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3: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舞台演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演出一般都在舞台上进行,并结合一些场景的设置,增加舞台效果。在舞台的搭建中,一般在舞台上开设通孔,并于通孔处设置升降装置,然后利用升降装置将演员从舞台上升起,达到增加舞台效果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下方设置有下底座,升降平台的底面固设有上底座,然后再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设置升降机构。在演员进行表演时,演员到上底座上,然后到升降平台上,之后利用升降机构使上底座向上移动,待上底座顶面和舞台底面相抵触时,停止上底座的上升,此时,升降平台位于通孔内,且升降平台顶面和舞台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演员到达舞台,实现将演员从舞台下方带动舞台上的目的,并增加了舞台效果。
4.综合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发现,该升降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将演员从舞台下方带到舞台上的目的,但是在演员于上底座顶面,且没有及时进入升降平台顶面时,由于误操作而使上底座向上移动,很容易使演员和舞台底面相碰撞,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升降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包括呈圆形的升降平台、位于升降平台下方且呈圆形的下底座、位于下底座和升降平台之间且呈圆形的上底座、设置在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且用于调节上底座高度的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上底座和升降平台之间且用于调节升降平台高度的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上底座顶面的检测机构;
8.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上底座顶面且与其轴线重合的转动套筒、固设在转动套筒外周面的转动杆、固设在转动套筒外周面的第三齿轮、第二电机、固设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所述转动套筒位于升降平台正下方,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和上底座顶面相抵触,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演员上到升降平台上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带动转动套筒转动,转动套筒带动转动杆转动,待转动杆可以正常转动一圈时,说明上底座的顶面没有异物或者演员,此时,启动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带动上底座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升降平台移动,转动杆具有使用简便、稳定的优点,提高上底座向上移动的安全性。同时,本技术中还可以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对升降平台进行移动,可以进一步的升高演员于升降平台的位置,升降平台的两次升降,进一步提高舞台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转动杆沿转动套筒径向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转动杆的安装和使用。
12.可选的,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套筒一端的端面位于上底座外周面的铅垂切面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转动杆位于上底座顶面且不伸出上底座顶面,避免转动杆伸出上底座顶面而划伤演员。
14.可选的,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面固设有防护套筒,所述第二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均位于防护套筒和升降平台形成的空腔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二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起到保护作用,也降低第二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划伤演员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上底座的顶面固设有与升降平台轴线重合的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位于转动套筒内,所述第二电机固设在支撑套筒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二电机的安装。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套筒内且沿支撑套筒直径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杆、两个分别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的驱动滑块、两个与两个驱动滑块一一对应且与升降平台滑移连接的联动滑块、两个呈交叉设置的联动杆、用于使调节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多个设置在升降平台和上底座之间且位于支撑套筒内的第二伸缩杆,两个所述驱动滑块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驱动滑块沿调节螺杆长度方向移动,两个所述联动杆于交叉处铰接,所述联动杆的一端铰接在驱动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联动滑块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升降机构使用时,驱动组件带动调节螺杆转动,调节螺杆带动两个驱动滑块移动,由于两个驱动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增加或减少两个驱动滑块之间的距离,驱动滑块通过联动杆带动两个联动滑块于升降平台上移动,并增加联动滑块和驱动滑块之间的距离,实现升降平台的沿高度方向的移动。第二伸缩杆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并实现升降平台沿高度方向的移动。
20.可选的,所述升降平台底面沿调节螺杆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联动滑块于滑槽内滑动,且所述联动滑块的横截面成t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滑块于滑槽内移动,且联动滑块的横截面成t形,增加了联动滑块和升降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联动滑块于滑槽内移动的稳定性。
22.可选的,两个所述驱动滑块之间贯穿有与其滑移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设在支撑套筒内侧壁且与调节螺杆平行。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滑块沿导向杆长度方向移动,并对驱动滑块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24.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在调节螺杆中间处的固定套筒、固设在固定套筒外周面的第一齿轮、第二电机、固设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带动固定套筒转动,固定套筒带动调节螺杆转动,使调节螺杆的转动简便、稳定。
26.可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固设在上底座顶面且沿高度方向的第二支撑套筒、套设在第二支撑套筒内且与其滑移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设在升降平台底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杆底端和第二支撑套筒底端于第二支撑套筒内固设有第二压缩
弹簧。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在第二支撑套筒内沿高度方向移动,由于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支撑套筒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对第二支撑杆具有向上的作用力,并使第二支撑杆对升降平台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升降平台使用、移动的稳定性。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技术的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上底座上设置检测机构,待转动杆可以正常转动一圈时,说明上底座的顶面没有异物或者演员,然后启动第一升降机构,降低上底座沿高度方向移动时,演员因没有及时从上底座进到升降平台而对演员造成伤害的情况,提高升降装置的安全性。
30.2、在升降平台和上底座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员于升降平台的位置,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舞台的效果。
31.3、在升降平台和上底座之间设置第二伸缩杆,并通过第二支撑套筒、第二支撑杆、第二压缩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而且还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升降平台使用、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2.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安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为了表示第二升降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35.图4是为了表示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为了表示第一伸缩杆、第二升降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37.图6是图5中的a部放大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舞台;11、通孔;12、限位杆;13、让位凹槽;2、升降平台;21、滑槽;22、防护套筒;3、下底座;4、上底座;41、限位槽;5、第一升降机构;51、液压缸;52、第一伸缩杆;521、第一支撑套筒;522、第一支撑杆;523、第一压缩弹簧;6、第二升降机构;61、调节螺杆;62、驱动滑块;63、导向杆;64、驱动组件;641、固定套筒;642、第一齿轮;643、第一电机;644、第二齿轮;65、联动滑块;66、联动杆;67、第二伸缩杆;671、第二支撑套筒;672、第二支撑杆;673、第二压缩弹簧;7、支撑套筒;8、检测机构;81、转动套筒;82、转动杆;83、第三齿轮;84、第二电机;85、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参照图1和图2,安全升降装置用于舞台1的演出,舞台1上开始有通孔11,通孔11为圆形孔。安全升降装置包括位于通孔11处的升降平台2,升降平台2为圆形平台。升降平台2的下方设置有下底座3,下底座3为圆形,下底座3和升降平台2之间设置有上底座4,上底座4也为圆形。上底座4和下底座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上底座4高度的第一升降机构5。再参照图3和图4,上底座4和升降平台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升降平台2高度的第二升降机构6。舞台1和上底座4之间固设有四个限位杆12,限位杆12沿
高度方向设置,且限位杆12的顶端固设在舞台1于通孔11处的底面上。上底座4的顶面开设有与限位杆12相适配的限位槽41。上底座4的顶面固设有支撑套筒7,支撑套筒7的轴线、升降平台2的轴线、上底座4的轴线、下底座3的轴线重合。上底座4和支撑套筒7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8。在第一升降机构5处于上升状态、第二升降机构6处于未上升状态时,限位杆12位于限位槽41内,且上底座4顶面和舞台1底面相抵触,升降平台2位于舞台1的通孔11内,升降平台2顶面和舞台1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41.参照图4和图5,第一升降机构5包括两个液压缸51,两个液压缸51对称设置。液压缸51输出轴的一端固设在上底座4底面上、另一端固设在下底座3顶面上。上底座4和下底座3之间还设置有四个第一伸缩杆52,四个第一伸缩杆52沿上底座4周向均匀分布。
42.参照图5,第一伸缩杆52包括固设在下底座3顶面的第一支撑套筒521,第一支撑套筒521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支撑套筒521内套设有与其滑移连接的第一支撑杆522,第一支撑杆522的顶端伸出第一支撑套筒521外,第一支撑杆522的顶端固设在上底座4底面上。第一支撑杆522的底端和第一支撑套筒521的底端固设有第一压缩弹簧523,第一压缩弹簧523位于第一支撑套筒521内。
43.在需要上底座4沿高度方向移动时,启动液压缸51,液压缸51带动上底座4移动。由于在上底座4和下底座3之间设置第一伸缩杆52,第一伸缩杆52起到支撑、限位、导向的作用,使上底座4的移动更稳定。
44.参照图5和图6,第二升降机构6包括位于支撑套筒7内的调节螺杆61,调节螺杆61沿支撑套筒7直径方向设置,且调节螺杆61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套筒7的内侧壁上。调节螺杆61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驱动滑块62,驱动滑块62为方形,两个驱动滑块62的螺纹方向相反。驱动滑块62之间设置有导向杆63,导向杆63和调节螺杆61平行,且导向杆63分别贯穿两个驱动滑块62且与其滑移连接,导向杆63的两端固设在支撑套筒7的内侧壁上。支撑套筒7内设置有用于使调节螺杆61转动的驱动组件64。两个驱动滑块6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联动滑块65,即联动滑块6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联动滑块65和两个驱动滑块62一一对应。联动滑块65的横截面成t形。升降平台2的底面开设有与联动滑块65相适配的滑槽21,联动滑块65于滑槽21内滑动,且滑槽21和调节螺杆61平行。两个驱动滑块62和两个联动滑块65之间分别设置有联动杆66,即联动杆6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联动杆66交叉设置,两个联动杆66于交叉处铰接。联动杆66的一端铰接在驱动滑块62顶面、另一端铰接在联动滑块65底面。升降平台2和上底座4之间固设有多个第二伸缩杆67,多个第二伸缩杆67沿支撑套筒7周向均匀分布。
45.参照图5,驱动组件64包括固设在调节螺杆61中间位置处的固定套筒641,固定套筒641的外周面固设有第一齿轮642。上底座4的顶面于支撑套筒7内固设有第一电机643,第一电机643输出轴的外周面固设有第二齿轮644,第二齿轮644和第一齿轮642相啮合,且使第一电机643带动调节螺杆61转动。
46.参照图5和图6,第二伸缩杆67包括固设在上底座4顶面的第二支撑套筒671,第二支撑套筒671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支撑套筒671内套设有与其滑移连接的第二支撑杆672,第二支撑杆672的顶端伸出第二支撑套筒671外,第二支撑杆672的顶端固设在升降平台2底面上。第二支撑杆672的底端和第二支撑套筒671的底端固设有第二压缩弹簧673,第二压缩弹簧673位于第二支撑套筒671内。
47.在需要升降平台2沿高度方向移动时,启动第一电机643,第一电机643通过第一齿轮642、第二齿轮644带动调节螺杆61转动,调节螺杆61带动两个驱动滑块62移动,两个驱动滑块62通过联动杆66带动联动滑块65移动,并增加驱动滑块62和联动滑块65之间的距离,联动滑块65带动升降平台2沿高度方向移动,实现升降平台2的移动。由于在升降平台2和上底座4之间设置第二伸缩杆67,第二伸缩杆67起到支撑、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升降平台2的移动更稳定。
48.参照图3和图6,检测机构8包括套设在支撑套筒7外周面的转动套筒81,转动套筒81的轴线和支撑套筒7的轴线重合。转动套筒81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上底座4上,且转动套筒81位于升降平台2正下方。转动套筒81的外周面固设有转动杆82,转动杆82沿转动套筒81径向设置,转动杆82远离转动套筒81一端的端面位于上底座4外周面的铅垂切面上,转动杆82的底端和上底座4相抵触。再参照图4,舞台1底面开设有与转动杆82相适配的让位凹槽13。转动套筒81的外周面固设有第三齿轮83。支撑套筒7的外周面固设有第二电机84,第二电机84输出轴的外周面上固设有第四齿轮85,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5相啮合,且使第二电机84带动转动套筒81转动。升降平台2外周面向下垂直固设有防护套筒22,防护套筒22和升降平台2之间形成空腔,转动套筒81、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5、第二电机84均位于空腔内。
49.本技术的用于舞台演出的安全升降装置,待演员上到升降平台2上时,启动第二电机84,第二电机84通过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5带动转动套筒81转动,转动套筒81带动转动杆82转动,从而实现转动杆82的转动,待转动杆82可以正常转动一圈时,说明上底座4顶面没有异物或者演员,此时,启动液压缸51,并带动上底座4向上移动,待上底座4和舞台1相抵触时,液压缸51停止,此时,升降平台2顶面和舞台1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便于演员从升降平台2上走到舞台1上。如果需要演员再升高时,启动第一电机643,并带动升降平台2沿高度方向移动,即可以进一步升高演员于升降平台2的位置,升降平台2的两次升降,进一步提高舞台1的效果。
5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