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1-11-24 21: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适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业界上习用的一种端子模块的成型方法,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沿左右方向呈一排排布的多个导电端子及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在一排所述导电端子上的一塑胶块,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弹性臂,所述主体部包覆在所述塑胶块中,两个所述弹性臂均凸伸出所述塑胶块,用以与外部的对接件电性连接。
3.在上述的这种端子模块的成型过程中,多个所述导电端子是分体设置的,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主体部的顶端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料带,使得多个所述导电端子通过所述料带被固定成一排,将一排所述导电端子放入模具中,然后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因为所述塑胶块仅包覆所述主体部,所以在所述模具中需要设置多个凸柱,当模具压合时,多个所述凸柱对应插入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用以阻挡熔融的塑胶材料的流动,防止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臂被塑胶材料粘连。因此,每次合模注塑时,所述模具的所述凸柱都需要插入到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用以挡胶,避免产生溢胶,由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距离小,所述凸柱则也非常薄,容易断裂,且在脱模的过程中,所述凸柱容易刮擦到所述导电端子,产生毛边,如果增大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所述凸柱的强度,但是该结构不适用于使所述导电端子密集化设置。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通过改变连接有料带的连接部连接导电端子的位置,将所述导电端子部分直接嵌设于端子座,从而形成端子模块,且成型端子座时避开导电端子与连接部之间的凹槽,如此使端子模块易于制造,可密集化设置导电端子。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7.一种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一金属板材进行裁切,裁切后的金属板材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导电端子、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相连的多个连接部、至少一料带,每一所述连接部一端连接所述料带,另一端连接两个左右相邻设置的所述导电端子彼此面对的侧边,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均成型有一通孔,每一所述连接部和一个所述通孔上下对应,且在左右方向上,每一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各成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通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设置;步骤b.在裁切后的所述金属板材上通过嵌件注塑方式成型绝缘的一端子座,所
述端子座包覆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座的边缘在上下方向上不超出所述凹槽靠近所述通孔一侧的边缘;步骤c.采用镭射切除的方式,将位于所述凹槽和所述通孔之间的所述连接部切除,使得切除后的所述连接部连同所述料带与所述导电端子分离,且使每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彼此独立。
8.进一步,在步骤a中.成型出上下分布的两个所述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呈平板状的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弹臂,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主体部之间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位于对应所述通孔的上下两侧,每一所述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弹臂隔开设置,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共面设置;在步骤b中,所述主体部向上凸伸出所述端子座的上表面,向下凸伸出所述端子座的下表面。
9.进一步,在步骤b中,所述端子座的上表面向上超过所述通孔的顶缘,而低于位于所述通孔上方的所述凹槽的底缘,所述端子座的下表面向下超过所述通孔的底缘,而高于位于所述通孔下方的所述凹槽的顶缘;在步骤c中,将所述端子座在前后方向上对应所述连接部的塑胶材料一起切除。
10.进一步,在步骤b中,所述端子座对应每一所述连接部成型有一薄部,所述薄部的前后表面相对所述端子座的前后表面凹陷设置,所述薄部在前后方向上覆盖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在步骤c中,将所述薄部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一起切除。
11.进一步,在步骤b中,成型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大于所述通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所述薄部,且所述薄部的左右两端均沿左右方向超出所述通孔设置;在步骤c中,沿着所述薄部的边界进行镭射切割所述端子座与所述连料接部。
12.进一步,在步骤b中,成型的所述端子座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通孔的顶缘,而所述端子座的下表面高于所述通孔的底缘,使所述连接部完成露出所述端子座,并在所述通孔外露所述端子座的部分成型一填充部;在步骤c中,将所述填充部一起切除。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首先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将并排设置的多个导电端子相连,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呈平板状的一主体部,并且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通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如此可避免在左右方向上加宽设置连接料带的连料部,可以减小所述主体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调整所述导电端子的阻抗,有利于信号的传输,使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保持较小的间距,实现所述导电端子的密集化排布;每一所述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各成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通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因此所述凹槽和所述通孔之间的区域即是板状的所述连接部,注入塑胶材料之前,只需使所述通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模具的模穴中,而所述模具上于所述模穴四周凸起的部分压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的板面上,从而遮蔽所述凹槽,如此模具无需设置嵌入所述凹槽的凸柱,即可在向所述模穴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时,避免溢胶至所述凹槽,且最后采用镭射将所述连接部切除,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彼此独立,成型所述端子模块,制造工艺简单。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16.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与一第二对接件,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容设于所述开口,每一所述端子模块包括:一端子座,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端子座的左右两端固
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座包括多个上切槽和多个下切槽,所述上切槽自所述端子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且前后贯穿所述端子座,所述下切槽自所述端子座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且前后贯穿所述端子座,多个所述上切槽与多个所述下切槽均沿左右方向上间隔分布,且呈上下两排相对设置;多个导电端子,嵌设于所述端子座,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上切槽与一个所述下切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嵌设于所述端子座且呈平板状的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弹臂,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端凸伸出所述端子座的上下表面,两个所述弹臂定义为一上弹臂与一下弹臂,每一所述弹臂上设有一接触部,所述上弹臂的所述接触部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件接触,所述下弹臂的所述接触部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件接触,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上切槽设有一上连料部以及对应所述下切槽设有一下连料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上连料部显露于两者之间的同一个所述上切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下连料部显露于两者之间的同一个所述下切槽。
17.进一步,所述上切槽设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上槽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上槽壁的一上底壁,所述下切槽设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下槽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下槽壁的一下底壁,所述上连料部设有显露所述上槽壁的一第一侧边,所述下连料部设有显露于所述下槽壁的一第二侧边。
18.进一步,所述第一侧边部分向上延伸出所述端子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边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端子座的下表面。
19.进一步,所述上连料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显露于所述上底壁,所述下连料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二侧边的一第四侧边,所述第四侧边显露于所述下底壁。
20.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相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凸出的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顶面为所述第三侧边,所述凸出部的底面为所述第四侧边。
21.进一步,所述端子模块设有多个,且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开口,每一所述端子座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设的一容纳槽以及自其后表面向后凸设形成的一凸肋,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座中,前侧的所述端子座的所述凸肋向后收容于后侧的所述端子座的所述容纳槽。
22.进一步,所述凸肋的外表面呈圆弧设置。
23.进一步,所述端子模块设有多个,且沿前后并排设置,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座上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前后错位设置。
24.进一步,所述端子模块设有多个,每一所述端子座具有固定所述主体部的一基部、位于所述基部左右两端的两个支撑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所述基部的下表面高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用以向上支撑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用以向下支撑所述第二对接件。
25.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座具有自两个所述支撑部凸伸形成的两个凸块,其中一个所述凸块自左端的所述支撑部向左凸伸形成,其中另一个所述凸块自右端的所述支撑部向右凸伸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固持槽,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固持槽且彼此固定。
26.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及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
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固定从而形成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开口一侧的表面凹陷形成一个所述固持槽。
27.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侧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板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表面。
28.进一步,位于前侧的所述第二侧板向后抵持于最前排的所述端子座的前表面,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二侧板向前抵持于最后排的所述端子座的后表面,使得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前后限位多个所述端子座。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通过将一排所述导电端子嵌设于一个所述端子座,使得一排所述导电端子牢固地与所述端子座结合在一起,在左右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均设有前后贯穿的所述上切槽和所述下切槽,且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连料部和所述下连料部对应显露于所述上切槽和所述下切槽,所以所述上连料部和所述下连料部在对应所述上切槽和所述下切槽位置处被切断,如此可避免在左右方向上加宽设置连接料带的连料部,可以减小所述主体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调整所述导电端子的阻抗,有利于信号的传输,同时使得所述端子座上的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保持较小的间距,实现所述导电端子的密集化排布。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32.图2为图1的组合立体图;
33.图3为图2的俯视图;
34.图4为图3中沿a

a线剖视后的剖视图;
35.图5为图3中的电连接器与第一对接件、第二对接件对接前并沿b

b线剖视后的剖视图;
36.图6为本发明金属板材裁切后形成导电端子、料带与连接部的立体图;
37.图7为图6的正视图;
38.图8为将图6中裁切后的金属板材平躺放置在一模具中且在成型端子座之前的示意图;
39.图9为图6中在导电端子上成型端子座后的立体图;
40.图10为图9的正视图;
41.图11为图10中c的放大图;
42.图12为图10中沿d

d线剖视并隐藏料带后的剖视图;
43.图13为图9的后视立体图;
44.图14为图9中移除料带后的立体图;
45.图15为图14中e的放大图;
46.图16为图14的局部正视图;
47.图17为图14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48.图18为本发明端子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49.图19为图18中移除料带和连料部后的示意图。
50.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51][0052]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54]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200和一第二对接件300,例如,所述第一对接件200为一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对接件300为一电路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均可为所述电路板或其他元器件。
[0055]
便于理解,定义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
[0056]
如图1和图1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模块m,多个所述端子模块m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每一所述端子模块m包括多个导电端子2及注塑成型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上的一端子座3,且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成一排设置。
[0057]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开口13,所述开口13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1及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是独立注塑成型的,然后通过组装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相互固定,从而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且两个所述第一侧
板11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围设形成所述开口13。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2均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侧板12平躺放置。
[0058]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第一侧板11面向所述开口13一侧的表面凹陷形成一固持槽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持槽111在左右方向贯穿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11,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每一所述第一侧板11还于所述固持槽111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卡槽112,所述卡槽112与所述固持槽111前后间隔设置,即彼此不连通,所述卡槽112自所述第一侧板11的前端或后端沿前后方向凹设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不贯穿所述第一侧板11。
[005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每一所述第二侧板12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卡块121,用以收容于所述卡槽112,所述卡块12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12于两个所述卡块121之间部位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如此可以设定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侧板12沿前后方向组装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且所述卡块121卡入对应的所述卡槽112且彼此干涉固定。
[0060]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多个所述端子模块m容设于所述开口13,且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开口13,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座3上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前后错位设置,位于前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2向后抵持于最前排的所述端子座3的前表面,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2向前抵持于最后排的所述端子座3的后表面,使得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前后限位多个所述端子座3。
[0061]
如图1和图14所示,所述端子座3为绝缘的塑胶材料制成,每一所述端子座3具有一基部31、位于所述基部31左右两端的两个支撑部32、及自两个所述支撑部32沿左右方向朝远离所述基部31的方向凸伸形成的两个凸块33,即左端的所述凸块33自左端的所述支撑部32向左凸伸形成,右端的所述凸块33自右端的所述支撑部32向右凸伸形成。
[0062]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基部3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支撑部32的上表面,所述基部31的下表面高于所述支撑部32的下表面,两个所述凸块33在上下方向上均未超出两个所述支撑部32,所述凸块33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固持槽111且彼此固定,使得所述端子座3的左右两端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部32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部32的下表面齐平,当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分别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时,所述支撑部32的上表面用以向上支撑所述第一对接件200,所述支撑部32的下表面用以向下支撑所述第二对接件300。
[0063]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每一所述端子座3包括多个上切槽311和多个下切槽312,所述上切槽311和所述下切槽312为镭射切除所述端子座3多余的塑胶材料而形成,所述上切槽311自所述端子座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且前后贯穿所述端子座3,所述下切槽312自所述端子座3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且前后贯穿所述端子座3,多个所述上切槽311与多个所述下切槽312均沿左右方向上间隔分布,且呈上下两排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座3的表面未设有所述上切槽311和所述下切槽312。
[0064]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上切槽311设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上槽壁311a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上槽壁311a的一上底壁311b,所述下切槽312设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下槽壁312a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下槽壁312a的一下底壁312b,所述上底壁311b在上下方向上相
对所述端子座3的上表面凹陷设置,所述下底壁312b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所述端子座3的下表面凹陷设置。
[0065]
如图5、图14和图16所示,每一所述端子座3具有一容纳槽313与一凸肋314,其中所述容纳槽313与所述凸肋314设于所述端子座3的前后两侧,所述凸肋314的结构和所述容纳槽313的结构前后相对应,使得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座3中,其中一个所述端子座3的凸肋314收容于另一个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容纳槽313中,从而形成相互固持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313自所述端子座3的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凸肋314自所述端子座3的后表面向后凸设形成,所述凸肋314的外表面呈圆弧设置,使得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座3中,前侧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凸肋314向后收容于后侧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容纳槽31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只需构成固持的结构即可,也可以在所述端子座3的前侧设有所述凸肋314,而在其后侧设有所述容纳槽313。
[0066]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针对每一个所述端子模块m而言,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上切槽311与一个所述下切槽312。
[0067]
如图4、图5和图16所示,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嵌设于所述端子座3且呈平板状的一主体部21、自所述主体部21的上下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弹臂22,所述主体部21部分被所述基部31包覆,其上、下两端凸伸出所述端子座3的上、下表面,两个所述弹臂22定义为一上弹臂22a与一下弹臂22b,所述上弹臂22a凸出所述端子座3的上表面设置,所述下弹臂22b凸出所述端子座3的下表面设置。每一所述弹臂22上设有一接触部221,所述上弹臂22a的所述接触部221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件200接触,所述下弹臂22b的所述接触部221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件30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臂22自所述主体部21弯折并向前向上延伸形成。
[0068]
如图4、图15和图17所示,所述主体部21对应所述上切槽311设有一上连料部21a、对应所述下切槽312设有一下连料部21b、以及位于所述上连料部21a和所述下连料部21b之间的一凸出部21c,所述上连料部21a与所述下连料部21b均用以连接一料带q,不管是直接连接所述料带q,还是间接通过第三元件连接所述料带q(辅助参考图10和图11)。同一个所述端子模块m上的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上连料部21a显露于两者之间的同一个所述上切槽311,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下连料部21b显露于两者之间的同一个所述下切槽312。
[0069]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上连料部21a设有显露于对应的所述上槽壁311a的一第一侧边211,所述下连料部21b设有显露于对应的所述下槽壁312a的一第二侧边213,所述上连料部21a设有连接所述第一侧边211的一第三侧边212,所述第三侧边212显露于对应的所述上底壁311b,所述下连料部21b设有连接所述第二侧边213的一第四侧边214,所述第四侧边214显露于对应的所述下底壁312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侧边211和所述第二侧边21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在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料带q断开工艺中,所述上连料部21a和所述上切槽311是同时被镭射切除后所形成的,因此,所述上连料部21a和所述上切槽311的槽壁齐平设置,所述下连料部21b和所述下切槽312是同时被镭射切除后所形成的,因此,所述下连料部21b和所述下切槽312的槽壁齐平设置。
[0070]
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侧边211部分向上延伸出所述端子座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边213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端子座3的下表面。
[0071]
如图所示,所述凸出部21c较所述第一侧边211与所述第二侧边213沿左右方向上凸出设置,所述凸出部21c的顶面为所述第三侧边212,所述凸出部21c的底面为所述第四侧边214。
[0072]
如图6至图19所示,所述端子模块m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
如图6和图7所示,首先执行步骤a.对一金属板材p进行裁切,裁切后的金属板材p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导电端子2、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相连的多个连接部r、上下分布的两个料带q,每一所述连接部r一端连接所述料带q,另一端连接两个左右相邻设置的所述导电端子2彼此面对的侧边,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呈平板状的一主体部21及自所述主体部21的上下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弹臂22,每两个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主体部21之间成型有一通孔5。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r,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r在所述通孔5的上方连接在两个所导电端子2的两个所述主体部21之间,另一个所述连接部r在所述通孔5的下方连接在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两个主体部21之间,即两个所述连接部r位于对应所述通孔5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部r和所述主体部21共面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每一所述连接部r和所述连接部r对应连接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各成型有一凹槽4,所述凹槽4和所述通孔5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设置,每一所述连接部r和一个所述通孔5上下对应设置,使得一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和两个所述连接部r一体形成一个呈矩形的金属板面,并在金属板面上成型出一排所述通孔5,每一所述连接部r与相邻的所述弹臂22隔开设置。在此步骤中,两个所述弹臂22均自所述主体部21弯折且向上向前延伸形成,当然,两个所述弹臂22还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朝不同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也可以仅在所述主体部21的一端设置一个所述弹臂22,另一边设置一个焊接部。
[0074]
如图8所示,然后执行步骤b.在裁切后的所述金属板材p平躺放置在一模具400中,所述模具400有一上模400a与一下模400b合成,所述上模400a与所述下模400b分别设有一凹腔与一结合面401,且所述上模400a与所述下模400b的所述结合面401彼此面对,所述上模400a的所述凹腔与所述下模400b的所述凹腔上下正对从而形成一模穴400c,所述结合面401位于所述模穴400c的外围的凸起部位,所述上模400a的所述结合面401与所述下模400b的所述结合面401夹持在平躺的所述金属板材p的上下两侧,所述结合面401贴合所述主体部21的板面,而所述主体部21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模穴400c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模穴400c外,所述通孔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模穴400c中,而所述凹槽4则位于所述模穴400c外,如此所述凹槽4则被所述结合面401完全隔绝在所述模穴400c外。
[0075]
如图9、图10和图13所示,然后向所述模穴400c中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使熔融的塑胶材料填充满所述模穴400c,经过冷却,在所述模穴400c中成型绝缘的一端子座3,所述端子座3包覆所述导电端子2,即在裁切后的所述金属板材p上通过嵌件注塑方式成型绝缘的所述端子座3。
[0076]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接着,从所述模具400中取出包覆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端子座3,此时,所述端子座3的边缘在上下方向上不超出所述凹槽4靠近所述通孔5一侧的边缘,即位于所述通孔5上侧与下侧的所述凹槽4并未被所述端子座3包覆,所述通孔5则至少部分被所述端子座3包覆。
[0077]
如图14、图15和图17所示,最后执行步骤c.采用镭射切除的方式,将位于所述凹槽
4和所述通孔5之间的所述连接部r切除,使得切除后的所述连接部r连同所述料带q与所述导电端子2分离,且使每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彼此独立,使得所述主体部21在位于所述通孔5上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r断开位置形成一上连料部21a,在位于所述通孔5下侧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r断开位置形成一下连料部21b。
[0078]
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在未向所述模穴400c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之前,所述通孔5完全位于所述模穴400c中;在向所述模穴400c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且经过冷却成型所述端子座3之后,所述端子座3的上表面向上超过所述通孔5的顶缘,而低于位于所述通孔5上方的所述凹槽4的底缘,所述端子座3的下表面向下超过所述通孔5的底缘,而高于位于所述通孔5下方的所述凹槽4的顶缘,且所述端子座3对应每一所述连接部r的部位成型有一薄部n,所述薄部n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至所述端子座3对应侧的边缘,所述薄部n的前后表面相对所述端子座3的前后表面凹陷设置,所述薄部n在前后方向上覆盖对应的连接部r,所述薄部n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大于所述通孔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且所述薄部n的左右两端均沿左右方向超出所述通孔5设置;在步骤c中,沿着所述薄部n的边界进行镭射切割所述端子座3与所述连接部r,将所述薄部n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r一起切除,从而在对应所述端子座3上侧的所述薄部n的位置形成一上切槽311,在对应所述端子座3下侧的所述薄部n的位置形成一下切槽312,如此所述上连料部21a显露于对应的所述上切槽311,所述下连料部21b显露于对应的所述下切槽312,所述上连料部21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显露于所述上切槽311的一第一侧边211及向上显露于所述上切槽311的一第三侧边212(辅助参照图15和图16),所述下连料部21b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显露于所述下切槽312的一第二侧边213及向下显露于所述下切槽312的一第四侧边214,所述主体部2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侧边211和所述第三侧边21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竖直面内(辅助参照图16和图17)。
[0079]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在未向所述模穴400c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之前,所述通孔5的中间部分位于所述模穴400c中,两端部分位于所述模穴400c外,即所述通孔5的部分被所述上模400a的所述结合面401与所述下模400b的所述结合面401夹持住;在向所述模穴400c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且经过冷却成型所述端子座3之后,所述端子座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通孔5的顶缘,而所述端子座3的下表面高于所述通孔5的底缘,使所述连接部r完全露出所述端子座3,并在所述通孔5的上下两端分别外露所述端子座3的部分成型一填充部f;在步骤c中,将所述填充部f一起切除,此时所述上连料部21a完全在所述端子座3的上方,所述下连料部21b在所述端子座3的下方,但同时,所述上连料部21a还是设有露出所述端子座3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边211和所述第三侧边212,且彼此垂直,所述下连料部21b还是设有露出所述端子座3下方的所述第二侧边213和所述第三侧边214,且彼此垂直。
[008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81]
(1)首先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r将并排设置的多个导电端子2相连,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呈平板状的一主体部21,并且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通孔5,所述连接部r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如此可避免在左右方向上加宽设置连接料带q的连料部,可以减小所述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调整所述导电端子2的阻抗,有利于信号的传输,使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保持较小的间距,实现所述导电端子2的密集化排布;每一所述连接部r和与所述连接部r对应连接的两个所述导电
端子2之间各成型有一凹槽4,所述凹槽4和所述通孔5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因此所述凹槽4和所述通孔5之间的区域即是板状的所述连接部r,注入塑胶材料之前,只需使所述通孔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模具400的模穴400c中,而所述模具400上于所述模穴400c四周凸起的部分压在所述主体部21和所述连接部r的板面上,从而遮蔽所述凹槽4,如此模具400无需设置嵌入所述凹槽4的凸柱,即可在向所述模穴400c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时,避免溢胶至所述凹槽4,且最后采用镭射将所述连接部r切除,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彼此独立,成型所述端子模块m,制造工艺简单。
[0082]
(2)通过将一排所述导电端子2嵌设于一个所述端子座3,使得一排所述导电端子2牢固地与所述端子座3结合在一起,在左右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均设有前后贯穿的所述上切槽311和所述下切槽312,且所述主体部21的所述上连料部21a和所述下连料部21b对应显露于所述上切槽311和所述下切槽312,所以所述上连料部21a和所述下连料部21b在对应所述上切槽311和所述下切槽312位置处被切断,如此可避免在左右方向上加宽设置连接料带q的连料部,可以减小所述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调整所述导电端子2的阻抗,有利于信号的传输,同时使得所述端子座3上的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保持较小的间距,实现所述导电端子2的密集化排布。
[0083]
(3)采用镭射的方式切除,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上连料部21a和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上切槽311的槽壁齐平设置,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下连料部21b和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下切槽312的槽壁齐平设置,因此,一次性可将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断开,易于制造。
[0084]
(4)在每一所述端子座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其中一者设有所述容纳槽313,在另一者上设置所述凸肋314,使得在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座3中,其中一个所述端子座3的凸肋314收容于另一个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容纳槽313中,从而形成相互固持的结构,防止所述端子座3在上下方向上彼此脱离。
[0085]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座3对应每一所述连接部r成型有一薄部n,所述薄部n的前后表面相对所述端子座3的前后表面凹陷设置,所述薄部n在前后方向上覆盖对应的所述连接部r,使得在步骤c中,易于将所述薄部n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r一起切除。
[0086]
(6)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表面,如此,可使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上、下方空间让位相邻排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弹臂22。
[0087]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