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泥石流排导渠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石流防护技术领域,尤其实际一种用于疏导泥石流的排导渠。


背景技术:

2.目前,水电工程项目多位于高山峡谷中,施工场地紧张,合理利用场址附近的沟谷尤为重要。部分工程利用天然沟谷作为施工渣场,渣顶平台兼做施工设施场地。但部分沟谷并未采取泥石流防护措施,近年来,泥石流问题日益突出,泥石流现象频发。为了保护施工场地、施工设施及渣场的安全,必须进行泥石流治理。传统的治理方法一般是设置拦挡坝进行停淤,但受场地制约,一些沟谷并不具备停淤条件。也有通过开挖沟渠进行排导的形式,但沟渠一般位于山脚,易堵塞,被冲刷后还会增加泥石流物源,无法起到稳定的排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泥石流治理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拦挡困难、停淤条件不足的前提下,以排导为主、过流通畅、可与现有可利用设施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渠。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泥石流排导渠,所述排导渠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进口引渠设置在沟谷下游,出口与废弃隧洞相连,所述排导渠的一侧靠着山坡设置,排导渠的渠身由多段排导槽拼接而成,排导槽的下方通过混凝土墩柱进行支撑。
6.进一步的是,所述排导渠的进口引渠采用贴坡混凝土设置,开口以喇叭形式汇流。
7.进一步的是,所述进口引渠的底面与坡面之间设有基础插筋,进口引渠的侧面与坡面之间设有边墙插筋。
8.进一步的是,所述基础插筋长至少2m,超出坡面的长度占总长的50%,相邻基础插筋间隔2m;所述边墙插筋长至少2m,超出坡面的长度占总长的30%,相邻边墙插筋间隔1.5m。
9.进一步的是,所述排导渠的坡度为10%~15%。
10.进一步的是,所述排导渠上相邻两段排导槽之间设有不小于2mm的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嵌有铜止水和沥青麻丝。
11.进一步的是,所述排导槽的上端靠近山坡的一侧设有栏杆。
12.进一步的是,所述栏杆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长至少2m,插入排导槽的深度不小于总长的30%,所述横杆包括至少三根,间隔设置在竖杆上。
13.进一步的是,所述竖杆采用不小于φ28的钢筋,横杆采用步小于φ20的钢筋。
14.进一步的是,所述混凝土墩柱与排导槽之间设有垫层,混凝土墩柱与坡面相接触的面做凿毛处理,并在接触面上打入插筋加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物源丰富的沟谷内设置排导渠,并通过混凝土墩柱将排导渠抬高,采用高位排导、综合治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沟谷内面临物源丰富、拦
挡困难、停淤场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排导渠自身结构稳定,不易被冲刷和堵塞,并且可与现有的废弃隧洞等设施相结合,从而达到稳定的排导效果,对我国其他类似工程的泥石流防护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口引渠截面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墩柱及排导槽断面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导槽靠山侧栏杆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1

进口引渠,2

废弃隧洞,3

排导槽,4

混凝土墩柱,5

栏杆,11

基础插筋,12

边墙插筋,31

变形缝,41

垫座,42

插筋,51

竖杆,52

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所示,为排导渠结构的主视图,所述排导渠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进口引渠1设置在沟谷下游,出口与废弃隧洞2相连,所述排导渠的一侧靠着山坡设置,排导渠的渠身由多段排导槽3拼接而成,排导槽3的下方通过混凝土墩柱4进行支撑。
23.传统的泥石流疏导方式一般直接通过沟谷进行排导,最多也只在平坦的坡面上开挖沟槽来辅助排导,沟谷或沟槽本身结构不稳,容易受泥石流冲刷而堵塞或损毁,并且还会增加新的物源。本实用新型主要正对拦挡困难、停淤场地不足的场所。利用混凝土墩柱4来架设排导渠,使排导渠的入口直接贴近物源丰富的沟谷下游,并且使其出口与废弃隧洞2相连,利用排导渠直接从高空将泥石流排入废弃隧洞2进行停淤,排导过程稳定可靠,不会增加新的物源,沟渠也不易堵塞和损毁,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排导效果。
24.为了能对泥石流起到良好的汇集作用,并且提高结构强度,将所述排导渠的进口引渠1采用贴坡混凝土设置,开口以喇叭形式汇流。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进口引渠1因泥石流冲刷而与坡面脱离,在所述进口引渠1的底面与坡面之间设有基础插筋11,进口引渠1的侧面与坡面之间设有边墙插筋12。
25.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插筋要达到预定效果,最好满足所述基础插筋11长至少2m,超出坡面的长度占总长的50%,相邻基础插筋11间隔2m;所述边墙插筋12长至少2m,超出坡面的长度占总长的30%,相邻边墙插筋12间隔1.5m。
26.由于排导渠主要用于排导泥石流,坡度不能太急,需缓慢排导,否则会对下游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结构稳定性,根据理论分析和预算,所述排导渠的坡度为10%~15%比较合适。
27.进一步的,所述排导渠上相邻两段排导槽3之间设有不小于2mm的变形缝31,所述变形缝31内嵌有铜止水和沥青麻丝。设置变形缝31是为了适应排导槽3轻微的晃动或形变,增加整个排导渠的稳定性,避免因刚性冲击而损毁。
28.泥石流虽然主要聚集在沟谷内,但滑坡是所有坡面都可能发生的,将排导渠一侧靠着山坡设置,可接收一部分物源,避免物源到达山脚形成更大的泥石流。因此,为了保障排导渠的通畅,阻止山石滚落的大石或树木,在所述排导槽3的上端靠近山坡的一侧设有栏
杆5。
29.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拦挡效果,所述栏杆5包括竖杆51和横杆52,竖杆51长至少2m,插入排导槽3的深度不小于总长的30%,所述横杆52包括至少三根,间隔设置在竖杆51上。为了保证栏杆5的结构强度,所述竖杆51采用不小于φ28的钢筋,横杆52采用步小于φ20的钢筋。
30.最后,混凝土墩柱4是整个排导渠的基础,其与排导槽3和之间连接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混凝土墩柱4的上端与排导槽3之间设有垫层41,起到连接和缓冲作用,下端与坡面之间为了增加接触面积和连接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在所述混凝土墩柱4与坡面相接触的面做凿毛处理,并在接触面上打入插筋42进行加固。
31.本实用新型利用废弃隧洞等现场设施作为停淤场所,并通过架设排导渠的形式将泥石流引入,解决沟了谷内物源丰富、拦挡困难、停淤场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并且排导渠自身结构稳定,不易被冲刷和堵塞,从而达到稳定的排导效果,对我国其他类似工程的泥石流防护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技术特征:
1.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排导渠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进口引渠(1)设置在沟谷下游,出口与废弃隧洞(2)相连,所述排导渠的一侧靠着山坡设置,排导渠的渠身由多段排导槽(3)拼接而成,排导槽(3)的下方通过混凝土墩柱(4)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排导渠的进口引渠(1)采用贴坡混凝土设置,开口以喇叭形式汇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进口引渠(1)的底面与坡面之间设有基础插筋(11),进口引渠(1)的侧面与坡面之间设有边墙插筋(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基础插筋(11)长至少2m,超出坡面的长度占总长的50%,相邻基础插筋(11)间隔2m;所述边墙插筋(12)长至少2m,超出坡面的长度占总长的30%,相邻边墙插筋(12)间隔1.5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排导渠的坡度为10%~1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排导渠上相邻两段排导槽(3)之间设有不小于2mm的变形缝(31),所述变形缝(31)内嵌有铜止水和沥青麻丝。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排导槽(3)的上端靠近山坡的一侧设有栏杆(5)。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栏杆(5)包括竖杆(51)和横杆(52),竖杆(51)长至少2m,插入排导槽(3)的深度不小于总长的30%,所述横杆(52)包括至少三根,间隔设置在竖杆(51)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竖杆(51)采用不小于φ28的钢筋,横杆(52)采用步小于φ20的钢筋。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渠,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墩柱(4)与排导槽(3)之间设有垫座(41),混凝土墩柱(4)与坡面相接触的面做凿毛处理,并在接触面上打入插筋(42)加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泥石流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疏导泥石流的排导渠,所述排导渠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进口引渠设置在沟谷下游,出口与废弃隧洞相连,所述排导渠的一侧靠着山坡设置,排导渠的渠身由多段排导槽拼接而成,排导槽的下方通过混凝土墩柱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物源丰富的沟谷内设置排导渠,并通过混凝土墩柱将排导渠抬高,采用高位排导、综合治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沟谷内面临物源丰富、拦挡困难、停淤场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排导渠自身结构稳定,不易被冲刷和堵塞,并且可与现有的废弃隧洞等设施相结合,从而达到稳定的排导效果,对我国其他类似工程的泥石流防护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工程的泥石流防护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工程的泥石流防护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衷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1/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