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旁路转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3 01: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旁路转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高压电缆旁路转电方法主要用于电力应急抢修行业,该方法通过在故障电缆线路旁高效敷设一条电缆来进行临时恢复供电,具有快速恢复供电、机动灵活、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可以解决电缆线路出现故障时带来的长时间停电问题,有效保障电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减轻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时间长以及抢修困难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3.在进行电缆展放时,一般需要通过主动驱动电缆盘转动来进行电缆的展放与回收。目前,常规的电缆盘绕线方式主要是从电缆盘的一端绕到另外一端,由于电缆线很长,这种绕线和展放方式费时费力,而且现有的电缆盘都只能将电缆盘从一端展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可展放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旁路转电设备,旁路电缆的中间段布置在电缆盘表面的电缆槽内,可同时对旁路电缆两端进行绕线或放线,提高工作效率。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旁路转电设备,包括厢体;电缆盘,设置于厢体内,电缆盘用于绕设旁路电缆,电缆盘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电缆盘旋转以展放或回收旁路电缆;电缆槽,开设于电缆盘表面,且电缆槽从电缆盘左端延伸至电缆盘右端,旁路电缆中间段放置于电缆槽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旁路转电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绕线时,先把旁路电缆中间段装入电缆盘上的电缆槽内,再启动驱动装置,驱动电缆盘转动,将未装入电缆槽的旁路电缆分别从电缆槽左右两侧向里绕设,一圈一圈环绕在电缆盘周面上,且遮盖住电缆槽开口,电缆盘两端可同时进行绕线回收,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电缆槽从电缆盘左端延伸至电缆盘右端,以使可预先固定在电缆槽内的旁路电缆长度最大,便于后续绕线;电缆槽设置在电缆盘表面,可以使旁路电缆快速地装入电缆槽或从电缆槽中移出。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缆槽在电缆盘表面的延伸轨迹呈u型。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旁路电缆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电缆槽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固定结构为电缆夹体,且电缆夹体为多个,电缆夹体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和下夹体均设有安装口且安装口开口相对,两个安装口围成供旁路电缆穿过的电缆口,上夹体和下夹体通过螺钉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口设置为v型,上夹体与下夹体之间的距离可
通过螺钉调节,电缆口大小随上夹体与下夹体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以供夹持不同直径的旁路电缆。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夹体和下夹体安装口处均设有橡胶垫。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缆槽左右两端设有定位结构,以对旁路电缆进行定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位结构为弹性卡件,弹性卡件嵌设在电缆槽内,弹性卡件中部设有供旁路电缆穿过的定位孔,且定位孔上部为扩口朝上的定位开口,以防止旁路电缆从定位孔脱出。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缆盘中间设有插拔头放置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插拔头放置槽将电缆盘分隔为第一电缆盘和第二电缆盘,以实现旁路电缆的同向或双向缠绕。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旁路电缆回收和展放时的示意图;
20.图3是电缆夹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电缆夹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弹性卡件和旁路电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向绕线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绕线示意图;
25.图8是弹性卡扣与卡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厢体100,底座110,电控箱120,工具仓130;
28.驱动装置200;
29.电缆盘300,第一电缆盘301,第二电缆盘302,旁路电缆310,电缆插拔头311,插拔头放置槽320,弹性卡扣321,卡槽322,弹性卡块323,中心轴330,支架340;
30.电缆槽400,固定结构410,上夹体411,下夹体412,电缆口413,螺钉414,橡胶垫415,定位结构420,定位孔421,定位开口422。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的旁路转电设备,包括厢体100,电缆盘300,电缆槽400。
35.电缆盘300设置于厢体100内,电缆盘300用于绕设旁路电缆310,旁路电缆310两端连接有电缆插拔头311,可以直接投入抢修使用,通过提前在旁路电缆310两端连接电缆插拔头311,可以缩短电缆线路恢复供电的时间,为后续故障点的查找提供更多的时间;电缆盘300连接有驱动装置200,驱动装置200用于驱动电缆盘300旋转以展放或回收旁路电缆310。
36.具体地,驱动装置200可以为电机,电缆盘300通过中心轴330设置于支架340上,并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提高设备强度,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37.电缆槽400开设于电缆盘300表面,旁路电缆310中间段放置于电缆槽400内,电缆槽400从电缆盘300左端延伸至电缆盘300右端,以使电缆槽400内可装入的旁路电缆310的长度最大,便于后续将剩余的旁路电缆310绕线至电缆盘300表面上。
38.绕线时,先将旁路电缆310中间段装入电缆盘300上的电缆槽400内,再将未装入电缆槽400的旁路电缆310分别从电缆槽400左右两端向里绕设,一圈一圈环绕在电缆盘300周面上,且遮盖住电缆槽400开口,电缆盘300两端可同时进行绕线回收,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9.在一些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旁路电缆310两端的同时绕线,需要将旁路电缆310伸入电缆盘300并使其穿过整个电缆盘300,这样设置使得旁路电缆310不易安装、拆卸;而本实用新型将电缆槽400设置在电缆盘300表面,不需要使旁路电缆310穿过电缆盘300,在电缆盘300表面即可完成操作,可以将旁路电缆310快速地装入电缆槽400或从电缆槽400中移出。
40.本实用新型使用厢式集成装置对设备进行集成,厢式集成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厢体100和底座110可进行分离,厢体100通过螺栓与底座110连接,施工时将螺栓拆除,将厢体100吊开,即可展放或回收旁路电缆310,避免占用现场场地,更好的解决应急抢修作业时设备对场地要求高的问题。
41.具体地,厢体100内还设有电控箱120,电控箱120与驱动装置200电性相连,可控制电缆的展放长度;电控箱120设有触摸屏,在触摸屏上可直观显示电缆的展放长度;电控箱120上还设有速度检测器,便于操作人员监控电缆盘300的转速;电控箱120上设置有按钮,同时配有操作手柄,操控方便。厢体100内还设有工具仓130,可存放用于电缆施工的工具。
42.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缆槽400在电缆盘300表面的延伸轨迹呈u型。由于旁路电缆310线很长,且不能大幅度弯曲,u型的电缆槽400不需要折弯旁路电缆310。
43.可以想见的是,将电缆槽400设置为从电缆盘300左上角延伸至电缆盘300右下角的直线槽,也能固定旁路电缆310,并且后续同样可以实现左右两端同时绕线。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旁路电缆310通过固定结构410固定在电缆槽400内,使得展放与回收过程中旁路电缆310不会松动。
45.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10为电缆夹体,且电缆夹体设置有多个。电缆夹体包括上夹体411和下夹体412,上夹体411和下夹体412均设有安装口,并且上夹体411和下夹体412上的安装口开口相对,两个安装口围成供旁路电缆310穿过的电缆口413,电缆口413与旁路电缆310相匹配;上夹体411上螺纹连接有螺钉414,下夹体412上设有螺纹连接孔,螺钉414穿过上夹体411与下夹体412螺纹连接。
46.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安装口设置为v型,上夹体411的安装口为开口向下的v型,下夹体412的安装口为开口向上的v型;上夹体411与下夹体412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螺钉414调节,通过朝中靠拢的方式夹紧旁路电缆310;电缆口413大小随上夹体411与下夹体412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以供夹持不同直径的旁路电缆310。
47.具体地,电缆槽400底壁上设有多个螺纹固定孔,螺钉414穿过下夹体412连接于螺纹固定孔。
48.安装旁路电缆310前,将电缆夹体通过螺钉414固定在电缆槽400底壁上,旋拧螺钉414使安装口增大,将旁路电缆310一一穿过各电缆夹体的电缆口413,装入电缆槽400内,再旋拧螺钉414使上夹体411逐渐靠近下夹体412,直至夹紧旁路电缆310,完成固定(旁路电缆310固定在电缆夹体上,电缆夹体固定在电缆槽400内)。
49.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夹体411和下夹体412安装口处均设有橡胶垫415,防止划伤旁路电缆310,同时有利于电缆夹体将旁路电缆310夹得更紧。
50.由于旁路电缆310很长且不易弯曲,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从电缆槽400中弹出造成不便,因此,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电缆槽400左右两端设有定位结构420,以对旁路电缆310进行定位,将旁路电缆310中间部分限制在电缆槽400内,再进行后续的固定工作,能更好的保证旁路电缆310的弯曲半径。
5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定位结构420为弹性卡件,弹性卡件嵌设在电缆槽400内,弹性卡件中部设有供旁路电缆310穿过的定位孔421,定位孔421与旁路电缆310相匹配,并且定位孔421上部为扩口朝上的定位开口422,以防止旁路电缆310从定位孔421脱出。安装时,将旁路电缆310从定位开口422处按进定位孔421内,定位开口422两侧的斜面可以减小旁路电缆310装入定位孔421时受到的摩擦力,且定位开口422底部口径小于旁路电缆310直径,避免旁路电缆310因自身弹力而从定位孔421脱出,达到定位防脱离的目的。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缆盘300中间设有插拔头放置槽320,用于放置电缆插拔头311。具体地,参照图8,插拔头放置槽320上设有用于固定电缆插拔头311的弹性卡扣321和卡槽322;弹性卡扣321铰接于插拔头放置槽320底壁上,卡槽322开设于插拔头放置槽320底壁上,弹性卡扣321的未铰接端设有弹性卡块323,弹性卡块323可卡入卡槽322中;弹性卡扣321呈凹型,需要固定电缆插拔头311时,将弹性卡块323从卡槽322中脱出,
转动弹性卡扣321,将电缆插拔头311放入弹性卡扣321与插拔头放置槽320之间的空间,再将弹性卡块323卡入卡槽322中,使得旁路电缆310未展放时两端的电缆插拔头311能固定在电缆盘300上。
5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插拔头放置槽320为环切槽,插拔头放置槽320将电缆盘300分隔为第一电缆盘301和第二电缆盘302,左边的旁路电缆310绕设在第一电缆盘301上,右边的旁路电缆310绕设在第二电缆盘302上,根据现场需要可以选择旁路电缆310的同向(如图6所示)或双向(如图7所示)缠绕。
5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提前在旁路电缆310两端连接电缆插拔头311;将电缆夹体通过螺钉414固定在电缆槽400底壁上,旋拧螺钉414使安装口增大,将旁路电缆310中间段一一穿过各电缆夹体的电缆口413,装入电缆槽400内;将旁路电缆310从弹性卡件的定位开口422处按进定位孔421内,完成电缆槽400左右两端的定位;再旋拧螺钉414使上夹体411逐渐靠近下夹体412,直至夹紧旁路电缆310,使得旁路电缆310固定在电缆夹体上,电缆夹体固定在电缆槽400内;根据现场需要将两端的旁路电缆310分别缠绕在第一电缆盘301和第二电缆盘302上,缠绕好后将电缆插拔头311放置在插拔头放置槽320内,并通过弹性卡扣321固定。
55.将本实用新型转移至施工现场,将螺栓拆除,将厢体100吊开,启动驱动装置200,驱动电缆盘300转动,左右两端同时展放旁路电缆310,通过接头将旁路电缆310与现场电缆连通,即可完成旁路转电。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