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与流程

2021-11-22 14: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直流合成场强作为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线路设计、建设和环保验收,准确测量直流合成场强意义十分重大。
3.传统的测量直流合成场强的场磨传感器主要用于地面合成场强监测,用于阳台或平台监测时,需要设置接地线,接地线由阳台或平台向地面延伸,同时,场磨上方需设置面积为1 m
×
1 m的正方形且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平板。
4.然而,采用场磨传感器测量直流合成场强,由于接地线和场磨上方设置的金属平板,导致平台或阳台处电场畸变,造成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结果不准确;同时,接地线接地不良会导致空间电荷累积造成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结果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其优点是能够提高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避免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结果错误。
6.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包括探测机构;所述探测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所述转动组件用于与所述驱动组件配合获取场强信号;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体、第二转体以及电路板,所述第一转体与所述第二转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体与所述第二转体共同围设成旋转空腔,所述电路板容置在所述旋转空腔内,所述电路板沿着所述旋转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转体和所述第二转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转体和所述第二转体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7.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旋转空腔的中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两端,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转体以及所述第二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8.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第一转体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转体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弧状。
9.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连接件呈绝缘体。
10.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第一转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连接凸缘,所述第一连接凸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转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连接凸缘,所述第二连接凸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凸缘与所述第二连接凸缘对应设置,所述连接
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凸缘和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凸缘连接。
11.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绝缘壳体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绝缘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绝缘壳体朝向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着所述旋转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驱动电机容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连接孔插设于所述电路板内;和/或所述绝缘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电路板的端部之间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围设有绝缘件。
12.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绝缘壳体朝向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转体的截面形状和/或所述第二转体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转体或所述第二转体朝向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相对所述绝缘块转动;所述传感器用于与所述绝缘块配合判断电场极性。
13.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探测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的底端与地面抵接,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所述探测机构起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机构采用绝缘材质。
14.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电池,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电池插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15.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所述电路板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孔。
16.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电路板的外周壁均设置有绝缘层。
17.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系统,包括显示机构以及上述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所述显示机构与所述转动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机构用于显示所述转动组件输出的场强信号。
18.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方法,采用上述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包括如下步骤: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所述转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体和所述第二转体分别产生一个与直流电场场强值成比例的感应电流;通过所述电路板将两个所述感应电流差分,所述电路板将差分后的所述感应电流转换为感应电压;所述电路板输出测量得到的所述感应电压值。
1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包括测量装置及显示机构,测量装置包括探测机构;探测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转动组件用于与驱动组件配合获取场强信号;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体、第二转体以及电路板,第一转体与第二转体间隔设置,第一转体与第二转体共同围设成旋转空腔,电路板容置在旋转空腔内,电路板沿着旋转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电路板与第一转体和第二转体可拆卸连接,且电路板与第一转体和第二转体电连接;驱动组件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测量方法的流程:产生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压

显示测量结果;通过设置第一转体、第二转体以及电路
板,通过第一转体和第二转体转动,使得转动组件上接收到的电场强度周期性变化,与之相应的感应电荷也随之周期性的变化,利用周期性变化的感应电荷所形成的感应电流即可测出相应的场强,与传统的阳台或平台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测量方法相比,探测机构无需接地和加盖1m
×
1m的金属接地板,避免了接地不良导致的空间电荷累积,实现了对民房阳台或平台等狭小空间的直流合成场强的准确测量,由此,提高了阳台或平台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可为直流输电工程特别是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监测、评价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的测量原理图。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中绝缘壳体与绝缘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中转动组件的侧视图。
24.图5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26.图中,1、测量装置;10、探测机构;101、驱动组件;1011、绝缘壳体;1012、容置空腔;1013、驱动电机;1014、输出端;1015、绝缘块;1016、外置部;102、转动组件;1021、第一转体;1022、第二转体;1023、电路板;1024、第一连接凸缘;1025、第二连接凸缘;1026、连接件;1027、旋转空腔;1028、紧固螺栓;1029、传感器;20、支撑机构;201、水平杆;202、垂直杆;203、底座;204、支撑架;205、连接杆;30、显示机构;2、原理组件;21、第一圆弧转体;22、第二圆弧转体;23、第一电线;24、第二电线;25、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系统,包括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1以及显示机构30,显示机构30与测量装置1通信连接,显示机构30用于显示测量装置1输出的场强信号。
29.本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1包括探测机构10以及支撑机构20;支撑机构20的一端与探测机构10连接,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通信连接,支撑机构20用于对探测机构10起支撑作用;一方面,通过设置探测机构10,探测机构10用于获取场强信号,并将获取的场强信号发送至显示机构30,与传统的场磨传感器测量直流合成场强相比,减小了电场畸变,提高了阳台或平台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支撑机构20,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机构20对探测机构10起支撑作用,同时,支撑机构20与探测机构10连接成一个小总成,便于对支撑机构20与探测机构10整体进行移动。
30.需要说明的是,测量装置1可对建筑物的阳台或用于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平台处的直流合成场强进行监测,测量装置1也可对地面的直流合成场强进行监测。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对建筑物的阳台或用于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平台处的直流合成场强进行监测为例进
行描述。
31.其中,场强信号包括场强大小和/或电场极性。
32.示例性的,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可采用无线通信连接;当然,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也可采用有线通信连接。
33.其中,支撑机构20用于支撑探测机构10,支撑机构20采用绝缘材质,支撑机构20为绝缘体,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电场畸变,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
34.本实施例中,探测机构10包括驱动组件101以及转动组件102,转动组件10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101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101的外壁与支撑机构20连接;驱动组件101用于驱动转动组件102转动;转动组件102用于与驱动组件101配合获取场强信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101驱动转动组件102转动,使得转动组件102获取场强信号,转动组件102将获取的场强信号发送到显示机构30;由此,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便捷性。
35.具体的,驱动机构的外部采用绝缘材质,也就是说,驱动机构裸露在外界环境的部分均采用绝缘材质或围设绝缘件,由此,避免电荷聚集,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
36.本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1的使用过程为:通过驱动组件101驱动转动组件102匀速转动,转动组件102将获取的场强信号发送到显示机构30。
37.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102包括第一转体1021、与第一转体1021相适配的第二转体1022以及电路板1023,第一转体1021盖设于第二转体1022上,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共同围设成旋转空腔1027,电路板1023容置在旋转空腔1027内,电路板1023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电路板1023、第一转体1021以及第二转体1022可拆卸连接,且电路板1023、第一转体1021以及第二转体1022电连接;驱动组件101的一端与电路板1023连接;驱动组件101通过电路板1023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连接,第一转体1021、第二转体1022以及电路板1023连接成一个总成,在使用过程中,驱动组件101带动电路板10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转动,便于电路板1023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同步转动,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
38.继续参照图2,具体的,电路板1023容置与旋转空腔1027内,且电路板1023位于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之间,由此,便于电路板1023的安装。为了避免电荷进入旋转空腔1027内,第一转体1021、第二转体1022以及电路板1023紧密连接。
39.为避免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接触,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之间间隔设置,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之间间隔的区域称为绝缘间隙,驱动组件101的一端插设于电路板1023内,电路板1023朝向驱动组件101的一端开设有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安装孔,驱动组件101的一端通过绝缘间隙插设于安装孔内,驱动组件101与电路板1023可拆卸连接。
40.为了对电路板1023起屏蔽和保护作用,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的尺寸均大于电路板1023的尺寸。
41.其中,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均采用金属材质,第一转体1021的结构与第二转体1022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的结构
大体一致。其中,电路板1023采用pcb板。为对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进行隔离,电路板1023的外周壁均设置有绝缘层。
42.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023用于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和无线输出。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均与电路板1023采用有线电连接。其中,第一转体1021与电路板1023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第一转体1021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1023连接。
43.第二转体1022与电路板1023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导线的一端与第二转体1022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1023连接。
44.在使用过程中,转动组件102的工作原理为: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将分别产生一个与直流电场场强值成比例的感应电流,通过将两个感应电流进行差分,可以抑制离子电荷的影响,差分后的感应电流经过电路板1023内的一个电阻25后实现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转换,在标准场下进行标定后(标准场即为计算得出的均匀场),可以用该感应电压值来表征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表面附近的直流合成场强值。本发明通过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均速旋转获取场强信号,将电路板置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之间不仅实现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之间的绝缘,而且实现对场强信号的处理和无线输出。
45.为了便于为电路板1023充电,转动组件102还包括电池,电路板1023上开设有容纳槽,电池插设于容纳槽内。为了避免电池没有电后更换电池,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电路板1023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为电池充电的充电孔,第一转体1021或第二转体102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过孔,充电线通过过孔与充电孔连接。
46.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设置在第一转体1021或第二转体1022内,电池用于为电路板1023充电。第一转体1021或第二转体1022上开设有用于为电池充电的充电口。
47.为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电荷聚集,除了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外,暴露在外界环境的部分均为绝缘材质;也就是说,驱动组件101的外壁、支撑机构20以及显示机构30的外壁均采用绝缘材质。
4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102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1026,两个连接件1026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设置在电路板1023的相对两端,需要说明的是,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电路板1023的相对两端即为电路板1023的左端和右端;电路板1023、第一转体1021以及第二转体1022通过连接件1026连接;通过连接件1026将第一转体1021、第二转体1022以及电路板1023连接成一个整体,由此,使得电路板1023、第一转体1021一级以及第二转体1022同步转动。
49.具体的,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电路板1023上开设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径向延伸,两个通孔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设置在电路板的左右两端,通孔与连接件1026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转体102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两个第一固定孔均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径向延伸,第一固定孔与通孔连通,且第一固定孔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转体102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两个第二固定孔均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径向延伸,第二固定孔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均与通孔连通;其中,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1026沿着通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连接件1026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1026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固定孔和通孔与第二固定孔连接,由此,使得电路板
1023、第一转体1021以及第二转体1022连接成一个整体。
50.示例性的,转动组件102可包括多个连接件1026,电路板102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着电路板1023的轴周向间隔设置,第一转体10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转体102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1026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1026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固定孔和通孔与第二固定孔连接;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转体1021、电路板1023以及第二转体102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5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26呈绝缘体;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电荷聚集,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
52.示例性的,连接件1026包括连接螺栓以及套设在连接螺栓上的绝缘套,第一转体1021、第二转体1022以及电路板1023通过连接件1026连接,由此,避免在检测过程中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通过连接件1026连通,造成短路。
53.当然,连接件1026可采用绝缘连杆。
5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转体1021的截面形状与第二转体1022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弧状,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共同围设成旋转空腔1027,电路板1023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插设于旋转空腔1027内;通过电路板1023插设于旋转空腔1027内,电路板1023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同步转动。
55.具体的,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的几何尺寸均大于电路板1023的几何尺寸,由此,对电路板1023起屏蔽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
56.其中,为提高驱动组件101与电路板1023连接的牢固性,驱动组件101插设于安装孔内,驱动组件101位于旋转空腔1027内的部分与电路板1023通过紧固螺栓1028连接。
5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体1021的截面形状与第二转体1022的截面形状也均可呈矩形。
5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转体102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连接凸缘1024,第一连接凸缘1024向外延伸;第二转体1022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连接凸缘1025,第二连接凸缘1025向外延伸,第一连接凸缘1024与第二连接凸缘1025对应设置,连接件1026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凸缘1024和电路板1023与第二连接凸缘1025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凸缘1024以及第二连接凸缘1025,由此,便于第一转体1021、第二转体1022与电路板1023连接。
59.其中,第一固定孔开设于在第一凸缘上,第二固定孔开设与第二凸缘上,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与通孔连通,连接件1026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固定孔和通孔与第二固定孔连接。
60.继续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电路板1023的屏蔽作用,第一连接凸缘1024背离第一转体10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止挡凸缘,第一止挡凸缘朝向第二转体1022的一侧延伸;第二连接凸缘1025背离第二转体10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挡凸缘,第二止挡凸缘朝向第一转体1021的一侧延伸;第一止挡凸缘与第二止挡凸缘之间间隔设置。
61.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1包括绝缘壳体1011以及驱动电机1013,绝缘壳体1011围设成容置空腔1012,绝缘壳体1011朝向转动组件10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延伸,连接孔与容置空腔1012连通,驱动电机1013容置在容置空腔1012内,驱动电机1013的输出端1014穿过连接孔插设于电路板1023内;绝缘
壳体1011的外壁与电路板1023的端部之间的驱动电机1013的输出端1014围设有绝缘件;通过在设置绝缘件,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电荷聚集,由此,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
62.具体的,避免转动组件102转动过程中与绝缘壳体1011产生摩擦,绝缘壳体1011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之间均间隔预测距离,驱动电机1013的输出端1014穿过连接孔插设于安装孔内,位于绝缘壳体1011的外壁与电路板1023左端之间的部分输出端1014为外置部1016,在测量过程中,为避免电荷聚集在外置部1016,外置部1016的外周壁上围设绝缘件,由此,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3.通过在外置部1016上围设绝缘件,避免了驱动电机1013的输出端1014与第一转体1021或第二转体1022导电,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间隙的宽度大于驱动电机1013输出端1014的直径,由此,避免驱动电机1013的输出端1014与第一转体1021或第二转体1022接触。
64.为了便于为驱动电机1013充电,容置空腔1012内设置有用于为驱动电机1013充电的锂电池,锂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在绝缘壳体1011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为锂电池充电的插接口,由此,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外部出现到导线,造成电场畸变,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65.其中,电路板102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路板1023的第一控制开关,驱动电机10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1013的第二控制开关,由此,便于对电路板1023与驱动电机1013进行控制。
66.其中,以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为截面,绝缘壳体1011的截面形状可以呈矩形,绝缘壳体101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呈菱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本实施例对绝缘壳体1011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制。
67.继续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011朝向转动组件102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块1015,绝缘块1015的截面形状与第一转体1021的截面形状和/或第二转体102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第一转体1021或第二转体1022朝向绝缘壳体1011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1029,传感器1029能够相对绝缘块1015转动;传感器1029用于与绝缘块1015配合判断电场极性;通过设置传感器1029和绝缘块1015,使得测量装置1既可以测量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大小,又可以测量空间直流合成电场的极性。
68.具体的,绝缘块1015的截面形状与第一转体1021的截面形状和/或第二转体1022的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极性的准确性。
69.继续参照图3,在第一转体1021的截面形状呈圆弧状的可实现方式中,绝缘块1015的截面形状也呈圆弧状。其中,传感器1029采用距离传感器1029,在使用过程中,在第一转体1021上设置传感器1029的可实现方式中,绝缘块1015固定不动,传感器1029随着第一转体1021均速旋转,绝缘块1015与传感器1029之间的距离时而接近,时而远离,从而产生一个方波信号,以此信号作为参考信号,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差分后得到的交流电压信号进行相位比较,从而判断电场极性。
70.在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5,支撑机构20包括支撑架204以及连接杆205,支承架的顶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连接杆背离支撑架的一端与驱动组件101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架,由此,提高了支撑机构20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机构20产生晃动。
71.具体的,连接杆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连接杆的底端与支撑架连接,连接杆的顶端与绝缘壳体1011的底端连接。
7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架为三角架,由此,提高了支撑机构20的稳定性,避免在驱动电机1013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机构20产生晃动。
73.其中,支撑机构20还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底端的多个锥体,支撑板与水平面平行,多个锥体的大径端均与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多个椎体呈阵列分布,支撑板的顶面与支撑架的底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多个椎体的尖端均与地面抵接,由此,提高了支撑机构20的稳定性。
74.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0呈上字型,支撑机构20包括水平杆201、垂直杆202以及底座203,底座203的顶端与垂直杆202的一端连接,水平杆201的一端与垂直杆202的外周壁连接,水平杆201的另一端与绝缘壳体1011的外壁连接;其中,底座203呈与水平面平行设置的圆盘,由此,在驱动电机1013启动时,避免支撑机构20产生晃动。
75.其中,为避免电荷聚集,支撑机构20采用绝缘材质。示例性的,支撑机构20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当然,支撑机构20还可采用abs树脂材质。
76.继续参照图2,在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采用无线通信连接的可实现方式中,显示机构30为计算机或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m

3m。
77.具体的,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采用无线通信连接;示例性的,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可采用蓝牙连接,当然,显示机构30与探测机构10也可采用wifi连接。
78.需要说明的是,1个显示机构30可对应1个或者多个探测机构10。
79.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1的测量原理为:原理组件22与测量装置1中的构件一一对应,第一圆弧转件相当于测量装置1中的第一转体1021,第二圆弧转件相当于第二转体1022,第一电线23相当于第一导线,第二电线24相当于第二导线,电阻25相当于电路板1023;第一圆弧转体21与第二圆弧转体22构成感应组件,感应组件接受到的电场强度e周期性变化,与之相应的感应电荷也随周期性变化。利用周期性变化的电荷所形成的电流即可测出相应的场强。
80.继续参照图6,另一实施例提供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测量方法,采用上述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1,包括如下步骤:s101、驱动组件101驱动转动组件102转动,转动组件102中的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分别产生一个与直流电场场强值成比例的感应电流。
81.具体的,打开电路板1023上的第一控制开关,而后,打开驱动电机1013上的第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1013带动转动组件102转动,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匀速旋转,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将分别产生一个与直流电场场强值成比例的感应电流。
82.s102、通过电路板1023将两个感应电流差分,电路板1023将差分后的感应电流转换为感应电压。
83.具体的,将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产生的两个感应电流进行差分,由此,可以抑制离子电荷的影响;差分后的感应电流经过电路板1023上的一个电阻25后实现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的转换。
84.s103、电路板1023输出测量得到的感应电压值。
85.具体的,打开显示机构30,电路板1023将处理完成的感应电压值发送到显示机构30上,显示机构30实时显示感应电压值,测量完成后,显示机构30显示出测量结果的80%、最大值等统计结果;其中,在标准场下进行标定后,可以用该感应电压值来表征旋转金属板表面附近的直流合成场强值。
86.本技术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测量方法,采用的测量装置1包括探测机构10;探测机构10包括驱动组件101以及转动组件102;驱动组件101用于驱动转动组件102转动;转动组件102用于与驱动组件101配合获取场强信号;转动组件102包括第一转体1021、第二转体1022以及电路板1023,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间隔设置,第一转体1021与第二转体1022共同围设成旋转空腔1027,电路板1023容置在旋转空腔1027内,电路板1023沿着旋转空腔1027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电路板1023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可拆卸连接,且电路板1023与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电连接;驱动组件101的一端与电路板1023连接;测量方法的流程:产生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压

显示测量结果;通过第一转体1021和第二转体1022转动,使得转动组件102上接收到的电场强度周期性变化,与之相应的感应电荷也随之周期性的变化,利用周期性变化的感应电荷所形成的感应电流即可测出相应的场强,与传统的阳台或平台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的测量方法相比,避免了接地不良导致的空间电荷累积,由此,提高了阳台或平台空间直流合成场强测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87.本发明提供的空间直流合成场强用测量装置1,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便于操作。
88.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9.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