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2: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触点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快速发展,触摸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设备,它是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主要应用于公共信息的查询、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多媒体教学等。
3.护眼碳晶触摸屏在生产后,需要根据多个触点对其进行测试,目前采用的人工方式对触点测试时,待测触摸屏内有专设定位固定装置,手部接触区域难以长时间精准地保持在待测点位上,测试精准度相对较低。所以提供一种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以解决护眼碳晶触摸屏在生产后,需要根据多个触点对其进行测试,目前采用的人工方式对触点测试时,待测触摸屏内有专设定位固定装置,手部接触区域难以长时间精准地保持在待测点位上,测试精准度相对较低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包括:支撑移动机构、工件定位机构和测试机构。
6.所述支撑移动机构包括操作平台、第一丝杠、第一支撑座、第一手轮、横向导杆和第二支撑座,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安装于所述操作平台顶部,所述第一丝杠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且所述第一手轮安装于所述第一丝杠端部,所述横向导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工件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台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立板、弹性支撑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支撑台板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上方,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板底部,所述第一丝杠螺接贯穿于所述第一支座,所述横向导杆滑动贯穿于所述第二支座,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立板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板顶部两侧,所述第二夹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板上方,且所述弹性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立板,所述测试机构包括透明板件、触碰杆件、支撑柱、支撑臂和连接块,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平台顶部,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支撑臂一端,且所述支撑臂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透明板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板上方,且所述透明板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触碰杆件滑动设置于所述透明板件底部。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正面设置有刻度纹,所述支撑台板正面安装有与所述刻度纹相配合的指示针。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u型杆和弹簧,所述u型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板一侧,且所述u型杆两端分别活动贯穿于所述立板,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立板之间,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u型杆外部。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板远离所述第二夹板一侧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固定套设于所述u型杆外部。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杆外部套设有防滑套。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台板底部,且所述第一丝杠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块。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顶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台板底部,且所述横向导杆活动贯穿于所述第二滑块。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滑块均为相配合的t字型结构。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支撑臂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透明板件卡设于所述卡槽内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上方设置有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块和所述透明板件。
16.上述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中的触碰杆件在透明板件底部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的触点路线进行移动,手部直接控制触碰杆件移动,而始终稳定控制移动线路的精准度则有一定困难。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板件包括顶板、底板和卡块,所述顶板底部设置有测试图案样式的限位滑槽,所述底板可拆卸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板底部,且所述底板中部设置有通口,两块所述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一端,且所述卡块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触碰杆件包括触碰头、支撑杆、弹性连接件和限位滑块件,所述限位滑块件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滑槽内部,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滑块件底部,所述触碰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下方,且所述弹性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触碰头和所述支撑杆。
18.顶板底部的移动路线图案样式的限位滑槽,使得手部移动触碰杆件时,触碰杆件顶端的限位滑块件可沿着限位滑槽移动,即实现底部触碰杆件根据实际待测点图案路线稳定沿着限位滑槽移动,增加多触点测试时的稳定性。透明板件与连接块之间采用可拆卸设计,待测试不同规格尺寸的触摸屏时,可使得带有不同移动路线图案样式的透明板件可进行更换,增加测试装置的适用性。触碰头和支撑杆之间的弹性连接件使得触碰头在竖直方向有着良好的弹性缓冲性能,即降低触碰头与触摸屏刚性接触,用于保护待测试的触摸屏。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侧面设置有通槽,所述支撑臂滑动贯穿于所述通槽,所述操作平台一侧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支撑臂端部。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三支撑座、蜗杆、蜗轮、第二丝杠、第二手轮和第四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连
接块一侧,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顶部,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两侧,所述蜗杆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座之间,且所述第二手轮安装于所述蜗杆端部,所述第二丝杠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板,且所述第二丝杠螺接贯穿于所述支撑臂,所述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杠外部,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
21.转动第二手轮带动蜗杆转动,转动的蜗杆带动蜗轮以及第二丝杠转动;转动的第二丝杠带动支撑臂沿着第二丝杠轴向移动,即调节支撑臂端部透明板件和触碰杆件的高度,使得触碰杆件底端与触摸屏相接触,完成测试前准备。蜗轮和蜗杆采用自锁设置,蜗杆停止转动时,可用于固定支撑臂端部的透明板件和触碰杆件。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竖向导杆,所述竖向导杆滑动贯穿于所述支撑臂。
23.上述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手部移动透明板件下方的触碰杆件移动操作时不够方便。
24.该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还包括移动调节机构,所述移动调节机构包括手柄和磁铁块,所述顶板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槽图案一致的标识贴,所述手柄放置于所述标识贴上方,所述手柄底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磁铁块固定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限位滑块件包括上盖、下盖、磁铁板、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盖底部,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下盖顶部,所述上盖底部和所述下盖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外侧设置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滚珠滚动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一槽孔内部,所述磁铁板安装于所述上盖顶部,所述上盖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磁铁板顶部设置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滚珠滚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二槽孔内部。
25.手部握住手柄将底部的磁铁块对准吸附底端触碰杆件顶部滑动块件中的磁铁板。移动手柄带动底端的磁铁块沿着标识贴上的图案进行移动,使得手柄带动下方的限位滑块在限位滑槽内部移动,即实现限位滑块件底部的触碰杆件沿着待测试图案进行多点测试,测试使用更加方便。限位滑块件侧部的第一滚珠与限位滑槽侧壁相接触发生滚动,即减小限位滑块件侧壁与限位滑槽侧壁之间的摩擦力;限位滑块件顶部的第二滚珠与限位滑槽顶壁相接触发生滚动,用于减小限位滑块件与限位滑槽顶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手柄带动限位滑块在限位滑槽内部移动时更加灵活,完成多触点测试更加方便、快速。
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使用时,第二支座沿着横向导杆轴向滑动,用于增加支撑台板移动时的稳定性。拉动弹性支撑件带动第二夹板移动,将待检测的屏幕放置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松开弹性支撑件,在弹性支撑件的弹力下,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屏幕被夹持固定,可用于夹持定位屏幕;且也可用于夹持定位多种规格尺寸的触摸屏。移动透明板件使得下方的触碰杆件底部触点端与屏幕表面相接触,手部移动透明板件底部的触碰杆件按照需要检测的路线进行移动,实现多处点测试屏幕,此时透过透明板件贯穿移动路径。由于屏幕在测试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定位状态,移动的触碰杆件过程中不会带动触摸屏移动,使得触碰杆件移动时多触点测试更加精准。
2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件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台板、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测试机构和移动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度调节组件、支撑臂和连接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透明板件和触碰杆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板和触碰杆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触碰杆件和移动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滑块件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0

支撑移动机构;110

操作平台;111

第一滑槽;112

第二滑槽;113

刻度纹;120

第一丝杠;130

第一支撑座;140

第一手轮;150

横向导杆;160

第二支撑座;170

指示针;20

工件定位机构;210

支撑台板;220

第一夹板;230

第二夹板;240

立板;250

弹性支撑件;251

u型杆;252

弹簧;253

定位环;260

第一支座;270

第二支座;280

第一滑块;290

第二滑块;30

测试机构;310

透明板件;311

顶板;312

底板;313

卡块;314

限位滑槽;315

通口;320

触碰杆件;321

触碰头;322

支撑杆;323

弹性连接件;324

限位滑块件;3241

上盖;3242

下盖;3243

磁铁板;3244

第一滚珠;3245

第二滚珠;3246

第一限位凹槽;3247

第一槽孔;3248

第二限位凹槽;3249

第二槽孔;330

支撑柱;331

通槽;340

支撑臂;350

连接块;351

卡槽;360

蝶形螺栓;370

竖向导杆;380

高度调节组件;381

支撑板;382

第三支撑座;383

蜗杆;384

蜗轮;385

第二丝杠;386

第二手轮;387

第四支撑座;390

标识贴;40

移动调节机构;410

手柄;420

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
34.请参阅图1

图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包括:支撑移动机构10、工件定位机构20和测试机构30。
35.其中,支撑移动机构10用于移动支撑工件定位机构20并且调节工件定位机构20的位置,测试机构30则是用于测试屏幕多个触点位置。
36.请参阅图1,支撑移动机构10包括操作平台110、第一丝杠120、第一支撑座130、第一手轮140、横向导杆150和第二支撑座160。两组第一支撑座130和第二支撑座160分别安装于操作平台110顶部,第一支撑座130和第二支撑座160与操作平台110之间分别采用螺栓固定;第一丝杠12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座130,且第一手轮140安装于第一丝杠120端部,横向导杆150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座160。
37.请参阅图2和图3,工件定位机构20包括支撑台板210、第一夹板220、第二夹板230、立板240、弹性支撑件250、第一支座260和第二支座270。支撑台板210设置于操作平台110上方,第一支座260和第二支座270分别固定安装于支撑台板210底部,第一支座260和第二支座270与支撑台板21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第一丝杠120螺接贯穿于第一支座260,横向导杆150滑动贯穿于第二支座270,第一夹板220和立板240均固定设置于支撑台板210顶部两侧,第二夹板230滑动设置于支撑台板210上方,且弹性支撑件250连接于第二夹板230和立板240。
38.转动第一手轮140带动第一丝杠120转动,转动的第一丝杠120带动第一支座260沿着第一丝杠120轴向移动,即带动第一支座260顶部的支撑台板210沿着第一丝杠120轴向移动,实现支撑台板210上触摸屏位置调节。同时,第二支座270沿着横向导杆150轴向滑动,用于增加支撑台板210移动时的稳定性。拉动弹性支撑件250带动第二夹板230移动,将待检测的屏幕放置在第一夹板220和第二夹板230之间,松开弹性支撑件250,在弹性支撑件250的弹力下,使得第一夹板220和第二夹板230之间的屏幕被夹持固定,可用于夹持定位屏幕;且也可用于夹持定位多种规格尺寸的触摸屏。
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操作平台110正面设置有刻度纹113,支撑台板210正面安装有与刻度纹113相配合的指示针170;支撑台板210和指示针17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支撑台板210在移动时带动指示针170移动,通过相配合的刻度纹113实现精准移动调节支撑台板210上方待测试的触摸屏。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弹性支撑件250包括u型杆251和弹簧252,u型杆251固定安装于第二夹板230远离第一夹板220一侧,且u型杆251两端分别活动贯穿于立板240,弹簧252设置于第二夹板230和立板240之间,且弹簧252套设于u型杆251外部。立板240远离第二夹板230一侧设置有定位环253,定位环253固定套设于u型杆251外部;定位环253用于限位u型杆251。u型杆251外部套设有防滑套;防滑套采用橡胶套,有着良好的防滑作用。手部握住u型杆251拉动时,可带动第二夹板230移动,此时弹簧252被压缩;待测试的触摸屏放置在第一夹板220和第二夹板230之间,松开u型杆251在弹簧252的弹力下使得第一夹板220和第二夹板230夹持固定待测试的触摸屏。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操作平台110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11,第一滑槽111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80,第一滑块280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台板210底部,且第一丝杠120活动贯穿于第一滑块280。操作平台110顶部设置有第二滑槽112,第二滑槽112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290,第二滑块290顶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台板210底部,且横向导杆150活动贯穿于第二滑块290。第一滑槽111与第一滑块280以及第二滑槽112与第二滑块290均为相配合的t字型结构。第一滑块280和第二滑块290分别在第一滑槽111和第
二滑槽112上滑动,用于支撑上方的支撑台板210能够沿着第一丝杠120轴向平稳移动。
42.请参阅图4,测试机构30包括透明板件310、触碰杆件320、支撑柱330、支撑臂340和连接块350。支撑柱330底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平台110顶部,支撑柱330和操作平台11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块350连接于支撑臂340一端,连接块350和支撑臂34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且支撑臂340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柱330。透明板件310设置于支撑台板210上方,且透明板件310连接于连接块350,触碰杆件320滑动设置于透明板件310底部。
43.移动透明板件310使得下方的触碰杆件320底部触点端与屏幕表面相接触,手部移动透明板件310底部的触碰杆件320按照需要检测的路线进行移动,实现多处点测试屏幕,此时透过透明板件310贯穿移动路径。由于屏幕在测试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定位状态,移动的触碰杆件320过程中不会带动触摸屏移动,使得触碰杆件320移动时多触点测试更加精准。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连接块350远离支撑臂340一侧设置有卡槽351,透明板件310卡设于卡槽351内部。卡槽351上方设置有蝶形螺栓360,蝶形螺栓360分别连接于连接块350和透明板件310。蝶形螺栓360和卡槽351用于可拆卸固定安装透明板件310。
45.上述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中的触碰杆件320在透明板件310底部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的触点路线进行移动,手部直接控制触碰杆件320移动,而始终稳定控制移动线路的精准度则有一定困难。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图7和图8,透明板件310包括顶板311、底板312和卡块313。顶板311底部设置有测试图案样式的限位滑槽314,且限位滑槽314截面为t字型结构。底板312可拆卸固定安装于顶板311底部,底板312和顶板31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且底板312中部设置有通口315。两块卡块313分别连接于顶板311和底板312一端,卡块313与顶板311和底板312分别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且卡块313连接于连接块350,卡块313可插入卡槽351内部通过蝶形螺栓360固定。触碰杆件320包括触碰头321、支撑杆322、弹性连接件323和限位滑块件324。限位滑块件324滑动设置于限位滑槽314内部,支撑杆322顶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滑块件324底部,触碰头321设置于支撑杆322下方,且弹性连接件323两端分别连接于触碰头321和支撑杆322。其中,触碰头321采用触碰导电材料;弹性连接件323可采用减震器、缓冲器等弹性件。顶板311、底板312和卡块313可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板或者亚克力板材。
47.顶板311底部的移动路线图案样式的限位滑槽314,使得手部移动触碰杆件320时,触碰杆件320顶端的限位滑块件324可沿着限位滑槽314移动,即实现底部触碰杆件320根据实际待测点图案路线稳定沿着限位滑槽314移动,增加多触点测试时的稳定性。透明板件310与连接块350之间采用可拆卸设计,待测试不同规格尺寸的触摸屏时,可使得带有不同移动路线图案样式的透明板件310可进行更换,增加测试装置的适用性。触碰头321和支撑杆322之间的弹性连接件323使得触碰头321在竖直方向有着良好的弹性缓冲性能,即降低触碰头321与触摸屏刚性接触,用于保护待测试的触摸屏。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支撑柱330侧面设置有通槽331,支撑臂340滑动贯穿于通槽331,操作平台110一侧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380,高度调节组件380输出端连接于支撑臂340端部。高度调节组件380包括支撑板381、第三支撑座382、蜗杆383、蜗轮384、第二丝杠385、第二手轮386和第四支撑座387。第四支撑座387固定设置于支撑柱330
远离连接块350一侧,第四支撑座387和支撑柱33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支撑板381固定设置于操作平台110顶部,支撑板381和操作平台11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两个第三支撑座382分别设置于支撑板381顶部两侧,蜗杆383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三支撑座382之间,且第二手轮386安装于蜗杆383端部,第二丝杠385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四支撑座387和支撑板381,且第二丝杠385螺接贯穿于支撑臂340,蜗轮384固定套设于第二丝杠385外部,且蜗杆383与蜗轮384相啮合。通槽331内部固定设置有竖向导杆370,竖向导杆370滑动贯穿于支撑臂340;竖向导杆370用于导向增加支撑臂340在竖直方向移动时的稳定性。
49.转动第二手轮386带动蜗杆383转动,转动的蜗杆383带动蜗轮384以及第二丝杠385转动;转动的第二丝杠385带动支撑臂340沿着第二丝杠385轴向移动,即调节支撑臂340端部透明板件310和触碰杆件320的高度,使得触碰杆件320底端与触摸屏相接触,完成测试前准备。蜗轮384和蜗杆383采用自锁设置,蜗杆383停止转动时,可用于固定支撑臂340端部的透明板件310和触碰杆件320。
50.上述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手部移动透明板件310下方的触碰杆件320移动操作时不够方便。
51.请参阅图4、图8和图9,该护眼碳晶屏幕多触点定位测试装置还包括移动调节机构40,移动调节机构40包括手柄410和磁铁块420。顶板311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滑槽314图案一致的标识贴390,手柄410放置于标识贴390上方。标识贴390可采用半透明状的图贴。手柄410底端设置有安装槽,磁铁块420固定嵌设于安装槽内部,限位滑块件324包括上盖3241、下盖3242、磁铁板3243、第一滚珠3244和第二滚珠3245。支撑杆322顶端固定连接于下盖3242底部,支撑杆322和下盖324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上盖3241安装于下盖3242顶部,上盖3241底部和下盖3242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3246,且第一限位凹槽3246外侧设置有第一槽孔3247,第一滚珠3244滚动于第一限位凹槽3246和第一槽孔3247内部,磁铁板3243安装于上盖3241顶部,上盖3241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3248,磁铁板3243顶部设置有第二槽孔3249,第二滚珠3245滚动设置于第二限位凹槽3248和第二槽孔3249内部。上盖3241、下盖3242和磁铁板3243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其中,磁铁板3243和磁铁块420采用相吸合设置。
52.手部握住手柄410将底部的磁铁块420对准吸附底端触碰杆件320顶部限位滑块件324中的磁铁板3243。移动手柄410带动底端的磁铁块420沿着标识贴390上的图案进行移动,使得手柄410带动下方的限位滑块件324在限位滑槽314内部移动,即实现限位滑块件324底部的触碰杆件320沿着待测试图案进行多点测试,测试使用更加方便。限位滑块件324侧部的第一滚珠3244与限位滑槽314侧壁相接触发生滚动,即减小限位滑块件324侧壁与限位滑槽314侧壁之间的摩擦力;限位滑块件324顶部的第二滚珠3245与限位滑槽314顶壁相接触发生滚动,用于减小限位滑块件324与限位滑槽314顶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手柄410带动限位滑块件324在限位滑槽314内部移动时更加灵活,完成多触点测试更加方便、快速。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