,脐血管导管另一端位于基底贴外侧与动态血压监测设备连接;外露的脐血管导管可以盘绕在固定板上的凹槽内,可以分解脐血管导管的牵拉力,可以避免非计划拔管情况出现,避免脐血管导管脱落而露出导管尖端部位,防止导管尖端对患儿安全构成威胁。本方案中的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为一体式标准设计,解决了传统搭桥法无统一固定材料,不方便固定脐血管导管的问题,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7.进一步地,基底贴的下表面设置有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设置,在将基底贴粘贴在新生儿肚脐周围过程中,只需要将双面胶带上的隔离层撕离而露出粘黏层,粘黏层与新生儿皮肤表面粘接,完成固定基底贴的工作,使用方便快捷。
8.进一步地,基底贴的外径为50mm~60mm,内径为40~50mm。根据新生儿脐带直径多在10

15mm,基底贴保证稳定性的同时,还留有空间用于维护导管及术区的消毒等。
9.进一步地,基底贴的厚度与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直径相匹配,基底贴上设置有一个供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穿过的通道。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穿过通道与脐血管连接,通道对脐血管有一个预固定作用。
10.进一步地,固定板的材质为医用橡胶,固定板为矩形,固定板的长度为50mm,宽度
为10mm。固定板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在将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在凹槽内时,可以避免因固定板太硬而划破或者损伤新生儿脐血管导管。
11.进一步地,作为基底贴和固定板的一种具体连接方式,基底贴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架,固定板通过支架与基底贴固定连接;支架呈“门”字形,支架的顶部与基底贴固定连接,支架底部的支脚与固定板侧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凹槽的正视投影呈鱼排形结构,凹槽的深度与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的直径匹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包括动脉导管和静脉导管,脐动脉导管可以盘绕在固定板上表面的左侧凹槽区域内,将左侧凹槽区域标记为红色,脐静脉导管可以盘绕固定板上表面的右侧凹槽区域内,将右侧凹槽区域标记为蓝色;以便于医务人员区分并固定脐动脉导管和脐静脉导管。
13.进一步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覆盖贴,覆盖贴为透明粘胶贴。覆盖贴连接且作用于固定板,以保证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在凹槽内的稳妥固定以及方便观察。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为一体式标准设计,解决了传统搭桥法无统一固定材料,方便固定脐血管导管,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固定板上凹槽的设置,可以分解脐血管导管的牵拉力,可以避免非计划拔管情况出现,避免脐血管导管脱落而露出导管尖端部位,防止导管尖端对患儿安全构成威胁。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固定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基底贴;2、固定板;3、凹槽;4、支架;5、覆盖贴;6、脐动脉导管;7、脐静脉导管;8、肚脐。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20.如图1~3所示,本方案提供的一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固定于新生儿皮肤表面的基底贴1,基底贴1呈圆环形,基底贴1的外径为50mm~60mm,内径为40~50mm。根据新生儿脐带直径多在10

15mm,基底贴1保证稳定性的同时留以空间用于维护导管及术区的消毒等。
21.作为基底贴1与新生儿皮肤表面连接的一种具体设置方式,基底贴1的下表面设置有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设置,在将基底贴1粘贴在新生儿肚脐8周围过程中,只需要将双面胶带上的隔离层撕离而露出粘黏层,粘黏层与新生儿皮肤表面粘接,完成固定基底贴1的工作,使用方便快捷。
22.基底贴1的厚度与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直径相匹配,基底贴1上设置有一个供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穿过的通道。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穿过通道与脐血管连接,通道对脐血管有一个
预固定作用。
23.基底贴1一侧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材质为医用橡胶,固定板2为矩形,固定板2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固定板2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在将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在凹槽3内时,可以避免因固定板2太硬而划破或者损伤新生儿脐血管导管。
24.固定板2与基底贴1固定连接,作为基底贴1和固定板2的一种具体连接方式,基底贴1和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架4,固定板2通过支架4与基底贴1固定连接;支架4呈“门”字形,支架4的顶部与基底贴1固定连接,支架4的底部的支脚与固定板2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的凹槽3。凹槽3的正视投影呈鱼排形结构,凹槽3的深度与新生儿脐血管导管的直径匹配。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包括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脐动脉导管6可以盘绕在固定板2上表面的左侧凹槽3区域内,将左侧凹槽3区域标记为红色,脐静脉导管7可以盘绕固定板2上表面的右侧凹槽3区域内,将右侧凹槽3区域标记为蓝色;以便于医务人员区分并固定脐动脉导管6和脐静脉导管7,也可以分解脐动脉导管6和脐静脉导管7的牵拉力,比如说患儿或者医务人员不小心拉动脐动脉导管6或者脐静脉导管7,脐动脉导管6和脐静脉导管7盘绕在凹槽3内,不会将脐动脉导管6或者脐静脉导管7与新生儿脐血管脱离,可以避免非计划拔管情况出现。
25.固定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覆盖贴5,覆盖贴5为透明粘胶贴。覆盖贴5连接且作用于固定板2,以保证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在凹槽3内的稳妥固定以及方便观察。
26.在本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基底贴1粘贴在新生儿肚脐8周围,使基底贴1内环圆心与新生儿肚脐8的位置对齐,然后,脐血管导管一端穿过通道与基底贴1内环内的新生儿脐血管连接,脐血管导管另一端穿过支架4设置于固定板2上,将外露的脐血管导管盘绕在固定板2上的凹槽3内,最后将脐血管导管与动态血压监测设备连接,完成对新生儿脐血管的固定。
27.固定板2上的凹槽3可以分解脐血管导管的牵拉力,可以避免非计划拔管情况出现,避免脐血管导管脱落而露出导管尖端部位,防止导管尖端对患儿安全构成威胁。本方案中的新生儿脐血管导管固定装置,为一体式标准设计,解决了传统搭桥法无统一固定材料,方便固定脐血管导管,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