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载设备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设备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能够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汽车内置的车载设备的类型、数量也逐渐增多。
3.目前,对车载设备进行功能验证,主要通过手动测试或者部分自动化测试的方式进行,而且测试完成后会产生大量的测试数据,需要人工手动进行筛查,确定车载设备的功能运行状况;通常工程师需要根据功能验证需求对车载设备逐项进行测试,测试效率还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载设备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载设备测试系统。
5.一种车载设备测试系统,应用于车辆,包括:服务器、交换机以及测试主机;所述服务器和所述测试主机通过所述交换机通信连接;所述测试主机还连接有车载设备;
6.所述服务器,用于将所述车载设备的测试指令通过所述交换机发送至所述测试主机;
7.所述测试主机,用于基于所述测试指令对所述车载设备进行测试。
8.上述车载设备测试系统,通过设置有服务器、交换机以及测试主机的系统,使得服务器和所述测试主机通过所述交换机通信连接;所述测试主机还连接有车载设备;服务器将所述车载设备的测试指令通过所述交换机发送至所述测试主机;测试主机基于所述测试指令对所述车载设备进行测试;从而在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的过程中,由服务器将测试指令通过交换机发送至测试主机,实现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的目的;测试主机能够同时与多台车载设备通信连接,并基于测试指令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无需人工对车载设备进行逐项的测试,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的效率。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机包括无线通信组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使得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测试主机通过所述交换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发送所述测试指令。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包括程序接口模块、界面接口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以及文件接口模块;所述程序接口模块、界面接口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以及文件接口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测试主机通信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通信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车辆信号模拟器;所述车辆信号模拟器与所述测试主机以及所述车载设备电性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模拟信号为can总线信号。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设备包括汽车中控屏幕;所述汽车中控屏幕与所述测试主机电性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设备还包括ecu单元;所述ecu单元与所述测试主机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测试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19.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测试系统的服务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20.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车载设备的测试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21.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测试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11、交换机12以及测试主机13;服务器11和测试主机13通过交换机12通信连接;测试主机13还连接有车载设备14;服务器11,用于将车载设备14的测试指令通过交换机12发送至测试主机13;测试主机13,用于基于测试指令对车载设备14进行测试。
24.其中,服务器11、交换机12以及测试主机13之间可以通过串口连接,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
25.服务器11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交换机12可以使得服务器11与测试主机13之间通信连接;测试主机13可以与车载设备14通信连接,并执行服务器11发送的指令,对车载设备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主机13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上位机设备。交换机12可以是广域网交换机,也可以是局域网交换机,通过交换机12,可以在车载设备测试系统中实现信息交换功能。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晰,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如下:服务器11响应于用户产生的脚本拖拽操作,确定被选取的脚本以及被选取的脚本的排列顺序;服务器11根据排列顺序,基于被选取的脚本生成车载设备测试实例;服务器11通过交换机12与测试主机13建立通信连接,根据车载设备测试实例控制测试主机13对目标车载设备14进行测试操作;服务器11根据测试主机13返回的测试数据,确定车载设备14的测试结果。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服务器11包括程序接口模块111、界面接口模块112、数据库接口模块113以及文件接口模块114;程序接口模块111、界面接口模块112、数据库接口模块113以及文件接口模块114之间通信连接。
28.程序接口模块111能够为服务器11提供预先定义的函数,使得服务器11能够与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连接并数据通信;界面接口模块112能够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脚本操作界面,使得用户能够在脚本操作界面对脚本进行组合排序,得到车载设备测试实例,并生成相应的车载设备测试指令;数据库接口模块113为服务器11提供数据获取、传输、存储方面的支持;文件接口模块114为服务器11提供文件的生成、存储、获取等方面的支持。
29.上述实施例,通过多个接口模块为服务器111提供了功能支持,使得用户能够在系统中进行脚本拖拽操作,并生成相应控制指令。降低了脚本处理的难度,提升了控制指令生成的效率,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效率。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展示了一种应用车载设备的测试系统的场景;该系统中包括服务器、交换机、测试主机以及其他设备部件。
31.服务器分别与移动终端或计算机设备,以及交换机通信连接,并且服务器包括程序接口模块、界面接口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以及文件接口模块;程序接口模块、界面接口模块、数据库接口模块以及文件接口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32.交换机可以是包含无线通信组件的交换机以及本地交换机,包含无线通信组件的交换机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建立服务器与测试主机的通信连接;例如图3中将终端设备作为测试主机后可通过4g网络与包含无线通信组件的交换机相连,使得服务器与该终端设备能够远程通信,达到远程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的效果。
33.终端设备可作为测试主机与车载设备相连,车载设备包括ecu单元、汽车中控屏幕等;通过数据传输,测试工程师能够在移动终端或计算机设备上通过服务器提供支持的相应平台页面获知车辆的各类属性信息,以实现对车载设备的测试和调试。
34.在一个实施例中,交换机12包括无线通信组件;交换机12通过无线通信组件与测试主机13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发送测试指令。
35.服务器11与测试主机13之间若建立的是无线连接,则可实现工程师对车载设备14的远程测试调控;例如,通过具有无线通信组件的交换机12和移动运营商网络实现测试主机13与服务器11的通信连接。
36.上述实施例,通过无线通信组件,交换机12能够实现对车载设备的远程测试以及调控;极大地提高了对车载设备测试的灵活度。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11还包括监测模块;监测模块与测试主机通信连接。
38.测试主机13通过接收车载设备14返回的信息,或者监测相应测试指令执行后的数据变化获得测试数据,并将测试数据返回至服务器11。服务器11获取测试数据后,通过监测模块将与车载设备14对应的预设评判标准,分别对测试数据进行检验,根据检验情况确定车载设备14的测试结果。
39.上述实施例,监测模块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测试数据的判别分析,可保持全天运作,节省了大量人力;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使得测试数据能够及时被处理,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的效率。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11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与用户终端通信连接。
41.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服务器11能够时刻通过报警模块对监测模块得到的监测结果进行检测;若检测到车载设备14的数据出现异常,报警模块可以进行自动告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应人员的用户终端。报警模块还能够与相应的报警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将报
警信息通过声音、光线等进行传递,使得位于测试环境周围的人员能够及时对报警情况进行响应。
42.上述实施例,通过报警模块能够在全天的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及时将异常情况通知到相关人员,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的效率。
43.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测试系统中还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44.用户终端与服务器11通信连接,用于向用户显示服务器11提供支持的平台页面,使得用户能够在平台页面内对多个脚本进行拖拽操作,并将用户的操作发送至服务器11。
45.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测试系统中还包括车辆信号模拟器;车辆信号模拟器与测试主机以及车载设备14电性连接。
46.电性连接是两个电子器件或/和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是指车辆信号模拟器与测试主机以及车载设备14通过内置的电子器件或/和电路,以电信号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递交互。
47.车辆信号模拟器可以模拟车身信号,进一步控制空调温度、车窗开合等多种车载设备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canoe设备(can open environment,汽车总线开发环境)作为车辆信号模拟器;canoe集合了网络监控、数据获取/记录、节点仿真、诊断、自动测试等功能,能够与多种类型的车载设备14进行信号传递。车辆信号模拟器在接收到测试主机发送的控制信息后,将控制信息转换为车身信号,发送至相应车载设备14。
48.上述实施例,通过车辆信号模拟器能够对车身信号进行模拟,使得测试主机能够对多种类型的车载设备进行测试操作,扩充了可被操作的车载设备数量,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的效率,降低了车载设备测试的难度。
49.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14包括汽车中控屏幕;汽车中控屏幕与测试主机13电性连接。
50.测试主机13能够将汽车中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同步至服务器,并进一步在用户终端上显示出来;这样,用户即能够在用户终端上直接查看汽车中控屏幕的内容,以便对汽车中控进行调试。
51.上述实施例,汽车中控屏幕相当于是汽车系统对外的窗口,汽车中控屏幕与测试主机13电性连接使得用户在终端设备前也能掌握车内的情况,同时在远程操控领域存在较大扩展空间,测试工程师不必处于车辆附近也能够掌握车辆的情况,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灵活程度以及测试效率。
52.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设备14还包括ecu单元;ecu单元与测试主机13电性连接。
53.ecu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是指车辆的控制器,能够为服务器11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车辆运行信息以及车辆负载参数。
54.上述实施例,ecu单元时车辆数据的汇总来源,通过获取ecu的参数能够扩展所掌握车辆参数的丰富程度,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也就更为准确。
5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11、交换机12、测试主机13、车载设备14、用户终端15以及车辆信号模拟器16。
56.其中,服务器11中包括程序接口模块111、界面接口模块112、数据库接口模块113以及文件接口模块114;程序接口模块111、界面接口模块112、数据库接口模块113以及文件
接口模块114之间通信连接;交换机12中包括无线通信组件121;车载设备14中包括汽车中控屏幕142、ecu单元141。
57.具体实现中,用户终端15通过服务器11中的各个接口模块与服务器11产生交互,在服务器11提供支持的页面上对预设的多个脚本进行拖拽,形成车载设备测试实例;服务器通过交换机12,将车载设备测试实例通过指令的方式发送至测试主机13;测试主机13根据指令的具体内容,控制车载设备14进行测试操作,部分指令需要通过车辆信号模拟器16发送can信号至车载设备14;在车载设备测试的过程中,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终端15同步查看车载设备14中的汽车中控屏幕142,并且实时接收到车载设备14中的ecu单元141的数据;以便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以及调试;若用户无法抵达车载设备测试的现场,可以通过启用交换机12的无线通信组件121,使得服务器11远程与测试主机13通过交换机12建立云端无线通信连接,此时测试主机13可以用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代替;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服务器11中的监测模块115能够实时检测车载设备14返回的测试数据,若测试数据产生异常,服务器11中的报警模块116会发生报警。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利用车载设备测试系统,远程对车载设备进行测试的场景。
59.例如,汽车在进行实车路测的测试时,发现系统存在重要缺陷,需要立刻处理;现场通过普通手段抓取到的数据无法分析出具体问题,而远在办公室的工程师又无法及时抵达车辆附近,且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查看更加详细的系统实时细节,故短时间内无法定位解决验证问题。
60.在遇到上述问题时,采用本技术的车载设备的测试系统后,现场的路测工程师仅需将便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作为测试主机13,通过相应接口连接车载设备14,并将移动终端设备连接至4g、5g等运营商网络或无线网络;在办公室的测试工程师会通过约定的交互协议,通过交换机12与移动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读取车机屏幕数据,获取车身can(车辆总线)信号和ecu(电子控制单元)数据;测试工程师此时可以通过服务器11提供支持的平台页面实时查看和操作车机屏幕,并结合日志终端窗口查看车载设备14的运行日志、性能负载,对ecu信号做出仲裁等。
6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