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2021-11-22 14: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端子线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2.端子线又称为端子连接线,端子连接线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其中因端子连接线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得连接更方便、快捷,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
3.相关技术中,端子线组装设备包括进线架、进线夹持件、端子压着件、套壳件、送料夹持件、夹持切断件以及夹持剥皮件,进线架通过xy丝杠滑台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进线架供连续进料的线束穿设,其中线束前端先通过端子压着件进行套金属壳处理,接着通过套壳件进行胶壳安装处理,然后通过送料夹持件将线束移动至夹持切断件处,并且通过夹持切断件切断线束以及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预割皮处理,而且夹持切断件会夹住被割断的塑胶外皮,最后通过送料夹持件、进线架以及进线夹持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剥皮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该种端子线组装设备所生产出来的端子线一端具有胶壳,另一端是金属线裸露的部分,并且此时单头端子线会落在生产平台的指定位置上,若当要生产两端均带有胶壳的端子线时,因多个单头端子线之间的摆放不一致,则当通过机械手等设备将单头端子线送入加工设备中时,线束的待加工位置不易对准加工设备,从而导致不便于生产双头端子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生产双头端子线,本技术提供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进线架、进线固定装置、第一端子加工装置、送线装置、夹持切断装置、转移装置、第二端子加工装置,所述进线架与机架滑动连接;当线束进行加工处理时,所述进线固定装置用于将线束锁紧在进线架上;所述送线装置与线束的前端固定连接,而且用于将线束的前端向远离进线架的方向移动;所述夹持切断装置设置在进线架以及送线装置的运动范围之间;线束前端先通过第一端子加工装置处理,接着通过送线装置将线束移动至夹持切断装置处,然后通过夹持切断装置切断线束以及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预剥皮处理,最后通过送线装置、进线架以及进线固定装置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线束前端剥皮处理;所述转移装置与机架滑动连接,并且转移装置用于将线束从送线装置送入第二端子加工装置处对线束后端进行加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束先通过第一端子加工装置完成线束前端的端子加工,待线束前端加工完成后,接着将线束的前端移动至夹持切断装置处,并通过送线装置使得线束前端向远离进线架的方向移动,待线束位于送线装置与夹持切断装置之间的长度与
所生产端子的规格一致时,通过夹持切断装置切断线束以及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割皮处理,然后先通过进线固定装置将后一段线束锁紧在进线架上,并使进线架和送线装置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便制作出了一端具有胶壳的端子线,最后再通过转移装置将前一段线束后端送入第二端子加工装置处,完成对前一段线束的后端进行端子加工即可,相比于将单头端子线从生产平台上再送入加工设备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在单头端子线制作出来后,每个单头端子线相对于送线装置的位置不易有过大的偏差,故此时转移装置将线束转移至第二端子加工装置处时,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能更容易对准加工设备,从而使得生产双头端子线更加便利。
8.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加工装置包括依次对线束进行处理的第一端子压着机构以及第一胶壳安装机构,所述第一胶壳安装机构包括夹持组件、运料台、挡块以及挡块驱动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机架上,并且夹持组件用于夹持线束靠近自身前端待加工的位置;所述运料台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运料台将胶壳向靠近线束前端的位置移动以用于进行胶壳预套设处理;所述挡块滑动设置在运料台上,并且挡块靠近线束前端的一侧表面用于与胶壳抵接;所述挡块驱动件与挡块相连接,并且通过挡块对线束前端进行胶壳套设处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进行端子加工时,先将线束的前端送入第一端子压着机构处,此时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上会进行包覆金属壳处理,以使得线束前端裸露的金属线不易分叉,接着进线架会将线束的前端送入第一胶壳安装结构处,此时先通过夹持组件将线束前端靠近待加工位置夹住,以使得线束前端待加工位置不易晃动,接着运料台将胶壳向靠近线束的方向移动,待运料台运动至指定位置上,胶壳部分套接在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上,然后再通过挡块驱动件驱动挡块向靠近线束的方向移动,以将胶壳完全套接在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上,从而便完成双头端子线的制作,其中在套接胶壳的过程中,相比于只移动运料台将胶壳套接在线束前端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因第一次在将胶壳套接在线束前端的过程中,线束前端会发生轻微的弯折,所以胶壳此时只是部分套接在线束前端上,故通过两次推动胶壳的方式,使得线束前端能插入胶壳更深的位置处,从而使得胶壳更牢固地安装在线束前端上。
10.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与运料台之间的梳理件,所述梳理件包括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以及梳理驱动部,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其中第一移动块靠近第二移动块的一侧表面上分为抵接区以及分线区,抵接区与第二移动块能够将线束夹紧,分线区沿多个线束的排列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入线槽,并且每个入线槽供单个线束放置;所述梳理驱动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梳理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相互靠近或远离。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组件在夹持线束前端时,夹持件会夹住线束前端靠近待加工位置的附近,与此同时,梳理驱动部驱动第一移动快和第二移动块相互靠近,其中当抵接区与第二移动块抵接时,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会夹持住线束前端更靠近待加工位置的附近,以使得线束前端在套接胶壳时更加不易弯折,而当分线区与第二移动块抵接时,单个线束会嵌入单个入线槽中,则使得单个线束能够更准确地对准单个胶壳,从而使得胶壳能够更流畅地套接在线束前端上。
12.优选的,所述送线装置包括送线夹持件、沾锡夹持件、水平驱动件以及转动驱动件,所述送线夹持件与机架滑动连接,并且送线夹持件与前一段线束的前端固定连接,而且
用于使前一段线束向远离进线架的方向移动;所述沾锡夹持件位于送线夹持件与进线架之间,并且沾锡夹持件具有供送线夹持件穿过的空间,而且沾锡夹持件用于夹持前一段线束靠近自身后端待加工的位置;所述水平驱动件与沾锡夹持件相连接,并且用于使沾锡夹持件向靠近或远离进线架的方向移动;所述转动驱动件与水平驱动件以及沾锡夹持件相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沾锡夹持件转动使得前一段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沾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束前端完成胶壳安装后,进线架将线束移动至靠近夹持切断装置处,接着送线夹持件向靠近进线架的方向移动,并夹持线束前端,然后送线夹持件会向远离进线架的方向移动,待线束从送线夹持件至夹持切断装置处的长度达到所生产产品的规格时,便可通过夹持切断装置切断线束以及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端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预剥皮处理,与此同时沾锡夹持件在水平驱动件的作用下,会先向夹持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并夹持住前一段线束后端靠近夹持切断装置的部分,待切断以及预剥皮处理结束后,夹持切断装置仍然夹住被切断的塑胶皮,最后沾锡夹持件在水平驱动件的作用下向远离夹持切断装置,并且进线架向远离夹持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则便使得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线束前端完成剥皮,从而便单头端子线制作以及为下一个单头端子线的制作做好了准备,此外在单头端子线制作结束后,可通过转动驱动件使得沾锡夹持件发生转动,以使得前一段线束后端进行沾锡处理,进而便于后续对线束后端进行加工处理。
14.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件包括水平驱动轴、水平驱动齿轮、水平驱动齿条以及水平动力源,所述水平驱动轴与机架转动连接,并且水平驱动轴供水平驱动齿轮套设;所述水平驱动齿条设置在机架上,并且水平驱动齿条与水平驱动齿轮啮合,而且水平驱动齿条与沾锡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源与水平驱动轴相连接,并且用于驱动水平驱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转动轴套、固定安装座以及转动动力源,所述转动轴套通过轴承同轴套设在水平驱动轴上,并且转动轴套一端与固定安装座固定连接,而且所述水平驱动齿条与固定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动力源与转动轴套相连接,并且用于驱动转动轴套绕自身轴线转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沾锡夹持件要夹持线束后端时,先通过水平驱动源令水平驱动轴转动,接着在水平驱动齿轮会驱动水平驱动齿条滑动,则便使得沾锡夹持件能向夹持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所以沾锡夹持件便能夹持住前一段线束更靠近后端的位置处,从而便于后续进行剥皮处理,而当要进行沾锡处理时,可通过转动动力源使得转动轴套转动,接着转动轴套会使得固定安装座转动,然后便使得整个沾锡夹持件能够转动,以完成沾锡工作,相比于丝杠滑台以及回转气缸配合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一方面,水平驱动件以及转动驱动件的结构能够更加紧凑,另一方面,使得与水平动力源以及转动动力源相连接的线路结构可以更集中的归纳在机架的某个位置上,从而使得线路之间不易发生干涉。
16.优选的,所述夹持切断装置包括两个线束切断刀、两对外皮切断刀、两对外皮夹持块以及往复驱动机构,所述线束切断刀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外皮切断刀与机架滑动连接,两对外皮切断刀分别位于线束切断刀的两侧;所述外皮夹持块与机架滑动连接,并且两个外皮夹持块位于线束切断刀与两对外皮切断刀之间;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且往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线断刀、一对外皮切断刀中的两个以及一对外皮夹持块中的两个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切断装置在工作时,往复驱动机构会驱动两个线束切断刀、两对外皮切断刀以及两对外皮夹持块相互靠近,则两个线束切断刀会将线束切断,两对外皮切断刀分别切断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外皮,两对外皮夹持块则分别夹住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外皮,从而便为后续的剥皮处理做好了准备。
18.优选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线束切断刀以及外皮切断刀运动的主驱动组件以及辅驱动组件,所述辅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往复移动块、两个搓皮移动块、搓皮驱动轴、搓皮连杆、往复驱动源以及搓皮驱动源,所述往复移动块与机架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方向与线束切断刀平行;所述搓皮移动块与往复移动块滑动连接,并且搓皮移动块的滑动方向与往复移动块的滑动方向垂直,而且一个搓皮移动块与两对外皮夹持块中的其中一个外皮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搓皮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且搓皮驱动轴供搓皮连杆固定连接,而且搓皮连杆与搓皮驱动轴相互垂直;所述搓皮移动块远离外皮夹持块的一端上设置有滑槽,并且搓皮连杆垂直于搓皮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壁滑动抵接,而且搓皮连杆与搓皮移动块的抵接处能够沿往复移动块的滑动方向移动,此外搓皮连杆还通过轴承使自身与滑槽能够转动抵接;所述往复驱动源用于驱动两个往复移动块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搓皮驱动源通过驱动搓皮驱动轴转动以使得两个搓皮移动块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束切断以及外皮切断同时,往复驱动源驱动两个往复移动块相互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往复移动块会带动两个搓皮移动块相互靠近,而因搓皮移动块与两对外皮夹持块的其中一个固定连接,则便使得两对外皮夹持块能够夹住被切断处的外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搓皮移动块与搓皮连杆通过滑槽会使得两者之间的抵接处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搓皮移动块与搓皮连杆的连接处不易发生损坏,而在剥皮工作开始前,可通过搓皮驱动源使得搓皮连杆发生转动,在这个过程中,搓皮移动块会做垂直于外皮夹持块滑动方向的移动,并且两个搓皮移动块的滑动方向相反,则便使得位于线束周侧方向两侧的外皮夹持块能够搓动被切断的外皮,从而使得被切断的外皮与线束内部的金属线分离得更彻底,进而更加便于后续的剥皮处理,此种设计方式,使得一个搓皮驱动源便实现两个搓皮移动块以相反方向运动的目的,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搓皮连杆与搓皮移动块在滑槽处既能滑动也能转动,也使得整个结构中各个元件之间不易发生干涉。
20.优选的,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转移架以及转移夹持组件,所述转移架与机架滑动连接,并且转移架供转移夹持组件安装;所述转移夹持组件包括旋转架、两个转移夹持块、转移驱动轴、引导件、转移电机、传动件以及第一推动气缸,所述旋转架与转移架转动连接,并且供两个转移夹持块滑动连接,而且旋转架通过转移驱动轴转动;所述转移驱动轴与转移架活动连接,转移驱动轴的滑动方向与转移夹持块的滑动方向垂直,而且转移驱动轴滑动时通过引导件使两个转移夹持块相互靠近或远离,并且转移驱动轴滑动时能相对传动件滑动;所述转移电机设置在转移架上,并且转移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转移驱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推动气缸设置在转移架上,并且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转移驱动轴相连接,而且转移驱动轴与第一推动气缸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将线束从送线装置转移到转移架上时,先通过转移架使得转移夹持组件移动至指定位置上,接着通过第一推动气缸推动转移驱动轴滑动,在这个过程中,转移驱动轴会通过引导件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相互靠近,以使得两个转移夹
持块夹住前一段线束的后端,从而便达到将线束从送线装置转移到转移架上的目的,而当线束后端加工结束后,可启动转移电机,接着转移电机可通过传动件使得转移驱动轴转动,然后转移驱动轴会令旋转架发生旋转,从而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发生旋转,以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之间出口朝向下方,进而便于使加工好的端子线流畅地落至生产平台上,在这个过程中,因转移驱动轴与传动件既能相对滑动也能转动,而且转移驱动轴与第一推动气缸之间也能相对转动,所以使得驱动转移夹持块的结构以及驱动旋转架转动的结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结构的紧凑程度。
22.优选的,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梳理夹持组件,所述梳理夹持组件包括第二推动气缸、驱动块、两个连接块以及两个梳理夹持块,所述第二推动气缸设置在旋转架上,并且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驱动块固定连接,而且驱动块的滑动方向与转移夹持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两个所述连接块与驱动块滑动连接,并且相对于驱动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转移夹持块的滑动方向,两个所述连接块还分别与两个梳理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在驱动块与梳理夹持块之间的部分滑动连接在转移夹持块上,并且连接块相对于转移夹持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驱动块的滑动方向,而 且转移夹持块通过连接块驱动梳理夹持块跟随转移夹持块滑动;其中一个所述梳理夹持块靠近另一个梳理夹持块的一侧表面沿多个线束的排列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梳线槽,并且每个梳线槽供单个线束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将线束转移至转移架上时,先通过第一推动气缸推动转移驱动轴,接着引导件可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相互靠近,在这个过程中,转移夹持块可通过连接块驱动两个梳理夹持块相互靠近,待两个转移夹持块夹住线束时,单个线束会嵌入单个梳线槽,此时便完成了线束的转移,而当要对线束的后端进行加工时,便可通过第二推动气缸,使得驱动块向靠近转移夹持块的方向移动,则两个梳理夹持块会向远离转移夹持块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梳理夹持块可通过梳理槽对线束后端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后续在对线束后端进行加工时,胶壳能更准确地套接在线束后端上。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端子线组装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端子线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线束入料至进线架处;s2:通过进线固定装置将线束锁紧在进线架上;s3:通过进线架移动线束的前端至第一端子加工装置的加工位置处;s4:通过第一端子加工装置完成线束前端的加工处理;s5:通过进线架移动线束的前端至靠近夹持切断装置所在的位置处;s6:通过进线固定装置解锁线束;s7:通过送线装置将线束的前端向远离进线架的方向移动,待线束位于送线装置至夹持切断装置之间的长度与所生产的端子线规格一致时,停止送线;s8:通过夹持切断装置切断线束以及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预剥皮处理;s9:通过进线固定装置将后一段线束锁紧在进线架上;s10:使送线装置与进线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s11:通过转移装置移动前一段线束的后端至第二端子加工装置的加工位置处;s12:通过第二端子加工装置完成前一段线束后端的加工处理。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头端子线制作出来后,每个单头端子线相对于送线装置的位置不易有过大的偏差,故此时转移装置将线束转移至第二端子加工装置处时,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能更容易对准加工设备,从而使得生产双头端子线更加便利。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进线架、进行固定装置、第一端子加工装置、送线装置、夹持切断装置、转移装置以及第二端子加工装置的设置,在单头端子线制作出来后,每个单头端子线相对于送线装置的位置不易有过大的偏差,故此时转移装置将线束转移至第二端子加工装置处时,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能更容易对准加工设备,从而使得生产双头端子线更加便利;2.通过第一胶壳安装结构包括夹持组件、运料台、挡块以及挡块驱动件的设置,使得线束前端能插入胶壳更深的位置处,从而使得胶壳更牢固地安装在线束前端上;3.通过梳理件的设置,使得单个线束能够更准确地对准单个胶壳,从而使得胶壳能够更流畅地套接在线束前端上。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体现端子线组装设备中各个装置的分布所做的俯视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体现进线架的具体结构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体现第一胶壳安装机构的具体结构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送线装置的具体结构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夹持切断装置中主驱动组件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夹持切断装置中辅驱动组件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移装置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进线架;21、进线块;22、夹持通槽;3、进线固定装置;31、进线固定架;32、进线固定动力源;33、进线驱动杆;34、进线从动杆;35、进线夹块;4、第一端子加工装置;41、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2、第一胶壳安装机构;421、夹持组件;4211、第一夹持件;422、运料台;423、挡块;424、挡块驱动件;5、送线装置;51、送线夹持件;511、送线架;512、送线夹持动力源;513、送线主动杆;514、送线夹持块;52、沾锡夹持件;53、水平驱动件;531、水平驱动轴;532、水平驱动齿轮;533、水平驱动齿条;534、水平动力源;54、转动驱动件;541、转动轴套;542、固定安装座;543、转动动力源;6、夹持切断装置;61、线束切断刀;62、外皮切断刀;63、外皮夹持块;64、往复驱动机构;641、主驱动组件;642、辅驱动组件;6421、往复移动块;6422、搓皮移动块;6423、搓皮驱动轴;6424、搓皮连杆;6425、往复驱动源;6426、搓皮驱动源;65、滑槽;7、转移装置;71、转移架;72、转移夹持组件;721、旋转架;722、转移夹持块;723、转移驱动轴;724、引导件;7241、驱动板;7242、引导柱;7243、引导凹槽;725、传动件;726、第一
推动气缸;7261、转换块;7262、转动槽;727、转移电机;73、梳理夹持组件;731、第二推动气缸;732、驱动块;733、连接块;734、梳理夹持块;735、梳线槽;8、第二端子加工装置;9、梳理件;91、第一移动块;911、抵接区;912、分线区;913、入线槽;92、第二移动块;93、梳理驱动部;931、梳理动力源;932、梳理主动齿条;933、转换齿轮;934、梳理从动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参照图1和图2,端子线组装设备包括进线架2、进线固定装置3、第一端子加工装置4、送线装置5、夹持切断装置6、转移装置7以及第二端子加工装置8,具体的,进线架2通过十字丝杠滑台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进线架2固定安装有供连续的线束穿设的进线块21,而且进线块21上开设有与进线固定装置3相配合的夹持通槽22,在本实施例中,进线固定装置3包括进线固定架31、进线固定动力源32、进线驱动杆33、进线从动杆34以及进线夹块35,其中进线固定架31固定安装在进线架2上,并且作为进线固定装置3中其他部件与进线架2的安装基础。
39.参照图1和图2,进线固定动力源32为气缸,其中进线固定动力源32固定连接在进线固定架31上,并且进线固定动力源32的活塞杆活动穿设在进线固定架31上,而且进线固定动力源32的活塞杆与进线驱动杆33固定连接;进线从动杆34一端与进线驱动杆33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进线夹块35固定连接,并且进线从动杆34两端之间的部分与进线固定架31铰接,所以当进线固定动力源32的活塞杆伸长或缩短时,进线驱动杆33可使得进线从动杆34的两端绕进线从动杆34与进线固定架31的铰接处转动;进线夹块35一端与进线从动杆34远离进线驱动杆33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则转动嵌入夹持通槽22中,从而便可通过进线固定动力源32使得进线夹块35进出夹持通槽22,进而可达到令线束锁紧或解锁在进线架2上的目的。
40.参照图1和图2,第一端子加工装置4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1以及第一胶壳安装机构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1为现有技术中全自动端子压着机上的工作结构,并且线束会先通过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1进行加工,具体的,进线架2会带动线束移动至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1处,与此同时进线固定装置3将线束锁紧在进线架2上,接着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1对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加工处理,待加工完成后,金属壳会包覆在线束的前端上,以使得线束前端的金属线不易分叉。
41.参照图1和图3,第一胶壳安装机构42包括夹持组件421、运料台422、挡块423以及挡块驱动件424,其中夹持组件421还包括第一夹持件4211和梳理件9,第一夹持件4211设置在梳理件9与进线架2之间,而因第一夹持件4211与梳理件9均具有功能一致的夹持结构,故只对梳理件9的结构进行叙述,在本实施例中,梳理件9包括第一移动块91、第二移动块92以及梳理驱动部93,第一移动块91和第二移动块92均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第一移动块91与第二移动块92能够夹持住线束前端靠近待加工位置的附近,从而在第一夹持件4211以及梳理件9的双重夹持下,线束前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加不易发生弯折,进而便于后续进行胶壳套接。
42.参照图4,第一移动块91靠近第二移动块92的一侧表面分为抵接区911以及分线区912,其中抵接区911与第二移动块92相互配合以将线束夹紧,分线区912上则沿多个线束的排列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入线槽913,并且当抵接区911和第二移动块92将线束夹紧时,一个线束会嵌入一个入线槽913中,所以每个线束之间的相对距离会被多个入线槽913进行调整,从而后续在套接胶壳时,单个线束能够更准确地对准单个胶壳,进而使得胶壳能够更流畅地套接在线束前端上。
43.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梳理驱动部93包括梳理动力源931、梳理主动齿条932、转换齿轮933以及梳理从动齿条934,梳理动力源931固定在机架1上,并且梳理动力源931为气缸;梳理主动齿条932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梳理主动齿条932分别与梳理动力源931的活塞杆以及第二移动块92固定连接;转换齿轮933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转换齿轮933与梳理主动齿条932相互啮合;梳理从动齿条934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与第一移动块91固定连接,而且梳理从动齿条934也与转换齿轮933相互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转换齿轮933与梳理主动齿条932以及梳理从动齿条934所形成的两处啮合处呈相对设置,从而便达到通过一个梳理动力源931令第一移动块91和第二移动块92相互靠近的目的。
44.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运料台422通过直线丝杠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其中运料台422位于梳理件9远离第一夹持件4211的一侧上,并且运料台422能够像靠近梳理件9的方向滑动;挡块423滑动设置在运料台422上,并且挡块423靠近梳理件9的一侧表面与胶壳抵接;挡块驱动件424设置在运料台422上,并且挡块驱动件424与挡块423固定连接,而且挡块驱动件424驱动挡块423向梳理件9的方向移动,则当线束前端被第一夹持件4211以及梳理件9夹住时,先使得运料台422向靠近梳理件9的方向移动,待运料台422到达指定位置时,胶壳便会部分套接在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上,接着再通过挡块驱动件424驱动挡块423滑动,以使得线束前端插入胶壳更深的位置,从而使得胶壳能更牢固地套接在线束前端上。
45.参照图1和图5,夹持切断装置6设置在送线装置5与进线架2之间,具体的,送线装置5包括送线夹持件51以及沾锡夹持件52,在本实施例中,因送线夹持件51与沾锡夹持件52均具有夹持功能,并且夹持结构是一致的,故后续只对送线夹持件51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具体的,送线夹持件51包括送线架511、送线夹持动力源512,送线主动杆513以及送线夹持块514,送线架511通过直线丝杠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送线架511能够沿着送线架511、夹持切断装置6以及进线架2三者之间的连线向远离进线架2的方向移动,而且送线架511会作为送线夹持件51中其他元件的安装基础。
46.参照图1和图5,送线夹持动力源512为气缸,并且送线夹持动力源512固定在送线架511上;送线主动杆513设置有两个,两个送线主动杆513的一端具送线夹持动力源512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向远离送线夹持动力源5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两个送线主动杆513还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送线夹持块514一端与送线主动杆513远离送线夹持动力源5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送线夹持块514配合以达到夹持线束前端的目的,而送线夹持块514两端之间的部分则铰接在送线架511上,所以便可通过送线夹持动力源512使得送线夹持块514的两端绕自身与送线架511的铰接处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送线夹持块514能够夹住或松开线束。
47.参照图1和图5,沾锡夹持件52位于送线夹持件51与夹持切断装置6之间,所以当沾
锡夹持件52上类似夹爪的结构张开时,便形成供送线夹持件51通过的空间,而当线束前端加工完毕后,进线架2便会将线束移动至靠近夹持切断装置6的位置处,接着送线夹持件51移动至线束前端所在的位置,并夹持线束前端,然后向远离进线架2的方向移动,待线束从送线夹持件51至夹持切断装置6之间的长度达到指定长度时,便可启动夹持切断装置6,其中在夹持切断装置6作用后,线束会被切断,并且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会进行割皮处理,从而为后续的剥皮处理做好准备。
48.参照图1和图5,送线装置5还包括水平驱动件53以及转动驱动件54,具体的,水平驱动件53包括水平驱动轴531、水平驱动齿轮532、水平驱动齿条533以及水平动力源534,其中水平驱动轴5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水平驱动轴531的一端供水平驱动齿轮532固定套设;水平驱动齿条533设置在机架1上,其中水平驱动齿条533能够相对机架1水平滑动,并且水平驱动齿条533与水平驱动齿轮532啮合,而且水平驱动齿轮532与沾锡夹持件52固定连接,从而在水平驱动齿条533滑动时能够带动沾锡夹持件52移动;水平动力源534为电机与带传动的配合,并且水平驱动源用于驱动水平驱动轴531转动,则便使得水平驱动齿轮532转动,进而达到通过水平动力源534令沾锡夹持件52水平移动的目的。
49.参照图1和图5,当送线夹持件51停止移动的同时,水平驱动件53会令沾锡夹持件52向靠近夹持切断装置6的位置移动,接着通过沾锡夹持件52夹住前一段线束后端靠近夹持切断装置6的部分,然后通过夹持切断装置6完成切断线束、以及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待加工位置的预剥皮处理,并且夹持切断装置6仍然夹住被切断的外皮,最后令沾锡夹持件52和进线架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使得前一段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线束前端完成剥皮工作,进而为下一个线束前端的后续加工做好了准备。
50.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驱动件54包括转动轴套541、固定安装座542以转动动力源543,转动轴套541通过轴承同轴套设在水平驱动轴531的周侧外圈上,并且转动轴套541的一端与固定安装座542同轴固定连接,以使得转动轴套541带动固定安装座542转动,其中固定安装座542供水平驱动齿条533滑动连接,则当固定安装座542不发生转动时,水平驱动齿条533便可通过固定安装座542相对于机架1发生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动力源543作用在转动轴套541远离固定安装座542的一端上,并且转动动力源543是通过电机以及带传动的方式让转动轴套541发生旋转的。
51.参照图1和图5,当转动轴套541旋转时,水平驱动齿条533会跟随着转动轴套541一起发生旋转,在这个过程中,因水平驱动齿条533与沾锡夹持件52固定连接,所以整个沾锡夹持件52也会发生旋转,则前一段线束后端会在沾锡夹持件52的带动下向靠近存放锡液的地方移动,以使得前一段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沾锡处理,从而便于后续对前一段线束后端进行加工处理,此外此种设计方式,水平驱动件53以及转动驱动件54的结构是相互嵌套在一起的,一方面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有助于节约空间资源,另一方面,使得水平动力源534和转动动力源543可以更集中地在某个空间中,从而使得各种运动方式不易发生干涉。
52.参照图1和图6,夹持切断装置6包括两个线束切断刀61、两对外皮切断刀62、两对外皮夹持块63以及往复驱动机构64,其中往复驱动机构64包括主驱动组件641以及辅驱动组件642,而因主驱动组件641会同时驱动线束切断刀61以及外皮切断刀62,故先对主驱动组件641如何驱动线束切断刀61以及外皮切断刀62运动进行叙述,具体的,两个线束切断刀
61与机架1滑动连接,并且两个线束切断刀61能够相互靠近以切断线束;两对外皮切断刀62其中一对位于线束切断刀61靠近进线架2的一侧,另一对位于线束切断刀61靠近沾锡夹持件52的一侧,并且一对中的两个外皮切断刀62均与机架1滑动连接,而且能够相互靠近以切断线束的塑胶外皮,在本实施例中,主驱动组件641是双向同步丝杠滑台,并且线束切断刀61以及外皮切断刀62均连接在双向同步丝杠滑台上,从而便达到令两个线束切断刀61以及两个外皮切断刀62向相互靠近方向滑动的目的。
53.参照图1和图7,在线束被切断以及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待加工位置的外皮被切断的同时,两对外皮夹持块63会通过辅驱动组件642分别夹住两个分离出来的外皮,在本实施例中,两对外皮夹持块63分别位于线束切断刀61与两对外皮切断刀62所形成的两个空隙中,并且两对外皮夹持块63中位于线束上方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一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位于线束下方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也一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以辅驱动组件642只需要驱动两个整块移动即可。
54.参照图1和图7,具体的,辅驱动组件642包括两个往复移动块6421、两个搓皮移动块6422以及往复驱动源6425,两个往复移动块6421均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往复移动块6421的滑动方向与线束切断刀61的滑动方向平行;两个搓皮移动块6422分别滑动穿设在两个往复移动块6421上,其中搓皮移动块6422的滑动方向与往复移动块6421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并且一个搓皮移动块6422与位于线束周侧方向同一侧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固定连接;往复驱动源6425为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分别与两个往复移动块6421固定连接,则可通过两个气缸使得两个往复移动块6421相互靠近,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搓皮移动块6422会带动位于线束上方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和位于线束下方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对外皮夹持块63能够夹住两个被割断的塑胶外皮。
55.参照图1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辅驱动组件642包括搓皮驱动轴6423、搓皮连杆6424以及搓皮驱动源6426,搓皮驱动轴6423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且搓皮驱动轴6423的其中一端供搓皮连杆6424固定套设,而且搓皮连杆6424的轴线与搓皮驱动轴6423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搓皮移动块6422远离外皮夹持块63的一端开设有滑槽65,其中滑槽6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往复移动块6421的滑动方向,并且搓皮连杆6424的两端分别嵌入两个滑槽65中,而且搓皮连杆6424与滑槽65的内壁滑动抵接,则当搓皮移动块6422跟随往复移动块6421进行滑动时,搓皮移动块6422与搓皮连杆6424可通过滑槽65消除运动干涉,此外搓皮连杆6424上还连接有轴承来使得自身与滑槽65能够形成转动抵接。
56.参照图1和图7,搓皮驱动源6426可通过电机以及带传动的组合形式来使得搓皮驱动轴6423绕自身轴线转动,所以当线束被切断以及塑胶外皮被割断的同时,可先通过往复驱动源6425使得两个搓皮移动块64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待两对外皮夹持块63分别夹住两个被割断的塑胶外皮时,可通过搓皮驱动源6426使得搓皮驱动轴6423转动,接着搓皮连杆6424的两端会绕自身与搓皮驱动轴6423的连接处转动,然后两个搓皮移动块6422便会以相反的方向做水平移动,从而使得位于线束上方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以及位于线束下方的两个外皮夹持块63能够搓动被割断的塑胶外皮,进而使得塑胶外皮能更好地与线束中的金属线分离,有助于后续进行剥皮处理。
57.参照图1和图8,转移装置7包括转移架71以及转移夹持组件72,转移架71通过十字丝杠滑台与机架1滑动连接,并且转移架71供转移夹持组件72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转移夹
持组件72包括旋转架721、两个转移夹持块722、转移驱动轴723、引导件724以及第一推动气缸726,其中旋转架721与转移架71转动连接,并且旋转架721供两个转移夹持块722滑动连接,而且转移夹持块722能够相互靠近以夹持前一段线束的后端;转移驱动轴723与转移架71活动连接,其中转移驱动轴723能够与转移架71相对滑动,并且转移驱动轴723的滑动方向与转移夹持块722的滑动方向垂直,而且转移驱动轴723在滑动时能够通过引导件724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7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58.参照图1和图8,具体的,引导件724包括与转移驱动轴723固定连接的驱动板7241以及转移夹持块722相固定的引导柱7242,其中驱动板7241上开设有供引导柱7242嵌入的引导凹槽7243,所以便可通过该种结构来达到通过转移驱动轴723水平滑动来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722相互靠近的目的。
59.参照图1和图8,第一推动气缸726固定连接在转移架71上,并且第一推动气缸726的活塞杆与转移驱动轴723连接,以驱动转移驱动轴723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当剥皮处理结束后,前一段线束后端会裸露出内部的金属线,并且该处是后续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位置,而且后一段线束前端也会裸露出内部的金属线,从而可为下一个段线束的前端进行加工处理,与此同时,转移架71会将转移夹持组件72移动至前一段线束所在位置的附近,接着通过第一推动气缸726使得转移驱动轴723滑动,然后转移驱动轴723便可通过引导件724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722相互靠近,此时两个转移夹持块722会夹持在前一段线束后端靠近待加工位置的附近处,并且使得送线夹持件51松开前一段线束的前端,从而便达到令前一段线束从送线装置5转移到转移装置7上的目的。
60.参照图1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当前一段线束被转移至转移架71上时,转移架71将前一段线束的后端送入第二端子加工装置8处,以对前一段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加工,并且因第二端子加工装置8与第一端子加工装置4的结构是一致,所以在此不再进行重复叙述,此外转移夹持组件72还包括转移电机727以及传动件725,转移电机727固定连接在转移架71上,并且转移电机727通过传动件725使得转移驱动轴723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其中因传动件725为带传动的形式,所以转移驱动轴723在滑动时也不易破坏传动件725的结构,另外第一推动气缸726的活塞杆处会固定连接有一个转换块7261,并且转换块7261上开设有一个供转移驱动轴723只能转动但无法分离的转动槽7262,所以第一推动气缸726既能正常推动转移驱动轴723转动,并且在转移驱动轴723转动时也不易被第一推动气缸726干涉到。
61.参照图1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架721在驱动板7241所在的位置具有一个壳体,并使得壳体包覆住驱动板7241,以使得转移驱动轴723能够实现与旋转架721在转动方向上的固定关系,所以当前一段线束后端的加工结束后,便可启动转移电机727以使得转移驱动轴723发生转动,则转移驱动轴723会使得旋转架721整体发生转动,从而便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722之间所形成的夹持出口朝向下方,进而便于使加工好的线束流畅地落至生产平台上。
62.参照图1和图8,转移装置7还包括梳理夹持组件73,其中梳理夹持组件73包括第二推动气缸731、驱动块732、两个连接块733以及两个梳理夹持块734,其中第二推动气缸731固定连接在旋转架721上,并且第二推动气缸731的活塞杆与驱动块732固定连接,而且驱动块732的滑动方向与转移夹持块722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两个连接块733的一端均与驱动
块732滑动连接,并且连接块733相对于驱动块73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转移夹持块722的滑动方向,而且两个连接块733远离驱动块732的一端还分别与两个梳理夹持块734固定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733在驱动块732与梳理夹持块734之间的部分滑动穿设在转移夹持块722上,并且连接块733相对于转移夹持块72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驱动块732的滑动方向。
63.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转移夹持块722可通过连接块733使得两个梳理夹持块734相互靠近或远离,驱动块732则可通过连接块733使得梳理夹持块734向远离转移夹持块722的方向移动,所以两种运动方式能够兼容在一起,其中位于上方的梳理夹持块734靠近位于下方的梳理夹持块734的一侧表面沿多个线束的排列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梳线槽735,并且每个梳线槽735供单个线束放置,则当两个转移夹持块722将线束夹紧时,线束便会嵌入梳线槽735中,然后便可通过第二推动气缸731使得驱动块732向靠近转移夹持块722的方向移动,则梳理夹持块734便会向远离转移夹持块722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梳线槽735可以对线束后端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线束后端能够更准确地对准胶壳所在的位置,进而便于后续进行胶壳套接工作。
6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端子线组装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当前一段线束前端加工完毕后,便会通过转移夹持组件72将前一段线束从送线夹持件51处直接转移到转移架71上,相比于前一段线束前端加工完毕,而直接落至生产平台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因前一段线束前端加工完成后,前一段线束会同时被送线夹持件51以及沾锡夹持件52夹持住,所以前一段线束相对于整个送线装置5的相对位置不易有较大的偏差,故当转移夹持组件72夹持住线束后端,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相对于整个转移装置7也不易有较大的偏差,从而使得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能够更容易对准第二端子加工装置8的加工位置,进而使得生产双头端子线更加便利。
65.以下为一种端子线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线束入料至进线架2处;s2:通过进线固定动力源32使得进线夹块35嵌入夹持通槽22中,以使得线束锁紧在进线架2上;s3:通过进线架2移动线束的前端至第一端子压着结构的加工位置处;s4:通过第一端子压着机构41完成线束前端的金属壳包覆处理;s5:通过进线架2移动线束的前端至夹持组件421处;s6:通过第一夹持件4211夹住线束前端靠近待加工位置的附近;s7:通过梳理驱动部93使得第一移动块91和第二移动块92相互靠近,并使得抵接区911与第二移动块92将线束夹紧,而且每个线束落入分线区912的每个入线槽913中;s8:使运料台422向靠近线束前端的方向移动,待运料台422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运料台422停止移动,从而完成胶壳的预套接处理;s9:通过挡块423驱动件使得挡块423向靠近梳理件9的方向移动,从而完成胶壳的套接处理;s10:通过进线架2移动线束前端至夹持切断装置6处;s11:通过送线夹持件51夹住线束前端,并使得送线夹持件51向远离进线架2的方向移动,待线束从送线夹持件51至夹持切断装置6之间的长度达到指定规格时,停止送线夹
持件51的移动;s12:通过水平驱动件53使得沾锡夹持件52向夹持切断装置6的方向移动,待沾锡夹持件52移动至指定位置时,使得沾锡夹持件52夹住前一段线束后端靠近夹持切断装置6的部分;s13:通过夹持切断装置6切断线束以及对前一段线束后端与后一段线束前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割皮处理,并且此时还夹住两个已经被割断的塑胶外皮;s14:通过进线固定装置3将后一段线束锁紧在进线架2上;s15:使沾锡夹持件52以及进线架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s16:通过转移架71将转移夹持组件72移动至前一段线束后端所在位置的附近;s17:通过第一推动气缸726使得转移驱动轴723移动,则转移驱动轴723通过引导件724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722将前一段线束后端夹持住;s18:通过第二推动气缸731使得梳理夹持块734向远离转移夹持块722的方向移动;s19:通过转移架71将前一段线束后端送入第二端子加工装置8处;s20:通过第二端子加工装置8对前一段线束后端的待加工位置进行加工处理;s21:通过转移电机727使得转移驱动轴723转动,则旋转架721发生转动,从而两个转移夹持块722所形成的夹持出口朝向下方;s22:再次通过第一推动气缸726使得两个转移夹持块722相互远离,从而使得加工完成的线束掉落至生产平台上。
6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