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微囊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1-24 23: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药物缓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超临界抗溶剂法的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微囊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内蒙古地区的野生艾草称为“蒙艾”。蒙艾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包括多种黄酮类物质。通过对蒙艾分离纯化,得到的典型黄酮醇类物质有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芹菜素等,这些物质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由于黄酮类物质具有2

苯基色原酮的c6

c3

c6平面母环结构,使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较差,进入生物机体后,生物利用度较低,同时这类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过量积累时,对机体细胞还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改善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水溶性,对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利用其药用价值、防止毒性具有重要意义。微囊化技术是改善药物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手段。
3.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对黄酮类化合物微囊化的技术方案。例如,罗志刚等人(cn105086002b)公开以螺旋体糊精槲皮素包结络合物,该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以提升槲皮素水溶性;尚京川等人(cn105031663b)公开以sbe

β

cd(磺丁基醚β

环糊精)为载体,采用物理研磨法制备木犀草素的微囊包合物以提升水溶性;陆胜民等人(cn111493250a)公开以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osas)作为包材,采用溶剂蒸发法对柚皮苷进行包合,能够提高柚皮苷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王仲妮等人(cn109010271a)公开了采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2

丙二醇、香叶醇和水混合,将芹菜素制备形成的微乳液,提高芹菜素溶解度。胡英等(10.6039/j.issn.1001

0408.2012.33.13)人提出使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的槲皮素β

环糊精包合物

壳聚糖微球,其载药量为12.3%,平均粒径为3.327μm。郭童林等人(10.3969/j.issn.1008

0805.2020.11.021)提出了其制备的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微粒的理化性质为:平均粒度191.2nm,载药量4.33%,72h累计溶出为87.6%。缪怡烨等人(1006

3765(2020)

07

0009

04)提出了以hpmc为骨架,同时使用cmc

na、滑石粉、淀粉为辅料用压片法制备槲皮素缓释片。按国标进行缓释实验,12h时累计溶出达到80%左右。典灵辉等人(1004

7034(2015)08

0130

05)提出了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槲皮素纳米粒,其平均粒径51.5nm、载药量2.87%,在24h时累计释放度达97.03%。以上传统方法存在温度过高容易导致黄酮类化合物失活、有机溶剂残留量大、累计溶出较慢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微囊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制备槲皮素等蒙艾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温度低不影响药物活性、环境友好,有机残留少等优点且能够提升药物的溶出度,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一种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微囊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9.s1、将从蒙艾中提取纯化的黄酮类药物原料和一定量的载体混合,加有机溶剂,经搅拌、振荡及超声处理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结合,得到透明澄清的溶液;
10.s2、将溶液转移至超临界反应釜中,通入co2使超临界反应釜内压力保持在12mpa以上,加热使超临界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40

55℃,压力和温度达设定值后,对该超临界反应釜内的溶液进行搅拌;
11.s3、搅拌结束后,缓速释放掉所述超临界反应釜内的溶剂,待溶剂释放完毕后,采用干净气流吹干留在所述超临界反应釜内的固体物,吹干后,制得黄酮类药物的微囊包合物。
12.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1中,所述从蒙艾中提取纯化的黄酮类药物原料为槲皮素、柚皮素、木犀草素或芹菜素。
13.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1中,所述载体为hpmc、hp

β

cd、pvp k

30及sbe

β

cd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例如,在制备槲皮素微囊化合物时,载体可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按照1.5:1进行复配使用。
14.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1中,所述黄酮类药物原料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1

3;优选为1:2~2.5。
15.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1中,当所述黄酮类药物原料为槲皮素、柚皮素或木犀草素时,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甲醇或丙酮;当所述黄酮类药物原料为芹菜素时,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无水甲醇与二氯甲烷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
16.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1中,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ml的有机溶剂溶解总重量为5

30mg的黄酮类药物原料与载体,既可确保获得透明澄清的溶液的同时又不至于溶液的浓度过低,导致制备效率低。
17.优选地,s1中,加有机溶剂后,经搅拌结合超声处理,得到透明澄清的溶液;所述超声功率为125kw/h。
18.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2中,所述超临界反应釜中通入co2使压力值为12

18mpa,优选14mpa;加热使超临界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45℃;搅拌时间为30

60min,转速为400

900rpm。优选地,搅拌时间为30min,转速为500rpm。
19.优选地,在超临界反应釜外设有co2气源,co2气源通过加压机(如隔膜加压机)连接所述超临界反应釜,通过调节加压机的输出压力,使所述超临界反应釜内的压力达设定值;所述超临界反应釜外部或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精确控制超临界反应釜内的温度。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所述超临界反应釜上设置观察视窗,或者所述超临界反应釜采用抗压透明材质制成。通过视窗等可以观察到反应釜内象限变化,溶剂放空。
20.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3中,所述缓速释放掉所述超临界反应釜内的溶剂,是为了避免释放溶剂速度过快导致微囊包合物被被吹出。或者在超临界反应釜的溶剂施放阀口处设置滤膜,该滤膜可以截留制备的微囊包合物。
21.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s3中,所述干净气流为co2气源提供的超临界co2。
22.(三)有益效果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4.(1)本发明在制备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微囊包合物时,温度最高不超过55℃,不会导致黄酮类药物因高温受热而失活。
25.(2)本发明使用的有机溶剂用量非常低,每1ml的有机溶剂溶解总重量为5

30mg的黄酮类药物原料及载体,因此有机溶剂用量少。在超临界反应釜中反应完毕后,在释放有机溶剂时,超临界co2将微囊包合物中的绝大部分有机溶剂都带走了。最后经过超临界co2对留在反应釜内的物质进一步吹干去除溶剂。因此,本发明制备的黄酮类微囊包合物中的溶剂残留量极低,可以控制到10ppm以下。
26.(3)对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药物确实已被负载在载体材料上。经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相结合分析,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囊包合物平均粒度在23.67μm

71.20μm、载药率为7.06%

70.13%,载药率明显高于现有技术的薄膜分散法和固体脂质法制备的纳米微粒。
27.(4)进一步测定微囊包合物的药物溶出释放速度,槲皮素在140min时最大累计溶出可以达到53.95%,柚皮素在140min时最大累计溶出可以达到81.4%、木犀草素在140min时最大累计溶出可以达到51.93%、芹菜素在140min时最大累计溶出可以达到29.68%。由此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微囊包合物的药物溶出速度非常快,使得蒙艾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28.图1为制备蒙艾中黄酮类物质的微囊包合物使用的装置示意图。
29.图2为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hpmc、pvp及槲皮素的红外光谱比对图。
30.图3为实施例1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
31.图4为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像。
32.图5为实施例4的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
33.图6为实施例5的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
34.图7为实施例6的芹菜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
35.图8为实施例10的槲皮素

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
36.图9为实施例12制备的槲皮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纯槲皮素、槲皮素

hpmc的物理混合物的累计溶出释放曲线比较。
37.图10为实施例10制备的槲皮素

hp

β

cd二元包合物粒度分析图。
38.图11为实施例1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曲线。
39.图12为实施例2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曲线。
40.图13为实施例4制备的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度曲线。
41.图14为实施例6制备的芹菜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度曲线。
42.图15为实施例7制备的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度曲线。
43.图16为实施例10制备的槲皮素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度曲线。
44.图17为实施例2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图。
45.图18为实施例4制备的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图。
46.图19为实施例5制备的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图。
47.图20为实施例6制备的芹菜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49.如图1所示,可视反应釜10设有三个阀门1、2、3。阀门1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二氧化碳气源通过隔膜压缩机向可视反应釜10内通入二氧化碳,使可视反应釜10压力达到12mpa以上(优选为12

18mpa之间)。可视反应釜10下方设有磁力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分别用于对可视反应釜10的物料进行搅拌和加热和维持适当的反应温度。阀门2主要是在制备微囊化合物时,施放完溶剂之后,通入干净气流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可视反应釜10内的物料进行吹干。阀门3用于施放溶剂。
50.以下各实施例将用到图1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微囊包合物。
51.实施例1
52.称取槲皮素501.5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750.7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500.5mg,全部加入烧杯中,再加入8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再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反应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搅拌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直至将溶剂彻底释放完。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进行吹干1h,从反应釜内得到槲皮素微囊包合物842.9mg,即为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
53.如图2所示,采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的制备的微囊包合物,得到如图2所示的光谱图。同时对纯hpmc、纯pvp及纯槲皮素进行红外检测,并将实施例1制备的微囊包合物、hpmc、pvp及槲皮素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图中从下至上依次对应hpmc、pvp、槲皮素和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红外光谱。通过对比,载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与原料药槲皮素的红外光谱图中,原料药槲皮素的酚羟基发生红移且其峰形变宽,说明是酚羟基发生缔合。同时在1650cm
‑1的酮式羰基特征峰消失,证明药物与载体发生键合,载体包裹了药物槲皮素。
54.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1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图4为更高倍数下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像。由图中可以看到微细纤维无序缠绕的多孔结构,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25.5%,累计溶出曲线如图11。其130min累计溶出度为32.0%。
55.实施例2
56.称取槲皮素103.5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9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1mg,全部加入烧杯中,再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并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待将溶剂彻底释放后,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槲皮素微囊包合物210.7mg,即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进行电镜扫描,扫描结果参见图3

4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
量为25.98%,累计溶出曲线如图12;130min累计溶出度为34.75%;包合物平均粒度为71.27μm(粒度分析图参见图17)。
57.实施例3
58.称取槲皮素100.6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4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5mg,全部加入烧杯中,再加入40ml丙酮搅拌均匀,并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7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槲皮素微囊包合物210.3mg。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27.46%。
59.实施例4
60.称取木犀草素100.6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7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1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并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136.6mg。
61.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像。由图可看出,木犀草素与hpmc等载体形成了珊瑚状的多孔立体结构,形成良好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囊包合物。检测该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中木犀草素的载药量为17.93%。
62.测试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测试结果表明(如图13所示的累计溶出度曲线):在任何一个时刻,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都远远高于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hpmc/pvp的物理混合物,在140min分钟时累计溶出可以达到51.93%。如图18所示的木犀草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图,平均粒径dav为71.19μm。
63.实施例5
64.称取柚皮素100.7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2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5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并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105.4mg。
65.如图6所示,为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由图可看到柚皮素与载体形成了颗粒堆积状多孔立体结构,形成良好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囊包合物。本实施例制备的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中柚皮素的载药量为21.53%。如图19所示为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图,平均粒径dav为71.20μm。
66.实施例6
67.称取芹菜素50.8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75.5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50.3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20ml无水甲醇 20ml二氯甲烷(175mg:40ml),搅拌均匀后,再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为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并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61.3mg。
68.如图7所示,为芹菜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sem图。由图可看到芹菜素与载体形成了良好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囊包合物。本实施例制备的芹菜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中芹菜素的载药量为11.79%。
69.测试三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时刻,芹菜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都高于芹菜素和芹菜素/hpmc/pvp的物理混合物,在130min的累计溶出度为38.73%(如图14所示)。芹菜素微囊包合物的粒度分析如图20所示,平均粒度为dav=68.76μm。
70.实施例7
71.称取柚皮素50.3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75.3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50.3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通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56.1mg。本实施例制备的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中柚皮素的载药量为31.89%,累计溶出度如图15所示,累计溶出度最高值达到82.8302%。
72.实施例8
73.称取槲皮素100.1mg,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

β

cd)150.0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4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205.9mg。检测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hp

β

cd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20.31%。
74.实施例9
75.称取柚皮素100.2mg,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

β

cd)150.7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3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95.9mg。检测本实施例制备的柚皮素

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中柚皮素的载药量高达70.13%,累计溶出度为130min13.04%。
76.测试柚皮素

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时刻,柚皮素

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都远远高于柚皮素和柚皮素/hp

β

cd的物理混合物,在130min时累计溶出度达到13.04%。
77.实施例10
78.称取槲皮素100.2mg,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

β

cd)150.1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55.0mg。检测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中柚皮素的载药量为15.50%,130min后累计溶出度可以达到54.57%(参见图16)
79.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

hp

β

cd二元微囊包合物sem图。由图中可看到微细纤维缠绕形成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80.如图10所示,为槲皮素

hp

β

cd二元包合物粒度分析图。其中,d10=5.51μm;d50=24.48μm;d90=33.93μm;d99=45.13μm;dav=23.67μm。d10表示粒径小于(或大于)它的颗粒占10%。d50、d90、d99的含义类推。
81.实施例11
82.称取柚皮素100.5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0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89.6mg。本实施例制备的柚皮素

hpmc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16.8834%。
83.实施例12
84.称取槲皮素100.4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1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108.4mg。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47.41%。
85.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槲皮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槲皮素、槲皮素与hpmc的物理混合物三者在0

140min之间的累计溶出度(以现有方法测试溶出度)。由图示可知,测试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时刻,本发明制备的槲皮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的溶出度都远远高于槲皮素和槲皮素/hpmc的物理混合物,在140min分钟时累计溶出可以达到53.95%。
86.实施例13
87.称取木犀草素100.2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4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103.5mg。本实施例制备的木犀草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12.0134%。
88.实施例14
89.称取木犀草素100.1mg,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

β

cd)150.7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100.3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49.2mg。本实施例制备的木犀草素

hp

β

cd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14.4443%,130min累计溶出度最大为59.3641%。
90.实施例15
91.称取芹菜素100.7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50.2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20ml无水乙醇 20ml二氯甲烷,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161.6mg。本实施例制备的芹菜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的载药量为29.6792%,130min累计溶出度最大为39.2159%。
92.实施例16
93.称取芹菜素200.1mg,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

β

cd)300.1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20ml无水乙醇 20ml二氯甲烷,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348.5mg,得到芹菜素

hp

β

cd的二元微囊包合物。
94.实施例17
95.称取芹菜素200.0mg,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

β

cd)300.1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200.2mg;全部加入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乙醇 20ml二氯甲烷,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分散成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加入超临界可视釜中,关闭釜体。设定温度45℃,压力14mpa,待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开启搅拌,设定500rpm开始计时30min,计时结束后,停止搅拌开始释放溶剂。观察视窗内象限变化,将溶剂彻底释放后,开始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吹干,计时1h结束后,从釜内得到微囊包合物465.6mg,得到芹菜素

hp

β

cd

pvp的三元微囊包合物。
96.将实施例1

17制备的微囊包合物载药量、130min(部分为140min)累计溶出度最大值和平均粒度统计如下表:
[0097][0098][0099]
由实施例1

3、8、10,12可知,制备槲皮素微囊包合物时同时使用hpmc和pvp两种载体且原料与载体质量比1:2.5时,制得的槲皮素微囊包合物载药量明显更高。但是当环糊精与槲皮素制备二元包合物时(如实施例10)虽然载药量只有15.50%,但是其在130min时的最终释放却远高于其他包合物。证明其ph响应性优于其他实施例。因此,对于槲皮素而言,以hp

β

cd作为制备微囊包合物的载体,具有优势,优于其他载体。
[0100]
对比实施例4、13、14;对于木犀草素而言,虽实施例14的载药量低于实施例4,但是其在130min后最终累计溶出释放能够达到59.36%,故而认为以hp

β

cd

pvp双载体,相比hpmc

pvp双载体,对于ph的响应性更优,药物能够得到很好的定性释放。
[0101]
对比于实施例5、7、9、11;对于柚皮素而言,虽实施例7的载药量低于实施例9,但其具有更优异的ph响应性,在130min时累计溶出度能达到82.83%。在所有实施例中,实施例7制备的柚皮素

hpmc

pvp三元微囊包合物的累计溶出度是最高的,说明hpmc

pvp二元载体非常适合于用于制备柚皮素包合物。
[0102]
对比于实施例6、15

17,对于芹菜素而言,实施例15能够达到更好的ph相应性,且其载药量为29.68%也超过其他实施例的载药量。可见,芹菜素

hpmc二元微囊包合物优于芹菜素

hpmc

pvp(或hp

β

cd

pvp)的三元微囊包合物,能够达到很好的溶出效果,进而提升其生物利用度。
[0103]
选定载体后,当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为1:2.5时能够达到很好的包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载体包覆同一药物后堆积逐渐形成微囊包合物。
[010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